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
流行病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人群健康危害很大,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一类疾病。当前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一页,共一百零一页。1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当前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页,共一百零一页。2防制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

当前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页,共一百零一页。3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新生儿、儿童应按计划免疫要求搞好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当前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页,共一百零一页。4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当前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页,共一百零一页。5引言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乙、丙三型流感的临床表现类似,以发热畏寒、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重,伴有一定的呼吸道和肺部表现,但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差异。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现,传播速度极快。当前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页,共一百零一页。6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的大流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传播和流行。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页,共一百零一页。7流感流行史

Influenzaepidemiologyinhumans当前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页,共一百零一页。81918—1919年:H1N1(西班牙流感)1957年:H2N2(亚洲流感)1968年:H3N2(香港流感)1977年:H1N1(俄罗斯流感)2009年:H1N1(世界大流行)2013年人类禽流感H7N9(中国)…当前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九页,共一百零一页。9美国堪萨斯州一家军队医院的临时病房中躺满了病人当前1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页,共一百零一页。10流感来势凶猛,各大医院人满为患

当前1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112009年4月27日,墨西哥机场戴口罩的修女在交谈当前1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12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当前50页,共101页,星期日。我国在世界22个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三1918年至1919年肆虐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实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类型,先在鸟类身上发生,病毒突变后传染给人类,产生人传人的能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美国堪萨斯州一家军队医院的临时病房中躺满了病人当前52页,共101页,星期日。2003年2月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1918年的病毒蛋白中的四千四百个氨基酸中有二十到三十个产生变化,却足以使其具有致命杀伤力。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当前3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WHO2008年报道显示,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0.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其他减少人口密度的措施,如交叉工作时间等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走上街头调查当前1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13韩国首尔安养大学,国家检疫人员正在检测样本当前1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14我国流感流行的形势与全球一致。曾出现过的三种亚型的流感均首发于中国。自1988年以来,WHO每年所公布的流感病毒疫苗中约80%为中国所提供的毒株。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流感的多发地,是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当前1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15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分类抗原变异致病力免疫力一、病原学当前1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16(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nm

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当前1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17当前1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18M1proteinhelicalnucleocapsid(RNAplusNPprotein)HA-hemagglutininpolymerasecomplexlipidbilayermembraneNA-neuraminidasetypeA,B,C:NP,M1proteinsub-types:HAorNAprotein当前1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19当前2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一页。20当前2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21(二)分类

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型:变异性最强,世界性大流行乙(B)型:变异性较弱,中小流行或局部暴发丙(C)型:稳定,散发病例HA:16个亚型NA:9个亚型当前2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22

当前2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23

病毒的三个聚合酶基因PA、PB1和PB2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比如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病毒中,PB1基因与血凝素基因在病毒重组过程中一起出现;“西班牙流感”病毒中,PA的4个氨基酸、PB1的1个氨基酸、PB2的5个氨基酸是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没有的。当前2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24命名: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酶抗原亚型)注:宿主如为人则省略例:A/HongKong/156/97(H5N1)当前2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25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三)抗原变异性当前2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26变异种类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幅度变异(量变)。引起局部流感中小型的流行。抗原转换(antigenicshift):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新的亚型(质变)。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当前2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27变异机理基因突变:1918年流感大爆发是由禽流感病毒突变后在人际蔓延的。基因重配(组):1957年和1968年两次大流感是禽流感病毒的二到三个基因结合了人类流感病毒,从而具有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

当前2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28当前2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29自然界中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及產生新病毒的機制●当前3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一页。301918年全球致命流感源自禽流感

1918年至1919年肆虐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其实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类型,先在鸟类身上发生,病毒突变后传染给人类,产生人传人的能力,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当前3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31

“西班牙流感”病毒不仅能感染人和实验鼠,也能感染并杀死鸡胚胎。这是禽流感病毒才拥有的特性,而H1N1人类流感病毒和人工合成的对照病毒都没有这种功能。

当前3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321918年的病毒蛋白中的四千四百个氨基酸中有二十到三十个产生变化,却足以使其具有致命杀伤力。

禽流感病毒H5N1也发现有部份类似突变。

当前3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33“西班牙流感”病毒的高致病性的原因“西班牙流感”病毒的编码血凝素表面蛋白(HA)的基因与众不同,使病毒能对人肺细胞造成严重感染;“西班牙流感”病毒有三个编码聚合酶的基因比较特殊,使其复制能力超出其他流感病毒。

当前3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34

为了复原这种致命病毒,科学家提取了埋葬在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带下一名患病女死者遗体的肺组织样片。

将“西班牙流感”病毒的8个功能基因以及从H1N1人类流感病毒中“借”来的非功能基因注入细菌中,让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再将病毒基因组注入人或动物的细胞内,让其生成病毒蛋白质,这样制成了功能完整的病毒。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陶本伯格胡尔汀当前3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35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2009年全球发生H1N1新型流感当前3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36两种1979年在欧亚大陆发现的混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的猪流感病毒基因;三种在北美洲猪体内曾发现的旧型猪流感病毒基因;两种由三种北美洲旧型猪流感病毒混交后形成的新病毒基因;一种在1968年由鸟类传给人类的人流感病毒基因。当前3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37特点病例大多数为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成人未曾在猪或人身上发现过的猪流A/H1N1病毒当前3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38

抵抗力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致病性甲型人类和多种动物乙型感染人丙型人和猪(致病性较弱)(四)致病力当前3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39

体液免疫血凝素抗体神经氨酸酶抗体核蛋白抗体细胞免疫局部免疫(五)免疫力当前4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页,共一百零一页。40

流行概况流行分布超额死亡率

二、流行特征当前4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41

全球流感流行的特征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

(一)流行概况当前4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42

我国流感流行的特征流行仍以甲型为主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无论是新亚型出现,还是抗原漂移后亚型内出现的新变种,国内流行毒株与国外的基本一致自1977年H1N1再现后,H3N2与H1N1在人群中共存

当前4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43表22-21953~1999年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与病毒型别

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型病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当前4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44图1990-2001年145个疾病监测点流感报告发病率(中国CDC,2002)当前4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45

时间分布季节性不同纬度地区,流感的季节性流行特征不同(温带地区,冬春流行高峰;热带或亚热带,季节性不明显,秋冬、夏两次高峰;流感大流行期间,高峰期可发生改变)

周期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和人类对流感免疫的不持久长期变异:抗原的转变,导致世界大流行暴发二、流行分布当前4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46人群分布流感的人群分布特征主要受人群免疫力及接触机会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发病率6~15岁最高,年龄发病率职业:服务行业、学生和工人的发病率较高当前4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47地区分布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地区分布的差异与病毒抗原的变异、人群密集程度、交往频度、传染源数量、人群免疫状况及防疫措施等有关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当前4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48

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过相近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部分由此计算出的绝对死亡数称为“超额死亡人数”较准确地反映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

(三)超额死亡率当前4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49流感罹患率和肺炎死亡率(中国CDC,2002)当前5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页,共一百零一页。50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三、流行过程当前5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51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学龄儿童是使流感流行范围扩大的主要传染源

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猪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一个贮存宿主,亦可能成为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组的场所(一)传染源当前5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52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而传播(二)传播途径当前5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53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三)人群易感性当前5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54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温度和湿度--低温高湿自然灾害动物性因素

社会因素人口密度居住环境当前5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55疫情监测流感疫苗疫情暴发的控制四、预防策略与措施当前5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56流感监测目的掌握我国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掌握疫情动态,分析预测趋势;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评价疫苗效果;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一)疫情监测当前5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57监测内容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当前5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58当前5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59当前6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页,共一百零一页。60当前6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61

疫苗接种通常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但流感疫苗的效果至今仍不十分理想,不能控制流感的流行,只能降低发病率。

我国实施流感免疫接种策略的主要目的:对高危人群而言旨在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流感相关死亡率、住院率;对一般人群旨在减少流感的发生。(二)流感疫苗当前6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62减少儿童、老人因为患流感造成的门诊和住院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降低老年人的流感和肺炎致死率和全死因死亡率减少全社会医疗费用的开支对于团体和军队可保护劳动力及战斗力不受损失当前6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63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副反应小,包括的病毒型较全,免疫效果较稳定。包括浓缩提纯全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纯化单价表面抗原(HA和NA)疫苗及佐剂疫苗等。

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常以滴鼻法接种,方法简单、容易推广;其缺点是对老人和小孩的副反应稍强。

基因工程疫苗

当前6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64

疫苗种类的选择

12岁及以下儿童严禁使用全病毒疫苗疫苗接种对象重点人群对65岁及以上的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人的有流感并发症高危险性人群一般人群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种禁忌者接种疫苗的时间选择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

疫苗应用

当前6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65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反应局部反应全身反应

当前6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66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抗原成分疫苗接种率的高低、流行强度的大小、疫苗接种与流行间隔时间等都是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因素当前6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67预防策略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预防措施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疫情暴发的控制当前6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68快速围堵策略(2009年)指示病例围堵区域缓冲区域核心:区域性围堵预防性服药治疗、隔离患者边界控制增加社会距离加强监测……加强监测密接者管理病例治疗边界控制……….当前6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69围堵区域内的主要措施药物性干预措施区域性预防性服药治疗病例边界控制非药物性干预措施隔离病人接触者的自愿隔离、密接者的管理增加社会距离,如关闭学校、取消大型集会其他减少人口密度的措施,如交叉工作时间等加强监测病原学实验室检测及技术准备当前7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页,共一百零一页。70干预区域非干预区域围堵的效果

阻止或延缓大流行的发生,争取时间进行疫苗研发和大流行阶段的应对准备当前7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71

病原学流行概况流行过程临床特征预防措施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当前7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72属甲型流感病毒

A型人、猪、马和禽致病核糖核蛋白抗原B型

C型仅对人致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对热比较敏感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

(一)病原学当前7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73

从动物进化的观点来看,禽流感病毒出现的时间比人流感病毒早,因此,不少学者都认为人类流感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进化而来的。目前有学者认为,造成人间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是直接或间接由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演变而来的,而猪正是这一组基因重组的主要场所。当前7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74

全球概况

1997年5月香港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该月在当地从3岁男孩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

2003年2月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截至2011年10月全球共报道566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322例截至2015年4月全球共报道907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483例(二)流行概况当前7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75禽流感为何在亚洲迅速蔓延?生鸡交易市场检疫力度不够候鸟传播对养鸡场缺乏监测

当前7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76

中国概况

2006年8月8日卫生部公布追溯诊断2003年11月底的一个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截至2015年4月,中国确诊病例达75例,其中死亡43例当前7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77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易感人群人类对禽流感普遍不易感发病人群中以12岁以下少年儿童居多,病情较重

(三)流行过程当前7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78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所有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而禽流感病毒没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为什么说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概率很小?当前7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79当前8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页,共一百零一页。80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或生活居住在禽流感暴发的疫点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在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禽流感的潜伏期

H5N1亚型感染病例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7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

(四)临床特征当前8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81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热程1~7天不同亚型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

当前8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82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

病人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五)预防措施

密切接触者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当前8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83结核病

(Tuberculosis)

当前8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84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

是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肺结核发病率增高结核菌耐药性比较严重中国是结核病患病率的大国当前85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一页。85耐药结核病

WHO2008年报道显示,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0.0%,耐多药率为5.3%,估计全球耐多药结核病为50万例,其中,被WHO认定的27个耐药高负担国家占了病例总数的85%,且每年约增加30万新病例。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持续威胁着结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的进展。

当前86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一页。86单耐药: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对一种一线药物抗结核药物耐药。多耐药: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对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在内的一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M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广泛耐多药(XD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除了至少对两种主要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产生耐药,以及三种二线抗结核注射药物(如:卷曲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中的至少一种耐药。

当前87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一页。87原发性耐药结核:指没有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而发生结核杆菌耐药。获得性耐药结核:指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大于1个月而发生的结核杆菌耐药。耐多药结核(MDR-TB):指至少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结核病人。

当前88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一页。88耐药结核病发生机理和原因自发突变治疗管理病人自身因素当前89页,共101页,星期日。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一页。89流行特征WHO估计,目前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杆菌,95%的结核病人及98%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每年约有800万新发结核病人,其中约一半为涂阳肺结核病人。当前90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九十页,共一百零一页。90当前91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一页。91年份(流调顺次)估计病例数(万)估计涂阳病例数(万)患病率

(1/10万)涂阳患病率(1/10万)死亡率(1/10万)1979(1)690180717187-1984/85(2)*57016255016535.01990(3)59315252313420.42000(4)4501503671229.8*只在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

表21979~200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当前92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一页。92我国流行现状:我国在世界22个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三结核病年估算发病率从1990年的150/10万降至2014年68/10万,但仍处于我国39个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排位的第二位,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当前93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一页。93流行过程

传染源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当前94页,共101页,星期日。第九十四页,共一百零一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