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一、A11、下颌处于后退接触位时A、前牙有接触B、常常是前磨牙接触C、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前上方D、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E、重复性较下颌姿势位差2、关于牙尖交错位描述错误的是A、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B、在下颌后退接触位的前下方C、又称牙位D、牙列完整时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E、下颌的主要功能位3、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点是A、下颌在向前运动过程中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颌位B、前伸(牙合)颌位即为对刃颌位C、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D、总义齿咬合关系中,前牙无接触,后牙亦有接触E、多数情况下,对刃颌位是下颔前伸运动的极限位置4、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两种(牙合)型的区别在于A、正中(牙合)时接触状态B、正中关系(牙合)时的接触状态C、前伸(牙合)时的接触状态D、侧方(牙合)时工作侧接触状态E、侧方(牙合)时非工作侧的接触状态5、尖牙保护(牙合)的理论依据是A、尖牙的位置和解剖结构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B、尖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晚的牙C、尖牙往往在恒牙中存留到最后D、尖牙较易在牙列中处于唇舌错位状态E、尖牙有支撑口角的作用6、下颌作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A、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B、上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C、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D、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E、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舌尖的舌斜面接触7、三点接触平衡是指下颌做侧方咀嚼运动时,工作侧相对各牙的牙尖工作斜面均保持接触A、非工作侧牙齿接触点一定等于工作侧牙齿接触点B、非工作侧仅有个别磨牙保持接触C、非工作侧有三个后牙保持接触D、非工作侧牙齿均保持接触E、非工作侧牙齿无接触8、(牙合)的类型可根据上下颌牙齿的接触情况分为A、中性(牙合)和近中错(牙合)B、正中(牙合)和正中关系(牙合)C、正中(牙合)和息止颌位D、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关系E、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9、息止(牙合)间隙的距离为A、1-3mmB、3-5mmC、5-7mmD、7-9mmE、9-11mm10、下颌姿势位的生理意义是A、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B、升降下颌诸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C、形成息止(牙合)间隙,可以使舌位于此间隙内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位E、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位自如地运动到非正中关系位11、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A、颌间隙B、息止(牙合)间隙C、(牙合)高度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12、正中关系位是指A、下颌升支的位置B、下颌体的位置C、上颌的位置D、髁突的位置E、下牙列的位置13、上下颌牙齿对位接触情况有下列几种,除了A、面对面B、尖对尖C、尖对窝D、尖对沟E、尖对隙14、覆(牙合)、覆盖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除了A、便于咀嚼运动时保持接触关系B、减少侧方运动时干扰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E、保护舌的边缘15、牙弓的形状可为下列几种型,除了A、方圆型B、卵圆型C、尖圆型D、长圆型E、混合型16、上颌第一磨牙的牙体长轴与(牙合)平面在颊侧所构成角度A、近乎90°B、大于90°C、小于90°D、与第二磨牙的情况相似E、与第三磨牙的情况相似17、替牙(牙合)阶段一般在A、2.5-3岁B、3-5岁C、5-6岁D、6-12岁E、8-14岁18、MPP与ICP属于()A、侧向关系B、垂直向关系C、前后向关系D、水平向关系E、以上都不是19、牙位是指()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20、髁突铰链运动从哪个颌位开始()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21、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B、牙尖交错位,肌位,下颌姿势位C、牙尖交错位,牙位,后退接触位D、牙尖交错位,牙位,肌位E、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22、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出现在哪种颌位()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下颌姿势位D、前伸颌位E、侧方颌位23、覆(牙合)的定义是()A、牙尖交错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C、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D、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E、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24、在自然牙列,良好的咬合关系应具备哪些条件()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接触广泛均匀无碍B、侧向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平衡侧均有接触C、前伸咬合时,前牙成组牙不接触而后牙有接触D、侧向咬合和前伸咬合时都应该有平衡接触E、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前牙间有一间隙25、牙尖交错牙合时,中性(牙合)主要的指标是()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颊沟对位B、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远中颊沟对位C、下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与上颌同名牙的舌沟对位D、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同名牙的颊沟对位E、以上都不是26、下列哪项不是覆(牙合)、覆盖的生理意义()A、扩大咀嚼面积B、减少侧方运动时的咬合干扰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D、保护唇颊侧软组织E、保护舌的功能27、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A、左右两侧同名磨牙舌尖的连线B、左右两侧同名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C、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的连线D、左右两侧同名磨牙颊尖的连线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28、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D、在切牙段较平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29、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C、前牙拥挤D、磨牙关系偏近中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30、乳牙期间特征不包括()A、无明显倾斜B、(牙合)曲线不明显C、平齐末端D、牙列拥挤E、覆深31、没有咬合接触的是()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正中关系D、前伸位E、下颌后退接触位32、乳牙(牙合)期是()A、2岁半~6岁B、6个月~2岁半C、1~2岁D、2~8岁E、6~12岁二、A21、男,30岁,在常规口腔检查时发现,患者正中关系(牙合)和正中(牙合)是同一位置,在做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均无接触,但在做左侧方运动时,左侧上下颌尖牙保持接触,在做右侧方运动时,右侧上下颌的尖牙,双尖牙和磨牙都有接触,这种情况可描述为下列哪一种情形A、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也是尖牙保护(牙合)B、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是组牙功能(牙合)C、左侧是尖牙保护(牙合),右侧既是尖牙保护(牙合),又是组牙功能(牙合)D、两侧都是组牙功能(牙合)E、两侧都是尖牙功能2、男,10岁,因前牙排列不齐、有间隙,来医院检查,发现口内乳牙和恒牙都存在,对于其关系的判断,哪个不是暂时性错(牙合)A、中切牙间存在间隙B、恒侧切牙向侧方倾斜C、上下第一恒磨牙,出现偏远中关系D、下颌前牙位于上颌前牙的唇侧E、上前牙拥挤3、男,70岁,上下牙列缺失,上下总义齿修复,使用8年。患者主诉为上下全口义齿易掉。咀嚼无力。临床检查示:牙尖交错位时面下1/3垂直距离过低,义齿严重磨损,义齿固位和稳定性差。戴用这样的不良修复体会对病人的咀嚼运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咀嚼效率低,硬韧性食物不易嚼碎B、咀嚼时义齿不稳定C、剩余牙槽骨骨密质低D、对食物味道的品尝能力下降E、(牙合)力增大4、某一患者行右侧上后牙固定桥修复后,发现从轻咬合到用力咬合到ICP期间存在牙齿的向侧方滑动,这种现象是A、紧咬牙B、创伤(牙合)C、牙位与肌位不一致D、侧方(牙合)干扰E、前伸(牙合)干扰三、B1、A.8mm
B.6mm
C.4mm
D.2mm
E.0mm<1>、正常覆盖A、B、C、D、E、<2>、轻度深覆盖A、B、C、D、E、<3>、中度深覆盖A、B、C、D、E、<4>、重度深覆盖A、B、C、D、E、2、A.牙排列存在间隙
B.正中(牙合)时上颌第三磨牙与对颌相对的一个牙有(牙合)接触关系
C.颌骨发育完全之后,存在牙列拥挤
D.近中(牙合)
E.远中(牙合)<1>、正常乳牙(牙合)的可能特点A、B、C、D、E、<2>、正常替牙(牙合)的可能特点A、B、C、D、E、<3>、正常恒牙(牙合)的可能特点A、B、C、D、E、3、A.牙尖交错位
B.后退接触位
C.下颌姿势位
D.前伸颌位
E.侧方颌位<1>、牙位是指哪一个颌位A、B、C、D、E、<2>、哪个颌位包含对刃颌位A、B、C、D、E、<3>、息止(牙合)间隙出现在哪个颌位A、B、C、D、E、<4>、在哪个颌位,髁突位于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髁突位于关节窝中的功能最后位置,从此位置开始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后退接触位与正中关系(牙合)两者确定的方法不同,但后退接触位也是髁突在关节窝的最后退位时发生的被诱导的(牙合)关系,因此一般认为与正中关系(牙合)是同一位。【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76】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称牙尖交错位,也称牙位。当牙尖交错(牙合)位于正中时(可称为正中(牙合)时),也称为正中(牙合)位。上下牙的牙尖交错位是不稳定的,它会因(牙合)面磨耗,牙齿位置的改变以及牙齿的缺失等,产生适应性的改变。B.在下颌后退接触位的前下方,应该是向前上。【答疑编号100192474】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前伸(牙合)当下颌由牙尖交错(牙合)位依切导向前、下运动的过程中,上下牙列间的咬合关系皆为前伸(牙合)关系。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点是,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但是有些个体由于牙列的生理性磨耗,可以由早期的对刃(牙合)后牙无接触,逐渐变为对刃(牙合)牙有接触(无早接触),形成平衡(牙合)。【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63】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尖牙保护(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特点: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牙不接触。
尖牙的有利条件:①尖牙具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②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④牙周膜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调整反应。
2.组牙功能(牙合):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
特点: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接触后牙不接触;作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这种接触形式可以分散牙合力,减轻个别牙的负担,使牙及牙周免受创伤。【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45】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尖牙保护(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特点: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在作前伸咬合运动时,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接触,后牙不接触。
尖牙的有利条件:①尖牙具有适合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牙合)力趋于轴向;②根长且粗大,支持力强;③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④牙周膜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调整反应。【答疑编号100192440】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下颌作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37】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三点接触(牙合)平衡是指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接触的过程中,上下颌牙列两侧后牙区的第二或第三磨牙间保持接触关系。②多点接触(牙合)平衡是指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接触的过程中,上下颌牙列两侧后牙区保持着多于一对牙齿的接触关系。【答疑编号100192434】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自然牙列的(牙合)关系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为了便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分析,根据牙尖交错位上下第一恒磨牙的(牙合)关系为:中性(牙合)、远中错(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和近中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平衡(牙合)分类根据上下颌牙齿在正中和非正中咬合接触的情况可分为双侧平衡(牙合)与单侧平衡(牙合)。【答疑编号100192432】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牙合)垂直距离之差)。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27】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下颌姿势位指端坐或直立,且不说话、不吞咽、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也称息止颌位或休息位。正常情况下,人的颌位大多数时间处于这个位置。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答疑编号100192424】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牙合)垂直距离之差)。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答疑编号100192420】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正中关系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如果迫使下颌再向后退,则会由于附着在下颌骨上的肌肉受拉,髁突后方的软组织受压而感到不适。【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12】1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尖对尖为非正常咬合接触,易造成咬合创伤。需要尽量避免。上前牙和下前牙咬合不是尖对尖,前牙不存在尖对尖之说。【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92409】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覆盖、覆(牙合)的生理意义:①因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便于下颌进行咀嚼运动时,保持(牙合)接触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②因上牙弓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弓的切缘与颊尖,使唇、颊侧软组织得到保护,而不致咬伤。同时在牙弓的舌侧,由于下颌牙的舌尖反覆盖着上颌牙的舌尖,这样又可保护舌的边缘不被咬伤。【答疑编号100192407】1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从(牙合)面对牙弓进行观察发现,牙弓的形状个体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可概括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方圆形、卵圆形和尖圆形。但通常为此三种基本类型的混合型。【答疑编号100192405】1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上颌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是大于90度。上颌第一磨牙的牙体长轴与(牙合)平面在颊侧所构成角度近乎90°。【答疑编号100192401】1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牙合)特点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牙合)。【答疑编号100192208】1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牙尖交错位(ICP)上下颌牙列牙合面广泛接触,牙尖相互交错时下颌骨的位置。下颌姿势位(MPP)头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口腔无功能活动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答疑编号100052603】1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无论牙尖交错颌为何种形态,所确定的颌位就是牙尖交错位,故又称为牙位。牙尖交错位曾被称为正中颌位,但这一名词是不够确切的,现已更改为牙尖交错位。【答疑编号100052599】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后退接触位:下颌处在正中关系时,闭合达到最初的接触时(一般在磨牙区)称为正中关系也称为后退接触位。在这个位置,下颌依髁突为轴可作约18~25mm(切点测量)的铰链开闭口运动,如下颌继续向下运动,超过这一开口度,髁突则出现滑动,下颌对上颌为非正中关系。【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522】2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颌位即下颌骨的位置。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颌位,其中有重复性,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位(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下颌骨位置的改变可以产生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由此这三个颌位是可以重复的。
肌位即下颌由息止颌位上提,闭合与上颌牙最初接触时的位置(第三版口腔生理学)。有的人肌位与正中(牙合)位一致,有的则不在一个位置。【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519】2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尖牙保护(牙合)是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组牙功能(牙合)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下颌向一侧运动,该侧(工作侧)上下牙外侧才尖相接触,对侧牙不接触为侧牙合。正常的自然牙列工作侧咬合接触有两种类型: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前伸颌位出现对刃。【该题针对“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517】2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覆(牙合):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覆盖: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该题针对“覆(牙合)的定义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511】2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题干说的是“在自然牙列”所以A.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牙列接触广泛均匀无碍,是对的,剩余的选项都是全口义齿需达到的平衡。【该题针对“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507】2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如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正常,则在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则接触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内,通常称为中性(牙合)。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的近中,则称为远中错(牙合),或安氏Ⅱ类错(牙合)。反之,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则称为近中错(牙合),或安氏Ⅲ类错(牙合)。【该题针对“中性(牙合)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502】2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覆盖、覆(牙合)的生理意义:①因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便于下颌进行咀嚼运动时,保持he接触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②因上牙弓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弓的切缘与颊尖,使唇、颊侧软组织得到保护,而不致咬伤。同时在牙弓的舌侧,由于下颌牙的舌尖反覆盖着上颌牙的舌尖,这样又可保护舌的边缘不被咬伤。故选B。【答疑编号100052499】2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略向颊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横(牙合)曲线。同样,在下颌可以形成凹向上横(牙合)曲线。虽然,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但其舌尖较高,故横(牙合)曲线不很明显。【该题针对“横(牙合)曲线,横(牙合)曲线”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486】2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它表明下颌牙弓的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该题针对“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480】2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左、右中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切牙继续萌出,间隙逐渐消失,切牙位置转为正常。
2.侧切牙歪斜:左、右上颌尖牙在颌骨内发育时,每因颌弓增长不足,致使尖牙胚挤压侧切牙根,使侧切牙根向近中倾斜,而牙冠则向侧方歪斜。待尖牙萌出以后,侧切牙根部才不再受挤压,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侧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3.前牙拥挤: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磨牙关系偏远中:在建初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为远中,到第二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磨牙逐渐向近中移动,成为中性(上下颌第一磨牙正常关系)。
5.暂时性深覆(牙合):前牙也可有暂时性深覆现象,随着恒牙的继续萌出,以及颌骨的生长,前牙的深覆可逐渐成为正常覆(牙合)。【答疑编号100052472】3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乳牙期间的(牙合)特点: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合)时期。
1.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
(1)牙排列紧密而无间隙。
(2)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2.4~6岁期间的特征是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2)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470】3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下颌姿势位指端坐或直立,且不说话、不吞咽、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三种基本颌位中,它的稳定性是最差的.也称息止颌位或休息位.它与牙尖交错位在垂直距离上相差1.0-3.0mm,也就是说在垂直距离上牙尖交错位加上1.0-3.0mm就是下颌姿势位,换句话说就是息止合间隙就是1.0-3.0mm。【答疑编号100052467】3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乳牙于2岁半完全建(牙合)。乳牙牙(牙合)期为A,6岁的时候,恒牙开始萌出。【该题针对“第二单元牙列、(牙合)及颌位”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52452】二、A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组牙功能(牙合):是以成组的牙齿行使功能。
特点: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协调;下颌前伸咬合时,上下前牙组切缘接触后牙不接触;作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匀接触,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这种接触形式可以分散(牙合)力,减轻个别牙的负担,使牙及牙周免受创伤。【答疑编号100192526】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牙合)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牙合),此类错(牙合)在(牙合)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2)中切牙间间隙。
(3)中切牙、侧切牙牙冠偏远中。
(4)暂时性前牙拥挤。
(5)暂时性远中(牙合)。
(6)暂时性深覆(牙合)。【答疑编号100192523】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垂直距离过低,义齿不稳定咀嚼力下降,对牙槽骨刺激降低,食物研磨力下降从而导致牙槽骨骨密质低,食物味道的品尝能力下降。【答疑编号100192515】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答案选择C。肌位与牙位一致,表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正常,如肌位与牙位不一致,肌位时牙尖交错(intercuspalocclusion,ICO)不密合,表明ICP异常。【答疑编号100192460】三、B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覆盖:亦名超(牙合),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如在前牙,即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正常情况下,距离在3mm以内,超过者称为深覆盖。深覆盖的程度取决于距离的大小。超过3mm者为Ⅰ°深覆盖;超过5mm者为Ⅱ°深覆盖;超过7mm者为Ⅲ°深覆盖。有时由于发育异常,下颌切牙切缘突出于上颌切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突出于上颌后牙的颊侧,则称为反覆盖。【答疑编号100192574】<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覆盖:亦名超(牙合),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如在前牙,即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正常情况下,距离在3mm以内,超过者称为深覆盖。深覆盖的程度取决于距离的大小。超过3mm者为Ⅰ°深覆盖;超过5mm者为Ⅱ°深覆盖;超过7mm者为Ⅲ°深覆盖。有时由于发育异常,下颌切牙切缘突出于上颌切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突出于上颌后牙的颊侧,则称为反覆盖。【答疑编号100192575】<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覆盖:亦名超(牙合),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如在前牙,即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正常情况下,距离在3mm以内,超过者称为深覆盖。深覆盖的程度取决于距离的大小。超过3mm者为Ⅰ°深覆盖;超过5mm者为Ⅱ°深覆盖;超过7mm者为Ⅲ°深覆盖。有时由于发育异常,下颌切牙切缘突出于上颌切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突出于上颌后牙的颊侧,则称为反覆盖。【答疑编号100192576】<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覆盖:亦名超(牙合),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如在前牙,即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正常情况下,距离在3mm以内,超过者称为深覆盖。深覆盖的程度取决于距离的大小。超过3mm者为Ⅰ°深覆盖;超过5mm者为Ⅱ°深覆盖;超过7mm者为Ⅲ°深覆盖。有时由于发育异常,下颌切牙切缘突出于上颌切牙的唇侧,或下颌后牙的颊尖突出于上颌后牙的颊侧,则称为反覆盖。【答疑编号10019257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定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婚姻忠诚度维护与违约赔偿合同4篇
- 重庆市巴南区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承包经营权拍卖合同3篇
- 2025版小区停车场场地租赁及智能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综合利用技术分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技术开发与应用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客运运输合同
- 2025年度床品行业趋势分析与市场预测合同4篇
- 2025年留学申请战略咨询合同
- 2025年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的补充条款
-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22年修订版(原版)
- 农机维修市场前景分析
- 2024-2030年中国假睫毛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HG+20231-2014化学工业建设项目试车规范
- 汇款账户变更协议
-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建模
- 虾皮shopee新手卖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题
- 价值医疗的概念 实践及其实现路径
- 2024年中国华能集团燃料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