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

B.山顶洞人C.北京人

D.半坡人2.历史课上,有同学向大家介绍半坡人生活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生活在黄河流域B.住半地穴式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水稻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3.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

B.商王纣C.周幽王

D.周厉王4.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

B.郡县制C.和亲政策

D.禅让制5.下列成语故事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有()①退避三舍②卧薪尝胆③围魏救赵④破釜沉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6.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A.王景治理的黄河

B.贾思勰治理的黄河C.大禹治理的河流

D.李冰修筑的都江堰7.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8.某同学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吸引了他。此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

B.大篆C.小篆

D.隶书9.《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据此可知,《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在于()A.植根于礼制传统B.蕴含着人文精神C.体现了平等意识D.彰显出士人风骨10.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

B.②③④C.①④

D.①③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一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12.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话中省略的是指()A.都江堰

B.秦始皇兵马俑C.云冈石窟

D.万里长城1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A.汉高祖

B.汉文帝C.汉景帝

D.汉武帝14.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班超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开辟后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后D.昭君出塞后15.我们获取到的历史信息,分为“事实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属于“评论意见”的是()A.“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B.“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D.“(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爱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17.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张仲景

B.华佗C.扁鹊

D.李时珍18.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D.有利于统治人民19.《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0.中国古代史上有四大治世,其中第一个便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统治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C.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1分、第22题9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2分,共50分。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七千年前的奇迹》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请回答:(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2分)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3分)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22.“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连接中国与世界,沟通历史与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王者皆称博望候,“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三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得重要和珍贵。——《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凿空”是奉谁之令?(2分)(2)根据材料二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以运到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1分)(3)材料三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1分)(4)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历史意义?(3分)(5)谈谈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材料二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材料三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分)(2)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政治方面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从措施来看,秦朝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1分)(3)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2分)(4)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