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糖类、脂肪等有机物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它们含有大量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需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以全部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需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C.图中显示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青藏高原的哺乳动物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D.ATP中的“A”与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3.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则在O2浓度为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CO2多4.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条件abcdCO2释放量10867O2吸收量034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小于30℃时的积累量C.如果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l)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6.甲图和乙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在a′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B.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C.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增加7.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C.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8.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含有18OB.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的18O首先出现在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中C.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D.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能出现放射性9.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冲入N2,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B.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10.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B.2过程完成了从活跃化学能到稳定化学能的转变过程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D.某植物细胞内1过程产生的O2若参与到5过程中至少需穿越4层生物膜结构1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12.下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上有光合色素 B.NADPH在③上产生,在④中消耗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③的结构 D.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13.上海世博会E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CO2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B.叶绿体内膜上的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合成ATP和NADPH,为暗反应供能C.碳在叶肉细胞内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D.如果白天光照太强,会造成植物细胞内ATP大量积累14.为研究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本土植物白茅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在单种与混种两种情况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并测定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其中P组净光合速率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0.6m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量相同B.P组白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C.实验中,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D.据实验结果推测,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15.下列是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上图表示(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16.如图为某一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B.此时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C.⑧所示结构由某种蛋白质组成,该蛋白质最可能在前期合成D.图中细胞含4个中心粒1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有丝分裂保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的稳定性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细胞分化在生物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过程中都有发生D.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对个体发育有积极的意义18.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生长、衰老、凋亡,下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B.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不能再分裂分化C.有丝分裂间期时间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19.下列哪一个现象是在进行分裂的动物细胞中不能出现的()A.染色单体分开B.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核膜消失D.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养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B.异养生物也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2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野中观察到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D.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B.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是已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A.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都会发生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4.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B.乙→甲的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甲→乙的过程会发生核膜的解体与重建D.在甲时期,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2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26.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A.模型构建 B.假说-演绎法C.类比推理 D.同位素标记法27.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亲本后代杂交雌×雄灰色白色Ⅰ灰色×白色8278Ⅱ灰色×灰色11839Ⅲ白色×白色050Ⅳ灰色×白色740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C.1/2是灰色 D.1/4是白色28.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特点不是其成功原因的是()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B.不同豌豆之间存在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D.豌豆的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数量少29.两只杂合子白羊,接连生下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A.白色的可能性大 B.黑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白色的 D.一定是黑色的30.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说法中与假说内容不符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1.下列是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分析。(1)图甲中,图①与图②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不同之处,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图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2)图甲中细胞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DNA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3)图甲中对应图乙中BC段的是____(填序号),其中CD下降的原因是____。图丙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量变化,其中代表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图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_______段的变化(填字母)。32.菜椒的红色、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D、d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杂交相当于_____交。F1中红椒的基因型_____,F2中红椒:黄椒=_____。(2)F2中红椒自交得F3,F3中红椒与黄椒的比是_____,红椒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3)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分析,菜椒果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33.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CH2O)的过程,玉米叶肉细胞通过“CO2泵”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CH2O)的合成顺利进行;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①是______过程,过程②的进行还需要______等物质参与。(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图2中当光照强度从20klx增加到25klx,玉米CO2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受到图中过程______(填序号)的限制;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的CO2______mL。(4)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中午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部分气孔关闭,作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减少,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其原因是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糖类、脂肪等有机物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它们含有大量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需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以全部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需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C.图中显示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合成ATP,A错误;B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需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BC正确;D、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青藏高原的哺乳动物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D.ATP中的“A”与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答案】C【解析】【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故A错误;B、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故B错误;C、青藏高原上氧气稀薄,但产生能量的主要是有氧呼吸,故C正确;D、ATP中的A是腺苷,碱基中的A是腺嘌呤,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3.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条件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则在O2浓度为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多【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O2吸收量”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CO2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CO2的量。在O2浓度为a时,XY=YZ,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相等。【详解】A、在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相等,根据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和无氧呼吸(C6H12O6→2CO2)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A错误;BC、在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相等,有氧呼吸过程中,1mol葡萄糖分解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195.65KJ的能量,虽然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但仍然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B错误,C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在O2浓度为a时,XY=YZ,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相等,D错误。故选C。4.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条件abcdCO2释放量10867O2吸收量034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详解】A、a条件下,O2的吸收量为0,说明种子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A错误;B、b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根据表中数据:有氧呼吸消耗氧气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0.5,释放的二氧化碳为3,那么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应该是8-3=5,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5,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B正确;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不一定最少,只是图中几个数据相比,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C错误;D、d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错误。故选B。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小于30℃时的积累量C.如果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l)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图乙装置可以用来测定光合速率。【详解】A、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正确;B、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5℃时光合作用的净量(积累量)为3.00mg,30℃时光合作用的净量(积累量)为3.50mg/h,因此35℃时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小于30℃时的积累量,B正确;C、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则呼吸速率为[X−(X−1)]/4=1/4kg•h-1,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净光合速率为[(X+2)−(X−1)]/4=3/4kg•h-1,则总光合速率为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1/4kg•h-1+3/4kg•h-1=1kg•h-1,C错误;D、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该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即图中的B曲线所示的呼吸速率变化,D正确。故选C。6.甲图和乙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在a′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B.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1、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分析甲图中某点上的限制因素时,要看曲线是否达到饱和点。如果没有达到饱和点(如a′点),则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即光照强度。当达到饱和点以后(如b′点),则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或CO2浓度,A正确;B、由乙图可知,在37℃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超过此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正确;C、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而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之一,故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C正确;D、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更多的[H]和ATP,短时间内C3的还原速率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不变(即C3生产速率不变),故C3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C.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叶绿体释放的氧气小于线粒体吸收的氧气,同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当光合作用大于等于呼吸作用时,叶绿体释放的氧气大于等于线粒体吸收的氧气,同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小于等于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详解】A、叶肉细胞既含有叶绿体,也含有线粒体,当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A正确;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而细胞随时都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白天和夜间具有ATP的合成和水解,B错误;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氧气的产生量增加,这可能会使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加快,而不会导致其减小,C错误;D、当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线粒体产生的CO2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一部分扩散到细胞外;呼吸作用小于等于光合作用时,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A。8.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含有18OB.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的18O首先出现在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中C.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D.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能出现放射性【答案】B【解析】【分析】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示踪法。【详解】A、小白鼠吸入18O2后,18O2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中的氧原子转移到C18O2,A正确;B、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的18O首先出现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水中,而放出的氧气则来自水的光解,B错误;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在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二氧化碳的固定)→(14CH2O)(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正确;D、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提供15N标记氨基给细胞,其分泌蛋白质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细胞内的蛋白质由游离核糖体合成,所以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将出现放射性,D正确。故选B。9.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冲入N2,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B.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答案】B【解析】【详解】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使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由于酒精发酵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如果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是乳酸,B错误;C、为了消除马铃薯块茎碎屑上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对马铃薯碎屑应该进行消毒处理,C正确;D、溴麝香草粉蓝溶液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D正确。故选B。【点睛】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对无氧呼吸产物的探究实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二氧化碳可以使水溶液溴麝香草粉蓝由蓝变绿再变黄,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无氧呼吸方式。10.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B.2过程完成了从活跃化学能到稳定化学能的转变过程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D.某植物细胞内1过程产生的O2若参与到5过程中至少需穿越4层生物膜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是光反应,2是暗反应,3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A正确;B、暗反应是将ATP、[H]中活跃化学能转化形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B正确;C、光反应中的[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3、4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水,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某植物细胞内1过程产生的O2若参与到5过程中至少需穿越4层生物膜结构,D正确。故选C。【点睛】1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据此解答。【详解】A、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乙试管中只有线粒体,葡萄糖溶液不能发生反应,B正确;C、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彻底地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ATP,C错误;D、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点睛】知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作用是关键。12.下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上有光合色素 B.NADPH在③上产生,在④中消耗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③的结构 D.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式图,其中①为叶绿体外膜,②为叶绿体内膜,③为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④是叶绿体基质。【详解】A、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①外膜和②内膜上没有光合色素,A错误;B、NADPH为光反应的产物,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光反应在③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④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因此NADPH在③上产生,在④中消耗,B正确;C、③为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不到③的结构,C错误;D、光反应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③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在④叶绿体基质中进行,D错误。故选B。13.上海世博会E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下列有关CO2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B.叶绿体内膜上的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合成ATP和NADPH,为暗反应供能C.碳在叶肉细胞内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D.如果白天光照太强,会造成植物细胞内ATP大量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1)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2)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详解】A、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O2的固定受阻,但是C3的还原短时间内不变,故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降低,A错误;B、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其上的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合成ATP和NADPH,为暗反应供能,B错误;C、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生成CH2O)等;有机物又被细胞呼吸分解为丙酮酸,进一步被分解为CO2。故碳在叶肉细胞内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C正确;D、即使白天光照太强,也不会造成植物细胞内ATP大量积累。因为ATP含量是微量的,且ATP和ADP的含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D错误。故选C。14.为研究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本土植物白茅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在单种与混种两种情况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并测定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其中P组净光合速率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0.6m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量相同B.P组白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C.实验中,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D.据实验结果推测,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答案】A【解析】【详解】A、对照曲线图,单种与混种中,左右两侧的净光合速率单位不一致,因此0.6moL/L的草甘膦对单种与混种白茅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量不相同,A错误;B、P组白茅的净光合速率为0,代表其真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其产生ATP的场所包括光合作用产生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即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B正确;C、根据柱形图,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后,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矩形下降得最少,说明受草甘膦影响较小的是混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C正确;D、据实验结果推测,施以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后,其净光合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草甘膦可能会降低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D正确。故选A。15.下列是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上图表示(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原理:(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2)分离:各种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实验中几种化学药品和试剂的作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二氧化硅:研磨充分,便于色素的释放;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层析液:分离色素。【详解】A、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错误;B、研磨叶片是加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C、色素分离的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种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错误;D、色素分离实验中,可用93号汽油来作为层析液,D正确;故选D。16.如图为某一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B.此时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C.⑧所示结构由某种蛋白质组成,该蛋白质最可能在前期合成D.图中细胞含4个中心粒【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详解】A、图中细胞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图中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A正确;B、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C、⑧为纺锤丝,由蛋白质组成,纺锤丝形成于前期,该蛋白质在间期合成,在前期组成纺锤丝,C错误;D、图中细胞含有2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因此图中细胞含4个中心粒,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有丝分裂保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稳定性B.细胞衰老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细胞分化在生物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过程中都有发生D.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对个体发育有积极的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经过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从而保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的稳定性,A正确;B、细胞衰老并不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B错误;C、细胞分化在生物生长发育直至个体死亡的过程中都有发生,C正确;D、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对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有积极的意义,D正确。故选B。【点睛】18.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生长、衰老、凋亡,下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B.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不能再分裂分化C.有丝分裂间期时间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因此叫做无丝分裂,A正确;B、自然状态下,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即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但部分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B错误;C、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时间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正确。故选B。19.下列哪一个现象是在进行分裂的动物细胞中不能出现的()A.染色单体分开B.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核膜消失D.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A错误;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C错误;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养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B.异养生物也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答案】B【解析】【分析】1、化能合成作用是一些生物(如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体外环境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把CO2和H2O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过程。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详解】A、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也属于自养生物,A正确;B、只有自养生物才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B错误;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如原核生物蓝藻,C正确;D、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D正确。故选B。2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野中观察到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D.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据此答题。【详解】A、显微镜下应该选择排列紧密且呈正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A错误;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主要是以染色质存在,B错误;C、解离后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C正确;D、由于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动态过程,D错误。故选C。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B.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是已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由于个体的体细胞均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因此同一个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所含核基因是相同的,A正确;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内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是已分化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B正确;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D、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D正确。故选C。2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A.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都会发生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正确;C、只有离体的体细胞才会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故选D。24.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B.乙→甲的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甲→乙的过程会发生核膜的解体与重建D.在甲时期,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答案】C【解析】【分析】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可以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相连的时期。3、一个细胞周期必须从分裂间期开始,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详解】A、分裂间期时间长,所占面积大,而细胞周期从分裂间期开始,故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A错误;B、乙→甲的过程是分裂间期,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发生DNA数目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故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B错误;C、甲→乙的过程是分裂期,分裂期中的前期会发生核膜的解体,末期核膜又重建,C正确;D、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C。25.大豆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答案】B【解析】【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2)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B正确。故选B。26.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A.模型构建 B.假说-演绎法C.类比推理 D.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据此答题。【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时,采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但孟德尔遗传实验并没有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A错误;B、孟德尔发生遗传定律采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而孟德尔遗传实验并未采用该方法,C错误;D、孟德尔遗传实验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选B。27.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亲本后代杂交雌×雄灰色白色Ⅰ灰色×白色8278Ⅱ灰色×灰色11839Ⅲ白色×白色050Ⅳ灰色×白色740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C.1/2是灰色 D.1/4是白色【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组合Ⅱ可知灰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杂合的;由组合Ⅳ可知灰色是纯合体,所以杂交组合Ⅳ亲本的灰色雌鼠与来自杂交组合Ⅱ亲本的灰色雄鼠交配,后代全部是灰色。【详解】根据第Ⅱ组亲体全为灰色,后代出现白色或第Ⅳ组灰色和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灰色可确定灰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进而确定第Ⅳ组亲本灰色为显性纯合,第Ⅱ组亲本的灰色为显性杂合,所以二者杂交结果都是灰色。故选A。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8.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特点不是其成功原因的是()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B.不同豌豆之间存在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D.豌豆的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数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A正确;B、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B正确;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C正确;D、豌豆的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数量比较多,D错误。故选D。29.两只杂合子白羊,接连生下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A.白色的可能性大 B.黑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白色的 D.一定是黑色的【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则两只杂合白羊的基因型都为Aa,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Aa:aa=1:2:1,表现型为白羊:黑羊=3:1。【详解】由于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进行杂交,所生后代是白羊的概率为3/4,黑羊的概率为1/4,所以再生第4只小羊是白羊的概率为3/4,黑羊的概率为1/4,因此再生第4只小羊,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黑色,但其毛色是白色的可能性大。故选A。30.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说法中与假说内容不符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A正确;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其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B正确;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但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一般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数量,C错误;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故选C。31.下列是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分析。(1)图甲中,图①与图②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不同之处,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图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2)图甲中细胞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DNA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3)图甲中对应图乙中BC段的是____(填序号),其中CD下降的原因是____。图丙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数量变化,其中代表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图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_______段的变化(填字母)。【答案】(1).中心体、高尔基体(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8、8(4).①(5).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6).b(7).AB【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①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和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有细胞壁和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2、分析乙图可知,AB段表示间期,进行DNA的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DNA变成两个;CD段表示后期,着丝粒分裂使得每条染色体上DNA变成一个。3、分析丙图可知,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详解】(1)图甲中两个细胞分别表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两者有丝分裂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图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其下一个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染色体、DNA的数量分别是8、8。(3)图乙中BC段的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甲中的细胞①;CD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存在。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会消失,故图丙中b表示染色单体;图丙中(一)→(二)过程导致DNA含量加倍,表示的是间期的DNA分子复制,对应于乙图中的AB段。【点睛】染色体数=着丝粒数;若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