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学语文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五节细节描写教学课件_第1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五节细节描写教学课件_第2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五节细节描写教学课件_第3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五节细节描写教学课件_第4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总复习第九单元第五节细节描写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作文第五节细节描写一、细节描写的定义。

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二、细节描写的分类。

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三、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的发展。4.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运用细节描写可以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事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四、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一)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来,以反映人物当时的状态或者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心理描写的场合有:1.在人物左右为难的时候。2.在人物遇到困难的时候。3.在人物准备做出某种决定的时候。4.在人物对事物或现象产生疑问的时候。5.在人物向往未来的时候。 (二)运用动作描写,让人物动起来。 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抓住人物在具体的活动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写下来。其实简单来说就像是拍照和放电影一样,拍照是定格某一瞬间的动作,而电影则是记录一连贯的动作。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和“慢镜头分解法”两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1.放大镜观察法。 像使用放大镜那样,把对人物、事物的观察,把人物的言行举止,把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束等内容详细地描述下来,文章才会更加吸引人。 如:他的嘴唇里发出声音。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这就是利用放大镜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嘴唇轻微的抽动写了出来。2.慢镜头分解法。 就是将人物一瞬间的动作放慢,将1秒钟的动作用10秒钟表现出来,延长动作的过程。(1)1秒钟的动作:弟弟吃苹果。 里面的动词:吃(2)10秒钟的动作:弟弟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抓起一个苹果就往嘴里塞;“嘎吱”一口,苹果汁都流出来了,他又重重地一吸,流出来的汁又“吱溜”一下全收进他的嘴里,没有丝毫浪费。 里面的动词:伸、抓、塞、吸、收 就是这样,将动作分解,把整个动作的过程延长,让我们好像真的看见弟弟在吃苹果一样。(三)运用 肖像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肖像描写的方法有:1.抓住人物外貌的与众不同进行描写。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因此,就要把人物与别人不一样的外貌写出来,避免千人一面的情况。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2.善于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夫子肩膀一扇一扇地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作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地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 再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切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3.抓住人物的心灵之窗——眼睛描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眼睛,往往在寥寥数语间就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来,把人物写活。例如描写眼睛的句子:①那双闪着纯真的热情的眼睛,就像一对能使金石为开的钻石,叫你不能不被她感动。②那是一双像秋日的天空一样明澈的眼睛,那双眸子虽然淡淡的,但很诚实、直率。③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长长的睫毛笼罩下的那双大眼睛,像清澈见底的山泉似的。④瘦削的瓜子脸,秀郎架眼镜,镜片后面有一对跳跃燃烧的火星。多么可爱,多么迷人的眼睛呀!⑤这一双沾着晶莹泪珠的眼睛,真像经过春雨洗刷的一对新叶,清新、翠绿,闪着新生的光彩,萌发着勃勃的生机。 再如,古人在诗词中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更是传神。晏几道《采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洁灵动而温情脉脉的眼神。李贺《唐儿歌》中有“一双瞳人剪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洁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以“琉璃瓶”“秋水横波清”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四)运用语言描写,彰显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就是写人物说的话。用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要做到“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写出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文化教养和性格特点。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就是一个人说,自言自语;两个人对话,主要是两个人之间的一问一答;多人谈话,主要是几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 关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我们以这么一个情境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情境:孩子高兴地拿着学校给他的奖状回到家里告诉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他。1.引用中的提示语可在不同的位置,有的情况也可以不用。提示语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1: 孩子说:“妈,我得奖了!” 妈妈说:“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 例2: 孩子说:“妈,我得奖了!” “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妈妈说。 例3: “妈,我得奖了!”孩子说。 “好孩子,你真棒。”妈妈说,“快拿给我看看!” 例4: “妈,我得奖了!”孩子说。 妈妈说:“好孩子,你真棒。”妈妈又说:“快拿给我看看!” 例5: “妈,我得奖了!” “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 像例5这种情况,虽然没有提示语,可读者还是能明白这话是谁说的,因为话语里面有称谓。另一种情况也可以没有提示语,那就是开始有几次提示语之后,读者能正确判断说话人是谁了,之后就可以不用提示语了。2.在提示语前加上修饰成分。 例6: 孩子大声地对妈妈说:“妈,我得奖了!” “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妈妈的声音很甜美,像铜铃摇在耳边。 例7: 孩子急促地对妈妈说:“妈,我得奖了!” 妈妈大声地说:“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那声音真好听,就像跳动的音符。在这四句话中,在提示语“说”的前面加上“大声、甜美、急促、好听”这些修饰词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迫切、激动的心情。3.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情境、表情、心理、动作的描写。 例如: 晚上,我回到家里,一进门我就高兴地对妈妈喊:“妈,我得奖了!”正在拖地的妈妈抬起头来喜出望外地说:“真的吗?!”话语中流露出兴奋与惊喜。妈妈立刻放下手里的拖把,走过来,眉梢飞扬,眼角含笑,那双葡萄般的大眼睛闪闪发光,脸庞舒展得像盛开的花,迫不及待地说:“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那声音很甜美,像铜铃摇在我的耳边,也像小河的流水叮咚作响。妈妈的话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使我更加幸福。 无论是在记叙文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都是很复杂的。然而,人物话语无论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就话语的内容来说,要做到话如其人,也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五符合”:符合人物(说话人)的身份、年龄、性格和品格,还要符合当时的情境。(五)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品质。1.环境描写的概念和分类。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内心活动等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2.环境描写的方法。 (1)立体展现法。所谓“立体”,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景物进行多方位描绘渲染,使人产生如见其景、身临其境的感觉。《迷人的天山牧场》一文就是从声音、服饰、动态、静态等多方面对哈萨克牧女进行描绘的,从而立体地展现出牧女的美丽多姿。 (2)动静结合法。将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起描写,会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将茂盛的大榕树和鸟的活动这一动一静之景先后加以描绘,通过对比,生动地说明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 (3)点面结合法。这里的“面”即陪衬的背景,就如绿叶;“点”即描绘的重点,就如红花。《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在“面”上描绘了一个由“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所组成的色彩明快、清幽美丽的环境;然后勾画出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动人情景,突出表现了少年闰土的机敏勇敢。这样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巧用修辞联想法。优美的景物需用优美的语言来显示,恰当地运用修辞和联想,可以把景物写得优美、富有韵味。像《卢沟桥的狮子》中有关狮子的形态刻画、《趵突泉》中对小泉眼的描写、《火烧云》中有关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潮》中对于潮头的描绘等,就熟练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夸张、联想等常用的修辞方法,从而使景物栩栩如生、耐人寻味。为此,选词造句务求切合情境,不能只是堆砌华丽的辞藻,要知道词无优劣,贵在巧用。知识检测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把下面的一段话写详细写具体。

晚上,我在家里写作业。作业实在是太多,我越写越烦躁,整个人的状态很不好。这时,妈妈走进来问我作业的完成情况,我极不耐烦地让妈妈出去。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把一杯牛奶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我喝着牛奶,心里很是愧疚,却又无比感动和幸福。 晚上,夜,漆黑如墨。空气中流动的是暴雨前的压抑与沉闷。 我坐在书桌前快两个小时了,可作业还像小山一样堆放在我眼前。望着眼前的试卷,我的心没由来地烦躁起来,那些数字和文字似乎像一个个恶魔张牙舞爪向我扑来,我精神为之一顿,趴在桌子上不想动了。 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我感觉到有人进来了。“小雅,你的作业还没完成吗?都写两个小时了。”是妈妈。她平时温婉动听的声音在我现在听来却是异常的刺耳。我抬起头,极不耐烦地说:“没写完!妈妈,我写作业的时候你不要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