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篇目一]短歌行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曹操深感今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摆酒宴请众文武官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五十七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拓展资料横槊赋诗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三国演义》[篇目二]《归园田居(其一)》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了八十天左右县令,便声称“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身不由己的仕宦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拓展资料不公的时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还是十分频繁。国家政治腐败,为了争夺权力私欲,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污贿赂之风。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短
歌
行[篇目一]短歌行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参考答案:①为才而忧渴求贤才②敞开胸怀广纳贤才[篇目一]短歌行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参考答案:①为才而忧渴求贤才②敞开胸怀广纳贤才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学习任务一赏析形象,体会情感活动一:《短歌行》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参考答案:①人生苦短之忧。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而未得,这使他产生了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所以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②贤才难求之忧。诗人感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以诗人“忧”的是贤才难得,“忧”的是贤才不能投奔自己这个贤主。③功业未成之忧。诗人此时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贤才,也是因为要成就大业需更多的贤才相助才能成功。所以诗人最后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统一大业。活动二:“忧”是这首诗的“诗眼”,曹操有哪些“忧”?请结合诗歌分析。学习任务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活动三:《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参考答案:①“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作者这里是借指酒,寓指借酒浇愁。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⑤“周公吐哺”,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学习任务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活动三:《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参考答案:①“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作者这里是借指酒,寓指借酒浇愁。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愿望。⑤“周公吐哺”,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典题技法用典题的答题思路对于古诗歌鉴赏中的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要通过不断积累,丰富典故的相关知识,如“陶朱”指富商,“杜康”是酒的代称,“鸿鹄”指志向高远的人等。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理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紧紧抓住二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作答。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熟悉诗歌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抓住用典句在整首诗歌中的位置,仔细分析其作用。活动四:找出《短歌行》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譬如朝露”“明明如月”。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贤人才高德盛。典题技法用典题的答题思路对于古诗歌鉴赏中的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要通过不断积累,丰富典故的相关知识,如“陶朱”指富商,“杜康”是酒的代称,“鸿鹄”指志向高远的人等。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理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紧紧抓住二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作答。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熟悉诗歌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抓住用典句在整首诗歌中的位置,仔细分析其作用。活动四:找出《短歌行》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譬如朝露”“明明如月”。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贤人才高德盛。[篇目二]归园田居(其一)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参考答案:①因何而归②归去如何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情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学习任务一赏析形象,把握情感活动一: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①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②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画卷。参考答案:①“误”是“失误、错误”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错误地进入官场。②在封建社会,要实现政治理想,建功立业,只能步入仕途。但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入仕为官,是一大失误。③“误”字既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了久居官场的悔恨,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活动三:“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参考答案:①“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伪相对。②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活动二:“误落尘网中”中的“误”字如何理解?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学习任务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活动四:“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参考答案:①“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些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大厌弃。②“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表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态。参考答案:①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②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③白描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白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活动五: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从写景顺序和艺术手法上分析。1.历朝历代都有两种人,一种人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时济世的宏伟抱负;一种人主张出世,或归隐山林,寄情山水,或退归田园,亲近自然。曹操与陶渊明通过诗歌表达了各自的心志,你支持曹操的建功立业还是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参考答案:(观点一)我比较支持曹操的这种选择。曹操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个大小割据势力混战,百姓生活困苦。如果像曹操这样有能力的人都选择了归隐田园,那么天下就会继续纷乱。但是曹操主动站了出来,他胸怀大志、兼济天下,统一了中国北方,恢复了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所以我更支持曹操。(观点二)我更喜欢陶渊明那种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和恬淡从容的生活态度。在当时的乱世中,唯有洁身自好、躬耕田园才是一种可取的选择。陶渊明乐天安命,他不是消极的,而是豁达的。陶渊明本就不慕名利,凡事追求率性而为。归隐并不代表着逃避,而是在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他顺从本心的生活方式。2.朝代不同、作者不同、思想情感也不同的两首诗却被编者编排在了一起,在看似并无联系的表象下,两首诗还是具有一定的关联的。试分析两首诗同时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1)语言风格方面:《短歌行》质朴刚健,慷慨激昂;《归园田居(其一)》清新自然,平淡舒缓。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放在一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古代诗歌的不同风格。(2)思想情感方面:《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感情强烈,荡气回肠;《归园田居(其一)》抒发的则是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自然冲淡。两首诗,一首主张建功立业,一首追求归隐田园;一首感情强烈,一首自然冲淡,再次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放在一起,可以让读者具体感受古代诗歌不同的情感特点,体会其不同的情感张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某年路过浙东,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寄宿一夜,意外地触发万千感慨。此间三江交汇,有虞舜渔猎的远古传说,是商旅往返的交通中枢,古迹
①
,每一处都是独特的历史印记。
翻阅当地史料得知,山水诗宗谢灵运开篇,描绘此地山水,随后来了唐朝的李白、杜甫……来了宋朝的苏轼、陆游……来了元明清的钱思复、唐伯虎……一代代才华横溢的名士才俊穿越漫长的时空,来赴奇山异水的盛宴。三入浙东的李白,经此古埠进入钟灵毓秀的越中,以天才的挥洒,奠定了唐朝山水诗的文学史地位。那是一个漫长不息的盛会,一场绵延不断的雅集,一支流光溢彩的队伍。一千多年的吟唱
②
,一千多年的杰作斑斓如练。
从南北朝到明清,走过这条诗路的诗人络绎不绝,留下的诗文卷帙富赡,造就了中国文学又一座瑰丽高峰。我于是
③
:寻找李白落帆登岸的码头,寻找孟浩然枕流听桡的扁舟,寻找苏轼遥望远山的柳堤,寻找陆游旅泊夜宿的灯影……
古老而又年轻的小镇正由一个历经沧桑的津渡朝一个活力蓬勃的现代城镇嬗变,勤勉的后辈子孙,让千古诗人倾情咏叹的景致,渐次苏醒。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解析:根据前文“三江交汇”“远古传说”“交通中枢”和后文的“每一处”可知,第①处意思应该是说古迹很多,到处都是,可填“星罗棋布”;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由前文“漫长不息的盛会”“绵延不断的雅集”可知,第②处意思应该是说“一千多年的吟唱”一直延续而不断绝,可填“不绝如缕”;不绝如缕:像一根细线那样,似断非断,形容声音、思绪等悠长不绝。根据冒号后的排比句的意思,第③处的意思应该是说“我”沉迷在文化古迹中,追寻着一个个诗人曾经的踪迹而不舍得离去,可填“流连忘返”;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参考答案:①星罗棋布②不绝如缕③流连忘返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解析:根据原句表达的意思层次,以“小镇”为主语,将相应的修饰成分变成独立的句子即可。参考答案:小镇古老而又年轻,正由一个历经沧桑的津渡,朝一个活力蓬勃的现代城镇嬗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处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省去列举的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使文字更加简洁;②前后形成呼应,形式整齐,更有韵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人生的每一阶段,行囊是不一样的,
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淡泊的心灵,把功名利禄视为粪土;
②
,冰释别人的错误和仇恨;如果我们都有一种高尚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都有一份对事业的执着,勤奋于伟大的事业——每个人如果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空闲观赏人生的美好,才有时间品味路边的美景。
我们不应该见什么就装什么,不能总想着行囊越重越好,重的行囊不见得就幸福,那些贪官污吏,行囊里什么都有,难道他们过得就幸福?也不应该什么也不装,不能总认为行囊越轻越好,轻的行囊不见得就快乐,那些游手好闲之徒,每天无所事事,难道他们活得就快乐?我说,属于自己的就装,不属于自己的,再珍贵,再耀眼,也别贪婪,行囊装得越简单越好,
③
,我们就走得越轻松,活得也轻松,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个人如果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空闲品味路边的美景,才有时间观赏人生的美好。B.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时间观赏人生的美好,才有空闲品味路边的美景。C.每个人如果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时间品味人生的美好,才有空闲观赏路边的美景。D.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空闲观赏路边的美景,才有时间品味人生的美好。解析:D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第一个句子的主语是“每个人”,第二个句子的主语是“行囊”,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把“如果”调到“每个人”前面;二是语序不当,从逻辑关系来看,应该先是“观赏路边的美景”,再“品味人生的美好”。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解析:根据第一段的整体意思,以及和前一句“行囊是不一样的”句式,第①处应填“每个人的行囊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排比句的句式和后一句“冰释别人的错误和仇恨”,第②处应填“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宽容(或大度)的胸怀”;根据前后文的语意,第③处应填“因为行囊越简单”或“行囊越简单”。参考答案:①每个人的行囊也是不一样的②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宽容的胸怀③因为行囊越简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蒿里行①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②称号,刻玺③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①蒿里行: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东汉中平六年(189),曹操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董卓部将徐荣,战败。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等。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②淮南弟:袁绍之弟袁术。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在安徽寿县称帝。③刻玺:初平二年(191),袁绍谋废献帝,立幽州牧刘虞之事。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蒿里行》和《短歌行》都是汉乐府旧题,前者是叙事性强的“汉末实录”,后者则是抒情性强的言志诗歌。B.诗歌前十句叙写关东之“义士”从聚合到离散,再到为私利自相残杀直至暴露称帝野心的全过程。C.诗歌最后两句写战乱使幸存的人百不余一,自己一想到就为之断肠。诗人直抒胸臆,全诗情感至此达到高潮。D.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叙事直陈其事,抒情直接明白,无一丝造作之意,风格质朴,豪放飘逸。解析:D
“豪放飘逸”应为“沉郁悲壮”。7.曹操的诗歌以“抒忧写愤”著称,试分析《蒿里行》中抒写了怎样的忧愤之情。解析: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中间六句是交代有关讨伐的情况,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参考答案:①对诸侯矛盾重重、自相残杀、争霸天下的憎愤之情;②表达对汉室王朝的国运遭遇如此战乱的担忧之情;③表达对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的同情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燕
歌
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诗有着独特艺术风格,语言浅显,清丽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笔致委婉,感情细腻,有千回百转的缠绵。B.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各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方法,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C.《燕歌行》句句押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婉转,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诗宣告独立。由此我们看出曹丕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D.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建安风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人物,以作品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解析:B
B项,“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肖像描写”赏析有误。诗中没有“肖像描写”。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加以赏析。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②对写。女主角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③直抒胸臆。“念君客游思断肠”“忧来思君不敢忘”写出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对丈夫的牵挂。④用典。运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思妇的哀怨及对丈夫的思念。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杂诗曹植微阴翳阳景①,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①阳景:太阳光。②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C.役夫征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盼归,对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解析:C
“苦尽甘来”“悲喜变化”错误,两句中从“严霜结”到“白露晞”的物象变化,凸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人物久役他乡的悲苦心情,无所谓“心情的悲喜变化”。11.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在题干中给出分析的角度“对情感抒发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的内容、诗歌的情感,然后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用,此题重点从借景抒情和反衬的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写景,写出游鱼、翔鸟自由自在、各得其所,借鱼和鸟表达自己的追求;下文“黍离”“式微”写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三、四句写的游鱼、翔鸟对后文进行反衬,便于表达情感。参考答案:①寓情于景,鱼儿在渌水下自在潜游,鸟儿在高天上振翅翱翔,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所,这幕景象中寄寓了作者对生命自由的喜爱与憧憬。②反衬下文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悲惨境遇,有利于表达作者对他们命运的悲悯和同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B.“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写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C.“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含蓄蕴藉,因而富有表现力。解析:D
“语言含蓄蕴藉”错误,应是“语言平白如话”。13.“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与“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参考答案:①诗人尊崇孔子,但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体现了心中的无奈之情。②诗人亲自耕耘的喜悦、避世隐逸(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的宁静淡泊之情。③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溪居①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①溪居:溪指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作者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为“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B.“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C.这首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碰不见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清越,在碧空久久回荡。D.这首诗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解析:B
“表达了乡居生活的闲适与满足”错误,“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表面写乡居生活的闲适,但联系首联“南夷谪”和尾联“来往不逢人”可知,诗歌实则表现了被贬的孤独寂寥。15.这首诗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表现“闲居”生活的,所表达的“闲”的内涵有何不同?解析:陶诗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结尾四句,“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由写景而写心,写出诗人悠然闲逸的心境。柳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但景中含情,字里行间隐含贬谪乡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是反语;“闲依农圃邻”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山林客”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参考答案:陶诗选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等多种景象,写出田园乡居的静谧美好,诗人身处其中,虽居室简陋,却自在闲逸,抒发了归隐田园之乐。柳诗开篇就是反语,说自己为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过上闲适的生活,接着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自己的乡居生活“闲依”“偶似”“晓耕”“夜榜”,寓情于景地写出被贬的寂寥孤独,饱含怨愤之情。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
答案:(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答案:(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答案:(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能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
,
。”
答案:(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妇产科医师三基三严模拟试题(附答案)
- 第二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黄河(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商务星球版)
- 第五章 第八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People of Achieve me mt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读写课-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
-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二单元《2.2轴对称(二)》教学设计教案
- 2024四川省纳溪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第4课《初识Python》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 Unit 4 Section A(2a-2f)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年)英语七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14课《三、以共享的方式发布站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祖国版图知识主题班会
- 第二十一章会阴部美容手术讲解
- 2024年金华金开招商招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度iPhone手机租赁与虚拟现实体验合同3篇
- 2025年度消防工程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固定总价合同范本3篇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食品企业危机管理应对方案
- 《无创呼吸机护理》课件
- 2024年济南广播电视台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060题)
- 市场消防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