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3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3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AGEPAGE1蜀相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鉴赏作品的主旨和情感。2.反复诵读诗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清情与景的关系,深刻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3.认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幸,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点与难点1.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杜甫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律诗《蜀相》。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蜀相》。二、参照资料,了解诗人请同学们用这样一个句式“一个()的杜甫,因为()”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短语?为什么?三、初读感知,觅得诗心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韵味。2.觅得诗心:如果要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四、涵咏字句,悟出诗旨1.品析形象(1)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子美(杜甫字)流落剑南,拳拳于武侯不忘。”诗人想到诸葛亮,用哪几句诗来具体描述诸葛亮?诗人想起诸葛亮的哪些事?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2)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诸葛亮?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2.品悟情感一=1\*GB3①作者说,“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些英雄为诸葛亮而痛哭?明确: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2\*GB3②那些泪满襟的英雄之中是否应该包括作者本人?杜甫为何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明确:怀古伤己,以古自况。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诵读指导:“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出师未捷身先死,要读得稍快;长使英雄泪满襟”要读出感伤的语气,尤其是“泪满襟”三字要一字一顿。3.赏析景物(1)在丞相的祠堂到底寻到了什么?(2)如果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1\*GB3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改为“树”)森森。=2\*GB3②映阶碧草自(改为“尽”)春色,隔叶黄鹂空(改为“皆”)好音。4.品悟情感二杜甫在《诸葛庙》一诗中这样说: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很显然“丞相祠堂”这一地方是不用再反复寻找的,那么作者“屡入”武侯祠到底是要寻找什么?明确:怀古往往是为了伤今,诗人杜甫亦如此。当时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祖国北方山河破碎,百姓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诗人杜甫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位如诸葛亮一样的贤相再现,匡扶社稷,扭转乾坤,重振国威,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救民于水火之中。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蜀相”诸葛亮的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五、参照比较,探求诗风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投影)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①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释: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背景: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