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尾市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
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选择正确的拼音或汉字打W”。
妩媚(wufu)提供(gonggong)一结(liulu)肆虐(niielue)
叉腿(chacha)盘踞(juju)腥(xinxmg)味蒙古(m6ngmeng)
2.看拼音写词语。
看完电影《长津湖》,泪水mohu()了我的双眼:xuanya()之上,风雪在
paoxiao(),没有棉衣,没有doupeng(),没有任何的遮盖,只有那薄薄的
yTshang()。根本抵挡不了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即使冻成geda(),志愿军
战士也依然紧握手榴弹保持战斗的姿势,用热血与生命保家卫国。
3.比一比,再填空。
崖()燥()棍()竭()
涯()躁()混()揭()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居高()()张()李()囱冏()(
)()大悟()()风霜汹涌()()
(1)读书不能,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2)你竟然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诗,这不是.吗?
(3)我站在万寿山上,,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4)这位的老人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按要求写句子。
5.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缩句)
6.我们保护好地球。我们能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7.大家都讲究卫生,全校师生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试卷第1页,共4页
8.请从下面的情境中选一个,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一写某个人做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不少于30字)。
爷爷下棋妈妈看电影弟弟读书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祖国风光无限美。无论是杜牧笔下“,”的江南
美丽春景,还是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无一不是祖国最
美的点缀。
(2《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诗,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其中总领全诗的句子是:,=
(3)诗中含情:辛弃疾的“,",由稻花香联系到将
来丰收景象,欢乐之情溢于言表。诗中有画:“黑云翻墨未遮山,",这
是苏轼为我们描绘的一副“西湖骤雨图”。
(4)《春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春风里百花开放、
万紫千红的景致。我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五彩”来代表颜色,“五彩”具体指的是:黄、
青、、、黑。
10.口语交际。
你想在周末为家人做一顿饭,但妈妈怕你做饭手艺不佳,影响家人正常就餐。请你以合适的
口吻有条理地向妈妈提出你的请求。(要求:理由至少写两点,分点列写,注意语气。)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o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锤子期又目:“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文段补充完整。
12.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人们用词语““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用成语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3.对“伯牙所念,锤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想要什么,锤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试卷第2页,共4页
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锤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意。
C.伯牙每次想到锤子期,锤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不管伯牙念什么,锤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14.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B.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
住自己。
15.“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课外阅读。
风趣可亲的鲁迅
①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
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②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
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③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使得听讲的人笑
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④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
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⑤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
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
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
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吱一声,她们就不会吵
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
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
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的气也就消了。”
⑥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
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
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
试卷第3页,共4页
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6.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2)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
(3)形容大笑时身体前后晃动。()
17.本文的行文结构是-
18.文中画“」的句子使用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0
19.联系文章内容选出正确的说法()
A.鲁迅先生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所以是一个性格乖戾的人。
B.鲁迅先生性格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
C.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体谅和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
D.鲁迅先生没有制止帮工之间的口角,是他遇事退缩。
20.从文中哪两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平易近人?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21.习作
题目:让生活更美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从“阅读、骑行、诚信……”中
选择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
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建议如下: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要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450字左右。
试卷第4页,共4页
1.wugongliiinue
chajuxlngmeng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妩媚,读音wtimei;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供:[g6ng]l.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2.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
佛用的祭品。[g6ng]供给;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
提供,读音tigdng;供给。
一络,读音yiliii;表数量。用于线、麻、发、须等。
肆虐,读音siniiG;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叉:[ch司1.交错。2.叉子。柄的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的器具,可用来挑取或扎起东西。
3.用叉子挑或扎。4.两笔相交呈“X”形的符号,用来表示错误或删除。[ch即1.分开成叉
(cha)形。[ch町1.[劈(pi)叉]武术、舞蹈等的一种动作,两腿向相反的方向分开,裆
部着地。
叉腿,读音ch^tui;把腿分开。
盘踞,读音pGnj。;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腥味,读音xingwOi;带有荤腥的气味。
蒙:[m6ng]1.菟丝,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细如丝,种子可入药。2.遮盖。3.遭受。4.敬
辞。承受。5.隐瞒。6.愚昧,没有知识。7.形容雨点又小又密。8.朴实敦厚。9.[蒙胧]
两眼半睁半醒的样子。[meng]1.欺骗。2.胡乱猜测。3.昏迷。[m6ng]l.[蒙古族]我国
少数民族之一。2.蒙古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蒙古,读音m&igg。;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蒙古国。
2.模糊悬崖咆哮斗篷衣裳疙瘩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
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糊”“悬”“哮”“篷”“裳”“瘩”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
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3.山崖干燥木棍枯竭天涯急躁混合揭发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崖”字可以组词为:悬崖、悬崖绝壁、悬崖勒马、崖谷;
“涯”字可以组词为:生涯、际涯、无边无涯、海角天涯;
答案第1页,共9页
“燥”字可以组词为:枯燥、燥热、口干舌燥;
“躁”字可以组词为:烦躁、暴躁、浮躁、焦躁、骄躁;
“棍”字可以组词为:棍棒、铁棍、光棍、棍子、棍术;
“混”字可以组词为:混乱、混沌、混迹、混杂、混充;
“竭”字可以组词为:竭力、竭尽、竭诚;
“揭”字可以组词为:揭示、揭开、揭短、按揭、揭幕。
4.临下冠戴吞枣恍然饱经澎
湃囱冏吞枣张冠李戴居高临下饱经风霜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识记和运用。
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囱冏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汹涌澎湃:形容海浪、水势等很凶猛,也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1)根据语境可知,需要与“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形成对比的词语,与其意思相反的词
语是“囱冏吞枣”;
(2)和语境中“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诗”这一错误行为意思相符合的词语是“张冠李戴”;
(3)语境中,“我站在万寿山上”说明“我”所处的位置是高处,同时“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也体现了视野的开阔。与其意思相符合的成语是“居高临下”;
(4)此句中,“老人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暗示了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与其意思相符合
的成语是“饱经风霜”。
5.灯照耀着建筑。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把句中相应的修饰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意思不变。本句应去掉修饰语“广场
上千万盏”“静静地”“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即:灯照耀着建筑。
6.我们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合并。
首先分析两个句子的关系,“保护好地球”是一个前提条件,“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是在这个
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所以可以判断这两个句子是条件关系。
答案第2页,共9页
然后根据条件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只要……就……”来连接这两个句子,使句子表达更加
清晰、逻辑更加严密。
故还可以合并为:只要我们保护好地球,就能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7大家都讲究卫生,全校师生的健成呆障。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本句不合逻辑,“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健康有保障可以理解,但疾病有保障就不符合常
理了,应删去“和疾病”。
故改为:大家都讲究卫生,全校师生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8.妈妈看电影: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时而眉开眼笑,时而皱眉叹气,小猫跳上
了餐桌她都没有发现。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我们需要明确每个情境中的核心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在“爷爷下棋”中,爷爷是核心人物,他
的活动是下棋;在“妈妈看电影”中,妈妈是核心人物,她的活动是看电影;在“弟弟读书”中,
弟弟是核心人物,他的活动是读书。我们需要通过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展现这些人物在做这
些事时的入迷状态。动作描写可以包括他们如何专注于活动,神态描写可以包括他们的表情、
眼神等。
爷爷下棋:
观察爷爷下棋时的动作,比如拿棋子的姿势、落子的动作等。
注意爷爷的神态变化,如专注的眼神、思考时的表情等。
示例:爷爷下棋时十分专注,他微微眯着眼睛,紧紧盯着棋盘,手中捏着一枚棋子,迟迟不
肯落下,仿佛在思考一场重大的战役。
妈妈看电影:
可以描写妈妈看电影时的坐姿、眼神的方向。
关注妈妈随着电影情节变化而产生的神态反应,如欢笑、流泪、紧张等。
示例: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影,她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脸上时而露
出笑容,时而又紧张得皱起眉头。
弟弟读书:
观察弟弟读书的姿势,是坐着还是趴着等。
答案第3页,共9页
留意弟弟读书时的面部表情,如沉浸在故事中的陶醉模样。
示例:弟弟趴在桌子上读书,他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眼睛紧紧盯着书页,时而嘴角上
扬,时而轻轻咬着嘴唇,仿佛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一员。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白雨
跳珠乱入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赤白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和国学常识的积累。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千里江南,
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
风招展的酒旗,这两句展现了迷人的江南美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
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书写时注意“莺、啼、绿、旗、黄、淘、簸、涯”的正确写法。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
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
高屋建甑,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书写
时注意“难、等、闲”的正确写法。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
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
年;
书写时注意“稻、蛙、跳、船”的正确写法。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熹《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
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
书写时注意“等、得、紫、赤”的正确写法。
10.妈妈,我想在周末为家人做一顿饭,可以吗?首先,我看您和爸爸工作都很辛苦,我想
减轻你们的负担;其次,您不用太担心我的手艺,我最近经常在厨房帮您打下手,学会了一
些基本的做饭技能;最后,好的手艺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多做几次饭,我的手艺可能就
会提升,请您同意我为家人做一顿饭吧。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答案第4页,共9页
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写出说服妈妈的话。注意语气,分条陈述自己的原因和理由,注意语
句通顺。如:妈妈,我不能一直做“温室里的花朵”,我要学会独立成长,好面对外面的风雨,
先让我从做饭开始吧。第一:做饭有利于锻炼我自己的动手能力,第二:可以减轻你们的负
担。你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在旁边指导我啊,您就同意吧!
11.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12.知音高山流水
13.B14.B15.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
的人了。
【导语】这段文字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了俞伯牙与锤子期的知音故事。伯牙善于弹
琴,他的音乐境界深远而壮阔,而铺子期能准确感受到并理解伯牙音乐中的意境,这种心灵
的默契让伯牙倍感珍惜。锤子期去世后,伯牙因失去这位唯一能懂得他音乐的人而决定终生
不再弹琴,象征着知音的难觅和深厚友谊的可贵。
1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将原文补充完整。书写时注意“鼓”“期”“流”的正确写法。
12.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知音难求的故事,伯牙与锤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
奏,锤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即通晓音律,在文中指锤子期能听懂伯牙
的琴声,后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后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锤子
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而
锤子期说伯牙的琴声像巍峨的太山、奔腾不息的流水,所以人们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
或乐曲高妙。
1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伯牙所念,锤子期必得之”的本义是伯牙心中所想,锤子期都知道。在文中,伯牙弹琴时,
锤子期能够准确领会到伯牙内心的想法和意图,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这不仅
仅是普通的理解,而是一种心灵相通,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其他选项中,A项侧重帮助,
C项是互动思念,D项强调的是听见,均不符合原意。
故选B。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
锤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
答案第5页,共9页
人了。即伯牙再也找不到像锤子期那样理解他音乐的人,锤子期的去世使他认为再也没有可
以倾心交流的知音。
故选B。
1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破琴绝弦:毁琴断弦。复:再。鼓琴:弹琴。以为:认为。无足:没有。所以整句话的意思
是:伯牙弄坏了琴,断了琴弦,一辈子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锤子期说:
“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锤子期又说:“你
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6.平易近人不苟言笑前仰后合17.总分18.对比突
出鲁迅“讲笑话很有特点”19.C20.宁可自己失眠,也不去喝止帮工们吵架。
多给二秃子车费
【导语】本文通过俞芳老人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风趣、平易近人的一面,与他在文坛上
的严肃形象形成对比。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人物描写,文章描绘了鲁迅在家庭生活和对待劳动
人民时的体贴入微,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幽默与豁达。文章结构清晰,以人物性格特点为中心,
兼具叙述性与抒情性,使人感受到鲁迅的立体人格。同时,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事例,
打破了鲁迅给人单一严肃形象的刻板印象,丰富了读者对鲁迅的理解。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与“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意思相对应的四字词语是第①段中的“平易近人”。
(2)文章第②段提到“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这里的“不苟言笑”直接
对应了题目中的描述,形容鲁迅先生态度庄重严肃,不随便说笑。
(3)第③段提到“有时又把双眼一瞪,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这里的“前仰后合”就
恰好对应了题目中的描述,形容大笑时身体前后晃动的样子。
17.本题考查文章结构。
通读文章可知,文章第①段总述俞芳老人对鲁迅先生的感受,中间第②到⑥段具体讲述鲁
迅先生的风趣和亲切事迹。由此可知,文章的行文结构是总-分。
18.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
阅读划线句子可知,本句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鲁迅先生讲笑话时的夸张神态与他自己
答案第6页,共9页
“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的对比,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感和风趣性格。这种对比不仅让
读者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还让读者看到他在幽默背后的沉稳和从容。同时,这种对
比也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A.说法错误。虽然文章开头提到鲁迅先生“神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后文通过多个事例展
现了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和平易近人。因此,不能仅凭外表就断定鲁迅先生性格乖戾。
B.说法错误。文章通过描述鲁迅先生与家人、帮工以及人力车夫的相处,展现了鲁迅先生
的平易近人和体谅同情他人的品质。因此,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难以相处是不符合文章内
容的。
C.说法正确。文章通过两个事例:一是鲁迅先生对待帮工口角的态度,选择让她们吵一吵
以消气;二是鲁迅先生对待人力车夫二秃子的态度,经常坐他的车并给他最多的车费,体现
了鲁迅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体谅和同情。
D.说法错误。鲁迅先生没有立即制止帮工之间的口角,并不是因为他遇事退缩,而是因为他
考虑到制止可能会让双方心火不消,反而导致三个人都睡不着。因此,他选择让双方吵一吵
以消气,这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体谅和智慧。
故选C。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⑤段中描述当鲁迅先生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时,鲁迅先生并
没有立即出面制止,而是考虑到她们之间可能存在误会或情绪问题,制止可能会让双方更加
不满。因此,他选择让双方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再解决。这一做法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平易
近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高高在上,而是能够体谅和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生
活。
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