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课件_第1页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课件_第2页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课件_第3页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课件_第4页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内容二、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内容三、直接相关的政策情况梳理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征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六、典型行业七、启示与建议主要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内容一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内容二政策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转变相关政策中的培育—发展、发展—健康两对关系的统筹协调持续贯穿在十多年期间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和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统筹新兴产业布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具体政策手段从金融要素支持为主,转为支持集群和构建生态为主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做大做强产业集群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直接相关的政策情况梳理三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20年《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征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31818亿元,所占比重为11.5%;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3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据工信部官方消息,2023年,我国手机产量15.7亿台,同比增长6.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1.4亿台,同比增长1.9%。新能源汽车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产业发展的“中国名片”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九年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业根基持续夯实(二)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瓶颈”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排名企业2023年装机量(GWh)2022年装机量(GWh)同比2023年市场份额2022年市场份额1宁德时代259.7184.440.8%36.8%36.2%2比亚迪111.470.557.9%15.8%13.9%3LG新能源95.871.633.8%13.6%14.1%4松下44.935.626.0%6.4%7.0%5SK

On34.430.114.4%4.9%5.9%6中创新航33.418.580.9%4.7%3.6%7三星SDI32.623.936.1%4.6%4.7%8国轩高科17.113.923.1%2.4%2.7%9亿纬锂能16.27.0129.8%2.3%1.4%10欣旺达10.59.115.4%1.5%1.8%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三)创新投入大幅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战略性科技任务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达到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4512.2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集群融合态势明显(四)长三角、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态。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两业融合”发展取得突出进展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链主”企业及平台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的趋势178家国家高新区和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政策效力不断显现(五)国家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五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系化支撑不够(一)创新链与产业链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科技创新跨部门、跨领域统筹难度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攻关机制不畅“产学研”脱节现象突出,“重专家、轻企业”等问题突出区域间产业布局统筹不够,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二)部分地方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体系区域间产业集群同质化、分散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区域间产业布局缺乏统筹,往往出现热点来时一哄而上、遇到困难一哄而散的现象关键要素支撑不足,制约产业发展后劲(三)产业基础能力仍需加强(四)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能力不强,“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工业软件方面,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仿真类、研发设计类等核心工业软件依赖于国外,面临“卡脖子”的风险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平台数据采集、开发工具、应用服务等核心技术缺失一般性的产业政策逐渐无法适配先导产业的特性和发展趋势(五)生物医药领域:由于行业所需原材料的独特性,特殊物料的进口便利化仍有改进的空间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制度和金融支持方式不适应以人力和智力为核心资产的行业特征典型行业六商业航天(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商业火箭商业火箭由研发设计、原材料及零部件配套、总装集成制造及测试等环节构成。从分系统来看,火箭整体可分为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制导系统、电气系统4个二级子系统,其中推进系统是其最重要的分系统固体推进剂火箭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液体运载火箭尚处于研发阶段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均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商业火箭研发设计技术路线趋同商业火箭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我国商业火箭的发展现状商业火箭从生产流程看,商业卫星产业链的生产制造模式与商业火箭类似,都是由研发设计、原材料及零部件配套、总装集成制造、测试等环节组成从卫星分系统来看,商业卫星整体由六大分系统组成,即电源系统、姿控系统、星务系统、测控系统、热控系统和结构系统从具体产品看,商业卫星零部件及原材料主要由金属材料、结构功能材料、复合材料、芯片半导体、电源、面板、传感器、陀螺仪等组成根据卫星提供服务领域的不同,可将卫星划分为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三类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平台及传感器种类较少、型谱不完整,尤其缺乏超高分辨率光学、干涉雷达、激光、复合应用、商业化微小型等遥感卫星,无法有效满足对复杂要素高精度、定量化、周期性监测的需求。运营应用环节商业遥感数据存在重复购买、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等情况,应用系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产大型遥感软件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遥感数据资源浪费和不开放现象并存,应用领域的大数据挖掘深度、应用维度明显不足,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缺乏新型遥感服务模式。低空经济(二)低空经济的概节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产业关联性强融合特征明显高成长潜力高科技特征明显低空经济的特征产业链上游,配套保障:管理保障软件及系统平台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产业链中游,研发制造:低空经济飞行器研发制造产业链下游,运行服务:低空经济服务消费低空空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为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核心制造的规模加快增长,有效带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无人机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加速培育壮大低空飞行服务加快拓展,加速牵引低空经济释能扩张“低空+物流”加速发展“低空+旅游”快速发展“低空+农业”无人机植保蓬勃发展“低空+巡检”加速示范应用各地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构建、应用场景打造、空域管理等构成了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共性,同时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探索低空经济发展之路。健全军地民协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低空授权空域的地方自主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提供深圳方案。集成电路(三)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动态迁移,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不断攀升美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保持领军地位,骨干企业垄断地位进一步增强美欧高度重视先进芯片制造产能建设,美国芯片制造业在全球的话语权将全面提升集成电路封测领域三足鼎立格局显现,前后道工艺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贸易争端与技术垄断拉高了国际合作的壁垒集成电路设计业成长迅速,但缺工具少实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全球竞争力比较集成电路制造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但缺配套少协同集成电路封测业基本可实现国产替代,但缺统筹少高端集成电路设备业发展进程加快,但缺工艺低自给率工业互联(四)产业政策——财政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上海、北京、武汉、深圳、苏州、佛山、重庆、沈阳遴选了8个基地,作为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政策——布局示范支持长三角三省一市、广东省、山东省、成渝地区、京津冀、湖南等地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