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第二十六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3.结合史实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学习目标星哥时空PPT模板http:///moban/标坐星哥目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一文化大革命二伟大的建设成就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框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壹艰辛探索----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发展----探索中严重失误与伟大成就并存基本线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土地改革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中共八大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基本论断,即把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国家的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当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成功探索①内容: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论十大关系》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后者是非对抗性的,应当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解决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作“团结

—批评

—团结”。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问题探究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的表现: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内容结果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强调“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②加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三面红旗”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快多大跃进肥猪赛大象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人民公社化运动

党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许多地区因严重缺粮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等原因,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1000万。……原本希望快一些让人民群众过上较好的日子,结果却出现如此空前的灾难。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的后果和教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3.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年天灾更大了,人祸也来了,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毛泽东(1960年12月30)

经过这一系列调整,社会各阶层内部和阶层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加强了团结。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愿与共产党同舟共济,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目的:克服困难。(2)内容: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3)意义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②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第二框题文化大革命贰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二、文化大革命(1)全面发动:1966年。(2)1967年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3)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事件发生,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4)结束:1976年,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过程经验教训评价第二框题伟大的建设成就贰三、伟大的建设成就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工业国防农业科技国防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文教卫生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形成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人才培养外交拓展精神面貌“两弹元勋--邓稼先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国家脊梁——雷锋国家脊梁——王进喜科学家——钱学森袁隆平从事水稻研究屠呦呦攻克青蒿素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奋发图强的创业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一个意气风发、欣欣向荣的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历史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解读难点探究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1956~1976年),党和政府主要围绕哪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索?有哪些启示?吸取哪些教训?两个核心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3)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意环境保护;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发展。(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5)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吸取的教训(1)从国情出发,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3)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4)综合平衡,经济需协调发展(5)制度建设,健全民主和法制史料探究(1)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原因:应对苏联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探究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材料一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知识点拨】三线建设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线、二、三线,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西北。三线建设即自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方针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体系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基建工地学”。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 B.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C.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 D.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习题巩固】CA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习题巩固】DD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习题巩固】BB材料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