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08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谈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关键时期,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事关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事关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创造性提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战略举措,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部署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开展。如今的西藏,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大家共处一片天地,共建和谐美丽幸福家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是必考的热点。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对共同发展缔造伟大的华夏民族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反抗外来压迫和侵略,构成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尤其重要,但是近年来,台独分子、藏独分子、疆独分子的恐怖活动,引发了人们对边疆问题的关注。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成功了运用于香港、澳门,促进了祖国统一,给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从近年来中考力求改变传统陈旧的试题方式,增加与时事热点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试题分量,根据新闻热点进行命题,且图文并茂。2023年中考会加大对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在复习中要突出以下八点:(1)古代社会各个时期的民族关系。(2)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管理的史实。(3)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是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原则。(4)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5)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则两利,分则两损。(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与维护祖国统一紧密相连。(7)台独势力、藏独势力、疆独势力是阻碍祖国统一的羁绊,是分裂国家的祸害,坚决同这些势力作斗争。(8)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热度,可能考察:(1)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与九二共识。(3)美国南北战争、冷战时期的德国、苏联解体。(一)主题概览:中外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外国的国家统一外国的国家统一美国南北战争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苏联解体(二)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长久保持统一局面的原因(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长久保持统一“大一统”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长久统一的“大一统”局面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3)在长期的统一局面影响下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国家观念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1)各民族间交流与交融的加强;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的历史愿望;政权统治者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的努力(2)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1.中国的民族关系(1)战争A.秦汉——北击匈奴:a.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万里长城”,注意与明长城的比较)。b.汉朝: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遭到沉重打击。B.前秦东晋——淝水之战C.唐朝——反击突厥D.宋元:a.辽、西夏崛起,与北宋发生冲突”。b.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先灭辽(1125年),后灭北宋(1127年)。c.南宋岳飞抗金见成效,却被宋高宗、秦桧迫害。蒙古族崛起,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d.1227年,蒙古灭西夏。e.1234年,蒙古灭金。f.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g.1276年,南宋灭亡。E.清朝:a.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b.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务。(2)和亲与册封A.和亲:a.汉朝:建国之初,国力疲弱,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b.唐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合同为一家”。B.册封——清朝:a.1653年顺治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拔专款重修布达拉宫。b.1713年康熙册封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班禅、达赖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3)管辖A.对新疆:a.西汉:张骞通西域,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理。b.唐朝: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d.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B.对西藏:a.元朝:设置宣慰使司度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管理西藏事务。b.清朝: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设置噶厦;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C.对台湾:a.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清朝: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确立: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只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B.实施: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C.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区分:a.基本政治制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②民族区域政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意义:a.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b.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5)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6)促进西藏发展的相关措施时期措施影响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一五计划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封建剥削,人民翻身做主,迈进社会主义社会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末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中国的国家统一(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④思想上:焚书坑儒。⑤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⑥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凿灵渠。(2)汉武帝大一统(3)西晋的统一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4)隋朝的统一A.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B.统一: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C.605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5)元朝的统一A.统一: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1279年,元军攻灭坚持抗元斗争的陆秀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南宋残部,统一全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①重新统一全国,疆域最为辽阔。②加强民族交融,形成新民族——回族。③设立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管辖。④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使台湾和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统辖的地方行政区。(6)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7)民国时期(8)新中国时期*A.“一国两制”的构想:背景(1)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2)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依据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历史——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现实——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目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方式设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变”:主权归属;“不变”: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首次在香港问题成功实践)意义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促成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注:香港岛-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北京条约》;新界-1898;澳门—葡萄牙。B.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制度保障:“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3)现实原因: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4)其他原因: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史实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意义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港澳回归后更加繁荣说明了什么?①中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强大的后盾。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3.边疆问题A.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唐朝a.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今藏族祖先)松赞干布。b.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王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元朝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产生新的民族——回族。b.西藏作为元朝的特别地方行政区,由宣政院进行管理。西藏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清朝a.清初,达赖赴京朝见顺治皇帝,受清朝册封。b.康熙时,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c.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代表清朝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新中国时期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西藏的发展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给西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B.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西汉a.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这是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唐朝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管辖新疆。元朝民族融合出现高潮,产生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a.乾隆平定西北天山大小和卓叛乱。此后,天山南北合称“新疆”;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的整个新疆,伊犁将军为新疆地区最高长官;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东归。b.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c.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新中国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一五计划期间建成克拉玛依油田。C.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三国吴国派大将卫温去琉球(今台湾)。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将台湾府改为台湾省。台湾首任巡抚是安徽合肥人刘铭传。*台湾问题:A.形成:B.对台政策:C.两岸关系发展4.从分裂中汲取教训分裂原因分裂史实从分裂中汲取教训(1)长期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动荡,国弱民穷等(2)统一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交融、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等(3)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分裂行径是逆历史潮流而行启示:(1)要解决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2)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北魏的分裂等边疆少数民族势力崛起,中原政权势微东晋十六国的更替;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南宋与金的对峙中原政权势弱,地方势力膨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东汉州牧割据;唐末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外部大国势力的介入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被列强割占;朝鲜半岛及德国的分裂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苏联解体5.伟大民族精神书写民族复兴华丽篇章(三)外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1.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时间1861~1865年领导人物林肯过程爆发1861年,南方州成立“南部同盟”并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参战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德国分裂背景(1)纳粹法西斯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2)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前奏“柏林危机”:1948年,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筹建新政权。苏联立即对西柏林实施封锁,美、英对苏战区采取反封锁措施。标志东西德的建立: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柏林也随之一分为二。影响(1)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2)德国分裂是美苏在欧洲划分各自势力范围的结果,是大国意志和强权政治的体现。柏林墙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成为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合并,分裂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实现统一。3.苏联解体注:区分:冷战-1947-1991;两极格局-1955-1991。1.美国北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南部以种植业经济为主。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原材料,南方却将黑奴固定在种植园中,并且将棉花等输往英国等国家换取廉价工业品。这反映了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英国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B.美国缺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C.美国北部的工业生产无法与英国抗衡 D.美国南北双方经济制度存在着巨大矛盾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原材料,南方却将黑奴固定在种植园中,并且将棉花等输往英国等国家换取廉价工业品”可知,当时美国南北双方在经济制度上存在巨大矛盾,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需要自由劳动力,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却束缚了劳动力,D项正确;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奴隶制,不是英国,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美国并不是缺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是南方种植园主把劳动力束缚在了种植园中,把棉花等生产资料出售到了英国,排除B项;材料仅仅体现了南方用棉花换取英国的廉价工业品,没有说美国北部工业生产无法与英国抗衡,并且这也不是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下面漫画创作于1865年,画中右侧手拿木棒的人物是林肯,画上英文意为“联邦将被修复”。漫画表明在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的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 B.维护国家统一C.消除南北矛盾 D.扩张美国领土答案:B解析:美国独立后,南方实行的种植园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美国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1861年南方挑起了内战。1865年美国内战的结束,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漫画创作的时间“1865年”和“林肯”等信息可知,漫画表现的事件是美国南北战争,林肯政府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B项正确;林肯政府的目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维护国家统一,其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废除黑人奴隶制,排除A项;林肯政府的目的是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排除C项;扩张美国领土,激化了南北矛盾,而不是林肯政府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是1940年美国发行的纪念宪法第十三修正案75周年的邮票。邮票印的是林肯和下跪黑奴的雕像,表现了黑奴对林肯总统的感激之情。黑奴感激林肯,主要是因为林肯(
)A.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B.制定了《1787年宪法》C.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奴感激林肯的原因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叛乱地区的奴隶制,黑人奴隶获得了自由,C项正确;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的是华盛顿,排除AB项;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排除D项。故选C项。4.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A.独立与民主 B.改革与人权 C.独立与统一 D.人权与新政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于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期间,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扭转战局,最终林肯政府平定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因此两者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独立与统一,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5.有同学对五个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行了归类总结,据此可知,他学习的课题是(
)A.民族国家的建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共和政体的确立 D.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61年俄国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内战、德意志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使这些国家确立或者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制度,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因此他学习的课题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内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而非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德国和日本建立的都不是共和政体,排除C项;材料所体现的内容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6.如图漫画反映了(
)A.苏联解体 B.欧洲联合 C.东欧剧变 D.德国分裂答案:D解析:从题干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德国分裂,这与漫画内容相符,D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可知,题干漫画反映的是德国的分裂,而不是苏联解体、欧洲联合、东欧剧变,且漫画中也未能体现出与苏联解体、欧洲联合、东欧剧变有关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7.下图所示“二战”后德国的地图变化,标志着(
)A.冷战序幕揭开 B.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C.美苏冷战结束 D.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冷战序幕揭开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格局形成,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8.1970年西德赴东德的访问人次为12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555万。东德赴西德的访问人次1970年为10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674万。这一现象(
)A.宣告了欧洲冷战局面结束 B.削弱了北约经济军事实力C.推动了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D.有利于增强德国民族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0年西德赴东德的访问人次为12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555万。东德赴西德的访问人次1970年为10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674万”可得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德和东德双边交流频繁,双边交流增强了彼此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德国民族认同,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D项正确;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宣告了欧洲冷战局面结束,排除A项;削弱了北约经济军事实力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如果以柏林墙为题,写一篇有关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论文,主题肯定不能包括(
)A.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B.国际局势的紧张与缓和C.欧洲联盟又将增加新成员 D.大国关系对时局的影响答案:C解析: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主题不能包括欧洲联盟又将增加新成员,C项不能包括在里面,符合题意,选择C项;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联邦德国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宣布统一,能包括在主题里,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柏林墙出现是国际局势紧张的产物,而它的推倒也是国际关系缓和的表现,能包括在主题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柏林墙的修筑以及德国的分裂都是冷战的产物,这是冷战背景下东西方关系的真实写照,冷战的结束以及柏林墙的拆除,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体现大国关系对时局的影响,D项能包括在主题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墙》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墙倒塌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了统一。以下对柏林墙倒塌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西方的鼓动宣传
②美苏“冷战”开始
③东欧剧变
④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根据“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可归纳出西方的鼓动宣传,①符合题意;根据“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可归纳出东欧剧变,③符合题意;根据“东西德实现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11.下图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的目录,横线处的内容应该是(
)第八编
变化中的世界第一章
东欧的剧变第一节
波兰:危机与变革第二节
匈牙利:历史的重负第三节
民主德国:渴望统一……第二章
________第三章
冷战后的东方世界第四章
冷战后的西方世界A.苏联的解体 B.欧洲的联合 C.日本的崛起 D.美苏争霸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第一章东欧的剧变,第三章冷战后的东方世界,第四章冷战后的西方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变化中的世界”反映的是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结合第一章东欧剧变和第三章冷战后的东方世界能够推断出第二章应该讲述的是苏联解体。A项正确;欧洲的联合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日本的崛起在二战后,排除C项;美苏争霸在东欧剧变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12.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B.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因此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C项正确;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3.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王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答案:D解析:镰刀斧锤星旗的降落宣布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旗升起体现出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变化。苏联解体对于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图片不能说明苏联发展的历史,排除A;图片没有美国的国旗,不能分析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排除B;世界格局多极化涉及日本、中国和西欧国家联合等,排除C。故选D。14.下图漫画中反映的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造成思想混乱,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漫画关键词“多党制、私有化”可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政治领域,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造成思想混乱,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最终导致了苏联全面解体,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5.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②社会主义彻底失败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④苏联模式失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都采用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因此说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与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经验,①③④表述正确,②社会主义彻底失败表述错误。所以答案选择D。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实现了向“动力型”经济的转变。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材料二尽管战争的代价是沉重的,但美国人民都认为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它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将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而强盛的国家。——摘编自韩瑞珍《从美国南北战争看国家统一》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拉链配件辅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爸爸去哪儿观后感 15篇
- 保险理财电子合同范本
- 2025年玩具包装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司货物供货合同范本
- 物流行业中的移动支付应用及前景分析
- 代销区域保护合同范本
- 会所转让合同范本写
- 鱼种购销合同范本
- 个人基金投资委托合同范本
- 计算机教室(微机室)学生上机使用记录
- 第1章 会展经济概述
- 《植物学》练习(二)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联系及变态
- 中暑-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真题
- (5.5)-杂草图片农田杂草及防除学
- 生理学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 口腔护理技术
-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100道口算题大全(全册齐全)
- TFCC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西藏度亡经》及中阴解脱窍决(收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