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兼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重庆市兼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重庆市兼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重庆市兼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重庆市兼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美育的整个

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o欣

赏流传下来的人类艺术作品,深入思索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

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o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

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

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

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O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易如反掌综合内涵

B.密不可分迎刃而解联系神韵

C.密不可分易如反掌联系内涵

D.相辅相成迎刃而解综合神韵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育的底色是文化,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

B.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文化是美育的底色。

C.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

D.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美育离不开文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赏流传下来的人类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水平

B.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水平

C.欣赏流传下来的人类艺术作品,深入探讨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

D.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

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

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

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

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c.从

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

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

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

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

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

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

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救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

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的方志敏,学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

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

“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

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

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

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能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

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

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

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一亚瑟被

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

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

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帚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

生活。

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

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

俭。

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

若。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方志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

广。

B.作者联想到《牛虻》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出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C.文章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加入对“清贫”的理解,叙述详略得当,议论逐层深入。丰富了文章内涵,突显了文章

深度。

D.文章赞美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取材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体现了“形散神聚”的待点。

3.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

4.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长期以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台湾同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落实促进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各项措施,为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特别是今年2月,

大陆方面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具体出台发条惠台措施,对台胞、台企送出全覆盖式

的“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这些大陆与台湾同胞共享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具体表现,无不说明大陆有诚意

与台湾共创未来。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两岸关系行稳致远。当前,台海局势,两岸关系面临道路和方向选择。民

进党执政以来推行“去中国化”,“台独”势力动作不断,甚至企图,屡屡干出的不得人心之

举。一些国际势力也跟风乱舞,明里暗里支持“台独”,试图浑水摸鱼。历史已然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螳臂当车不自

量力,一切损害两岸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千秋大业的鬼魅伎俩,最终都会被打回彻底失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颁发31条具体惠台措施,全覆盖式的对台胞、台企送出“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B.31条惠台措施具体出台,全覆盖式的对台胞、台企送出“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C.31条具体惠台措施颁发,对台胞、台企送出全覆盖式的“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出台31条具体惠台措施,对台胞、台企送出全覆盖式的“大礼包”,每一条都打动人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云瑞波诡认贼作父众叛亲离原形

B.波澜壮阔认贼作父亲痛仇快原型

C.云谪波诡挟洋自重亲痛仇快原形

D.波澜壮阔挟洋自重众叛亲离原型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白居易对刘禹锡说:上次席间你所和之诗我已惠存,尤为喜爱“沉舟、病树”一联。

B.客人辞别主人:多日来寄身贵府,叨扰颇多,心存感激,今日别过,日后再谢。

C.苏轼对苏辙说:最近家兄在西湖清挖淤泥,政务繁忙,无暇及时回信,望见谅。

D.父亲向来宾介绍叔叔一家:这是舍弟,在北京工作,这是贤侄,正在读书。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鹃鸽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

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

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

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

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

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喻于利。(《论语》)

(2)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害!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o(苏轼《赤壁赋》)

(4)北冥有鱼,其名为鳏。,。(庄子《逍遥游》)

(5)此情无计可消除,,o(李清照《一剪梅》)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团圆(节选)

韩东

姥爷当年是南京武定门小学校长。姥姥显然是小学校长的太太。

有一段铁路穿小学而过,铁路两边竖起两道隔墙,架起一座木制天桥。

铁路和天桥是当年武定门小学与众不同的景观。日本人轰炸南京时向这个可疑目标共投掷三枚炸弹。三枚都是哑

弹。三枚哑弹即三块石头。一块把操场砸个大洞。一块穿顶而入落在姥爷的办公桌上。还有一块不知去向。

日本小飞机丢下一二三枚炸弹,然后飞走了。姥爷一面看一面数,绝不可能有误。

他忠于职守,最后一个撤离学校。不仅数了炸弹,而且静候它们落地时的爆炸。接着炸弹就躺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姥爷拿起躺椅上的毛毯裹好炸弹,锁好门,前往区政府。由此诞生了携带炸弹的两种方式:怀抱婴儿式和腋下夹

包式。姥爷一路上两种姿势换来换去。他不愿让人看见自己逃难还怀抱婴儿,或被怀疑为席卷公款在逃。

火光冲天,远处爆破声不断,区政府大门紧闭。姥爷把炸弹轻放在门前台阶上,才转身离开。

陶吴是姥爷的老家。轰炸开始姥爷就把姥姥及他们唯一的子女我妈妈(当时只有六岁)送到了那里。

轰炸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陶吴也呆不下去了。

姥爷就去了芜湖。他计划在那租一处房子,再来接姥姥和妈妈。

买了车票,临时又带上了妈妈。因为分别时妈妈又哭又闹。妈妈是被从车窗塞进车厢的,南下的火车已爆满。父

女俩去芜湖投奔一个亲戚。这是失散的开始。

我比较相信妈妈合乎情理的描述,尽管当时她只有六岁。姥姥的回忆更戏剧化、色彩浓烈。她是变故的直接受害

者,以致一度精神失常。她提供的画面完全是非现实的。

覆盖江堤的难民使人联想起大型团体操。前面的人直接走下江去。后面的,仍在努力向前。日本飞机在外围投弹、

扫射。在最后一班渡轮上,姥爷抱着妈妈站在栏杆边。姥姥在上船时挤丢了。

于是就有了她驾一条小船去追大船。居然让她追上了。大船上放下软梯,她放下橹起身去抓。由于某种力学原理

小船反而向后移去。她失败了。——这段记忆的不可靠之处在于姥姥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独自驾船划桨的人。除了当校

长太太她绝对一无所长。

有一点可以肯定:姥爷、妈妈先去了芜湖。再接姥姥已不可能,陆路交通全断了。

姥爷捎信给姥姥,让她尽快从水路来芜湖。从此他天天带妈妈去码头接人,直到芜湖几天后也被夷为平地。

按部就班的姥爷战争年月也没变灵活一些,反而增添了另一些习惯、成规和仪式。守望亲人便是其一。有车站码

头他在车站码头,没车站码头他在村口路边。手笼在袖子里,腰背挺得笔直,下巴上翘,眼睛微眯。三十多年后这一

情景仍反复重现。姥爷头发全白,在村口守望他的女儿,后来守望爸爸、哥哥和我。如此固执的守望源于战争年月芜

湖的遭遇。姥姥终于没有出现在登岸的难民中。他带着妈妈向郑州方向而去,临走在芜湖大街小巷断壁残垣及电线杆

遍贴告示,试图告诉姥姥他们的去向。

姥姥没有及时赶到芜湖。当时姥爷把她托付给一个姓张的,妈妈的干爸爸。姥姥和张爸爸一家一截一截地雇船划

向芜湖,到达时芜湖已是一片废墟。

连岸也没上。船停在芜苇洲,每天雇人打探消息。大家分析认为姥爷、妈妈已遇难。于是姥姥和张爸爸一家号啕

大哭。

哭了一场,毕竟没看见尸首,张爸爸继续展人探听消息。大约受雇的人都是些不识字的船民,没人提到贴满芜湖

大街小巷的告示。

然后姥姥就看见了老虎,说是在水边淘米时看见了它的尾巴。一截白一截黑,不是老虎尾巴是什么?芦苇再怪也

不生成这样啊。一阵风过芦苇顺势倒伏,唯这根东西逆风而去。姥姥慌得扔下米萝向渔村狂奔。

山林之王来到江上和鱼雁争食,事情过分蹊跷。都说姥姥思夫心切神志不清了。

打探姥爷的路线变长了,姥姥仍坚持不懈,准备在这件事上花掉自己所有的私房钱。每天船夫们从码头上来,向

她报告消息。再后来报告的人有了座位、茶碗和其他听众。

再无人关心听者本身的遭遇。大伙儿把此举理解成阔太太花钱展人到家里说书解闷。最后一位说书人是姥爷的同

事,准备去武汉,便鼓动姥姥在武汉的报纸上登报寻夫。

姥爷经郑州南下,越千山万岭,此时正在武汉一小学任教。一共有十七张剪报被寄至姥爷的办公室。也有夹着整

份报纸找来的。

姥爷关门谢客,独对报纸,造表做计划。姥姥就是按这张计划表一站一站到武汉的。姥爷如期出现在汉口的码头

上。有一身藏青色的呢料中山装大约就是这时买的。可以想象姥爷穿着它登码头上岸的样子。

这一次他是被自己以外的别人守候着。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姥爷静候炸弹爆炸、离开时不忘锁门、送炸弹时交替更换姿势等细节,从中可以看出他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谨慎拘

泥的性格。

B.对姥姥重金寻夫的行为及遭遇,大伙儿不理解也不关心,这与《孔乙己》中看客心态相似,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

愚昧麻木。

C.小说关于轰炸、火光等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不多,主要从夷为平地的城市、流亡的人们侧面表现战争,写作角度

较为独特。

D.小说写姥爷一家在战火中历经曲折实现团圆的故事,再现了特殊年代亲人之间的执着守望,展现了人性中温暖感

人的一面。

2.小说写姥姥“不可靠”的记忆,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作为5G技术的领航者,华为联合运营商、合

作伙伴在几十个垂直行业都进行了5G应用的探索,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

智慧教育、城市安防、无人机、智能农业、智慧新媒体等。随着5G网络在全球的部署以及更多合作伙伴的参与,5G

的行业应用前景清晰而广泛。以5G与人工智能(Al)的融合为例:

AI的高速发展,在各行各业落地并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当前AI还面临着诸多困境。5G的三大特性是高速

率、低时延、广连接,5G核心网分布式架构完美适配应用延伸到边缘的需求,这就解决了万物互联的一大瓶颈——边

缘计算的算力得到了解放。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为数据、算力、算法,5G为算力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解决了数据问题。

AI90%数据来源物联网,因为5G能够连接更多的设备,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数据,AI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

释放,更多的数据会使AI更准确更智能。AI技术也将应用在5G核心网中,帮助核心网在部署规划、运行维护等方面

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G是高速度网络基础,AI是通用技术,能够赋能各行各业。5G与AI的关系不是简单的

叠加与促进,而是互为指数,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领域相互解放生产力。虽然目前产业链

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5G和AI的深度结合,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他们将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能力,

如互联网一般再一次革新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

(摘编自中国专业IT社区CSDN论坛)

材料二

外媒称,当美国和欧洲还处于组建和启动5G网络的阶段时,中国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技术实施方面取得了

进展。

据拉美社7月10日报道,6月中旬,中国四川宜宾发生地震,当地医院启用了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以远

程会诊等方式对伤员展开救治。会诊专家团队在详细询问伤员受伤情况以及查看伤员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后,为200

多公里外的震区医护人员提供了精确的诊疗指导。

报道称,这套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可向数百或数千公里外的专

家实时传输高分辨率医学图像。该系统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打造全方位的医

疗急救体系。

报道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在5G领域的飞跃式发展,这样的突破将很难实现。

(摘编自《参考消息》7月12日报道)

材料三

“5G: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马尔科姆•琼森代表国际电联感谢中国在促进5G标准方面所作的努力。他介绍了国际电联

在5G频谱和国际标准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强调要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希望中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更加广泛加

入到5G的技术应用开发中。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提出,5G是全联网的时代,是数字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时代,是智能

化、自动化和自主化的时代。由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在5G技术上的发展

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且最有可能引领这股大潮在全球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

要支撑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5G商用部署。目前,5G基站、手机、模组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成熟,5G

网络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5G+工业互联网”加快探索,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

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贺拴认为,5G作为网络新技术的集中体现,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同时,它的发展面临频谱资源选择、网络安全挑战等系列问题,带来了隐私保护法律适应性的新风险,应从技术、管理、

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应对。

(摘编自中新网《乌镇峰会5G“论道”: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

1.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5G技术领航者的华为与相关行业合作,积极探索5G这一跨时代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

B.5G“高时速、低时延,广连接”的三大特性解决了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困境。

C.5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能彼此提供便利,更可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共同进步。

D.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利用5G网络的特性,支持远程会诊与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升诊疗效率。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5G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离不开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科技界和企

业界的积极助力。

B.5G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起着极大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化5G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将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数字化经

济社会的大发展。

C.工业和信息部大力推进5G商用部署,积极开展5G网络建设,加快推广5G技术的应用,5G网络目前已在全国大、

中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

D.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5G全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既要看到5G技术的强大,也要正视并应对5G技术带来的包

括网络安全在内的系列问题。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柯布西耶和他的建筑思想

①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建筑师这样规划理想中的“光辉城市”:

②“一天早上,你在宽敞明亮的房间中醒来,室内温湿度宜人,这是因为配备了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房屋的尽

头是一面完整的中空玻璃墙,清澈的绿意在窗外徐徐展开。”

③今天的我们惊讶地发现,某些瑰丽的想象,比如中央空调系统、玻璃幕墙等都已成为现实,而比现实更瑰丽的

想象,比如底层架空所带来的苍茫、道路从地面删除所带来的自由,这种全新的空间秩序,依然诱惑着今天城市钢筋

森林里的我们。

④这位建筑师就是勒•柯布西耶。621年4月6日,他出生于瑞士,由画家转型为建筑师。

⑤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是20张城市规划图纸,笔笔倾注着他的心血,像一本详尽的城市使用说明书。是一本

厚厚的书藉,他在书中写尽了对未来城市的狂热想象。是一种深刻的批评,针对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的滥用所

造成的重大社会危机;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以财富积累为唯一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和享乐,

而是贪婪、惰性和懦弱,以及各种各样的挥霍。

⑥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323

年的萨伏伊别堂和13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上世

纪50年代以后,他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朗香教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⑦在柯布西耶所有的经典作品中,朗香教堂是经典中的经典。

⑧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的一座小山顶上,1350开始设计建造,1355年落成,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

表现力的建筑之一。柯布西耶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创造。

⑨教堂的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着;塔楼式祈祷室的外形更像是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与

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镶嵌着彩色玻璃;入口

隐在卷曲墙面与塔楼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在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进入

室内之前,又被彩色玻璃所晕染,产生一种神秘的美感。

⑩教堂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有着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上世纪初期,柯布西耶和他的现代主义同道们与美术界的

立体主义派遥相呼应,提倡建筑形象的简化、净化,在这段时期,他设计的住宅即使内部相当复杂,其外形总是处理

得光净简单。萨伏伊别壁即是一例,人们很难找出一个比它更简单光溜的建筑名作了。然而,在朗香教堂这个项目上,

柯布西耶走向简单的反面——复杂。小小的教堂,四个立面竟然各个不同,仅看一面,绝想象不出其他三面会是什么

模样;即使看完了三面,第四面仍会给你惊叹。再看那些窗洞形式,也是不怕变化,只怕单一。再看那些墙线和由它

们组成的室内空间,也都极其复杂。平面构图上既找不出一点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所谓章法。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

复杂在于细部,总体布局结构倒是简单的,而朗香教堂的复杂性则相反,它是结构性的复杂,其细部,无论是墙面还

是屋檐,外观还是内里,仍然相当简洁。

(11)面对如此怪异的建筑,人们总要追问,设计灵感从何而来。在教堂建成好多年后,柯布西耶又回到那里,他同

样喃喃自问:“我是从哪儿想出这一切来的呢?”他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卖关子,艺术创作至今仍是难以说清的问题。

关于自己的创作方法,他曾经这样描述:“一项任务定下来,我的习惯是把它存在脑子里,几个月一笔也不画。人的

大脑有独立性,那是一个匣子,尽可往里面大量存入同问题有关的资料信息,让其在里面游动、煨煮、发酵。然后,

到某一天,喀哒一下,内在的自然创造过程完成。我抓过一支铅笔,一根炭条,一些色笔(颜色很关键),在纸上画来

画去,想法就出来了。”针对朗香教堂,他说希望能设计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像(人的)听觉器官一

样柔软、微妙、精确和不容改变”。用建筑激发音响效果,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立意。

1.柯布西耶关于“光辉城市”的20张规划图纸是针对哪些城市发展弊端而构画的?

2.第⑩段中作者写到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用意理解不正理的一项是o

A.说明朗香教堂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都有复杂的特点。

B.通过对比突出朗香教堂的结构性复杂的更胜一筹。

C.通过比较说明朗香教堂是结构性复杂而细部简洁。

D.为了体现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突破章法与众不同。

3.第Q1)段中“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的含义是o

4.文中插入“朗香教堂”的图片的作用是。

5.概括朗香教堂的独特性。

6.《板桥题画三则》中郑板桥画竹”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一点也体现在柯布西耶的建筑创作中,请结合文意具

体阐释。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齐竟陵王子良开西

邸,芈•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南士卑湿,辞

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不光晋陵太守,在阴清公有美政2时齐明帝作相,闻西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

及即位,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建武末,为吏部尚书。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祐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亮自以身居选部,每持异议。始亮

未为吏部郎时,/柘帝之内弟,故深友祐,祐为之延誉,益为帝所器重;至是与裙情好携薄,祐昵冬如初。及祐遇诛,

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中内宠,亮更弗能止。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拘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既而

东昏肆虐,淫刑已逞,亮倾侧取容,竟以免戮。

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并未能拔者,亦回路送诚款,亮独不遣。及城内既定,独推亮为首。亮出见高祖,

高祖日:“颠而丕扶,―安用彼桓而弗之罪也。高祖受禅,迁侍中,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

夫。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西语笑自若。数日,诏公卿问讯,亮无疾色,御史中丞乐蔼奏大不敬,

论弃市刑。诏削爵废为庶人。

四年夏,高祖宴于华光殿,谓群臣日:“朕日戾听政,思闻得失。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献皆。”尚书左丞范缜起

口:“司徒谢肥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变色目:“卿

可更余言。”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遭母忧,居丧尽礼。八年,诏起为秘书监,俄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迁太常卿。九年,

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若年卒。谥曰炀子。

陈吏部尚书姚察日:孔子称“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⑺”。王亮芸居乱世,势位见矣。

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及奉兴王,蒙宽政,为佐命,固将愧于心。其自取废败,非不幸也。易曰:“非所据而据

之,身必危。”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惜哉!

(取材于《梁书》卷十六)

(注)商纣王无道,微子劝说无用而离开;箕子劝说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比干规谏而被处死。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亚确的一项是

A.延才俊以为士林馆延:邀请

B.凡所除拜,悉申内宠由:经由

C.亦回路送诚款间:有时

D.宜各尽献替替:废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郎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南土卑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闻而嘉之太守归呵宾客从也

C.祐昵之如初曾不知老之将至

D.其未能拔者距基院东五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近确的一项是

A.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王亮因为是名家子弟,宋末被选拔娶公主为妻

B.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江裕)多次进宫选拔人才,被士子们所信服

C.诏削爵废为庶人: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将他废为庶人

D.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与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

②颠而不扶,安用彼相。

5.根据选文及相关内容,完成(1)(2)题。

(1)王亮死后,谥为“炀子”。《礼记》中说“闻其谥,知其行也”,《逸周书•谥法解》中说“去礼远众曰炀”,请

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皇帝赐给王亮这一谥号的理由。

(2)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红楼梦》中“贤孝才德”的(甲)(姓名),谥号为贤淑贵妃,此为官谥;

如东晋诗人(乙)(姓名),谥号为靖节先生,此为私谥。

6.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在于他失去了所应凭借的“仁”的标准。你

是否同意姚察的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11、(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徒居饶州浮梁。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高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对,乞

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时和戎岁久,边

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佥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情宜加搜阅便有±9文武.职事务选实

才丕限资格。"除侍御史。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相。

三十一年,上走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本愁》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

谨而书之。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殿帅杨存

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赵搏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

于蔡。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

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

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搏、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孝宗善之。时议废江

州军,澈言不可。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寻竺伐。卒,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岁亨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日:"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

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B.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C.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D.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节日名,中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

节。

B.《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诗》《书》《礼》《易〉并称为“五经”。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号,指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功绩,而给了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性质的

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澈善于进言,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最初轮对时,皇帝就认为他的进言很好;在讨论是否废除江州军时,他认为

不可,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B.汪澈为人正直,对于坏人不手软。汤思退、刘宝,都是在他的弹劾之下被免官的。尤其是杨存中,高宗想庇护他,汪

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最终被罢官。

C.汪澈长于经营地方。他针对襄、汉的特点,修筑堤堰,招募闲民等耕种土地,并且供给百姓种子和牛,等收了粮食,

百姓偿还了种子还有余粮。

D.汪澈对金人有提防,并且在防御上有措施。根据天气的变化,他推测金人可能要南侵;他又命人储粮,并在要害处防

守,时刻防备敌人的到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2)尝奏日:“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

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

道德情感。

(摘编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请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从礼仪礼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成。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这里要表达的是美育过程与文化环

境、文化背景联系紧密,并无相互补充、促成的意思,选用成语“密不可分”;

第二处,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

题很顺利。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极容易做。从语法上看,“易如反掌”不能与前面的主语''许

多困难和障碍”搭配,选用成语“迎刃而解”;

第三处,综合: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联系:相互联络和结合。这里是说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要结合宗教精神,所以用“联系”;

第四处,神韵:指文艺作品的情趣韵致。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这里

谈的是欣赏艺术作品,就不仅仅指作品的内容,还包含作品的情趣韵致,所以选用词语“神韵”。

故选B。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

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括号前面的句子强调美育

过程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后文突出欣赏艺术作品必须结合“文化”,所以填入括号的句子应该把“文化”作为主

体对象,强调其重要性。

A项,把“美育”作为陈述对象不妥,并且两个句子的陈述对象不一致,一个是“美育”,一个是“文化精神”,不

协调。排除A项;

B项,“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文化是美育的底色”两个句子的顺序不合理,应该为“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

神是美育的灵魂”;

D项,“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美育离不开文化”不如C项表意清晰而简洁。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

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

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画

线句子有两个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应为“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二是搭配不当,原句“思索”与“蕴涵”不

能搭配。再来看选项,

AC项,”流传下来的人类艺术作品”语序不当,应该为“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

B项,“理解”和“水平”搭配不当。

故选D。

【点睛】

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

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

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词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

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

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1.D

2.B

3.“清贫”指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指精神富有;而“高贵的清贫”则指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为天下苍生的幸

福、为建设未来美好中国而舍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惑,坚守贫困,清白节俭。

4.①实地探访。探访故居,听取介绍,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②解读资料。通过照片和苏区资料,认识到了方志敏

是一个贵族式的革命英雄。③重温作品。重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④联想英雄。

以亚瑟类比,体悟到了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文章思

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D项,“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错,应该是更认识到他“清贫的高贵”。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

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

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

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

B项,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意在突出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而不是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

节和内容分析。

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理解标题“高贵的清贫”。首先,先解释“清贫”和“高贵”的意思。“清贫”的意思是生活

清寒贫苦,“高贵”是指精神上的富有。再结合文本,“清贫”指的是方志敏,他生活贫困,并不富裕,“高贵”指

的是方志敏精神的高贵,他为天下谋幸福,为中国的建设做出牺牲,拒绝名利的诱惑。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写法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结合文本的具体写作方法,分析

其实际意义或效果。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

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

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了了解方志敏,作者“来到方志敏的故乡”

实地探访,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后来作者又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

包括“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最后作者重读方志敏的作品

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进一步的认识。

3、1.D

2.C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

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颁发”“措施”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根据陈述话题主语一致,应该让“大陆方面”做主语,而不是改变为“31

条惠台措施”,此外,“具体”应该是作定语,修饰“措施”,而不是作状语修饰“出台",所以排除B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云谴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波澜壮阔”,

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这里是指台海局势变幻莫测,用“云调波诡”更合语境。

“挟洋自重”,指依靠外国人势力抬高自己;“认贼作父”,比喻把敌人当亲人。“认贼作父”比“挟洋自重”语义

重,且讽刺意味过强。结合语境来看,用“挟洋自重”更好。

“亲痛仇快”,亲人痛心,仇人高兴;“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依据后文“不得人心之

举”推断,用“亲痛仇快”更为合适。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

实生活中的人。根据语境,这里是“打回原来的面目”,所以用“原形”更恰当。

故选C。

【点睛】

此类试题是将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

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

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4、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惠存”,用于

自己送给对方书画时使用的敬词。错误。C项,“家兄”,谦词,用于向别人称呼自己的哥哥。错误。D项,“舍弟”,

谦词,用于向别人介绍比自己辈分小、年龄小的人;贤侄,敬词,用于称呼他人的晚辈。错误。B项,“贵府”,敬词,

用于称对方住处,叨扰,谦词,用于给别人添麻烦。正确。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

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

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

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

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

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

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5、1.D

2.(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雨为昨夜之雨,非游赏时

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景物描写特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指出诗歌在

景物描写上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点出效果和情感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答题时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几个角度作答。此句从顺序上

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水中红蕖,

是俯视角度;从着眼点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是视觉,白色的鸟语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

隐忍入胜;“细细香”是嗅觉;从手法上看,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时

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速。“细细”运用通过,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