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复习
实验专项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如图1所示,小红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饮料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图1图2图3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证明能传播声音。
(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捏住棉线时,,发声也停止了。
(3)如图2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
如图3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o
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浮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
气;
(1)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
进去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2)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
全部抽出,形成完全的真空;二是声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
传播;
(3)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选
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抽气
(-)声音的特性
3.如图小明在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①图②图③
(1)如图①,若小明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选填“改变”或“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
尺,可用来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如图②,保持高脚杯中的水量不变,用湿润的
手指逐渐用力摩擦高脚杯口,其声音的变大(填声音的特征)。
(2)如图①,若小明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选填“改变”或“不变”),用相同的力拨动钢
尺,可用来探究声音的与的关系。如图③,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
一次快,其声音的变高(填声音的特征)。
4.弦乐器一般都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
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
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一端,另
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
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
(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次数长度L/m重物/个数频率f/Hz
10.42375
20.82170
34265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
素的关系;
(3)为探究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0
A.0.4m;B.0.8m;C.0.4m或0.8m均可。
(4)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1n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
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个。(只能参考表格内现有数据)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丙中小明手握上端,
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已知相同条件下,弦越短,音调越高。为发出“3”音符(“3”比“4”
音调低),此时他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选填“中指”或“食指”)。
二、光现象
(-)光的色散
5.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
一侧出射的光线。
(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边缘出现彩色时,微微转一转(选填“三棱镜”或“光屏”)即
可看到彩色光带;
(2)将光屏放在________(选填“亮处”或“暗处”),你会发现它上面呈现的彩色光带更清晰;
(3)如果彩色光带较亮,而你又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那么你应适当________(选填“增
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4)通过该实验,你看到的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部”或“底部”)方向偏折,彩色光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这种现象表明太阳
光是由而成的,这个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
(5)若在棱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块绿色透明玻璃,则在光屏上应该观察到(选填“与之前
没有变化”、“只出现绿色光”或“没有绿色光”);
(6)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
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或白纸上,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此时平面镜上方的水类似于(填
写光学元件名称),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墙面上的彩色条纹将(选
填”消失,,”不变,,或“振动”)。
(-)光的直线传播
6.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
度较暗,所以圆筒的(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膜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点
燃的蜡烛时,蜡烛在透明薄膜上所成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其成像原理是o
(2)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向方移动。若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
转,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填“顺”或“逆”)时针旋转。
(3)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如果小孔变大,则薄膜上像的将变(填“清楚,或“模糊”)。
,,插入,°
小孔7_____方向与
易拉罐圆筒
7.如图甲所示,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利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的成像时,孔对着(选填“蜡烛”或“眼睛”),可观察所成的
像;
(2)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
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为了研究小孔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小明又设计了四种有
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乙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
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能满足实验要求的(选填"A”、“B”、
“C”或"D”)理由是:;
(4)①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选填“变
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②当小孔足够小时,
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5)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公园的树林里,小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
同的圆形光斑,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o
(三)平面镜成像
8.如图甲所示,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并准
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定的位置?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
的性质?
(2)小明在实验中:
①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
②实验时,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应用手电筒照射(选填“棋子A的像”或“棋子A”),使
像变亮;
③在棋子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A侧透过玻璃板(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棋子B,—(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
(3)如图乙为小猫照镜子画面,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般平
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半面镜子o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成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M
甲乙
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个完
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等。
o烧杯
;像
③f④
,①,玻赢*
O始烛
图3图5
(1)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为了提高实验
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选填字母序号)。
A.5mm厚的茶色透明玻璃板
B.3mm厚的茶色透明玻璃板
C.3mm厚的平面镜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
表面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选填“向上移动”“向下
移动”或“不动”)。
(5)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6)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代替蜡烛B,按照图乙中(选填“①”“②”“③”
或“④”)的方式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7)用图2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
一问题,应选用图3中的(选填“a”“b”或“c”)棋子进行实验,实验中采用方格纸是为了便
于比较物和像的(选填“大小”或“位置”)关系。
(8)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图4)。
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5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选
填字母序号)。
A.①B.②C.③D.④
(四)光的反射
1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反射光的方向也随着改变。
(1)为探究这一问题,小阳利用图中的装置进行探究。
次数123456
Zi20°30°40°50°60°70°
Zr20°30°40°50°60°20°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地立在平面镜上。
②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他们应该采取的操作是(选填"A”或"B”)。
A.让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B.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③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O
(2)图甲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3)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和法线。
(4)如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第次记录是错误的。纠正错误的数据,比较表格中的反射角与入射角,
你发现的规律是=
(1)实验中用到了白板,白板的作用是,光在白板上发生了(镜面/漫)反射。
(2)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固定入射光EO方向和入射点不变,转动白板,多次实验发现:当白
板上同时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时,还观察到,从而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同一平面内多次改变入射光方向进行实验,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出结论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4)调整到白板上能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后:如图甲,若将入射光贴着白板,绕底边整体再向后
倾斜;如图乙,将白板绕ON向后折后。甲、乙两种操作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
A.白板上都还能看到反射光
B.反射光的方向都没有改变
C.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都没有改变
D.法线的位置都没有改变
(5)实验发现:法线在探究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法线是真实存在的一条光线
B.法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并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C.法线有助于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
三、光的折射透镜
(-)光的折射
12.创新实验小组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猜想一:折射角大小与入射角大小有关。
猜想二:折射角大小与介质种类有关。
【设计实验】让激光束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斜射入不同透明介质中,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
【进行试验】如图甲所示是某次实验情形,此次试验的入射角是。。
【分析论证】同学们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介质种类入射角/°折射角/。
1水6040.5
2透明树脂6035.3
3透明树脂4528.1
4透明树脂3019.5
5重火石玻璃6031.7
分析序号为的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随
入射角的增大而o分析序号为的三次实验数据可知,猜想二是(选填“正
确”或“错误”)的。
【交流评估】如图甲、乙两种组装器材的方式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理由是此种组装方
1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
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A.把一个防水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________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即为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右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
距离为cmo
(3)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
(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
水面处的示数表示(选填"a到水面的距离”或“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5)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的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30.060.090.0120.0150.0180.0
23.045.067.090.0113.0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v
=0.75uo
(6)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看起来1.2m深的水坑,其实际深度可达m,因此看起来不太
深的水也不能贸然下去,以免危险!
(-)透镜
14.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让平行光通过如图(a)
的四个透镜(其中甲、乙和丙、丁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玻璃塑料玻璃水晶
(1)当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甲、丙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数据,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凸透镜的材料相同时,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选填“大”
或“小,'),会聚能力越(选填“强”或“弱,');
(2)如果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甲、乙两个透镜,这里主要用到的一个
物理研究方法是;
(3)如图(c)光的色散现象,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个凸透镜的焦距,用(选填“红”
或“紫”)光测出的凸透镜焦距更大;
(4)小明用乙透镜测焦距时发现边缘有一小块已经缺损,这会使测得的焦距(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5.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甲乙
(1)如图所示的两种操作方案中,正确的是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方案。
(2)米用正确的操作方案,适当调整位置后,当在白纸上出现一个的光斑时,光斑到凸
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若在测量另一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白纸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为L,当凸镜远离白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Lo
1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不同透镜折射光线规律的实验。
(1)王薇想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应该o
(2)如图,黄欣同学在探究凹透镜时候发现折射光线不明显,这是因为,它可以在不
追加器材的情况下,将凹透镜来改善这个问题。
(3)细心的阳瑶同学发现在探究凹透镜时的实验中发现光线交于凹透镜右侧一点,这是因为
(4)好奇的文馨同学找来了三角形的透镜,做了如图的实验,惊奇的发现A、B两处均没有折射光
线出射,小明对她解释说:“
(5)请你大致画出图3中的光路图。光线从A处直线射入,从箭头方向射出。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按顺序装到光具座上后,并点燃蜡烛:
叫
rm曙
|1111|1111|1111|11I川川平|川|川|||川|川|川|||川|||川|川|
MII)I
0cm105()607()8()901(M)
(1)实验前为了方便准确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
,小华接下来应如何操作:=
(2)小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刚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小华实验
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cm,选择口径________(大/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效果较好;
(3)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源移至1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到能再次
接收到清晰像的位置,此时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性质相同;若在蜡烛和凸
透镜之间放置近视眼镜片,则需要将光屏向(左/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4)小华继续实验,将高度为h的物体沿主光轴从远处向透镜的焦点靠近(已知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下列反映像高H或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o
1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甲乙
(1)小明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将透镜对着对面的房屋,移动光屏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
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emo
(2)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
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
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
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4)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小明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
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6)小明将遮光板紧贴着凸透镜自上而下插入透镜前,直至挡住其上半部分,在该过程中光屏上
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是像的亮度(选填“变暗”“变亮”或“不变”),像(选填"完整”或
“不完整”);再将遮光板从图示位置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左平移到烛焰旁,像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像位置改变,像完整
B、像位置不变,像不完整
C、像位置不变,像完整但变小
D、像位置不变,像完整
参考答案
一、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如图1所示,小红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饮料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图1图3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捏住棉线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
(3)如图2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声
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图3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1)固体;(2)振动停止;(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空气在传播。
【解析】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
的通话,这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捏
住棉线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
(3)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空气在传播。
故答案为:(1)固体;(2)振动停止;(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空气在传播。
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浮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
气;
(1)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变小;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
进去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变大;(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2)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
全部抽出,形成完全的真空;二是声音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
传播;
(3)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不会(选
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1)变小;变大;(2)可以;(3)不会;介质。
【解析】解:(1)该题中随着瓶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即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故听到的声音将逐渐
变小;将空气放入瓶内时,即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变多,故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变大;
(2)使用抽气机不可能把广口瓶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故还能听到手机的音乐声;固体也可以传播
声音,手机的音乐声也可以通过悬线、瓶塞传播;
(3)把正在响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
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方法是推理法。
故答案为:(1)变小;变大;(2)可以;(3)不会;介质。
(二)声音的特性
3.如图小明在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①图②图③
(1)如图①,若小明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选填“改变”或“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
尺,可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②,保持高脚杯中的水量不变,用湿润的
手指逐渐用力摩擦高脚杯口,其声音的响度变大(填声音的特征)。
(2)如图①,若小明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用相同的力拨动钢
尺,可用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如图③,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
一次快,其声音的音调变高(填声音的特征)。
【答案】(1)不变;响度;振幅;响度;(2)改变;音调;频率;音调。
【解析】解:(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它,这样会导致钢尺
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保持高脚杯中的水量不变,用湿润的手指逐渐用力摩擦高脚杯口,发声体的振幅变大,故响度变大;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
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得出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
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声体振动频率变快,故其声音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1)不变;响度;振幅;响度;(2)改变;音调;频率;音调。
4.弦乐器一般都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
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
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一端,另
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
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
(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一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次数长度L/m重物/个数频率f/Hz
10.42375
20.82170
34265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
个因素的关系;
(3)为探究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C。
A.0.4m;
B.0.8m;
C.0.4m或0.8m均可。
(4)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
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个。(只能参考表格内现有数据)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丙中小明手握上端,
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已知相同条件下,弦越短,音调越高。为发出“3”音符(“3”比“4”
音调低),此时他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选填“中指”或“食指”)。
【答案】(1)1;(2)弦的长度;(3)C;(4)2;(5)中指。
【解析】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则第1次实验中琴弦振动频率最高,故发声的音调最高;
(2)表中数据,弦的长度、拉弦的重物在变化,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
度的关系;
(3)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
关系;则长度是0.8m,如果是1、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则长度是0.4m,
故选:Co
(4)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重物相同,长度为0.8m,故只能与第2次对比,
故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
(6)弦振动时,其他条件不变,长度变长,音调降低,故为发出“3”音符(“3”比“4”音调低),此时
他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松开中指,增大弦振动部分的长度。
故答案为:(1)1;(2)弦的长度;(3)C;(4)2;(5)中指。
二、光现象
(一)光的色散
5.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
一侧出射的光线。
(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边缘出现彩色时,微微转一转三棱镜(选填“三棱镜”或“光屏”)
即可看到彩色光带;
(2)将光屏放在暗处(选填“亮处”或“暗处”),你会发现它上面呈现的彩色光带更清晰;
(3)如果彩色光带较亮,而你又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那么你应适当增大(选填“增
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4)通过该实验,你看到的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镜的底部(选
填“顶部”或“底部”)方向偏折,彩色光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种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个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
实验发现的;
(5)若在棱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块绿色透明玻璃,则在光屏上应该观察到只出现绿色光(选
填“与之前没有变化”、“只出现绿色光”或“没有绿色光”);
(6)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
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或白纸上,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此时平面镜上方的水类似于三棱镜
(填写光学元件名称),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墙面上的彩色条纹将消失(选
填”消失,,”不变,,或“振动
【答案】(1)三棱镜;(2)暗处;(3)增大;(4)底部;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
混合;牛顿;(5)只出现绿色光;(6)三棱镜;消失。
【解析】解:(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边缘出现彩色时,应微微转一转三棱镜即可看到彩色光
带,如果转光屏,看到的仍与刚才相同;
(2)将光屏放在暗处,使光屏上的光带与周围的亮度对比更明显,则会发现它上面呈现的彩色光
带更清晰;
(3)如果彩色光带较亮,但却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那是因为不同色光都"挤''在了一些,
此时应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4)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镜的底部方向偏折,
彩色光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
混合而成的,这个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实验发现的;
(5)若在棱镜与光屏之间放置一块绿色透明玻璃,由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
因此绿色玻璃只能透过绿光,故光屏只出现绿色光;
(6)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此时平面镜上方的水
类似于三棱镜,用该装置来进行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七色光,因此在白
色的墙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
水面不再是平面,光在不平的水面上会发生漫反射,使得各种颜色的光复合成白光,则墙面上的彩
色条纹将消失。
故答案为:
(1)三棱镜;(2)暗处;(3)增大;(4)底部;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
牛顿;(5)只出现绿色光;(6)三棱镜;消失。
(二)光的直线传播
6.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1)如图所示,由于像的亮
度较暗,所以圆筒的A(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膜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点燃
的蜡烛时,蜡烛在透明薄膜上所成像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其成像原理是光的直
线传播。
(2)若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向左下方移动。若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
转,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顺(填“顺”或“逆”)时针旋转。
(3)若仅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如果小孔变大,则薄膜上像的将变模糊(填“清楚”或“模糊”)。
小孔器A3
易拉罐圆筒
【答案】(1)A;倒立;光的直线传播;(2)左下;顺;(3)变大;模糊。
【解析】解:(1)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增大
与环境的对比度,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因为小孔成倒立的实像,故将蜡烛向右上方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左下移动;若将蜡
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同样是顺时针旋转;
(3)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在光屏上有
很多的小孔同时成像,且小孔的位置不同,所以蜡烛所成的像亮度增大,但像变模糊。
故答案为:(1)A;倒立;光的直线传播;(2)左下;顺;(3)变大;模糊。
乙
(1)利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的成像时,孔对着蜡烛(选填“蜡烛”或“眼睛”),可观察所成的
像;
(2)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蜡烛的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
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为了研究小孔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小明又设计了四种有
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乙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
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能满足实验要求的A(选填“A”、“B”、
“C”或"D”)理由是:只有A改变了孔的大小形状不变,其他的改变孔的大小的同时改变了形状;
(4)①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选填“变
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不变(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②当小孔足够小时,
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减弱(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5)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公园的树林里,小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
同的圆形光斑,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
【答案】(1)蜡烛;(2)变大;(3)A;只有A改变了孔的大小形状不变,其他的改变孔的大小的
同时改变了形状;(4)①变小;不变;②不变;减弱;(5)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
【解析】解:(1)利用针孔照相机观察蜡烛的成像时,孔对着蜡烛,可观察所成的像;
(2)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蜡烛的像将变大,因为物距变小,像变大;
(3)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能满足实验
要求的A,理由是:只有A改变了孔的大小形状不变,其他的改变孔的大小的同时改变了形状;
(4)①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光斑亮度不
变;
②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
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
(5)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公园的树林里,小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
同的圆形光斑,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太阳到孔的距离都近似相等
的。
故答案为:(1)蜡烛;(2)变大;(3)A;只有A改变了孔的大小形状不变,其他的改变孔的大小
的同时改变了形状;(4)①变小;不变;②不变;减弱;(5)树叶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
(三)平面镜成像
8.如图甲所示,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并准
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定像的位置?②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来判断像
的性质?
(2)小明在实验中:
①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实验;
②实验时,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应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选填“棋子A的像”或“棋子A”),
使像变亮;
③在棋子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A侧透过玻璃板不能(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棋子B,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
(3)如图乙为小猫照镜子画面,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般平
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半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成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M
甲乙
【答案】(1)像;像与物;(2)①棋子A的位置;②棋子A;③不能;能;(3)Do
【解析】解:(1)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
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这就是通过比较像
与物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①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②实验时,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应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使像变亮;
③在棋子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A侧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棋子B,能
看到棋子A的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
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
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像;像与物;(2)①棋子A的位置;②棋子A;③不能;能;(3)Do
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个完
全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湘教新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度农贸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金融衍生品交易总合同2篇
- 2025年度牛只运输车辆GPS定位与实时监控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定制开发合同4篇
- 房屋出租委托代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学校教室窗帘更换项目承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合作合并合同2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习题
- 两人退股协议书范文合伙人签字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汽车喷漆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