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2024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2024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2024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2024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安市2024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家是我们人生开始的地方,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波澜壮ku。的民族复兴进程中,个

人命运已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发展已与民族发展即为一体。_(实现实践)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词的责任。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kud()融()

⑶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2.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学校举办主题为“航天梦・中国梦”的科普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

务。

(2)请参照活动一,再设计两个活动。

试卷第1页,共8页

活动一:开设航天科普讲座

活动二:_______

活动三:_______

【我邀请】

(3)请写一段话,邀请校科技社王老师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开设航天科普讲

座。

3.诗、文名句填空。

历代仁人志士常借诗文抒发家国情怀。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提出“天时

不如地利,(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坚信“(2),直挂云

帆济沧海”;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

其五)中以“落红不是无情物,(4)“明报国之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更以

“(5)?"抒发舍生取义的豪情。

二(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入淮河(其四)®

[宋]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②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释】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沦陷。淳熙十六年(1189),金人派遣使者赴南宋贺新

年,杨万里奉旨迎接,来到淮水,心有所感,写下此诗。②王人:指赴金的南宋使者,即作

者自己。③归鸿:南归的鸿雁。

4.阅读全诗,你从“莫空谈”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5.如果“归鸿”可以说话,你认为它会对诗人说些什么?

(二)(18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本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与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试卷第2页,共8页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去城东十五里,望之绵亘而蜿蜒者,即黄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两翼,

居人数十家,庐舍相比,酒帘摇荡,多以染织为业。堤之南一里呼,苍荫茂密如雨盖,数百

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也。堤之西,方塘百顷,菱美交翻,芙集万

本,渔人弄篱,童子戏水。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风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

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栋有小额目"晋刘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伦,右杜康②,二君时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

伯伦衣绿衣,著晋人巾,手执酒杯,侧视杜微笑,若有品论其术之妙者然。嗟夫!古今来多

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盖魏晋之际,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

而建威之罢③,人始指之曰无用,曰无实。惟无用无实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日:“先生非酒

则一日不能生。”

(选自清・阮晋《刘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刘伶台,祭祀西晋名士刘伶。刘伶,字伯伦,“竹林

七贤”之一,性嗜酒。②杜康:善酿酒,后世尊其为酒神。③建威之罢:刘伶曾任建威参军,

追求无为而治,被人视为无用无实而罢免。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一处)

寺之后有敞亭

7.解释文中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生天下之忧而忧

(3)堤之南一里件

(4)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9.乙文首段描写了刘伶台周边风光,请补全横线处内容。

堤之两翼:数十家庐舍相比一堤之南:①—堤之西:方塘百顷,生意盎然一

堤之上:②—堤之后:古寺与敞亭巍然

10.探究甲、乙两文中“嗟夫”所蕴含的情感的不同。

试卷第3页,共8页

(三)(12分)

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保尔的圣经课,神父总是给他打满分。祈祷文、《新约》和《旧约》他都背

得滚瓜烂熟——上帝在哪一天创造了哪种东西他记得一清二楚。保尔决定问问瓦西里神父。

到下一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了手。一得到允许,他便站起来

问:“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并不像《圣经》上说的

五千年……”突然,他被瓦西里神父的尖叫声打断了话头:“混账东西,你胡说些什么?原来

你是这么学《圣经》的!'‘保尔还没来得及分辩,神父已经揪住了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

往墙上撞。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有删改)

选段二:宋江看罢潺阳楼,喝采不已,凭阑坐下……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

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

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潺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

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

《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

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郛城宋江作”。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有删改)

11.阅读选段一,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哪些精神?

12.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结合选段二或《水

浒传》中其他好汉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小淮和小安正在分享这两本名著不同的读书方法,请补全下列对话。

小淮:读《水浒传》,我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把握小说先分后合的结构。

小安: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

1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向观音菩萨借芭蕉扇。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的著作。

C.《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试卷第4页,共8页

(四)(16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菜的基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

差开凿邙沟沟通淮水,奠定了淮扬菜的空间格局。秦汉时期,南北交流增多,确定了江淮地

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及至六朝,从北方迁来的豪门贵胄带来的奢华之风,使得淮扬菜在

崇尚清淡的基础上更为精细,淮扬菜的食风逐渐形成。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

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

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

②近代以来,淮扬菜按照其自身的风味体系,被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常、徐海四个

地方风味。淮扬风味以淮安、扬州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

一带,东含里下河及南通等沿海地区,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

③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

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像、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便以淮扬菜为主,此后的多次国宴都曾选用淮扬菜。

(摘编自《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年3月6日)

材料二:①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淮

扬菜在烹法上擅长炖炳、在调味上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

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成、色、浓的特点,形成了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

②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

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淮安软腹(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菜中久负盛名的菜

肴之一,成菜后鱼肉醇香鲜嫩,与所配蒜片黑白分明,入口绵软滑嫩,蒜香椒美,回味无穷。

(摘编自“淮安政协文史网”等相关资料)

材料三:①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一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名

单,淮安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桂冠,这是淮安首张国际名片。

②进入新时代,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

了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了首家淮扬菜博物馆。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298道入选

省级非遗。

③2018年起,淮安精心打造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食博会已成为促进淮安食

品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境内外食品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④熠熠闪光的“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背后,是淮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

试卷第5页,共8页

近年来,淮安做大做强食品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

“淮安大米”“洪泽螃蟹”等9个知名品类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发展。

⑤下一步,淮安将紧扣“一个主题”——长三角北部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两大

中心”——全国餐饮食材营销中心、淮扬菜标准和研发中心,实施“三大计划”——名店培

育、产业培强、人才培优,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拳,持续擦亮这张金色名片。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3年10月12日)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淮扬菜就是淮安、扬州两地的地方菜系,是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菜系。

B.淮安境内河湖众多,所以淮扬菜原材料以鲜活为主。

C.淮扬菜始于秦汉,鼎盛于明清,举办食博会后才享誉海内外。

D.淮安现存名菜名点全部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16.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17.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开国第一宴”为什么会选择淮扬菜。

18.如果你是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的志愿者,请结合三则材料,向来宾介绍“世界

美食之都”淮安。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考卷

叶惠娟

①秋末冬初,暮色渐近。晚饭刚过,他慢条斯理地披上外套,找来老花镜,打开台灯,

在柔和的灯光下端正地坐好,展开手中的考卷。

②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

好嘲。他答道,却没回头。

③考官是他年仅9岁的孙子,考卷自然是孙子的杰作,每月一考,美其名曰"月考”。

孙子的字显得稚嫩,内容却是古怪习钻。他认真看了一会儿,摇摇头笑了起来,嘴里念叨,

这个小毛娃。

④小毛娃是他和老伴对孙子的昵称。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他和老伴到城里给

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

⑤就像村口那棵大榕树把树根深扎在泥土里那样,他的心也一直扎在农村。等孙子上

试卷第6页,共8页

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到乡下住了。对,就是申请。现在是儿子和儿媳说了算。想到这里

他又笑了一下。没什么不好的,退休就应该有退休的样子,不能什么时候都自己说了算。

⑥就好比眼前这张卷子,答案也是孙子说了算。孙子问他,如何将冰快速变成水?他

想都不想就说,这还不容易?放锅里煮不就行了。孙子却说,去掉冰字的两点水即可。他恍

然大悟。孙子要给他出难题,他乐得当起学生。儿子和儿媳领着孙子每月回乡,顺便带回一

张考卷。

⑦按照孙子的话说,爷爷做题的水平很“菜”,正确率不到十分之一。这不,刚刚第一

道题就把他难住了。题目是,偷什么东西不犯法?他百思不得其解,偷东西还能不犯法?

⑧他拿着卷子站了起来,在屋内踱步。他这辈子经历的考试千千万,对错均有,最后

还不是一样过来了。现在,他有的是时间,距离交卷还有一个月。日子慢慢过,卷子慢慢答。

⑨以前,他可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疾如风,脚步声很响、很重,隔很远就能分辨出

是他来了。他骑上那辆上了年纪的凤凰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

⑩他先是在村里做村支书。当年,村子是贫困村,所在的县也是贫困县,全村老老小

小把双手都奉献给了贫瘠的土地,也不过是挣个温饱。后来,村民看到外出打工能挣钱,存

了钱还能盖大房子,许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

⑪他愁。看到村里那所破烂的学校,他更愁。村里的小学是祠堂改建的,上堂位置依

旧承担着村里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活动,下堂及左右两边的房间就是孩子们的教室。被野

猫光顾后的屋顶,瓦片破碎,透出微弱的光。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决心要给孩子们建一所新

的学校。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

⑫他发动村民出力,自己跑上级各部门申请资金。要说走了几遭,去了哪些地方,他

还真是记不清了,只记得解放鞋磨烂了好几双,自行车的轮胎磨破了好几条。那次去县教育

局,他汇报完工作已是晚上,错过了回家的班车。大冬天的,他在车站睡了一宿。第二天,

回到村子,他一样橹起袖子和村民盖新学校。新校舍落成,孩子们有了水泥盖顶的教室,风

吹不着雨淋不着。几十年过去了,校舍依然传出琅琅书声。

⑬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

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

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备考心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

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

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

⑭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儿,眼前的卷子更需要他认真作答,但他不关心对错,只关注做

试卷第7页,共8页

题。

⑮他起身把做好的卷子放在书架上,与卷子摞在一起的还有一块县教育局颁发的牌匾、

村民送的锦旗和一些证书。这些他都用红布包着,也没给孙子看过。在台灯柔和的光晕里,

那一份份“考卷”分外耀眼。

⑯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

(选自《辽河》2023年第12期,有改动)

19.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事件

①给孩子们建新学校

到镇政府上班时②

③给儿子儿媳搭把手

孙子上小学后④

20.赏析第⑬段中加点词“争先恐后”的妙处。

21.第②段和第⑯段都写了老伴的“笑”,两次“笑”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22.结合全文,说说第⑮段画线句子有何用意。

三(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考卷》第⑪段中写道:“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生活中,有很多“考

卷”需要我们认真作答,每个人都渴望答得漂亮。对“漂亮”的理解,不只是结果的圆满,还

可以是多样的、丰富的、辩证的...

请以《这份考卷,答得漂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

整卷面整洁。

试卷第8页,共8页

1.(1)伟大复兴团结态斗

⑵阔rong

⑶词改为辞

(4)实现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字词书写注意不写错别字,字迹清楚工整;对于在方框或

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书写形体方正,笔画平

直。注意“复、结”字形的书写。

(2)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波澜壮kua—波澜壮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型为一体(rong):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如同一个整体。

(3)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义不容词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4)本题考查词语正确语用。

“实现”的意思是使原本不存在的情况成为事实。“实践”的意思是实行、履行。依据“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可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个宏大的目标或理想,适合用“实现”来表

达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而“实践”指通过行动来达到目的,通常与具体操作或实验有关,不

适合使用于本句。因此,本空可“实现”一词。

2.(1)示例:标识上方是“中国航天日”的中英文,右边“4.24”既指“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日期,

又是中国航天日日期。标识左侧箭头代表中国航天冲天而飞,右侧卫星代表我国发射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一标识旨在弘扬航天精神,激发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

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

(2)示例:举行航天梦海报展示例:举办航模制作比赛

(3)示例:王老师,您好!诚挚地邀请您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开设航天科普

讲座,非常感谢!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由图标可知,标志左边是一个大大的箭头,箭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冲天之势,

寓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不断进取。箭头被一个圆环环绕,圆环上有一个卫星,上

面写着4.24。这不仅代表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日期,同时也

标志着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日期。同时卫星图案,也是对“东方红一号”这一历史时刻的致敬和

纪念,同时也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箭头旁边的圆环上面写着文字:中国航天日

答案第1页,共14页

及其英文字母。整个标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纪念价值,更承载着弘扬航天精神、激

发探索创新热情的重要使命。它唱响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

旋律,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为实现航天梦想而努力奋斗。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题干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上应围绕“航天梦・中国梦”展开,结

构上应满足“动词+活动内容”的形式,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I举办航天知识竞赛;

示例二:开展航天故事分享会。

(3)本题考查邀请函拟写。根据题干要求,编写一段邀请语,目的是邀请校科技社的王老

师在下周二下午两点,于学校报告厅为全校师生开设一场关于航天科普的讲座。邀请语需要

体现活动的主题“航天梦・中国梦”,并明确讲座的时间、地点以及邀请对象。

示例: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随着“中国航天日”的临近,我校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系列以“航天

梦.中国梦,,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我们诚挚地邀请

您于下周二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航天科普讲座。期待您的莅临指

导!

3.地利不如人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恨别鸟惊心化作春泥更护花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浪、惊、泥、青。

4.①对中原父老遭受金朝压迫的痛苦命运的同情;②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未能收复中原

的批判和愤懑;③对自己赴金却不能解救中原父老的无奈。5.①中原百姓生活的凄惨;

②中原父老不甘沦亡,渴望南宋朝廷收复中原;③中原父老对故国的热切思念;④希望诗人

劝谏朝廷早日收复中原。

【分析】杨万里的《初入淮河》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土沦陷的无奈感。“莫空谈”

揭示了与百姓的共同悲苦情感,而“归鸿不能语”通过拟人化手法传达了回归受阻、郁结难诉

的感伤与期盼和平统治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北方故土的

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4.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意为:中原地区的父老乡亲们啊,请不要只是空口谈论,

每当遇到我们南宋的使者时,请尽情地倾诉你们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堪吧。

“莫空谈”是诗人对中原父老的告诫,也是对他们苦难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人希望他们不要只

答案第2页,共14页

是空洞地谈论自己的遭遇,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如向南宋使者倾诉)来寻求帮助和改变。

这种告诫背后,透露出诗人对中原父老在金朝压迫下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的深切同情。

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未能积极北伐,收复失地,导致中原百姓长期生活在金朝的统治下,饱

受痛苦。“莫空谈”不仅是对中原父老的告诫,也是对南宋朝廷的批判和愤懑。诗人希望朝廷

能够正视百姓的苦难,积极行动。

另外,诗人作为南宋的使者,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原父老,了解他们的苦难,但他却无法直

接解救他们。他无法像英雄一样挥剑北伐,收复失地,只能默默地倾听和记录中原父老的苦

难。“莫空谈”的背后,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和无力感。

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中“逢着王人诉不堪”一句表明,中原父老在遇到南宋使者(即诗人)时,纷纷倾诉他们的

苦难。这些苦难包括战乱带来的破坏、金人统治下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

苦。因此,如果“归鸿”可以说话,它会描述这些百姓所经历的凄惨生活,以及他们因战乱而

遭受的种种不幸。

从诗中可以看出,中原父老并没有因为金人的统治而放弃希望,他们仍然渴望南宋朝廷能够

收复失地,重振中原。这种不甘沦亡、渴望收复故土的精神是深深植根于他们心中的。因此,

“归鸿,,可能会传达这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听取他们的呼声,并采取行动,收复

中原。

对于中原父老来说,南宋仍然是他们的故国,是他们心中的精神寄托。尽管身处金人统治之

下,但他们仍然对故国怀有深深的眷恋和思念。这种思念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等方面。因此,“归鸿”会表达这种对故国的热切思念之情。

作为南宋的使者,“归鸿”会希望诗人能够将其所见所闻以及中原父老的呼声带回朝廷,并劝

谏朝廷早日采取行动收复中原。这种希望源于对南宋朝廷的信任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通过

诗人的传达和劝谏,“归鸿”希望能够推动朝廷采取实际行动来拯救中原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据此作答即可。

6.寺之后/有敞亭7.(1)探求(2)在……之前(3)表示约数(4)离开8.(1)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我认为先生没有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9.数

百棵樱桃树,茂密攒挤行人如织,流连忘返(或:红白缭目,香风扑人)10.甲

文:①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荣辱观的否定;②表达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胸襟的赞美;③抒发自己先忧后乐的伟大抱负。乙文:①对刘伶以嗜酒保全自身高洁的理

解;②对世人认为刘伶无实无用的否定;③对魏晋士人生存处境困窘的怜悯(或:对魏晋时

答案第3页,共14页

代政治黑暗的批判)。

【导语】甲文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展现了一种高尚的政治情怀和责任感,倡导“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传达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乙文选自阮晋的《刘

伶台记》,通过对刘伶生活背景的描述,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政治压抑和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两者在形式上都通过抒情来表达内心追求,甲文注重现实责任,乙文则表现出对个体精神自

由的向往。

6.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

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本句翻译:寺后则有一座敞亭。“寺之后”是主语,“有”是谓语,应断开。故断句:寺之后/

有敞亭。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

(3)句意:堤南一里左右。许:表约数,左右;

(4)句意:大多在此稍微休息而不愿离开。去:离开。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归:归依。

(2)吾:我。谓:认为。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由“堤之南一里许,苍荫茂密如雨盖,数百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

也”,堤南一里左右,一片绿荫茂密得犹如巨大的雨伞,数百柄簇拥着挤在一起,初看怀疑

是松树林的树荫形成的样子,询问当地人才知道是樱桃园。可知堤南有几百簇拥攒挤的樱桃

树。故第一空:数百棵樱桃树,茂密攒挤;

由“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风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那些往来于河堤上的人,被

红白相间的景色缭乱了双眼,阵阵香气扑面而来,大多在此稍微休息而不愿离开。可知堤上

既有流连忘返“不忍去”的行人,也有“红白缭目,香风扑人”的景色。故第二空:行人如织,

流连忘返/红白缭目,香风扑人/红白缭目,行人忘返。

1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分析。

甲:根据上文“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

答案第4页,共14页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

而喜”的感情,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作者对此持否定态

度;

根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古代仁人不同

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在列举了“以

物喜,以己悲”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

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

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表达对古仁人“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胸襟的赞美;

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

后才快乐。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无论是“居庙堂之高”

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抒发自己先忧后乐的伟大抱负;“微斯人,吾谁与

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这种人指的是“古仁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

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乙文:根据“嗟夫!古今来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可知,古往今来,

很多人批评刘伶因酒而死,但是作者认为刘伶没有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嗟夫”是对刘伶遭

遇的慨叹,感叹他以嗜酒保全自身,在酒中获得方寸容身之地,表达了对刘伶以嗜酒保全自

身高洁的理解;

根据“盖魏晋之际,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罢,人始指之曰无用,曰无实”可

知,魏晋时,“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刘伶以嗜酒保自身高洁,却被人视为无用无实。

刘伶本是达人君子,并非无用无实之人,故表达出对世人认为刘伶无实无用的否定;

根据“惟无用无实而遂得以自全”可知,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黑暗,贤士们没有办法容身,像

刘伶这样的达人君子只能靠纵酒保全自身,体现出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人的压迫,表达了对魏

晋时代政治黑暗的批判。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

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

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

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

答案第5页,共14页

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距离城东十五里,远远望去,那连绵不断又蜿蜒曲折的,就是黄河的旧河道了。黄河

往北改道后,原来的河堤还保留着。河堤两旁,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房屋相连,酒旗随风摇

曳,(这里的居民)大多以染织为生。堤南一里左右,一片绿荫茂密得犹如巨大的雨伞,数百

柄簇拥着挤在一起,初看怀疑是松树林的树荫形成的样子,询问当地人才知道是樱桃园。堤

的西边,方塘百顷,菱与英交织翻动,荷花万株,渔夫摇着竹篙,孩童戏水。那些往来于河

堤上的人,被红白相间的景色缭乱了双眼,阵阵香气扑面而来,大多在此稍微休息而不愿离

开。堤后有一座古寺,寺后则有一座敞亭,亭正梁上有小牌匾刻写着“晋刘伶先生墓”。

亭中央供奉着两尊泥像,左侧是刘伶,右侧是杜康。两位先生虽然身处不同时空,但却如同

浮萍和水藻一般共处一室,大概把酒作为他们和睦的纽带吧!刘伶身穿绿色衣衫头戴晋人巾,

手持酒杯,侧目看着杜康微笑,仿佛在评点他的酿酒技艺高超之处的样子。唉!古往今来,

很多人批评刘伶因酒而死,我认为先生没有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大概在魏晋之时,通达事

理的人和品德高尚的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而刘伶被罢免建威参军职务后,人们才开始指

责他说无用,说无实。(然而)只有无用无实,于是才能够保全自己。所以我说:“先生没有

酒就一天不能活下去。”

II.①敢于质疑;②勤学好问;③追求真理。12.示例一;宋江不甘被“刺配江州”,在

潺阳楼题反诗表达反抗的愿望。示例二:林冲不堪忍受高俅等人的迫害,在山神庙怒杀陆虞

候等人,雪夜上梁山,走上反抗之路。13.示例:运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关注重点

情节,品味人物细节,探究主人公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

贵品质。14.C

【解析】1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选段“祈祷文、《新约》和《旧约》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一上帝在哪一天创造了哪种东西

他记得一清二楚。保尔决定问问瓦西里神父。到下一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坐到椅子上,

保尔就举起了手”可知,保尔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提问,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可见其勤

学好问;

根据选段“一得到允许,他便站起来问:‘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

几百万年,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年……”’可知,他敢于对传统的宗教教义提出科学上

的疑问,显示出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而非盲目接受权威的教义,可见其敢于质疑,

追求真理。

1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可以结合选段二分析梁山英雄身上的敢于反抗的精神,也

答案第6页,共14页

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他英雄身上的反抗精神。

从选段二来看,宋江原本是郸城县的押司,虽然官职不大,但也算是官府中的一员。然而,

他因为不慎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江州。在江州的符阳楼上,宋江借着酒兴写下了反诗,表

达了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复仇的渴望。这不仅是宋江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他对社会

不公和官府腐败的反抗。宋江的这种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精神,正是梁山好汉的典型特

征。也可分析其他人物。

示例:武松因嫂嫂潘金莲与西门庆合谋毒死哥哥武大郎而怒杀二人,后遭官府追捕,被逼上

梁山。武松的事迹展现了梁山好汉在面对不公和压迫时,勇于站出来反抗,不畏强权,坚守

正义的精神。

1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根据题干要求可知,小安需要分享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时所用的读书方法,要分享一种具体且适用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技巧或策

略。

示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通过制作人物成长时间线来深入理解保尔的经历和性格

变化。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保尔从少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最终成

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通过制作时间线,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保尔在不同阶段的经历、

面临的挑战以及他的应对策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性格变化和成长轨迹。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孙悟空向观音菩萨借芭蕉扇”表述有误,孙悟空是向供用公丰而非观音菩萨借芭蕉扇;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著作,而非古今中外文化

经典;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敢立集,而非小说集,它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

道路和心路历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故选C。

15.B16.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淮扬菜的发展历程、风味体系和重要地位;②材料二侧重

介绍淮扬菜南北融合的风味特点及选材特点;③材料三侧重介绍淮安市促进淮扬菜发展的新

举措。17.①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②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以主题鲜明、

礼仪规范、馔列珍保、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③南北融

合,口味适中,四方皆宜;④很少用山珍海味,制作讲究。18.示例:各位来宾,大家

好!欢迎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为淮扬菜的发展提供了

得天独厚的条件。淮扬菜历史悠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繁荣,融汇南北之精华,享誉海内外,

答案第7页,共14页

“开国第一宴”就曾选用淮扬菜。进入新时代,淮安努力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拳,采

取多种举措擦亮“世界美食之都”这张国际名片。各位来宾,请尽情享用淮安美食吧!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三个材料,详细介绍了淮扬菜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和影响。第一材料着重于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奠定了淮扬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材料则聚焦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风味特色;第三材料展示了淮安在新时代对淮扬菜的创

新和国际推广。整体来看,文章逻辑清晰、信息丰富,成功阐释了淮扬菜从历史传承到现代

辉煌的发展轨迹。

15.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A.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淮扬风味以淮安、扬州为中心……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

味”,但这里说的是“淮扬风味”而非整个“淮扬菜系”,且“淮扬菜系”并非仅限于淮安、扬州

两地;

C.根据材料一第①段“秦汉时期,南北交流增多,确定了江淮地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

元明清时期……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可知,语段提到

淮扬菜在秦汉时期就确定了“江淮地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在元明清时期“促进淮扬菜向

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并未说“始于秦汉”“鼎盛于明清”,且“举办食

博会后才享誉海内外”这一说法也于文无据;

D.根据材料三第②段,“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298道入选省级非遗”,这里说的是“298

道入选省级非遗”,而非“全部入选”;

故选B。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菜的基础……元明清时期促进淮

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第②段“近代以来,淮扬菜按照其自身的

风味体系,被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常、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第③段“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

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南

味菜肴奠定基础,到吴王夫差开凿邢沟奠定空间格局,再到秦汉、六朝、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的不同发展特点,材料一为我们勾勒出了淮扬菜悠久的历史脉络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此外,

材料一还提到了近代以来淮扬菜按照风味体系被分为四个地方风味,并特别强调了淮扬风味

在淮扬菜系中的重要地位。据此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淮扬菜的发展历程、风味体系和重要

地位;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淮扬菜在烹法上擅长炖炳、在调味上

答案第8页,共14页

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第②段“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

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可知,淮安境内河湖众多,为淮

扬菜提供了丰富的鲜活原料,这使得淮扬菜在烹法和调味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材料二

还提到淮扬菜系制作菜肴时很少使用山珍海味,而是更多地采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这不仅

体现了淮扬菜的朴实无华,也展现了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对食材的深刻理解。据此可知,材

料二侧重介绍淮扬菜南北融合的风味特点及选材特点;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了

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了首家淮扬菜博物馆”第③段“2018年起,淮安精心打造中国(淮安)

国际食品博览会”第④段“近年来,淮安做大做强食品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淮味千年,农

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可知,新时代以来,淮安为了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如设立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首家淮扬菜博物馆等。同时,

淮安还通过举办国际食品博览会等方式,推动淮扬菜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此外,材料三还提

到了淮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以及未来在“世界美食之都”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打算。

据此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淮安市促进淮扬菜发展的新举措。

1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

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

可概括原因为: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

高、种类多,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箧、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概括原因为: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以主题鲜明、礼仪

规范、馔列珍箧、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成、色、浓的特

点,形成了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可概括为:南北融合,口味适中,四方皆宜;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当地产的普通

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可概括原因为:很少用山珍海味,制作讲究。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题干要求,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可介绍淮安作为淮扬菜的发

源地,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条件,可强调淮安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桂冠的国

际地位,以及这一荣誉背后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可介绍淮安为充分发掘淮扬菜

的人文内涵所做的努力,以及未来在长三角北部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规划等。

答案第9页,共14页

示例: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淮安,这座拥有悠久历史

的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淮扬菜文化。这里,河湖

交错,水网纵横,为淮扬菜提供了鲜活的原料。淮扬菜以其甜咸适中、风味独特而闻名,更

有多道名菜入选省级非遗。淮安还荣获了“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誉,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重

要基地。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淮扬美食,感受淮安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诚邀您共

同探索淮安的美食文化,共享这场食品盛宴!

19.①在村里做村支书时②引进甜竹笋种植(或: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③退休以后到城里

(或:孙子出生后不久)④享受退休生活(或:认真作孙子出的考卷/申请回到乡下)

20.①“争先恐后”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②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春天的甜竹笋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样子;③突出“他”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欣喜;④表达

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1.第②段:调侃打趣“他”认真答卷(或:自己已经

知道答案的得意)。第⑯段:对孙子纯真活泼的喜爱;对家庭生活和谐幸福感到愉悦;对“他”

为民造福却淡泊名利的理解。22.①“柔和的光晕”暗指“他”淡泊名利、安于平凡的生活

追求;②这里的“考卷”指牌匾、锦旗和证书这类荣誉,表现党和群众对他的高度肯定;③“分

外耀眼”则突出“他”为乡村教育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取得的非凡成就(或:表现“他”为乡村

教育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拼搏奋斗的精神);④暗示主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平凡的人(基

层干部)只要主动承担为民造福的社会责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就能取得非凡成就;⑤

表达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或:对像“他”一样的基层干部的敬佩和赞美之情);⑥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照应标题)。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绘一位退役村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以及他与孙子之间通过“考卷”

进行的温馨互动,展现了人生的价值和传承。文章以温暖的笔触勾勒出主角曾经为村庄和社

区发展付出的心血,也反映出他即使在退休后仍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态度。孙子出题考验爷

爷,象征着生活的延续和长辈智慧的代代传递。最终,这些象征性“考卷”不仅是家庭成员间

的游戏与学习,更是对过去奋斗岁月的致敬。小说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的哲理和

深意。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注意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内容。

第①空:已知题干信息“给孩子们建新学校”可定位到第⑪段“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决心要给

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学校。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再根据地⑩段“他先是在村

里做村支书。当年,村子是贫困村”可概括时间为:在村里做村支书时;

第②空:已知题干信息“到镇政府上班时”可定位到第⑬段“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

答案第10页,共14页

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据此可概括事件为:引进甜

竹笋种植;

第③空:已知题干信息“给儿子儿媳搭把手”可定位到第④段“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

他和老伴到城里给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据此可概括时间为:退

休以后到城里;

第④空:已知题干信息“孙子上小学后”可定位到第⑤段“等孙子上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

到乡下住了”,据此可概括事件为:申请回到乡下/享受退休生活。

20.本题考查词语效果。

“争先恐后”意思是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奋勇进取的积极热烈的场面。文中“春天的甜

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一句,写甜竹笋争先恐后地生长,是

将甜竹笋赋予人的行为动作,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甜竹笋生长

茂盛、竞相破土而出的场景,突出了甜竹笋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样子;结合后文“带领群

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可知,甜竹笋

的丰收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个词语隐

含了“他”对于这一成果的欣喜和自豪之情,但是他只给了自己一个及格分,他觉得别人会比

他做得更好,体现出了他为民造福、淡泊名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段“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

很”⑯段“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可知,老伴看到“他”认真答卷的样

子,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并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这里的“笑”带有调侃打趣

的意味,因为老伴知道孙子出的题目其实并不严肃,而“他”却如此认真地对待,这种反差让

老伴觉得有趣。同时,老伴也因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而有一种得意的心理。

根据根据地⑥段“就好比眼前这张卷子,答案也是孙子说了算。孙子问他,如何将冰快速变

成水?他想都不想就说,这还不容易?放锅里煮不就行了。孙子却说,去掉冰字的两点水即

可”第⑮段“他起身把做好的卷子放在书架上,与卷子摞在一起的还有一块县教育局颁发的牌

匾、村民送的锦旗和一些证书。这些他都用红布包着,也没给孙子看过”,⑯段“老伴在一旁

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可知,⑯段中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原因是孙子早就告

诉了她答案。这里的“笑”则包含了多重含义。首先,老伴对孙子的纯真活泼感到喜爱,孙子

能够想出这样的题目来考验爷爷,显示出他的聪明和活泼。其次,老伴对家庭生活的和谐幸

福感到愉悦,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她感到满足和快乐。最后,老伴对“他”为民造福却淡泊

答案第11页,共14页

名利的理解也让她感到敬佩和欣慰,她知道“他”过去为村民做了很多事情,但从不炫耀自己

的功绩,这种精神让她感到敬佩。

2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及作用理解。

根据第⑮段“他起身把做好的卷子放在书架上,与卷子摞在一起的还有一块县教育局颁发的

牌匾、村民送的锦旗和一些证书。这些他都用红布包着,也没给孙子看过”可知,“柔和的光

晕”在这里不仅描述了台灯发出的光线,还与主人公内心的平和、淡泊形成了呼应,表达了

主人公不追求奢华、不追求名利,只愿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这里,“考卷”并不是指真正的考

试卷,而是指牌匾、锦旗和证书这类荣誉。这些荣誉是党和群众对主人公“他”的高度肯定,

是他在乡村教育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象征。“分外耀眼”这个词语突出了

这些,,考卷”(即荣誉)的显著性,强调了主人公“他”为乡村教育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所取得

的非凡成就。这也表现了主人公拼搏奋斗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和群众的认

可。这句话还暗示了全文的主旨,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