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课件 第一章 总论_第1页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课件 第一章 总论_第2页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课件 第一章 总论_第3页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课件 第一章 总论_第4页
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课件 第一章 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第二节

寄生虫的生物学第三节寄生虫的生活史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第五节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第七节

寄生虫实验室检验的生物安全第八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1.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滋养体、包囊、幼虫移行症、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等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及寄生虫感染方式,寄生虫实验室检查方法。2.熟悉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机制及特点;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我国寄生虫病现存的问题及流行趋势。4.能选择恰当的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方法,能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5.能遵循生物安全操作程序。6.具有岗位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患者应有的爱心和耐心。学习目标第一章总论

也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医学寄生虫学研究范畴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第一章总论是通过研究寄生虫学及其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各种检测技术,为临床寄生虫病的诊断、疗效的考核、疾病流行的监测等提供证据,以达到有效控制寄生虫病流行、消灭寄生虫病、保护人类健康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parasitologicalinspectiontechniques)第一节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第一节第一节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TDR公布要求重点防治的10种热带病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除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外,其余7种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

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物学第二节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一、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共生:三种基本类型1.共栖(commensalism)2.互利共生(mutualism)3.寄生(parasitism)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parasite):寄生关系,受益的一方若为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宿主(host):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人或动物。一、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寄生虫的类型1.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分为

(1)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

(2)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3)专性寄生虫

(4)兼性寄生虫

(5)偶然寄生虫

(6)机会致病寄生虫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类型2.根据寄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分为

(1)肠道寄生虫

(2)肝脏与胆管寄生虫

(3)脉管系统寄生虫

(4)呼吸系统寄生虫

(5)神经系统寄生虫

(6)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7)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

(8)眼部寄生虫等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类型3.根据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分类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第二节寄生虫的生物学宿主的类型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4.转续宿主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第三节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第三节第三节寄生虫的生活史生活史感染阶段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在寄生虫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时期称为感染阶段,又称感染期。第三节寄生虫的生活史生活史类型直接型生活史间接型生活史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然后才能感染人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第四节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寄生虫的命名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寄生虫的命名采用二名制原则,即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以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寄生虫生物分类

根据动物分类系统,寄生虫属于动物界中原生动物亚界的3个门,即肉足鞭毛门、顶复门和纤毛门,以及无脊椎动物的4个门类,包括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

在医学上,一般将原生动物称为原虫,将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统称为蠕虫,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昆虫或医学节肢动物。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一、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

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虫卵或幼虫,经口或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需在1个或1个以上的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再感染人体。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线形动物们:线虫纲扁形动物们:吸虫纲和绦虫纲由医学蠕虫引起的疾病称蠕虫病主要包括一、医学蠕虫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一)线虫成虫形态特点虫卵形态特点呈圆柱状或线状雌雄异体,雄虫尾端多卷曲或膨大消化系统完整虫卵多数为椭圆形,无卵盖多为无色、淡黄或棕黄色卵壳厚薄不一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二)吸虫成虫形态特点虫卵形态特点成虫大多数呈叶状或长舌状通常具口吸盘与腹吸盘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除血吸虫外,所有均为雌雄同体虫卵椭圆形,有或无卵盖卵内含卵细胞、卵黄细胞或含毛蚴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三)绦虫成虫形态特点虫卵形态特点背腹扁平带状、白色或乳白色、体长不等分头节、颈部和链体,链体分幼节、成节和孕节雌雄同体,无消化道假叶目虫卵:与吸虫卵相似,椭圆形,卵壳较薄,一端有一小

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圆叶目虫卵:圆球形,卵壳薄,胚膜厚,无卵盖,内含六钩蚴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二、医学原虫由单个细胞完成整个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称为医学原虫。原虫:单细胞真核动物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形态1.胞膜

2.胞质

3.胞核二、医学原虫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生活史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阶段

1.滋养体2.包囊或卵囊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2.循环传播型

3.虫媒传播型二、医学原虫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生理特点运动方式:1.伪足运动2.鞭毛运动3.纤毛运动4.扭动或滑行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2.有性生殖3.世代交替二、医学原虫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致病特点1.增殖作用2.毒性作用3.机会致病二、医学原虫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按运动细胞器有无和类型分为1.根足虫纲2.鞭毛虫纲3.纤毛虫纲4.孢子虫纲二、医学原虫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三、医学节肢动物

凡是通过寄生、吸血、叮咬、骚扰、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节肢动物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形态特征与分类主要特征:1.虫体分节,左右对称2.附肢成对(如足、触角、触须等)并分节3.体壁由几丁质的外骨骼所组成,内附横纹肌4.雌雄异体,卵生或卵胎生为主要繁殖方式分类:

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倍足纲三、医学节肢动物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

1.完全变态

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各期之间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差别显著。2.不全变态(半变态)

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或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仅体积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成熟。三、医学节肢动物第四节寄生虫生物分类系统与命名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1.直接危害

直接危害指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吸血、骚扰、寄生、毒害作用、超敏反应等2.间接危害

指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疾病,其方式分为两种:

(1)机械性传播

(2)生物性传播三、医学节肢动物第五节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素作用4.免疫病理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三、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1.消除性免疫2.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免疫大多数是非消除性免疫

(1)带虫免疫

(2)伴随免疫寄生虫免疫的特点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四、寄生虫的免疫逃避1.抗原改变2.可溶性虫体抗原的释放3.解剖位置隔离4.免疫抑制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五、超敏反应超敏反应一般分为四型:1.I、II、III型为抗体介导2.IV型主要为T细胞所介导超敏反应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六、寄生虫感染其他重要检测指标1.lgE抗体的检测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检测常见的有第五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七、寄生虫感染的特点1.带虫者和隐性感染2.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3.再感染和多寄生现象4.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有以下特点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第六节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1.病原学检查2.免疫学检测3.分子生物学检测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第七节

寄生虫实验室检验的生物安全寄生虫实验室检验的生物安全第七节第七节

寄生虫实验室检验的生物安全

1.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因此将来自所有患者的标本,都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标本。2.对绦虫患者驱虫、对孕节和虫卵的处理、血吸虫尾蚴的动物感染、弓形虫包囊和滋养体的分离等,均应严格遵循操作程序,避免实验室感染和病原体的污染。3.多数寄生虫病原体和血液样本的检测一般需要在SB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生物安全第八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第八节第八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1.患者2.带虫者3.保虫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第八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传播途径常见的感染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土壤传播4.经节肢动物传播5.经接触传播6.经空气传播等常见的感染方式:1.经口感染2.经皮肤感染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4.经胎盘感染5.经吸入感染6.经输血感染7.经接触感染8.自体感染等第八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主要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