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人民版1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人民版1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人民版1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人民版1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人民版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课时作业1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4·保定模拟)戊戌时期,维新派主见“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B)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C.先进习俗必定取代落后习俗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看法解析:A项不能反映材料后半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戊戌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初……”,反映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对服饰、风俗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的必定性,故C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国人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故D项错误。2.(2024·西宁模拟)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这是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中的记述。促使缠足陋俗起先变更的重要历史事务是(B)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斗争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禁止缠足法令,使缠足陋俗起先变更,故B项正确。3.(2024·云南模拟)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A)A.与斗争的影响紧密相关B.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D.突变和渐变交织地进行解析:从书名的时间可以看出书名与斗争有关,故A项正确;政体改革从维新变法起先,故B项错误;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与材料的内容反映与斗争有关不符,故C项错误;突变和渐变交织进行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时代变迁与斗争的影响有关不符,故D项错误。4.1919年,中国一些学问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C)A.学问妇女最先思想解放B.男女同等观念已经普及C.学问妇女接受了新思潮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解析:学问妇女发式的变更反映出她们思想的解放,但不能推断出是“最先”,故A项错误;学问妇女发式的变更不能体现出她们社会地位的变更,因此不能推断出男女同等观念已经普及,故B项错误;学问妇女发式的变更反映出她们要求冲破传统思想,接受了新思潮,故C项正确;学问妇女对新思潮的接受,不能推断出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故D项错误。5.(2024·河南中原名校统测)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育卫生习惯、大张旗鼓、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其目的是(A)A.提高民众素养,实现思想觉醒B.宣扬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C.摒弃粗鄙陋俗,融入国际社会D.培育忠义精神,反抗日本侵略解析:据材料“卫生习惯、大张旗鼓、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有利于提高民众素养,提高思想觉悟,故A项正确。6.“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旺盛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学问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解析: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学问的传播”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7.(2024·呼和浩特模拟)1884年中法斗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C)A.中法斗争的危害前所未有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C.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接受D.时政成为媒介宣扬的主流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申报》刚好报道了中法斗争的相关内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报纸作为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渐渐接受,故C项正确。8.(2024·聊城模拟)抗战时期,汪伪政府禁止在报刊杂志上发行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这是因为(D)A.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B.众多大众传媒服务于抗战C.大众传媒引领社会思潮D.报刊杂志可引导社会舆论解析:假如任由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随意刊登,社会舆论将对日占区和汪伪政权统治区带来巨大的统治危机和平安隐患,故D项正确。9.(2024·威海模拟)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常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B)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论性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10.(2024·淄博模拟)甲午斗争前,有人认为《申报》是中外流氓所办的报纸,但甲午斗争后《申报》成为时务的入门书,凡是有志前进的都不行不看。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A.人们关注时局渴求新知B.江浙地区地方性报纸的出现C.维新人士办报热忱高涨D.《申报》是影响最大的报纸解析:因为甲午斗争激发人们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故A项正确;《申报》不是地方性报刊,故B项错误;《申报》不是维新派所办,故C项错误;《申报》甲午战前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11.(2024·泉州模拟)读下图,导致1898~1919年报刊数量发生变更的最主要缘由是(D)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B.政府注意舆论宣扬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思想政治运动的促进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与材料“1898~1919年”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报刊数量变更,不能说明报刊的拥有者是政府,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材料“1898~1919年”不符合,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898年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1915~1918年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提倡创办报刊、宣扬思想,故D项正确。12.(2024·太原模拟)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B)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美两国文化沟通日益亲密D.社会精英主见学习西方制度解析:西方思想被新式人士大加赞同,不代表各界人士都欢迎,故A项错误;抓住时间“1896年”(甲午中日斗争后),光绪帝、洋务派、孙中山、康梁等人都主动阅读《万国公报》,反映民族危机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在关注世界,故B项正确;题干只是提及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而已,故C项错误;洋务派大臣是不愿学习西方制度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大家庭制度,这种制度根源于农业社会。定居,种田,人愈多愈好,所以就激励多子多孙,多少代都不分家。大家庭好处在哪里?教化,父母不用操劳,那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养老不用操劳,老了怎么办?落叶归根,回家养老,享天伦之乐。你在外面做事情,家庭是最牢靠的支撑。你在外面所赚的收入,都贡献给家庭,让家庭的力气愈来愈大,从而为你在外面做事供应更加有力的支撑。材料二20世纪初,工厂吸引人们离开家庭,到工厂工作,从而变更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人们的工作不再以家庭为本位,而是转变为在不同的工业、商业机构之中。因此,年轻人大多离家到城市、工厂找寻工作机会。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小家庭模式渐渐衍生。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随着彼此生活环境不同而变得淡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疏离,兄弟姊妹的争吵趋于频繁。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的观念渐渐为以个人为本的观念所取代,人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与地位,倾向于将个人置于家庭之上,这冲击了传统家庭文化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事规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和主动作用。(1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我国家庭制度的变更及其缘由,谈谈你对家庭建设的相识。(14分)答案:(1)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主动作用:有利于生产;具有社会保障功能,担负着教化和养老的职责;为家庭成员供应财力支持和帮助;保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性。(2)变更:大家庭渐渐解体,小家庭渐渐衍生;以个人为本的观念取代以家庭为本的观念。缘由:工业文明的发展;新式教化的发展;民主、同等、自由思想的传播。相识: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发扬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建立民主、同等、互爱、和谐的家庭关系;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应当引导建设良好的家风。14.(2024·惠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近代早期大量灯塔建立,保障海上行船平安。1850年前后随着电报、电话的独创,电磁波的发觉,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20世纪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建了一个世界更加亲密联系的新时代。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快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普及,变更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24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胜利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摘编自刘以林《通讯技术》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科学技术推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阐述: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定需求。古代社会由于科技落后,通信只能实行比较落后、原始、效率低下的通信方式进行。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下,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等促使现代通信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通信更高效、更便捷。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突破,现代通信技术将会取得更快的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通信技术更加高效、便捷、多元。(示例二)论题:通信方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