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前《原始农耕生活》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前《原始农耕生活》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前《原始农耕生活》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前《原始农耕生活》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前《原始农耕生活》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前核心考点讲练

核心考点01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整合: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

地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生产工具骨耙磨制石器、骨器

建筑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房屋

农作物水稻粟、黍

畜牧业饲养猪狗、狩猎野猪、鹿饲养猪狗

手工业木结构水井、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乐器陶城、纺织、制衣

器、乐器骨哨、掌握雕刻技术

相同点1.自然环境:大河流域,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生产生活: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生活

核心素养检测

1.如图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骨帮”。据此推测,“骨帮”可用于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相

A.取火B.耕地C.纺织D.制陶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河姆渡遗址。

【解析】根据题干“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骨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

地区,距今约7000年,骨耙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可用于耕地,B项正确;骨相不是取火、纺

织和制陶的工具,A、C、D三项排除。故答案选B。

2.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

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学会建造房屋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学会掘井引水方法D.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解析】根据材料“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

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原始农业的发展,

人类的生存环境才得到改善,从“穴居”发展为形成“固定聚落”,B项正确。故答案选B。

3.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中发现渔猎工具1211件,如矛头、骨鱼叉、骨鱼钩、石网坠等,还发现大量被食

用后残余的鹿、竹鼠、貉、狐、兔等动物骨头,以及榛子、松子、栗子等果实炭化颗粒。这说明半坡遗址

A.原始农业尚未产生B.农业是唯一食物来源

C.私有制度已经产生D.采集渔猎仍比较普遍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半坡遗址。

【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中发现渔猎工具1211件,如矛头、骨鱼叉、骨鱼钩、石网坠等,还

发现大量被食用后残余的鹿、竹鼠、貉、狐、兔等动物骨头,以及榛子、松子、栗子等果实炭化颗粒”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的采集渔猎活动仍比较普遍,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

答案选D。

4.原始农业•定居生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背山面水,筑造于山水之间……人

住上层,隔潮且安静,亦有防兽防敌作用,下层饲养家禽。干栏式建筑大概就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河姆

渡的大片木构建筑群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是江南的先民们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贡献。

——摘编自《中国原始社会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的优点及其地位。(4分)

材料二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年代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用以开垦土地……半坡人还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2)材料二中的半坡遗址位于什么流域?半坡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半坡遗址出土的骨箭头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纺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河姆渡与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6分)

【答案】(1)优点: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可以饲养家畜;通风防潮;防止禽、兽、虫、蛇。(答出

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地位:是我国先民们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贡献;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干栏式建

筑。(2分)

(2)黄河流域。(1分)粟、黍。(1分)

(3)相同: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并转向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筑房屋;除农耕经济

外,渔猎经济依然存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不同: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河姆渡居

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建

筑,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主要种植

粟、黍;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原始农耕生活。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人住上层,隔潮且安静,亦有防兽防敌作用,下层饲养家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干栏式建筑的优点是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可以饲养家畜;通风防潮;防止禽、兽、虫、蛇。根

据材料一“河姆渡的大片木构建筑群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是江南的先民们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杰

出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先民们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贡献;是我国

已知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半坡人从事农业等生产活动,种植粟、黍。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河姆渡与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即可。

核心考点02早期国家的出现

知识整合:比较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古城良渚古城陶寺古城

地点浙江余杭山西襄汾

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距今约4300-4000年

构成宫殿区、内城、外城宫城、墓地、观象台

考古证实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阶级分化严重;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组织能力;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可能形成统一的

崇拜对象

结论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流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距今约4000年的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意义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核心素养检测

1.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300年。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中部有一个高台,

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这说明良渚统治者

A.鼓励使用青铜工具B.重视发展商业贸易

C.调动组织能力较强D.拥有了无上的权力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良渚古城。

【解析】根据题干“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

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

能力,C项正确。良渚统治者鼓励使用青铜工具、重视发展商业贸易均与题干无关,A、B两项排除;拥有

了无上的权力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故答案选C。

2.如图是出土于陶寺古城遗址的彩绘龙纹陶盘,在陶寺古城遗址早期发掘的1309座墓葬中,仅有4座墓

葬出土彩绘龙纹陶盘。这些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等器物。墓主人大多地

位显赫,属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或“工者”。这主要说明

彩绘龙彩绘龙纹陶盘纹陶盘

A.为研究远古传说提供了实物史料B.代表我国文明社会陶艺技术的高峰

C.体现了阶级差别与身份地位高低D.印证了远古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陶寺古城。

【解析】根据题干“在陶寺古城遗址早期发掘的1309座墓葬中,仅有4座墓葬出土彩绘龙纹陶盘。这些墓

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等器物。墓主人大多地位显赫,属于当时的最高统治

者或‘王者’”可知,出土彩绘龙纹陶盘的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这说明彩绘龙

纹陶盘体现了阶级差别与身份地位的高低,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答案选C。

3.陶寺玉器主要有琮、刀等器型,多出土于大中型墓中,是陶寺文化礼器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体现了

墓主人尊贵的身份。这表明当时

A.产生了阶级分化和差异B.已出现原始农耕生活

C.普遍盛行奢侈享乐之风D.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陶寺古城。

【解析】根据题干“多出土于大中型墓中”“墓主人尊贵的身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葬品的不同和墓葬的

规模大小,休现了墓主人身份的尊卑,这表明当时产生了阶级分化和差异,A项正确;礼器和原始农耕生

活关联度并不紧密,无法证明当时已出现了原始农耕生活;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7000年,当时生产力水

平较低,普遍盛行奢侈享乐之风与当时的历史状况不符,C项排除;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答案选

A„

4.史前文明•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Y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

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

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并简述其历史价值。(4分)

材料二在(陶寺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

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

精美,有彩绘龙纹陶盘、土鼓、石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

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到哪些推论?(3分)

材料三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星罗棋布,有1万多处,各地均可建立起从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期到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多样性、本土性。良渚古城、陶寺都

城等考古发现都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特征。(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2分)

【答案】(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内城中部有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

组高等级建筑;还出土了大量炭化稻谷。(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历史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

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具有考古遗存方面的历史价值;说明良渚古

城农业发达。(2分)

(2)陶寺古城的阶级分化明显;可能出现了地位较高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3分)

(3)多元性、多样性、本土性。(3分)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解析】(1)考古发现根据材料一列举即可。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具有考古遗存方面的历史价值;说明良渚古城农业发达。

(2)根据材料二“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

近10%和90%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古城的阶级分化明显;可能出现了地位较高的贵族首领,可

能出现了国王。根据材料二“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龙纹陶盘、土鼓、石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

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可知,陶寺古

城的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特征是多元性、多样性、本土性。

核心考点03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比较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

制度内容特点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选贤德之人

世袭制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家天下

分封制指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以血缘为纽带,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层层分封,上下

天子的命令,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级有权利义务关

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系

核心素养检测

i.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时间轴上①阶段对应朝代的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①商朝西周

Z--------*-------、,------------------------X

___I________I_________I_________I___>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

A.盘庚迁殷B.世袭取代禅让制C.诸侯争霸D.周王授民授疆土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时空观念,考查世袭制、禅让制。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

朝——夏朝。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

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

络周围民族,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一商朝。所以①阶段是夏朝,B

项正确。故答案选B。

七年级(1)班同学以“生活中的历史”为主题,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第2、3题。

2.一组同学搜集了有关尧、舜、禹的相关材料。尧、舞、禹通过禅让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简

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从它们的事迹可以概括出禅让制推举部

落联盟首领的原则是

A.只看才能B.只看贡献C.血缘近亲D.选贤任能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禅让制。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其门而不入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则是选贤任能,即联盟首领传给贤德之人,D项排除。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D。

3.如下是二组同学编排的历史短剧中的某一场景,短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场景一

时间:春秋时期某一个夏日

人物:郑庄公(郑国国君)、祭足(郑国臣子)

内容:祭足率领郑国军队,抢夺周王室的麦子。

A.分封制逐步瓦解B.战国七雄兼并土地C.齐桓公号令诸侯D.春秋五霸远交近攻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设置真实任务情境,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分封制。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时期“祭足率领郑国军队,抢夺周王室的麦子”可知,历史短剧反映了春秋时

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势力发展壮大,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A项正

确。材料未涉及战国七雄,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齐桓公,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春秋五霸,D项排除。故

答案选A。

4.著名学者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谈道:“……(西周)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疆土’的原则,

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的贵族世袭制与分

封制的共同作用在于

A.加强王权B.分割土地C.巩固统治D.弱化血缘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世袭制与分封制的共同作用。

【解析】根据题干“(西周)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疆土'的原则,仍是‘有其、田、人民’的地方实体,

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与分封制实施初期的共同作用在于加强对土地、人民的

管理,巩固统治,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答案选C。

5.治国举措•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

病而丹朱得其利。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商与西周

朝代开国君主亡国君主制度创新

商A纣内外服制度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B

材料三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

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

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它与世袭制的不同之处。(3分)

(2)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的A、B两处补充完整。(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述周初推行分封制的背景,并分析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分)

【答案】(1)禅让制。(1分)不同之处:禅让制是将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世袭制是指王位、爵号

和财产按照家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2分)

(2)A:商汤(1分);B:分封制。(1分)

(3)背景:西周建立,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1分)积极作

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周王室与各

诸侯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等等。(答

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认识: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政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等

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尧

禅让给舜,体现的是禅让制。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禅让制是将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世袭

制是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起兵

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一商朝,所以A处填写商汤;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

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所以B处填写分封制。

(3)周初推行分封制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回答即可。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有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

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

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等等。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04诸子百家

知识整合: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

时期代表人物学派主要思想著作

春秋时期老子道家核心思想“道”(“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朴素的辩《道德经》

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

春秋时期孔子儒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论语》

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政治上主张恢

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创办

私学

春秋时期孙武兵家《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孟子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战国时期荀子儒家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荀子》

系社会秩序主张

战国时期墨子墨家“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墨子》

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战国时期庄子道家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庄子》

保持人格独立

战国时期韩非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韩非子》

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百家争鸣的意义:首先,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各种思想流派在争鸣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不断进步。

其次,百家争鸣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百家争鸣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种思想流派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为后世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核心素养检测

1.“担天下重任,不辱使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勇担时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方案。这

体现了当时

A.私学兴盛促进文化传承发展B.君主专制成为诸子共识

C.诸子百家为现实政治而服务D.社会动荡推动民族交融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百家争鸣。

【解析】根据题干“诸子百家勇担时代使命,提出了一套社会改革的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各学

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这

体现了当时诸子百家为现实政治而服务,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答案选C。

2.《管子》是有关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一部思想巨著。以下是《管子》的

部分内容摘录,据此可知,此书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子•重令》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A.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B.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C.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主张D.阐述了法家治国理政的思想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体现的是道家思想,“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体现的是儒家以人为本理念;“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体现的是法家思想,因此,《管子》吸

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选B。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工作,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历史人物中,“俭”字当头的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结合时政,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墨子。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

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所以"俭''字当头的人物是墨子,C项正确。A、B、D三项与勤俭节约

的美德无关,排除。故答案选C。

4.孔子创造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提倡统治者

行仁政。荀子认为礼仪教化还不够,还得有法律的强制作用,综合了儒、法两家思想。题干说明

A.战国时期儒家学说与孔子思想完全割裂

B.儒家学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过程

C.荀子和孟子在思想认识层面超越了孔子

D.荀子的礼法并用思想影响了法家学说的发展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儒家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提倡统治者行仁政。荀子认为礼仪教化还不够,还得有法律的

强制作用,综合了儒、法两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融合的过程,B

项正确。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项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排除;题干与法家

学说无关,D项排除。故答案选B。

5.聚焦经典名篇•弘扬优秀文化。小雨同学结合“第7课百家争鸣”的内容设计了如下展板,请你帮助他完

成展板中的相关内容。(8分)

展板一【赏析经典语录,体悟学说内涵】

(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中①②③④四部典籍的名称补充完整。(4分)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________L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_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④《_________L

展板二【总结升华思想,启迪思想智慧】

(2)从下面思维导图中任选两位人物,谈谈他的学说对于当代国家的治国理政有怎样的启发性意义。(4

分)

【答案】(1)①老子(或道德经);②论语;③墨子;④韩非子(4分)

(2)孔子:“为政以德”的意思是指以符合“德”的方式施政,就能实现有序而良好的统治效果,反映出统治

者的忧患意识和民本立场,对于今天的廉政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老子:“无为而治”体现了节制欲望、安守本分的思想境界,提倡遵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无为而治”在当代的

价值可谓无处不显现,国家的治理、环境的改善均离不开“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韩非:“以法治国”的现代价值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确立法大于人、法

高于权的原则,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相符。

墨子:“选贤任能”非常重视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多,治理国家的力量就雄厚;贤

良之士少,治理国家的力量就薄弱。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选拔机制具有启发性意义。(任选两例,

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设置真实任务情境,考查诸子百家。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是指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来源于《老子》(或《道德经》)。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中的“仁”是指孔子的“仁”,来源于《论语》。“国家务夺侵凌,

则语之兼爱、非攻”中的“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来源于《墨子》。“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

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是指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来源于《韩非子》。(2)根据所学知识任选两位人物的思

想,回答其对于当代国家的治国理政所具备的启发性意义即可。

核心考点05秦皇汉武

知识整合: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秦始皇汉武帝

政治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推恩令”、设刺史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酒官营专

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尊崇儒术;设长安太学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渠、设桂林、南海、象等郡

共同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都对口H国历史有重大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实现了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

此外,秦皇汉武的治国措施都有强化中央集权的4乍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都

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设置奠定了中国两千一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

沿用,而且不断完善和加强

核心素养检测

1.以下是秦汉时期在地方上实行的统治措施,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秦朝西汉

在地方置监御史,负责监察郡级官员;郡守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督州部的官吏。在郡设置督

派遣都吏,负责监察县乡官吏。由口,负责监督所属县的官吏违法行为,查清罪状,上报郡守。

A.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B.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

C.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秦汉地方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设立监御史等,负责监察郡县各官员;西汉建立刺

史制度,代表朝廷监督州部官吏,由此可知,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

正确。故答案选D。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中国之政”分别对应的是

A.儒家思想、分封制B.法家思想、郡县制

C.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D.道家思想、分封制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立足历史解释,考查秦汉大一统。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

学派创始人,所以“中国之教”指的是儒家思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了此后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政治基础,因此“中国之政”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秦

始皇时期废分封、行郡县,A项排除;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法家无关,B项排除;孔子是儒家学派创

始人,与道家无关,D项排除。故答案选C。

我们所掌握的许多历史信息来源于对图片的研究和解读,结合所学知识,据图片回答第3、4小题。

3.观察下面图片,如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⑥⑥

象友第星合生鱼

A.秦统一文字B.汉统一文字C.秦统一货币D.汉统一车轨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渗透史料实证意识,考查秦统一文字。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

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这对秦统一后的国家治理很不利。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