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与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相识真理标准问题探讨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相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相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相识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理论基础。2.驾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相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宏大转折。3.梳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进程,相识其对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4.理解“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关系。一宏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时间:1978年12月。(3)地点:北京。(4)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样向前看》。(6)意义eq\b\lc\{\rc\(\a\vs4\al\co1(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x(\s\up1(07))宏大转折。,②开启了\x(\s\up1(0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平反冤假错案(1)时间:eq\x(\s\up1(0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表现eq\b\lc\{\rc\(\a\vs4\al\co1(①给“文革”中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机关干部、,民主党派人士、学问分子\x(\s\up1(10))平反。,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③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分开来。,④支持民主党派复原活动,仔细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3.总结历史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复原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二改革开放进程时空政策目的、特点、作用对内改革农村eq\x(\s\up1(0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夫生产主动性,农夫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旺盛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eq\x(\s\up1(02))经营自主权、实行eq\x(\s\up1(03))政企分开原则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途;1992年中共eq\x(\s\up1(04))十四大提出建立eq\x(\s\up1(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eq\x(\s\up1(06))现代企业制度对外开放1980年在eq\x(\s\up1(07))深圳、珠海、汕头、eq\x(\s\up1(08))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目的:吸引和利用eq\x(\s\up1(13))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eq\x(\s\up1(14))经营管理方法特点:形成从沿海到eq\x(\s\up1(15))沿江,从沿边到eq\x(\s\up1(16))内陆,eq\x(\s\up1(17))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eq\x(\s\up1(18))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作用: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加经济eq\x(\s\up1(19))全球化进程,参加eq\x(\s\up1(20))国际规则的制定1984年开放eq\x(\s\up1(09))14个沿海港口城市20世纪90年头建立一批eq\x(\s\up1(10))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eq\x(\s\up1(11))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eq\x(\s\up1(12))世界贸易组织成就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动,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eq\x(\s\up1(21))其次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其次大经济体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eq\a\vs4\al\co1(“一国两,制”构想)eq\b\lc\{\rc\(\a\vs4\al\co1(1提出者:邓小平。,2时间:20世纪80年头初。,3主要内容:在\x(\s\up1(01))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x(\s\up1(02))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x(\s\up1(03))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x(\s\up1(04))中华人民共和国。))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发表《告台湾同胞书》:eq\x(\s\up1(08))1979年元旦。(2)1979年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沟通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3)“九二共识”: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eq\x(\s\up1(09))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4)“汪辜会谈”: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记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5)《eq\x(\s\up1(10))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通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毅决心。(6)习近平与马英九会谈: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学问拓展]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1)从目的看:都是为了订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重要思想打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真理标准问题探讨的再确定。(2)从主要内容看:都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途、政治路途和组织路途。(3)从结果和意义看:二者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峻束缚,推动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学问拓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途、政治路途和组织路途思想路途: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途。政治路途: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路途: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重新回到领导岗位。重新审查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思索探究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平反冤假错案有何意义?金版点拨:妥当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的冲突,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主动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思索探究2]农村改革的主要缘由是什么?金版点拨:农村高度集中的体制尤其是人民公社体制严峻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学问拓展]多角度看待现代中国对外开放(1)从开放的过程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是在不断总结阅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经验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由沿海开放区到内地这样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浅到深的渐进过程。(2)从开放的前提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同等互利的前提下进行的。(3)从开放的目的看,我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目的是发展和旺盛社会主义经济。(4)从开放的结果看:是互惠的。[思索探究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何主动影响?金版点拨:有利于接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思索探究4]当前阻碍和推动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各有哪些?金版点拨:阻碍因素:①岛内“台独”势力;②国际反华势力。推动因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加;④两岸沟通加强;⑤两岸民心所向;⑥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且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思索探究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区分?金版点拨:(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同等协商,属于国家内部事务问题。(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复原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逼。[思索探究6]“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有何影响?金版点拨:(1)“一国两制”理论经受了各种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指导下,顺当实现回来,迈出了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为完全统一奠定了基础。(3)港澳的回来,对台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台湾人民有很大的启示和主动影响,有助于增加对“一国两制”的相识、理解和支持,增加他们以此次方针实现完全统一的信念,削减其疑虑和抵触,有利于削减统一的阻力。主题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更。……起先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有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盛旺盛,才能适应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须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确定》三以中共十四大为标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史料一反映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的过程。史料二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的演化。史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特点。(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详细表现是什么?金版参考:“不变”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资料全部制的公有制形式没有变;“变”是指农夫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产品安排形式发生了变更。(2)依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更?金版参考:从农村转向城市。(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金版参考: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绽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究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③逐步探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特点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②由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③由农村起步,快速向城市推动。④由社会主义安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主题二祖国统一大业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①两党同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心与地方的谈判。②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行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二③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④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史料一中特殊关注①②。史料二中要特殊关注③④。(1)史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金版参考:“适当方式”:两党同等会谈,但不允许外国插手。发展:“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2)依据史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金版参考: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行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殊行政区。特殊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宏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转折绝不是偶然的、突然的,而是必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心之所向、大势之所趋,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的。转折不是党的领导工作一般意义上的转变,因为与以往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确定无疑带有更根本的性质,实现的党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发展战略的转折也无疑比以前深刻得多。究其缘由,除了国内国际形势的变更外,主要在于这次转移、转变、转折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冲突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新相识上。与此同时,转折也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性质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待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和对待毛泽东晚年错误的问题上。——摘编自朱佳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上的宏大转折》,载《当代中国史探讨》2008年第5期课堂跟踪训练1.粉碎“四人帮”后,广阔干部群众剧烈要求订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峻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由此,党中心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A.是顺应时势的重大行动B.面临着保守势力的阻挠C.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D.成为新中国的历史起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广阔干部群众剧烈要求”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顺应时势的行动,故选A项。B项材料未体现,解除;材料并未体现“多种因素”,解除C项;新中国的历史起点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除D项。2.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答案B解析新时期,我国的改革从实际动身,变更了原来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体现了对苏联模式的否定,起先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故B项正确。3.(2024·北京西城期末)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造成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缘由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正确。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解除。4.(2024·山东泰安期末)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实行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4年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B项正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A项错误;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1985年,C项错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1990年,D项错误。5.(2024·北京东城期末)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来祖国2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指出:“回来祖国20年来,澳门发展日新月异,澳门同胞工作生活越来越好。”澳门回来()A.表明白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B.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得益于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和推动D.有利于推动香港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来表明白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故A项正确。澳门回来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关,故B项错误;澳门回来与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也无关,故C项错误;香港回来是在1997年,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1.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A.系统订正党内的主观主义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C.全面订正“文革”的错误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途的拨乱反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打破了个人崇拜,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突出了思想解放的价值,故B项正确。延安整风运动系统订正党内的主观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订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解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政治路途的拨乱反正,解除D项。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遇严峻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朝气。”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的,B项正确。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的,A项错误;中共十三大是1987年,C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是1992年,D项错误。3.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告台湾同胞书》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4.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城市 B.农村C.广阔内地 D.沿海地区答案B5.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拓沿海经济开放区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79年”“广东”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故选A项。B项出现于1984年后,C项出现于1985年后,D项出现于21世纪,均解除。6.(2024·山东青岛期末)1950年我国进出口额刚刚超过10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增长了2000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其次大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对外开放政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增长了2000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其次大出口国”可知此时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故选B项。1956年到1966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解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无干脆关系,解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绽开,与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无干脆关系,解除D项。7.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三步走”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8.(2024·山东德州期末)“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退了最终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终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可知,是1999年12月澳门回来祖国,澳门回来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D项。9.(2024·天津部分区期末)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异”的本质内涵是()A.不同的民族性格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答案B解析材料“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说明“同”指的是“一国”,“异”指的是“两制”,即两种社会制度,故B项正确。10.《邓小平文选》其次卷载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爱好和留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辩,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这表明当时()A.“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退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人心C.真理标准问题形成普遍共识D.媒体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倾向答案A解析材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退,故A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故B项错误;从材料看真理标准问题并未形成普遍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报刊的学术争辩,并非否定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11.在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当时()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D.特区享有确定的自治权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阻力而非对经济特区的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长,故B项错误;由材料“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巨大阻力,故C项正确;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故D项错误。12.(2024·山东青岛期末)下面是我国当代的一幅漫画。对漫画主题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70年财政收入的源泉所在B.漫画反映的是我国改革的一次飞跃C.新中国前30年没有市场商品交易D.当前我国商品已全部由市场支配答案B解析依据漫画文字“资源配置”“市场”可知,这一漫画主题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确立的改革目标,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安排经济,解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在国民经济复原阶段,存在市场,解除;D项表述过于确定,解除。13.(2024·辽宁本溪期末)1984年,陈生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务员。1990年,他选择辞职经商,经过多年打拼,创立“壹号土猪”品牌并胜利上市,成为闻名的“猪肉大王”。陈生的人生转型表明()A.非公有制经济起先合法化B.社会择业观念发生了根本变更C.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D.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陈生能辞职从商,得益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可以得出陈生的人生转型与中国的发展改革亲密相关,故D项正确。A项“起先”的说法不正确,解除;其职业的转变根本上还是由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确定的,不是其观念转变确定的,故B项错误;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14.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殊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答案A解析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合作的前提,故A项正确。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一,故B项错误;大陆绝不承诺放弃运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C项错误;统一后的台湾可以拥有立法自治权,没有外交自治权,故D项错误。15.(2024·山东潍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枓改革的步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起先的,首先又是从农村起先的。为什么要从农村起先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夫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夫是处在特别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特别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夫自主权,给基层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政教处家校共育计划
- 超市食品供货承诺书范文
- 信访事件责任管理办法
- 创新专员管理办法心得
- 公司处理违纪管理办法
- 办税大厅人员管理办法
- 农村水利项目管理办法
- 2025年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青海省玉树市物理高二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盘锦市二中物理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工艺管理培训课件
- 2025房屋的室内装修合同模板
- 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B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会招聘劳务派遣制人员15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卖挂靠公司货车的合同(2篇)
-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 防止口腔治疗中交叉感染
- DB52T+1844-2024+实验室化学废液收集与处理规范
-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教学课件
-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分析-笔记
- T-XJZJXH 0004-2024 牛奶中糠氨酸的快速测定方法拉曼光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