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学习,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定性和偶然性,相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和革命性,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缘由。时空观念:辛亥革命的爆发有着各种困难的历史缘由,学会将历史事务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学习辛亥革命,三民主义的内容,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说明。历史说明:学生能够通过搜集、选择、运用相关史料对《临时约法》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反封建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培育学生历史说明实力。家国情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由多数个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体会这种敢为人先,敢于牺牲的爱国精神,以此加强爱国主义教化,培育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缘由和新产阶级的局限性课前打算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打算,老师有目的性地打算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左图反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右图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辛亥革命的史实。【新课讲授】【师】《辛丑条约》签订后,遭遇重创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措施,同学们阅读课本学习清末新政的内容。一、1.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遇重创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特点:比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更为广泛深化。(3)内容:①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心机构。②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③商业:提倡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嘉奖实业方法。④教化:推行教化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4)结果:未取得太大进展,清政府仍处于逆境之中。(5)失败的缘由:政权驾驭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行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6)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只有推翻这个腐败的政府,中国才有希望,转而支持革命。【师】如何理解“清末新政”是种瓜得豆?【师】“种瓜得豆”的清末新政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供应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气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供应了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使青年学生和学问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师】同学们结合教材学习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革命背景:甲午中日斗争爆发后,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教化的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2)革命活动①兴中会: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②同盟会A.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B.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纲领:“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理论: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③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振动。【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学思之窗分析三民主义的主动意义及局限性。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行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阅读孙中山这段话,分析三民主义的主动意义及局限。(1)主动意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局限:首先,它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见,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次,民权主义忽视了广阔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障。最终,它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满意广阔农夫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阔农夫的理论武器。【师】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预备立宪的内容。3.预备立宪(1)背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目的:遏制革命势力,维护清朝统治。(3)过程①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②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打算。③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师】同学们知道“皇族内阁”是什么意思吗?【名词说明】皇族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为迎合“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以皇族成员为主导的内阁。清政府撤裁军机处,设内阁,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阁员13人,满人有9名,汉人只有4人,而满人中皇族成员竟占7名,而且居于领导地位。因而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出现,表明“预备立宪”只是场骗局,使立宪派的极度悲观,离心倾向日益加深。结果:皇族内阁的出台证明预备立宪是个骗局。评价:20世纪初,面对国内外压力,清政府被迫宣布“预备立宪”,其目的并非实行民主政治,而是缓解统治危机,最终实现“皇位永固”。“预备立宪”加剧了中心与地方之间、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冲突,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师】同学们结合辛亥革命形势图学习武昌起义的过程。1.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结果:起义军限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影响:武昌起义成功后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师】结合原始史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团人民一律同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材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材料三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吩咐时,须副暑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解读材料一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了主权在民、自由同等的原则。材料二中分析了当时政府的机构运转,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但其“因人设法”的做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同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选举等自由和权利。③原则:体现了民主共和原则、责任内阁制原则。【师】如何理解责任内阁制?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吩咐。④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①缘由:列强支持袁世凯,对南京政府施压;袁世凯一面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提出南北议和,并且给清政府施压。②过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2月15日南方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起先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历史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3)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更。(4)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有利条件。3.历史局限(1)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冲突,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阔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师】小组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缘由(1)客观方面: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袁世凯手中的武装力气及反革命手腕;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与旧官僚的趁机进攻。(2)主观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懦弱性、妥协性。详细表现在:革命纲领中不敢明确提出反帝要求,革命过程中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同等条约;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发动、依靠广阔的人民群众;革命政党内部成分困难,组织涣散,对革命目标和对袁世凯的相识不清。【师】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废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绽开拓道路。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实旁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史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广义上的辛亥革命,主要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材料一“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探讨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方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担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见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节选自于《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二关于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记;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对帝国主义、立宪派来说,获益最大莫过于统一、稳定政局的出现。这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结果,而且在肯定的程度上,还是他们联合的“杰作”。……因而,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改编自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清帝逊位的缘由,并探讨其主动意义。(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3)上述材料中的两次让位体现了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有何特点?答案:(1)缘由: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民国赐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主动意义:推翻封建帝制,推行共和政体,以和平方式实现政权转移,削减了斗争可能带来的损失,是历史的进步。(2)理解:①清皇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②袁世凯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③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④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3)特点:辛亥革命呈现出渐进性、和平性、曲折性、困难性、妥协性等等。课后总结《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气逐步强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快速广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