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复习题_第1页
心理学 复习题_第2页
心理学 复习题_第3页
心理学 复习题_第4页
心理学 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研究的对象1.心理现象又称为(B)

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

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个性心理是通过(B)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

5、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D

A.认识过程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6.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C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7.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B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8.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C

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点

9、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B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10、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B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

11、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12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做(B)

A.感应性B.反映

C.反应D.反射

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整体的变化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性的反映,以此保持有机体新陈代谢的机能和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属性叫着()

A.感应性B.反映

C.感受性D.反射

14.(B)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A.感知觉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15.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D)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

C.神经元D.脑

16.人类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反映,是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心理反映形式。D

A记忆B思维C想象D意识

17.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劳动B语言C思维D创造

18.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C)。

A素质B缺乏营养C缺乏社会性刺激D母狼的影响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1.注意是一种(B)

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

2.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是(C)

A.指向和选择B.集中和紧张

C.指向和集中D.以上一个也不是

3.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B)

A.心理过程B.定向反射

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

4.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A)

A.有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5.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A)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6.(C)是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7.如果一个人活动任务多,注意的范围就(B)

A.大B.小

C.稳定性不变D.以上一个也不是

8.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A)

A.起伏B.分配

C.转移D.以上一个也不是

9.有没有外界任何附加刺激时,保持注意是()

A.容易的B.困难的

C.十分容易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

10."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D)

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

11、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A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

12.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为先决条件的。B

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

1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的注意是(A)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14、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周期性变化是(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范围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

15.意识的状态: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16、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空的作用。17、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18、第三章感觉知觉1.微弱刺激可使其它感觉的感受性(A)

A、提高B、降低C、先提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提高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D、绝对感受阈限

3.吃了糖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很酸这是(C)

A、感受适应B、同时对比C、不同感受的对比D、继时对比

4.暗适应现象中,个体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B)

A提高、降低B降低、提高C提高、提高D降低、降低

5.同一感觉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有(C)

A适应B对比C联觉D补偿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B)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7.感觉是一种(A)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

C.个性倾向D.个性心理特征

8..(B)所做的"感觉剥夺"实验,说明了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A.韦伯B.赫布和贝克斯顿

C.斯金纳D.黎柏

9..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D)

A.选择性B.整体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0,知觉定势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11、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12、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13、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14、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第四章记忆1.()记忆中的编码以言语听学形式为主

A.瞬时B.短时

C.长时D.以上一个也不是

2.长时记忆遗忘曲线是(C)的实验结果

A.斯珀林B.彼得逊

C.艾宾浩斯D.克拉茨基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再认和回忆就是对住处的(A)

A.提取B.编码

C.贮存D.以上一个也不是

4.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C)

A.均衡的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D.以上一个也不是

5.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B.125%

C.150%D.200%

6.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B

A.110%B.150%C.200%D.200%以上

7、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无意识记C.重复识记D.有意识记

8、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C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D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0、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B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11.一件往事偶然涌上心头,或触景生情,是过去的经验。B

A再认B回忆C识记D保持

12.在教学实践中,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这种记忆在幼儿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但不完善的记忆是。A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13.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D

A.思维B.感觉C.知觉D.记忆

14、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

D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D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1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A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17.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B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18、临摹字画活动,需要暂时把视线离开范本,凭借范本的来进行操作。B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有意记忆

1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B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20.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俗称“死记硬背”。C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理解识记

21.依照识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做。B

A.理解识记B.意义识记C.逻辑识记D.以上几个都是

2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的识记叫做。A

A.机械识记B.重复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

23、下列哪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B

A.仔细而缓慢阅读B.进行过度学习C.死记硬背D.学习完后立即休息

第五章思维1.人类思想活动的最基本过程是(C)

A.比较B.抽象和概括

C.分析和综合D.具体化

2..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是(A)

A.发散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

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

3.陆钦斯的水罐实验说明(B)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征要因素

A.原型B.定势

C.功能固着D.迁移

4.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D)的影响

A.定势B.正迁移

C.原型D.负迁移

5..(A)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B.弱

C.强D.b和c都是

6.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7.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与。B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8.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9.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0.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是。B

A集中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C变通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

11.清晨推窗一看,屋顶是湿的,便会推知昨夜下雨了。这是思维的。C

A概括型B理解性C间接性D总结性

12.新房内家具的安置,墙上壁灯安装的位置等,都是的结果。B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3.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B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4.是一种无一定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是创造型思维德主导成份。B

A集中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抽象思维

15.、著名的宇宙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是从凡尔纳科幻著作《从地球到月亮》中得到启示,把火箭送上太空的。这是。C

A有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空想

16.邓克设计两组被试在不同的安排下使用同样五种工具解决五种不同的问题,用实验证实了

对问题解决得影响。C

A问题理解方式B定势C功能固着D迁移

18.医生根据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

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

19.、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湿润而雨”的结论,属于思维的(B)

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

第六章语言1、语言的特征包括语言的结构性、语言的产生性、语言的意义性、语言的社会性2、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语素,词,句子。3、后天学习论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时后天模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4、先天因素说个体语言获得是有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第七章情绪1.心境具有(A)性的特点

A.弥散B.集中

C.短暂D.以上一个也不是

2..激情是一种(C)情绪体验

A.强烈的B.短暂的

C.a和b都是D.以上一个也不是

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

A.激情B.心境

C.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

4..美感的显著特点是(C)

A.愉悦的体验B.很强的倾向性

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

5.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B

A.情绪B.表情C.情感D.感情

6.道德品质的基础是。D

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

7.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B

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

8.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

9、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感

10.汽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景的时刻,地震、火灾等时刻,都是会发生

状态。C

A激情B心境C应激D情绪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叫做。C

A.需要B.情绪C.情绪和情感D.情感

12有学生思想品德课考试得分很高,但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上,这种道德概念称为。B

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

意志1.(A)是没有意志过程的

A.动物B.新生儿

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

2..(D)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A.思维B.知觉

C.情感D.意志

3..(B)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A.本能B.随意运动

C.不随意运动D.以上一个也不是

4.(B)是以深思熟虑和大胆勇敢为前提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韧性D.自制性

5..对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作出决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韧性D.自制性

6..对容易受暗示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A)

A.果断性B.坚韧性

C.自制性D.自学性

7..对过分活跃和缺乏控制能力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A.坚韧性B.自制性

C.自学性D.果断性

8、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9、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0.歌德的代表作诗剧《浮士德》长达12000余行,花费了毕生精力,这是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B果断性C自觉性D坚韧性

11.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B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2.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类活动叫做

A.意志行动B.意识活动C.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D.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A

第八章动机1..需要和动机是属于(B)方面的内容

A.个性心理特征B.个性倾向性

C.心理过程D.以上一个也不是

2..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它的个性倾向性都是()的表现形式

A.需要B.兴趣

C.动机D.爱好

3..成就动机的研究者主要是(B)

A.弗洛伊德和阿德勒B.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

C.马斯洛和罗杰斯D.班杜拉和米契尔

4.后来马斯洛又增加(A)

A.审美需要和认知需要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交往需要和劳动需要D.饮食需要和运动需要

5、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关系的远近,动机可分为:A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D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

7、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动机可分为:C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8、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说明学生产生了。B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9、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D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0、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A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C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

12、奥苏伯尔认为,有些学生努力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是为了赢得一定的地位和自尊,这是出于的需要A

A.成就动机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第九章能力1..能力是一种()D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倾向性D.以上一个也不是

2.、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A

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

3、有人聪明,有人愚笨,有人有数学才能,有人有写作才能,这是指一个人的。A

A能力B动机C态度D个性

4、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B

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阜南D.推孟

5、卡特尔根据智力功能上的差异,把智力分为。B

A.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B.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C.情境智力、经验智力和成分智力D.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

6、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B

A.推孟B.斯皮尔曼C.瑟斯顿D.卡特尔

7、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D

A.斯皮尔曼B.吉尔福特C.阜南D.卡特尔

8、A就是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9、大器晚成是指人在能力C差异。

A发展水平B个性C表现早晚D智力水平

10、心理学把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C,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B勒温C默里D罗杰斯

12、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两个项目和12岁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为()。D

A10岁6个月B10岁8个月C10岁10个月D11岁

1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

14、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

15、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是指(B)。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占多数

16、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组成因素包括(A)

AG因素S因素BP因素S因素CP因素G因素DN因素S因素

第十章人格1、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D

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D•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2、人的气质类型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匹配是错误的?C

A.强、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

B.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

C.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胆汁质

D.弱型(抑制型)——抑郁质

3、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具有稳定性是气质的类型。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B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D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6、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A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7、教师要了解学生的D类型和特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A能力B性格C情感D气质

8、情绪体验深刻,具有高度敏感性,行动孤僻迟缓,不善交际,这种人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9、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D)。

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

10、“活泼好动”是下列那种表现?(C)

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

1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兴奋过程B抑制过程C兴奋与抑制过程D兴奋与诱导过程1、性格属于(B)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倾向性D.认识过程

2、性格是由各种(ABD)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A.理智特征B.意志特征

C.性格特征D.情绪特征

3、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A)

A.家庭B.学校

C.社会D.工作性质

4、人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的性格特征是(D)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5、运用含糊、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和简单指导语,让被试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表现其反应,由此来推知一类性格特征的方法叫着(B)

A.问卷法B.投射法

C.墨渍图D.个案法

6、按照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B

A•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B•内向型、外向型

C•独立型、顺从型D•辐合型、发散型

7、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B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

8、一个人所具有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特征。C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

9、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B

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机

10、人的(C)与人的道德评价有关,具有社会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一定的阶级色彩。

A能力B气质C性格D智力

1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D

A心理过程B整个心理面貌C气质D性格

12、提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心理学家是(B)。

A荣格B威特金C麦克莱伦D马斯洛

第十一章社会认知与行为1、社会认知又称为社会知觉,这里的"知觉"与普通心理学中讲的知觉是(B)

A.一样的B.不一样的

C.有矛盾D.无矛盾

2、"先入为主"的倾向称为(A)

A.首因将效应B.光环作用

C.定势作用D.社会知觉

3、认知偏见倾向往往是由(C)引起

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

C.光环效应D.社会知觉

4、光环效应又称之为(C)

A.初次印象B.刻板印象

C.定势作用D.态度改变

5、"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等都是(B)表现

A.社会助长作用B.从众行为倾向

C.恐惧感D.态度改变

1、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联系过程均是(D)

A.人际知觉B.人际吸引

C.人际关系D.人际交往

2、人际关系的三个组成成分,即情感成分,动作成份,认识成份,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所占的比重是(A)

A.不同的B.相同的

C.差不多D.近似的

3、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模式可以表示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的(B)

A.行为B.目标

C.需要D.满足

4、在保健一-激励理论中,外在因素如工作条件,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福利安全等都属于(C)

A.公平因素B.期望因素

C.保健因素D.激励因素

5、在双因素理论中,内在因素如工作上的成就感,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职务上的责任感,提升等,都属于(D)

A.公平因素B.期望因素

C.保健因素D.激励因素

6、要使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力量最大,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