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_第1页
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_第2页
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_第3页
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_第4页
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中和的概念

碳中和即对温室气体正负抵消从而达到相对"零排放"。关于碳中和这一概念,理论

界早已有诸多讨论,在此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时下这一热

门概念。所谓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即指:各行为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蚩•通

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以及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等吸收温室气体的方式,实现

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正负抵消从而达到相对"零排放"。而之所以把温室气体排放总结为

碳排放,是因为二氧化碳(CO2)尽管按体积分数只占空气的0.03%,但是却在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80%),远超氟利昂、甲烷、水汽、臭氧等其他温室气体。这

其中化石燃料使用释放的C02又占80%以上。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特性,它

具有相比其他温室气体强得多的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能力,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绝对主要

温室气体。由此,实际上温室气体减排就是减少碳排放。

图1: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贡献率占大部分

3Q

&

O

E

2sX

e3

-P

mU

b1990-1

s-

22Q9符

a

ss

sCarbondioxiden

e13o

M■Methaneq

)u

sNnrousoxideB

u■CFC-12B

eo

n1Q-

ue

sn

6u

Uu

-05v

I

U

J

B

Mo

1980193519901995200020052010

Year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I碳中和的经济理论基础

修复负外部性:从庇古税到碳税

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对碳中和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形成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一般认为,外部性最早由新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A・马歇尔提出,外部性理论有两个关键

点,第一是“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区分,第二是“工业组织”这一生产要素的提

出。马歇尔在其1890年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因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扩大而

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有赖于工业本身的”“外部经济”,第二是“有赖

于工业内部个别企业资源、组织和效率”的“内部经济”。“外部经济”实际是指企业外

部因素变化导致的生产费用减少,而“内部经济”实际是指企业内部因素优化导致的生产费

用减少。基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区分,他提出在生产中,除了劳动力、土地

和资本这传统的三要素外,还存在“工业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工业组织在劳动和资本

投入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改进自身,表现出劳动报酬递增的倾向,因此,在不断扩大“内部经

济"(Internality)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组织接触“外部经济”(Exlemality)的范

围和效率(如同圆的面积在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圆的周长)。

庇古在外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庇古税的概念,成为碳税的理论基础。马歇尔的

学生庇古(1920)对外部性概念进一步分析指出外部性分为止负两种,并用社会净边际产

品、个人净边际产品进行衡量,前者大于后者即正外部性,反之则为负外部性,企业家只

对个人净边际产品感兴趣,而对社会净边际产品逃避,并由此造成了总体冰境中的负外部

性过剩。据此,庇古提出要对行为体造成的外部性进行征税或补贴,而不能完全依赖亚当

斯密的所谓“看不见得手”进行调节。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收益)等于社会

成木(收益),那么私人最优决策将带来社会最优决策,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状态。这种纠正外部性的方法称为“庇古税”方案,进一步成为后世碳税的理论基础。

碳税是各国在实现碳减排时最常用的制度安排•即对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其税率由政

府确定•以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的价格•进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近期关于碳税的研究主

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关注于评估碳税的经济成本和碳税的总体均衡效应:第二部分

主要探讨碳税带来的竞争力效应和边境税调整问题:第三部分研究一些特定的碳税问题,

例如绿色悖论、税收循环、分配效应等。Meng等人(2013)利用静态一般均衡(CEG)

模型模拟了玫府对每吨二氧化碳征收23澳元的碳税对经济的影响。作者将拓展到环境因

素的社会核算矩阵引入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征收碳税导致了一定的GDP损失,如

果将税收一次性返还给居民部门,征收碳税对GDP的损失将轻微下降。Hars-Werner

Sinn<2008)提出“绿色悖论”,认为增加资源税会加速全球变暖,因为资源所有者会

担心未来税收增加,进而增加近期开采量。Edenhofer等人(2011)研究了卜么条件下提高

碳税会加速全球变暖,研究发现绿色悖论只会在特定碳税条件下发生,此时的税率高于资

源所有者的有效折现率。他们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几个不同减排目标下的碳税,发现出现绿

色悖论的风险较低。另外,只要碳排放上限设置合理且跨期许可证市场正常运行,绿色悖

论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美国'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已实施碳税政策。碳税税率一般由政府决定,

从税率水平看,总体较低,但是各国分布差异巨大。据世界银行数据,截至2019年末,

全球碳税税率呈现从1美元/吨二氧化碳(波兰)到119美元/吨二氧化碳(瑞典)的巨大

价格差异。据碳价格高级别委员会估计,若想以高成本效益方式减少碳排放,碳价在2020

年前至少需达到40-80美元/吨二氧化碳,2030年前达到50-100美元/吨。然而,当前碳

定价机制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只有不到5%的价格达到这个范围,约•半的排放

量价格低于10美元/吨。据IMF估算,目前全球平均碳价格仅为2美元/吨,远低于目标价

格。

科斯定理与碳排放权交易

作为实现碳减排的另一种常用制度,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

经济主体之间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碳排放权价格由市场决定。碳排放权交易的

理论基础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

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科斯认为,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的话,通过各

种机制给人们提供谈判机会,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的条件下,外部性不会带来什么问

题,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且能够实现资源

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认为政府没有必要干预市场失灵,解决负外部性的办法是

清晰地界定产权,有效地保护产权。

显然与庇古税不同的是,科斯更强调市场主体通过博弈完成负外部性治理,而非庇古

税那样通过税收及再分配干预•使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保持一致。具沐来说,在庇古

的设想里,对污染排放者的治理应当是通过税收等转移支付和补贴完成的:而在科斯看来,

对污染的治理应当建立一个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对污染指标进行买卖、转让,从

而实现对排放权的最佳配置以达成减排效果,实现对负外部性的治理。

图3:科斯定理为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CoaseRH.TheProblemofSocialCost[M].PalgraveMacmillanUK,I960.

关于碳交易的研究主要从碳交易市场的制度设计和对碳减排的影响两方面展开。部分

研究关注有效碳价格的制定。Burtraw等人(2017)认为自北美地区温室气体计划(RGGI,

涉及美国东北部九个州)和西部气候计划(加利福尼亚、魁北克和安大略)开始以来,价格

下限一直是一个特点。最低限价通过配额拍卖中的底价实施,低于底价的配额将不予以出售。

价格下限将是对水床效应的部分补救措施,因为当价格处于下限时,附属管辖区的措施会产

生实际的额外减排,但是这些地方的排放减排不会压低价格,因此也不会刺激其他地方增加

排放。大量研究检验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对于碳减排的作用。SebastianPetrick等人

(2014)利用德国生产普杳得到的综合面板数据估计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充于制造业企业

的影响,文章通过半参数匹配估计量得出了稳健的证据,表明该政策使体系内的公司与体系

外的公司相二匕在2007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五分之一。而且,碳减排主

要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限制天然气、石油前品的消费来实现的。部分研究开始关注中国碳

交易市场的效率。JianguoZhou等人(2019)使用一系列方差比检验来确定中国8个碳交易

市场试点从成立到2018年5月的效率。结果表明,大部分碳交易市场是非效率的,只有北

京、湖北和福建市场是有效的,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和发展。另外,文章还分析

了影响市场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交易量、分配额、信息透明度是重要影响

因素,同时区域政策和交叉合作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2011年,我国发改委下发《关于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七个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经历十余年的

探索,2021年2月,生态环境部部长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

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图4:我国碳抨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rf布

&被

^凉发改株《碳排放

委CJ发易以发电行枚交易丝

4温:ES行业为突侬FP办法

法>

体自愿决•口率先启(试行)>

排交易管开动全Eie自2021年

理廿行办市行我交防?月1AE

g灯

法》,/T-体系.施行.

2012wn2014i|51120yqi2月2Q-SI1J2017^12;]?O?Ct2021q

国3K冬改市碳生态讣境部5

通Z

委下发,发<2019-

1»放tt权交

2070年全国碳

T一

Q关于开交易市城

方放权交易配

展次排放场全部科软总量设定与

枳交易讯启动.:分配实罐方案

点■作的:发电彳:业)5

J祇

:同(ifiA7019

溯加》.电

放年全⑶

帮2020

七个破交±点M

爆放枳交品

行Jt

耘试点获业

.配19管理的正

H.点排放单位名

手》«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

诺德豪斯与包含碳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威廉诺德豪斯很早就致力于将环境问题融入经济分

析。在1982年的论文中,他就有预见性地指出全球各个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将遇到

麻烦,如果一些主要CO2排放大国不参与到减排计划中,那么就很难让其他国家,尤其

是不发达国家做出很大的牺牲。在文中,他还使用经济学中常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通

过简单的模型刻画出了合适的碳税水平,应该等于最优路径上CO2的影子价格。

诺德豪斯提出了碳约束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型,使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以真正纳

入碳约束因素。诺德豪斯(1985)对外部性定义为: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不

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同时,诺德豪斯(1991)延续外部性的理

论内核率先棍出了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AM)且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提出DICE模型

和RICE模型等,旨在把“碳约束”纳入到一般均衡的框架里,使得碳中和、碳达峰等碳

约束的成本•收益式经济分析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而言,诺德豪斯尝试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

统整合在一个模型框架里,即经济活动产生CO2,大气碳浓度影响气温等生态因素,生态

因素又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其中经济系统以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基础。在这样的思路下,

他创造性地构建了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AM),在其1991年的论文《温室气体的经

济学》中,他使用IAM模型估算出,以如今作为基点,长期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需

要边际碳成本40美元/吨,减少50%则成本大幅上升到120美元/吨。在其新书《气候赌

场》中,诺德豪斯将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比喻为一个赌场,把气候变化相关的经济学工具

比喻为骰子,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预测,就像走进赌场的赌徒可能会嬴,也可能会输,重

要的是人类如何摇动手中的骰子。他提出必须将经济因索纳入到环境保护的决策中,尽可

能实现环境部门和经济部门的双重最优,若一味地强调某一方面的结果,必将损害整体的

福利水平。

图5:诺德豪斯提出的DICE气候模型成为IAM的代表,并成为碳约束经济分析的基础

资料来源:NordhausWD,BoyerJ.RolltheDICEAgain:EconomicModelsofGlobalWarming.2000.

I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经济、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双向影响

经济'金融发展与环境之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将有助

于抑制环境恶化。Grossman和Krueger(1995)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时,经济增长往往会带来环境的恶化,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环境是趋于改善的。

不同污染物的转折点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国家人均收入

达到8000美元之前。Panayotouetal.(2000)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们的收入水平

达到其需要并且能够负担起的更加清洁的环境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会

由正转负,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这也奠定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础(从环

境库兹涅茨曲线来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金融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反向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

对低碳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促进。Mantaetal.(2020)研窕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碳排放量之

间的关系。他们认为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不断发展的金融导致能源

使用量增加和经济增K,从而增加碳排放。而金融发展可能也有助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何凌云等(2019)基于中国节能环保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绿色信贷对于环保企业技术

创新的影响,认为绿色信贷以低利率的方式对环保企业进行扶持,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融

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促进作用,并最终影响影响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而

低碳技术的进步又可以实现碳减排,从而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具有反向抑制

作用。

图6:金唯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双向影响图7:中国绿色信贷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途径

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技术进步(尤其是低碳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从能

源链来看,实现碳减排并进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主要包括:1)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2)

消费端的电气化、氢能化改造;3)碳汇与碳捕捉。能源生产端实现清洁发电需要依赖技

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实现清洁能源的度电成本低于传统的火电项目成本,尹进一步实现规

模化使用。在能源消费端,工业领域需要低碳技术改造推动电气化率的以及能源使用效率

的提升。而交通领域则依赖于技术进步改变生产工艺流程,以实现用电能和氢能源替代传

统的化石能源。除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端,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1例如石灰石分

解等),而这些领域由于脱碳难度大,需要依赖碳捕捉技术实现减排。

Albinoetal.(2014)研究指出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企业创新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低碳技术的发展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环境问题是全

球性的外部性,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低碳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大量相关研究评估了各种具体的

低碳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别是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均认为低碳技术进步对抑制

碳排放量具有重要作用。

卢娜等(2019)研究了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与中国各省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

基于2013年美国和英国联合颁布的CPC中专利分类法对低碳技术专利申请数据进行了处

理(缓解气候变化的六类相关技术为:建筑业相关碳减排技术、温室气体处理技术、能源

相关碳减排技术、商品生产与处理相关碳减排技术、交通相关碳减排技术、污水、污染物

处理相关碳减排技术),通过计算突破性技术创新数据并与中国各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地区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即对碳

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图8:碳中和实现路径

20604

•电力是现在最大的喙排放部门电力在触》体统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发电跋楙放约占全部跋排放的37.6%发电完全清洁化

源■全国67.8%的电■由火电提供光伏风电潜力■大.修电次之

•狙您烧完全不产生二氧化球敏籍潭在航空场合作为电的林充

活•氧能源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光电成本的下降将带动好成本下降

隹•能源供应皓构与消费结构需要匹配柒用车以电动为主.商用军和飞机以国为主

源电动化与氧'

•重点是工业和交通愤域

费能化.工电动化改造

工■石灰石分M等工业过程也会搏放球■分工业过程脱碳通度大.石灰石是以■代

•水泥琰璃等行业依偷石友石原料

程可用窿捕探技术对冷工・过程的喙排触

资料来源:Wind,

I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

气候变化具有全世界范围内的外部性,在气候恶化过程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菽£tern(2006)指出,对于气候变化而言,无论是根源还是影响,

都是全球性问题。对于气候变化的有效回应将有赖于全球集体行动。缓解气候变化需要跨

国管理共有资源,避免“搭便车”行为。Stern建议通过全球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交流,

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Nordhaus认为二氧化碳的无序排

放主要是由于成本低廉,只有提升碳排放成本才能推动市场开发并积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为此,各国政府之间必须要合作,就目标谈价格达成一致。通过国际协商,区别对待富国和

穷国,逐步将抑制碳排放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形成“环境友好”式的低碳经济体系。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出台到《巴黎协定》的落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气候治理渐成各国共识。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气候变化是

人类共同关注的,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该公约奠定了世界各国合

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制度基础,通过国际合作进行气候治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1997年12月《京都协议书》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各国减排的时间、种类和目标。2015

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卜达成《巴黎协定》,成为多边主义的重

要成果。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气候变化挑战

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2021年1月,美国总统拜登就职首日便宣

布重返《巴黎协定》。

尽管如此•气候治理作为国际公共品,存在普遍的“搭便车"现象•各国都想成为等

待的一方。Galeotti(2006)研究指出,由于每个国家都是理性主体,追求自身财富和利

益的最大化,即使存在共同的目标也难以达到集体最优化。气候问题的本质是利益的重新

分配,有关碳排放权的利益分配将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

之间的博弈。从当下各国的实际行动来看,虽然多国已经纷纷承诺碳达峰、碳中和H标,

并提出要通过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以及非市场化方式进行减排,但也有学者指出,

在国际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尚未存在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各国的碳减排承诺也仅仅是一种软

约束,不存在强制执行的机构。这种情况下,各国或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下倾向于成为

等待的一方,

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博弈,可以简单与“智猪博弈"(BoxedPigGame)类

比。发达国家己经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碳排放导致环境变化的边际成木未来可能会接

近甚至超过峡排放的边际收益,发达国家削减全球碳排放的动力是更强的。而发展中国家

的资本积累需要大量低成本的一次能源,反而有增加碳排放的倾向。假设发达经济体和发

展中经济体不同决策的收益如下所示,那么从理论上讲,简单从理论来看•,对于发达国家

而言,若发展中国家愿意减少碳排放,那么他们可以多排放一些,但若发展中国家不合作,他

们只能自己尽量减少碳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优势地位,不论发达国家是否决定减少

碳排放,发展中国家的占优策略都是放任自流,不会主动减少碳排放。当然,若一个经济体

的收入水平逐步由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靠拢,那么它削减碳排放的动力也会不断增强。

所以博弈的最后,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减少碳排放,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不会主动削减碳排

放,而处于中游的经济体,人均收入越高,加入碳排放计划的动力越强。当然,这只是简单

假设卜.单次博弈的结果,实际的全球博弈会更加复杂,一方面会涉及全球各个国家的重复博

弈,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往往也能通过其他手段来对发展中经济体进行约束。

图9:碳排放的“智猪博弈”

发展中经济体

削减跋排放搭便车

达削减碳排放5,14,4

体搭便车9,-10,0

资料来源:绘制注:以上数字为简单的情景模拟,并不代表真实收益

I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1仁3月29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涨跌互现,隔夜、7天、14天、21

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3.18bps.-3.77bps,-41.95bps.-53.93bps和1.56bps至1.80%>

2.18%、2.81%、2.78%和2.64%。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

别变动0.02bpSs-0.50bps.-0.44bps,-0.23bps至2.61%、2.88%、3.01%、3.20%«3

月29日上证综指上涨0.50%至3435.30,深证成指上涨0.01%至13771.26,创业板指下

跌0.42%至2733.96。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2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

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今日100亿元逆回

购到期,完全对冲到期量。此外,本周二到本周五共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升年来至今流动

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

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12月对比2016年12月M0

累计增加16010.66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8117.16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9868.66

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T市场操作到期

情况,计算每H流动性减少总量。何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图10:2019年3月29日至20日年3月29日公开市场操作和到期监控(亿元)

资料来源:Wind.

图11:2017年1月1口至2021年3月29口流动性投放和回笼统计(亿元)

资料来源:Wind,

图12:2021年3月29日人民币对各币种汇率当前值相对于前一口值变化百分比

040%

020%-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资料来源:Wind,

I市场回顾及观点

可转债市场回顾

3月29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367.08点,日上涨0.22%,等权可转债指数

收于1,452.05点,日上涨0.19%,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201.97点,日下跌0.22%;平

均平价为98.27元,日上涨0.18%,平均转债价格为122.03元,日上涨0.41%。340支

上市交易可转债(辉丰转债除外),除冀东转债停盘,恩捷转债、世运转债、大秦转债、

全筑转债、迪贝转债、永鼎转债、林洋转债和光大转债横盘外,188支上涨,143支下跌。其

中英联转债115.80%)、北方转债(9.45%)和拓斯转债(8.10%)领涨,小康转债(-4.61%)、起

步转债(229%)和法兰转债(-2.07%)领跌。336支可转债正股("ST辉丰除外),除

冀东水泥停盘,万顺新材、东方电缆、青农商行、文科园林、大胜达、雷迪克、搜于特、模塑

科技、杭电股份和无锡银行横盘外,143支上涨,182支下跌。其中雪迪龙(10.03%)、英联股

份(1002%)和新疆交建(1002%)领涨,起步股份(-10.02%)、小康股份(732%)和(-

6.63%)领扶。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近期市场持续处了弱势震荡的阶段,投资者参与的情绪与热度有限,成交规模在低位

徘徊,总体处于区间波动的状态。

转债市场尚未出现明确的交易主线,意味着投资者的分歧程度较大。我们认为在总体

均衡的背景下,从结构机会着手,市场的快速杀跌阶段已经接近尾声,前期受损严重的高

价券压制可能会明显缓和,但情绪的修复也不会一蹴而就。从结构角度入手,无论是过去

近一年主要交易的顺周期方向、当前主打的疫情退出逻辑还是近期调整较多的制造业等板

块都存在一定的机会,核心是盈利与估值的匹配程度。一季报超预期的标的可能会提供一

定的超额收益。

顺周期方向我们仍然坚持尾声的判断,预计结构性特征会更为明显,供给逻辑是顺周

期方向交易持续性的基础,需求逻辑贡献潜在弹性,因此在标的上进一步聚焦在有色、化

工、农产品、黑色系等几大方向中的部分品种。碳中和这一主题虽然持续发酵,但是只有

能够坐实有供给收缩逻辑的商品价格才更有支撑逻辑。顺周期板块可能是一季报业绩超预

期的高发领域,短期可能提供一个不错交易性机会。

复苏逻辑这一主线预计虽然短期表现强势,但是在疫情尚未完全缓解限、制政策尚未

完全解封的背景下,这一方向仍然具有较为确定的提振空间,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餐饮文

娱、旅游酒店等板块。再次重申对于复苏主线我们定义为中期维度的逻辑。

顺周期之外我们重点关注制造业修复的可能,从技术进步延伸到国产替代属于中期趋

势的方向,前期市场调整也冲击了相关行斗的估值水平,当前已经进入了配置区间,转债

市场的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方向标的可以适时加码。

交易疫情复苏仍然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在之前周报中定义为中线逻辑,先内后外,当

前还仅仅处于国内逐步解封的进程之中,这一方向下的社服、酒店、旅游仍有较大的可为

空间。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紫金转债、韦尔(精测)转债、欧派转债、火炬转债、太阳

转债、福20转债、星宇转债、华菱转2、金禾转债、金能(利民)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无锡转债、彤程转债、南航转债、中天转债、双环转债、旺能

转债、骆驼转债、利尔转债、恩捷转债。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

期波动。

I股票市场

表1:市场概况

代码简称收盘价日变化(%)成交额(亿)成交颔同比变化(%)

000001.SH上证指数3.435.300.503279.441.72

399001.SZ深证成指13,771.260.014298.771.02

399300.SZ沪深3005.046.880.18——

399005.SZ中小板指8,915.95-0.39——

399006.SZ创业板指2,733.96-0.42——

000016.SH上证503,537.710.23——

资料来源:Wind.

表2:行业涨趺幅榜

每日涨幅前五板块日涨跌幅(%)每日跌福前五板块日涨跌幅(%)

煤炭5.28传媒-1.52

国防军工1.84综合金融-1.38

电力及公用等业1.51纺织服装-1.26

食品饮料1.34计算机-1.00

石油石化1.26综合-0.76

资料来源:Wind,表3:概念板块

涨联幅榜

每日涨幅前五板块日涨跌幅(%)每日跌幅前五板块日涨跌幅(%)

连板5.46成渝特区-2.16

煤炭开采(一致评级)4.71上涨点位贡献■2.15

葡葫酒4.28第三代半导体-2.11

丙烯4.00高端装备制造-2.10

造纸(一致评级)3.78共享单车-1.84

资料来源:Wind.

I转债市场

表4:可转债市场

名称收盘价日变化(%)

中证转债指数367.080.22

等权可转债拧数1,452.050.19

可转债预案指数1,201.97-0.22

平均平价98.270.18

平均转债价格122.030.41

资料来源,Wind,表5,可转债个

名称简称收盘价(元)涨跌幅(%)成交额(千万)

110031.SH航信转债106.760.100.65

110033.SH国贸转债107.83-0.150.27

110034.SH九州转债109.34-0.050.51

110038.SH济川转债104.130.100.23

110041.SH蒙电转债104.750.041.27

110043.SH无锡转债120.80-0.694.10

110044.SH广电转债247.623.74278.82

110045.SH海澜转债99.970.191.48

113009.SH广汽转债105.940.071.26

113011.SH光大转债122.190.0016.73

113012.SH骆驼转债121.81-0.710.63

113013.SH国君转债112.140.102.89

113014.SH林洋转债102.210.001.12

113016.SH小康转债147.48-4.61126.50

113017.SH吉视转债94.36-0.541.27

113502.SH嘉陵转债105.420.319.14

名称简称收鬼价(元)涨跌幅(%)成交额(千万)

113504.SH艾华转债138.443.864.20

113505.SH杭电转债100.110.120.24

113508.SH新凤转债119.010.011.65

113509.SH新泉转债197.43-0.283.25

113516.SH苏农转债105.99-0.020.10

123002.SZ国祯转债111.08-0.820.83

123004.SZ铁汉转债102.01-1.011.35

123007.SZ道氏转债103.340.210.39

123010.SZ博世转债98.40-0.920.55

123011.SZ德尔转债96.18-0.680.06

123012.SZ万顺转债115.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