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南充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卷(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须涂、写在答题卡上。
3.客观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需擦净另涂。
4.主观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掂量lidng宽宥y6u鳏隙xid驰胪相接zhou
B.稹首qi摩下hui缄默jidn愚然而止jid
C.母铢zl半养huan拾级shi强耳,不舍guo
D.箧言zhen拜用ye粤然mu信手指来nia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荣膺轻觑愧作挑拔离间B.狡黠恣雎闲暇吹毛求疵
C.国演褴褛浮躁鸠占鹊巢D.旁鹫狼藉秘诀坦荡如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庆祝“五四”的晚会上,两位同学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召俊不攀地开怀大笑。
B.漫步在嘉陵江秀水之畔,徜徉在北湖公园亭阁之间,我们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下格的构思和匠师们
精妙的技艺。
C.实验室里,同学们三人一组认真做实验,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帮手申理。
D.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全党全社会当前苜当基迪的大事。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黄发垂髯”中的“黄发”“垂
髻”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B.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教学相长”都出自《论语》。
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精美笔记背后的宝贵品质
卢瑞霞
①近日,浙江大学晒出了一批精美的学习笔记。这是浙江大学团委推出的“第五届最美学习笔记大赛”
的参赛作品。很多网友感叹,看完这些笔记,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欣赏艳羡之外,我们更要关注
精美笔记背后的学习品质。
②重视自律品格的塑造和养成。能写出精美学习笔记的学生不一定成绩遥遥领先,但一定极为自律。唯
有自律,方能数年如一日,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认真研究、条分缕析,最终形成一本本如同艺术品一般
的学习笔记。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有自控力的学生更愿意延迟满足感,无论是考试成绩、身体健
康程度还是后来的工作成绩,都会更加优秀。
③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面对晒出的精美笔记,有人自愧弗如,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对
知识的照搬照抄,不能活学活用。殊不知,所有活学活用的前提是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笔记上那些
认真梳理的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精要,都是灵活运用知识的基本功。
④重视学术习惯的训练和养成。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学术训练及学术养成。我们可以通过读书
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为学术研究作积累。如何有效地整理及利用所读书籍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有赖
于读书笔记的撰写。养成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学会在笔记中梳理知识、搭建框架、整理要点,这既是学
术训练,也是较好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
⑤重视学习规律的运用。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就比别人聪明,但是他们一定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规律。例
如,曾有学者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后来这种方法也
被称之为感官协同原理。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课堂上,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实则是眼耳口手并
用,是对感官协同原理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⑥常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优秀学习笔记的背后有一颗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学生只有敬畏知识、敬畏课
堂,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才能严谨治学、求真求实,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⑦重视学习方法的养成。高校晒出的精美学习笔记,一笔一画皆是手写,体现的不只是学习态度上的返
璞归真,还有宝贵的学习方法。苏东坡曾用抄书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并且每一遍都制定了不同的目标。
同时,他还注重实践,勤于研究问题,大胆提出见解,谢绝闭门造车。所以,抄书也好,做学习笔记也
好,都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规划学习,不断总结与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选自2023年12月13日《中国教育报》)
5.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关注精美笔记背后的学习品质。
B.我们要重视自律品格的塑造和养成。
C.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D.我们要重视学术习惯的训练和养成。
6.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浙江大学晒出一批精美的学习笔记”的事例,既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也是作为论据证
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②段引用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结果,证明具有自律品格的人会更加优秀。
C.第③段驳斥精美笔记是对知识的照搬照抄,不能活学活用的错误观点,证明精美笔记是对基础知识的
学习和积累。
D.第⑦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苏东坡用抄书的方法帮助记忆和注重实践的事例,证明我们要学习
借鉴别人成功的学习方法。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写出精美学习笔记的学生,虽然成绩不能遥遥领先,但一定是极为自律的学生。
B.精美学习笔记里梳理的都是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知识精要等基础知识。
C.在课堂做笔记和采用“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原理是一致的。
D.精美学习笔记体现出学生对知识和课堂怀有敬畏之心。
(二)说明性文本阅读(8—9题,每小题3分,10题4分,共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冻雨知多少
①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
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
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我国南
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的过
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
2
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淞”或冰凌。冻雨是过冷雨滴或
毛毛雨落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地面上,水滴在地面和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层。如遇毛
毛雨时,则出现粒淞,粒淞表面粗糙,粒状结构清晰可辨;如遇较大雨滴或降雨强度较大时,往往形成
明冰淞,明冰淞表面光滑,透明密实,常在电线、树枝或舰船上一边流一边冻,形成长长的冰挂。
②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
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
高山最多。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仅有害,而且危害不浅。
③冻雨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冷空气比较强,致使地面温度达到0℃及其以下;其次,要有暖湿
气流,只有具备了水汽,才能形成降雨的形式。就像一块夹心糖,上下冷,中间这层暖。但是贵州比较
特殊,没有暖层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下冻雨,因为它的海拔比较高,这是其特殊的原因。
④冻雨所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
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
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冻
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等,特别对通
信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
8.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冻雨,语言平实简洁准确。
B.本文主要介绍了冻雨的概念、形成过程、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产生的条件、所造成的危害等。
C.第②段采用了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D.本文采用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南方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把冻雨叫作“地油子”。
B.我国冻雨出现的地方,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
C.冻雨的产生,需要同时具备冷空气比较强和有暖湿气流两个条件。
D.冻雨造成的危害包括造成电讯和输电中断、易发生交通事故、冻死农作物、破坏树木等。
10.读了本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防范冻雨危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炒米香
朱慧彬
①过了立冬日,便到了农家炒米季。
②从地里收上来的糯谷经过反复晾晒、脱粒后,白花花的糯米便进了米缸。择一吉日,母亲将糯米泡水、
洗净、入笼,再一笼笼蒸出来。白花花的软与糯,在大白瓷碗里泛光。一碗糯米配什么菜都好吃——豆
腐炒蒜苗、韭黄炒鸡蛋、莲藕烧猪排……若是糯米上再铺一层薄簿的五花肉或油菜蒸菜,那顿饭就会香
甜得堪比过年。
③蒸出来的糯米抱着团,难储存,须先冷却阴干搓散,晾在日光下。几个太阳天,糯米便会失去水分变
瘦变小,白嫩水润的皮肤一层层变干变淡。阳光一缕缕潜入,糯米一粒粒变得冷峻、坚硬,连枝头虎视
眈眈的乌鸦、麻雀都会望而却步。此时年关就要到了。
④在冬月,豆饼与炒米是年货的一部分。糯米干燥后成为阴米,即可入缸。母亲一有闲暇,便会手制竹
刷、采购黑沙。它们是制作炒米不可或缺的工具。
⑤母亲早早清扫厨房的灰尘,起锅除垢,备好食材。然后身着长衫,整理鬓发,手执竹刷,一如出征的
女将。她意气风发地指挥帮厨将大铁锅烧热。等锅底泛红、黑沙出烟,火候到时,母亲便会撒入一把阴
米,一把竹刷拂尘般不紧不慢地在沙海米阵里辗转腾挪。
3
⑥母亲的手法是轻盈的,竹刷与糯米的互动,像一幕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又如一支编排好的喜庆舞蹈。
一双云手起承转合,一对眸子涡流暗涌。光影聚集的锅底,阴米一分一分地由灰变黄,由黄变白,变回
从前的模样。紧接着,一声声较微的爆响,米粒一点点变长变粗,身子渐渐膨胀隆起,最终蜕变成白胖
胖的“蚕宝宝”。一锅“蚕宝宝”出炉,母亲便迅速捞起,滤掉黑沙与残粒,存入筐中。
⑦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要演练千百遍。有时疲惫的母亲也会打盹。听到我们“糊了糊了”的提醒和一
阵哄笑时,母亲才猛然惊醒,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哎哟,哎哟”地自责。
⑧炒米是一个村庄年庆的前奏。领头的先是一户两户,然后是整个村庄。炒米的香钻出厨房,挤出门窗,
浮在村庄空气里。那气味穿堂过户,传递着入冬进腊的消息。而屋外村道上,赶集办年货的车铃声、脚
步声也越来越近,越来越紧。
⑨在故乡,炒米是农人饱腹的冬粮,是孩子放学回家解馋的零嘴儿。抓一把炒米入口嚼一嚼,身体便热
乎起来。炒米和着白面或者豆饼,就盘酸菜,晒着冬阳,那种舌尖上的软、口鼻里的香让人无法忘怀。
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人间。
(选自2024年1月6日《人民日报》)
11.联系全文,说说以“冬日炒米香”为标题的作用。
12.请根据指定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竹刷与糯米的互动,像一幕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又如一支编排好的喜庆舞蹈。(修辞的角度)
(2)炒米的香钻出厨房,挤出门窗,浮在村庄空气里。(词语运用的角度)
13.请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概括母亲这个人物的形象。
14.“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人间。'
说说你对文章结尾的含义的理解,并说说这样结尾的妙处。
三、古诗文阅读(共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5—17题,每小题3分,18题6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羹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
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
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
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一:一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尽力。
章为雨雪所阻竟:竟然,居然。
辄复不遂遂:成功,实现。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
C.任之而已无丝竹之乱耳
D.竟为雨雪所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B.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视觉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C.甲文趣在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和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D.乙文趣在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和悠闲自得地读书。
18.翻译下列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二)古诗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
B.颔联即景生情,由斜阳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怅伤感之情,为下文感慨作铺垫。
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
D.全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
20.“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2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
个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2)溪云初起日沉阁,o(许浑《咸阳城东楼》)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o(《关雎》)
(4)春蚕到死丝方尽,o(李商隐《无题》)
(5)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表现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的诗句是:,o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共6分)
【文段一】
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
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
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
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22.【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23.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五、语言运用(共8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5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寒食、中元、冬至、腊八……据资料记载,传统节
日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纽约帝国大厦从2001年开始,连续23年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亮灯……日本、韩国在端午节当
日也会举办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有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摘自《参考
消息•2023年新春特刊》)
材料三:清明时节知多少:①踏青、植树、扫墓、插柳……②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③弘扬孝道、亲
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凝聚力和认同感。
材料四:课本中写到传统节日的诗词:①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
(2)请在材料四所列举的三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诗意,仿照示例,写出恰当的句子,以揭示诗词中
节日的风俗意义。
示例:陆游《游山西村》:春社日,备腊酒供鸡豚;丰年里,留访客谈人生。
六、写作(60分,含书写5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25.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
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校名、地名。
26.文题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
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
洁;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
1.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掂量1诋ng-----liang,触胪相接zh6u------zhu;
C.拾级shi-----she;
D.蓦然mu-----mo;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挑拔离间——挑拨离间;
B.恣雎——恣睢;
D.旁鹫——旁鹫;
故选C。
6
3.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与“开怀大笑”语义重复,使用有误;
B.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使用正确;
C.袖手旁观:把手拢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
助别人。不能用来指老师巡视指导,在一旁看,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不能形容放在首位的大事,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
B.“教学相长”出自《礼记》,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5.A6.D7.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
根据第①段“欣赏艳羡之外,我们更要关注精美笔记背后的学习品质”可知,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
更要关注精美笔记背后的学习品质”。根据第②段“重视自律品格的塑造和养成”,第③段“重视基础知识的
学习和积累”,第④段“重视学术习惯的训练和养成”,第⑤段“重视学习规律的运用”第⑥段“常怀对知识的
敬畏之心”,第⑦段“重视学习方法的养成”可知,从七个方面提出分论点,论述了“我们更要关注精美笔记
背后的学习品质”的中心论点。
故选A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
D.根据第⑦段“所以,抄书也好,做学习笔记也好,都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规划学习,不
断总结与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知,第⑦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苏东坡用抄书的方法帮助
记忆和注重实践的事例,证明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规划学习,不断总结与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法”,故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A.根据第②段“能写出精美学习笔记的学生不一定成绩遥遥领先,但一定极为自律”可知,本项中“虽然成
绩不能遥遥领先”的表述错误;
故选Ao
(二)说明性文本阅读(8—9题,每小题3分,10题4分,共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8.C9.A
10.①电力部门应及时把电线、电杆、铁塔上的极冰敲刮干净。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除冰融冰
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③司机在冻雨天气里要减速慢行,尽量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急刹车,及时
安装轮胎防滑链。④在冻雨天气里,我们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远
7
离和避让各种车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第②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列举和描述的方式来介绍冻雨的发生季节、地区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而并没有明显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有误,原文第①段中提到:“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又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称它为,地油子,。”这
里的“一些地区”指的是南方的一部分地区,而不是整个南方地区,因此选项A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
文意。
故选Ao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应用。
首先,文章第④段中提到“冻雨所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加强防范至关重要。文章指出,冻雨会导
致电线结冰后绷断,造成电讯和输电中断。因此,电力部门应密切关注冻雨预警,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加强对电力设施的巡检和维护,确保供电安全。同时,公众也应注意在冻雨天气中保持室内取暖设施的
安全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文章第④段“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
提到冻雨会使公路交通受阻,交通事故增多。因此,交通部门应及时清理道路积雪和结冰,确保道路畅
通。公众在冻雨天气中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穿着保暖防滑的衣物和鞋子,以确保行车安全。此
外,文章第④段还提到冻雨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因
此,农业部门应指导农民采取防范措施,如覆盖保温、灌溉等,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农民也应密切
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减少冻雨对农作物的损害。
综上所述,防范冻雨危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从电力、交通、农业到个人防护等多个层面入手。通
过引用文章中的句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冻雨带来的不
利影响。
11.①文章以“炒米”为叙事线索,串联起蒸糯米、晒熟米、炒阴米、吃炒米等故事情节。②“香”揭示了文
章主旨,表现故乡炒米的独特魅力,③表达作者对勤劳智慧的母亲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12.(1)①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母亲炒米的动作,比喻成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和喜庆舞蹈,
③生动地表现出炒米方法的神奇和炒米动作的优美,④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娴熟的炒米技艺的赞美之情。
(2)①作者运用“钻”“挤”“浮”等动词,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炒米的香气飘出厨房,在村庄里弥漫的情景,
炒米的香气由一家传递出去,最后整个村庄家家都飘出炒米香,浓浓的炒米香将年味渲染得越来越浓,
③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13.①勤劳:母亲泡糯米、洗糯米、蒸糯米、制竹刷、购黑沙、扫灰尘、除锅垢、备食材。②技艺高超:
将阴米炒成白胖胖的“蚕宝宝”。③对自己严格:为自己疲倦打盹炒糊阴米而自责。④慈爱:将炒米用作
给家人饱腹和给孩子做零食解馋,爱孩子,爱家人。
14.①故乡的炒米香,预示着农家新年的迫近,展示着农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②在结构上点
题。③照应开头。④在内容上揭示故乡炒米的传统底蕴,表现故乡炒米对农家生活的深远影响。⑤表达
出作者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根据第③段“蒸出来的糯米抱着团,难储存,须先冷却阴干搓散,晾在日光下”,第④段“糯米干燥后成为
8
阴米,即可入缸”,第⑤段“等锅底泛红、黑沙出烟,火候到时,母亲便会撒入一把阴米”,第⑨段“抓一把
炒米入口嚼一嚼,身体便热乎起来”可知,关于“炒米”的事件串联起了全文,“炒米”作为本文的叙事线索,
使文章结构更清晰,脉络更自然;根据第⑨段“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
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人间”可知,题目中的“香”不只是“炒米”的香,还有记忆里弄弄的年味“香”。
所以题目写出了炒米对作者的独特意义,表达了对炒米文化的喜爱;根据第⑦段“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
要演练千百遍”可知,母亲每年都会给孩子炒米吃,以“冬日炒米香”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深深的怀
念,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劳品质的赞美和感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
(1)根据“像一幕点石成金的神秘仪式,又如一支编排好的喜庆舞蹈”可知,将炒米时竹刷和糯米之间的
配合比喻成神秘仪式和喜庆舞蹈,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第⑥段“母亲的手法是轻盈的”“一双
云手起承转合,一对眸子涡流暗涌”可知,这样比喻写出了母亲手法的高超、技艺的娴熟,表现出母亲制
作炒米过程的优美。根据第⑦段“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要演练千百遍”可知,这句话也表达出作者对母
亲勤劳品质的赞美,对照顾子女的感激。
(2)“钻”“挤”“浮”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炒米由出锅到香气弥漫的过程。根据第⑧段“领头的
先是一户两户,然后是整个村庄。”“那气味穿堂过户,传递着入冬进腊的消息”可知,这里三个动词连用,
化无形的米香为有形,赋予了在无形中漫溢的炒米香一种动态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炒米香由一家一户
中漫溢至整个村庄的境况。这样写既生动地描绘出炒米香的浓郁,也营造出一种美好、喜庆的入冬备年
货的氛围,展现出美好安逸的乡村生活。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择一吉日,母亲将糯米泡水、洗净、入笼,再一笼笼蒸出来”,第④段“母亲一有闲暇,便会
手制竹刷、采购黑沙”及第⑤段“母亲早早清扫厨房的灰尘,起锅除垢,备好食材。然后身着长衫,整理
鬓发,手执竹刷,一如出征的女将。她意气风发地指挥帮厨将大铁锅烧热”等内容可知,母亲是一个朴实
能干的人,会手制炒米工具,熟练地操持着家中的工作;
根据第⑤段“母亲早早清扫厨房的灰尘,起锅除垢,备好食材”,第⑦段“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要演练千
百遍。有时疲惫的母亲也会打盹”等内容可知,母亲早起打扫厨房,默默地为家庭奉献自己的力量,不难
看出母亲是一个辛勤劳作,甘愿为家庭默默付出的人;
根据第④段“母亲一有闲暇,便会手制竹刷、采购黑沙”,第⑦段“这一流程,母亲每年都要演练千百遍。
有时疲惫的母亲也会打盹。听到我们‘糊了糊了’的提醒和一阵哄笑时,母亲才猛然惊醒,一边手忙脚乱,
一边,哎哟,哎哟,地自责”可知,母亲会手制竹刷,会为炒糊米而自责,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俭节
约的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根据第⑨段“故乡的炒米将农家的年味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到春暖花开,犁耙声响;到春播夏种,福满
人间”可知,故乡的炒米活动是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年越来越近,也使年味越来越浓。这句
话在含义上强调了炒米与故乡年味的紧密联系。炒米作为故乡春节期间的重要食物,其独特的香味和口
感成为了农家年味的象征。而“炒浓炒香、拉长拉远”则意味着这种年味不仅浓郁而持久,而且能够穿越
时空,让人在春暖花开、犁耙声响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回味起那份浓浓的年味。同时,“到春播夏种,福
满人间”则预示着炒米所承载的祝福和吉祥,将伴随着农家的劳作,一直延续到整个春天和夏天,直到福
满人间;根据第①段“过了立冬日,便到了农家炒米季”可知,这样的结尾不仅呼应了文章的开头,使得
整篇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和紧凑,而且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将读者的情感引向高潮;
此外,这种结尾方式还赋予了文章更深的内涵和更丰富的情感色彩,使得读者在品味炒米的同时,也能
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和年味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9
15.A16.D17.B
18.(1)不要说相公您痴情,还有和您一样痴情的人啊!
(2)关起窗户,把炉火烧得通红,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上上下下白茫茫一片;一:全或都,一概;
故选A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更: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副词,还;
B.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之:代词,它/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为:都是介词,被;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B.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意思是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从听觉角度,反衬夜的寂
静;题干中“视觉角度”说法错误;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
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相公:旧时对土人的尊称;
(2)数: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亦:也;趣:趣味。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几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
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微小如草的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毛毯,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
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
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
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
夜间下起了大雪。当时原本是打算乘船到沙市的,没想到被大雪阻挡了。然而听着雪珠击打着竹林发出
的铮铮声,关起窗户,把炉火烧得通红,随意地浏览一些书,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为自己叹息每
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未能遂愿。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吧。
19.A20.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10
A.“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
伤悲。因此“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错误,是“贾谊在长沙谪居三年”。
故选A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是该诗的尾联,意思是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
何来到这海角天涯?可知作者这里表面在为贾谊而悲伤,实则对自己被贬的遭遇也是无比伤感。因此,
品读尾联情感,需要结合前几联及诗人的写作背景。
根据“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
下伤悲,因此可知抒发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根据本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
所作,故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
根据“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思是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日常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适用:服务行业劳动合同
- 《MPS程式制作》课件
- 质检统计知识培训课件
- 母婴护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遗产预分割协议:兄妹间财产分配3篇
- 《安全档案讲课完全》课件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室内空间设计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魔术演出专用合同格式3篇
- 《公司的解散和清算》课件
- 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 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
- 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方案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 JGJT46-2024《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知识培训
- 供应链贸易安全制度
- 2024美容院规章制度(31篇)
- 食品安全课件教学课件
- 现代农业机械操作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