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2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行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B)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第1题,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第2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渐渐上升,缘由一是森林破坏,二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m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12分03秒胜利落地。据此回答3~4题。3.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B)A.对流层 B.平流层C.电离层 D.高层大气4.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验的大气温度变更是(D)A.渐渐降低 B.渐渐上升C.先上升后降低 D.先降低后上升[解析]第3题,距地面39044m的高度处于大气层的平流层。选B正确。第4题,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对高空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向高空上升;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验的大气温度变更是先降低后上升。选D正确。(2024·汉中高一检测)2017年8月28日,遥感卫星17号从酒泉放射升空。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遥感卫星17号在升空过程中经验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C)6.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D)A.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现象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解析]第5题,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第6题,Ⅰ层为对流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Ⅱ层为平流层适合飞行;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作逆温现象;Ⅱ层紫外线剧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2024·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削减红外线对生物的损害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变更8.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C)A.气温降低 B.气压上升C.密度减小 D.湿度增大9.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D)A.快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解析]第7题,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削减紫外线对生物的损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更,如二氧化碳比例的增加主要是人为缘由。第8题,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对流层气温降低,平流层气温上升,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上升;气压降低、密度减小、湿度降低。第9题,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对流层由于大气对流现象明显,大气不稳定,不相宜飞机飞行,飞机应升至万米以上高空的平流层,以保证平安。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0~11题。10.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爱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B)A.降低大气温度B.汲取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11.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峻的地方出现在(C)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旁边上空C.南极旁边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解析]第10题,臭氧位于平流层,能够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强度过大会导致地表生物产生病变,如皮肤癌、视力下降等,因此臭氧能够对地球生命起到爱护作用,故选B。第11题,依据视察,地球上空臭氧空洞最为严峻的地方出现在南极上空,故选C。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学问回答12~13题。12.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缘由不包括(D)A.上冷下热 B.水汽、杂质含量多C.对流旺盛 D.二氧化碳含量多1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A)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干脆来自太阳辐射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汲取[解析]第12题,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缘由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水汽、杂质含量多,凝聚核多,B包括。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聚成雨,C包括。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第13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对,B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干脆来自地面辐射,C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汲取,D错。二、综合题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中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对流层厚度为12_km__。(2)A层大气天气现象困难多变的缘由①__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__;②__空气对流运动显著__。(3)补绘B层气温变更曲线。该层在22~27km范围内,__臭氧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臭氧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4)A、B、C大气密度变更的趋势是__渐渐变小__。[解析](1)据图中对流层的高度为12km可推断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2)A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且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凝聚成云致雨,因此天气现象困难多变。(3)据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该层在22~27km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4)据图可知,A、B、C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大气的密度越往上越小,空气越淡薄。15.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3)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该层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更?(4)电离层分布在__C__(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B__(填字母),为什么?[答案](1)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差异。(2)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③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亲密。(3)B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剧烈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损害。该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4)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物理性质包括温度、密度等,运动状况指的是上升或下沉运动等。第(2)题,读图,A层是对流层,气温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部热,上部冷,空气不稳定,气流特征是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第(3)题,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指的是B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