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1页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2页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3页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4页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含解析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3分。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10题为多选题,每题

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于实际的是()

A.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B.普通中学生脚长为40cm

C.人体正常体温是38℃D.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2.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有关下列四幅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因为子弹的速度很慢

B.乙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加油机和受油机要保持相对静止

C.丙图中的接力棒,相对于前面的同学是运动的

D.丁图中,司机相对于树木是运劭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4.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鱼儿还能在较深的湖底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如图所示为冬季湖面以下

湖水温度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质显逐渐变小

B.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C.4℃的湖水的密度要小于0℃湖水的密度

D,湖底的水温会高于4%:

5.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有美丽的树挂、霜,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

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

物、底部出现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挂是空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霜形成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6.利用平面镜成像可节省检查视力空间。如图为小华检查视力的情景,则镜中视力表的像离小华()

7.实验始终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实验仪器的使用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获取准度和精度。关于仪器的使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读数时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B.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不能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亳米刻度的下一位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选择量程尽可能大的量筒

8.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身体向后移动,当眼睛在某处刚好看不到它时,保持人眼、碗和硬卬的位置不变,

要使眼睛再次看到“硬币”,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A.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B.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光屏

C.用手电筒照亮硬币D.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

9.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照相机中所

成的像;⑤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②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①③④

10.如图甲所示是A、〃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丫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液体A的密度大于3的密度

B.若A、B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则匕=2%

C.液体A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D.100mL液体B的质量为200g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cm;图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12.“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等功能。跑步时,以配戴者手腕为

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该配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

记录情况如下表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o

00:08

运动时间

:20

运动距离

1.5

/km

热量消耗

72

/kcal

13.如图所示,一只小鸟站在水中,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它看到自己的

腿在水中的部分是[填“变长”或“变短”)了,这是光的现象。

14.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

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

15.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

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是由于声源而产生的,而且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

以传递。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16.我国古诗词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同时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请你模仿样例格式,从《绝

句》这首古诗词原文中摘抄出涉及到物理学知识的内容,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填入下表: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序号古诗词原文物理知识或规律

样例一行白鹭上青天。以大地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

1两个黄楣鸣翠柳—

2窗含西岭千秋雪—

17.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宽之状”,这是

光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

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18.如图甲,小瑁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至沸腾,观察到瓶口上方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水滴,这是在模拟自

然界中雨的形成;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她可在实验前对金属盘进行(填“加热”或“降温”):

撤掉酒精灯,用瓶塞塞紧瓶口,如图乙,她向瓶底浇(填“热”或“冷”)水,瓶内的水再次沸

腾,说明水的沸点和有关。

1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在开采石料时巧妙地利用水作为一种“工具”。在冬季的白天,先给石头

打一个洞,然后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温度下降,水结成冰后,石头就裂开了该方法是

利用水结成冰后,不变,而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的。石头裂开以后,其密度保

持。

20.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总质量加,液体体积为匕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

g,该液体的密度是kg/m\当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7()g时,液体的体积为

0204060PVcrn3

三、作图(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1.一束光从空气斜着射入水中光路如图甲所示,请利用相关光学知识在图乙中画出一束光斜射到水面时

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22.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恰好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烛焰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图中作出:S的像点S',并完成光路。

......................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23.小刚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

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形成的像;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

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

②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记录蜡烛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

据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1234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5.508.0010.2012.00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5.508.1010.2012.1015.10

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

③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玻璃板观察光屏(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看

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像”或“实像”);

(3)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写出一条

即可)。

24.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2)此时成像的特点是(请完整描述),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

大镜”)成像特点与此相同:

(3)小明想起老师说过应先测量“水凸透镜”的焦距,再探究成像规律,于是他将蜡烛和光屏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的像时,测最物距,再用测量

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

(4)若保持蜡烛和“水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试图将焦距调整为15cm,应缓慢调节“水透镜”

的厚度,使其厚度(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同时前后移动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

出现,此时折射光为平行光。

25.某实验小组测量•块矿石A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

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水平平衡:

(2)天平调平衡后,将矿石A放在天平左盘内,当右盘中磅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横

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矿石A的质量为g;

(3)由于矿石A体积较大,所以他们借助溢水杯完成测量,向溢水杯中倒入水,当溢水口不再有水流出时,

将一个烧杯在流水口下,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好矿石A,将其浸没在水中,等到流水口不再有水溢出时,

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溢出水的体积为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矿石A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

(5)在评估交流时,大家认为:将烧杯里的水倒入量筒时,烧林中会有残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最

终会使测量的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6.小周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是小周同学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

(2)在一个质量为42g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祛码和游

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

(4)小明认为准确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如下,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町;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③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夕盐=(用字母表达);

(5)小红设计了一种方法,测出了自己配置的盐水密度,将22g盐完全溶解在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液

面升高后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花水的密度为kg/m\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7.某冰壶运动正在参加比赛,如甲图所示。冰道的左端有•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MN

处,将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中心线P。滑行,冰道右边有一个圆形的营垒,如图乙所示,

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投掷线与营垒圆心。的距离是30mo求:

(1)某次从投掷线以3m/s速度推出的冰壶,经15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处,则这段时间冰壶运动的平均

速度;

(2)冰壶由花岗岩制成,它的质量为20kg,冰壶的体积为8dn?,则花岗岩的密度。

28.小王家里有一个纯铜做的“地球仪”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是否是实心的,于是进行了如下图甲、

乙、丙所示的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己知铜的密度为〃*8.9xl()3kg/m3)

”地谭仪W爵重1顶a水杯和水的9篇集21%饿入”地母情•后的它J5必

甲乙丙

(1)“地球仪''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

(2)“地球仪”的体积是多少?

(3)请通过计算判断“地球仪”是否为实心铜制成的?若是空心的,请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9.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

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并使用国产仪器接收北斗I」.星导航系统等信号进行了GNSS测量。其中

从北坡登山的路程大约有1260m,从坡底出发的时间是9:50。

(1)登山过程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逐渐减小,水的沸点越________;

(2)十九世纪人类首次采用三角形测量法测量珠峰峰顶到3000米观测点的高度,测量结果偏大,是因为

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__(填“反射”“直线传播”或“折射”);

(3)测最工作人员配戴防护面罩,是为了防止白雪反射的强(填“红处线”“可见光”或“紫外

线”)照射晒伤面部皮肤;

(4)从北坡登峰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nVs;

(5)五星红旗随着登山队员从坡底到达最高.峰,它的质量________,登山队员能在各个方向看见飘扬的五

星红旗,这是由于光在五星红旗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

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3分。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10题为多选题,每题

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表格中。)

1.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于实际的是()

A.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IsB.普通中学生脚长为40cm

C.人体正常体温是38℃D.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略小于1s,接近1s,故A符合题意;

B.普通中学生脚长为25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7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

A正确;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o

3.有关下列四幅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甲T

A.甲图中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因为子弹的速度很慢

B.乙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加油机和受油机要保持相对静止

C.丙图中的接力棒,相对于前面的同学是运动的

D.丁图中,司机相对于树木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因为子弹与飞机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相对静止,故A错误;

B.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相对静止,使油管能插入油箱进行加油,故B正确;

C.接力比赛中,在交接棒的一瞬间,接力棒相对于前面同学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司机相对于树木和太阳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司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4.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他儿还能在较深的湖底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如图所示为冬季湖面以下

湖水温度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质量逐渐变小

B.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C.4℃的湖水的密度要小于湖水的密度

D,湖底的水温会高于4℃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量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与状态无关,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A错误;

B.水结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夕=,得,体积变大,故B正确;

C.水在4。(2时密度最大,所以湖水的密度要大于()。(2溉水的密度,故C错误;

D.湖底的水密度最大,温度为¥C,若温度升高,密度会减小,水就会上升,因此湖底水温不会高于4℃。

故D错误。

故选B。

5.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有美丽的树挂、霜,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

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

物、底部出现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挂是空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霜形成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BC错误;

D.易拉罐底部出现白霜,是因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摄氏度,而混合物的温度会低于。摄氏度,是因

为盐与水混合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故D正确。

故选D。

6.利用平面镜成像可节省检查视力的空间。如图为小华检查视力的情景,则镜中视力表的像离小华()

A.3mB.4mC.5mD.6m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图中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3m,则

视力表的像也距离平面镜3m。小华距离平面镜2m,所以小华距视力表的像

L=2m+3m=5in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实验始终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实验仪器的使用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获取准度和精度。关于仪器的使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温度计测最温度,读数时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B.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不能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毫米刻度下一位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选择量程尽可能大的量筒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一般的温度计测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玻璃泡要留在被测物体中,离开被

测物体的话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但是体温计可以,因为体温计有独特的缩口设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液

柱不会回落,故A错误;

B.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在称量过程中只能通过加减祛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不能在称量过程中

调节平衡螺母,故B正确;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C错误;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为减小误差,应该选择分度值尽量小的量筒,故D错误。

故选B。

8.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身体向后移动,当眼睛在某处刚好看不到它时,保持人眼、碗和硬印的位置不变,

要使眼睛再次看到“硬币”,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A.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B.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光屏

C.用手电筒照亮硬币D.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硬币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

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可以再次看到“硬币”,故A符合题意;

B.若是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光屏,光屏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不能成像,也就看不到硬币的像;故B

不符合题意;

C.若是用手电筒照亮硬币,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硬币反射的光也不会进入人的眼睛,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像,也可以再次看到"硬币",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9.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照相机中所

成的像;⑤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⑤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②©⑤D.属于虚像的是①③④

【答案】BC

【解析】

【详解】①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②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实像;

⑤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实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②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①③.

故选BC.

10.如图甲所示是A、B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V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液体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

B.若人、8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则匕=2%

C.液体A的密度随体枳的增大而增大

D.100mL液体B的质显为200g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当VA=2cm3时,,〃A=8g,则

幺令券^/加

当VB=4cm,时,/”B=8g,则

所以pA>〃B,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A、B两种液体的质量都为8g时,A液体的体积为2cm③,B液体的体积为4cm3,则A、

B两种液体质量相同,B的体积是A体积的2倍,即VB=2VA,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液体A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密度不变,故C错误;

D.已知B的密度pB=2g/cnf,体积

VB=100mL=100cm3

所以B的质量

〃?B=〃BVB=2g/cm3xIOOcW=200g

故D正确。

故选ADe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7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图乙中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_so

【答案】①.6.40②.337.5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该刻度尺一大格是1cm,中间分为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测量时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的尾端对应的刻度是50.0mm,笔尖对应刻度是114.0mm,故铅笔的整体长度为

L=114.0mm-50.0mm=64.0mni=6.4()cm

⑵由图乙可知,秒表的分针超过5和6的中间刻度线,所以分针示数是5min,秒针读数时应读30〜60s的刻

度即37.5s,所以总时间为

t=5min+37.5s=5x60s+37.5s=337.5s

12.“智能手环”是•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等功能。跑步时,以配戴者手腕为

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选填“运动”或“静止”)。该配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

记录情况如下表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nVs.

00:08

运动时间

:20

运动距离

1.5

/km

热量消耗

72

/kcal

【答案】①.静止②.3

【解析】

【详解】[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

的。

⑵由图可知,佩戴者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分别为

/=8min20s=500s

5=1.5km=1500m

运动速度

s1500mz,

v=—=----------=3m)s

t500s

13.如图所示,一只小鸟站在水中,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它看到自己的

腿在水中的部分是1填“变长”或“变短”)了,这是光的现象。

【答案】①.反射②.变短③.折射

【解析】

【详解】[1]一只小鸟站在水中,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⑵[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人的眼睛逆

着折射光线观察时,像的位置位于物的上方,所以腿在水中的部分会变短,这是光线发生折射形成的。

14.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

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

【答案】①.甲②.丁

【解析】

【详解】[1]甲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乙图,看远处物体时,像

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12]内图,用凸透镜来矫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丁图,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

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13.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

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是由于声源而产生的,而且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

以传递。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答案】①.振动②.能量③.响度

【解析】

【详解】I”由题意可知,有声音时声控装置的金属球就摆动,而且声音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就越大,

这表明声音是由于声源振动而产生的;

⑵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物理学中常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16.我国占诗词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同时占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请你模仿样例格式,从《绝

句》这首古诗词原文中摘抄出涉及到物理学知识的内容,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填入下表:

绝句(杜甫)

两个黄幡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序号古诗词原文物理知识或规律

样例一行白鹭上青天。以大地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1两个黄鹏鸣翠柳—

2窗含西岭千秋雪—

【答案】①.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解析】

【详解】[叮两个黄鹏鸣翠柳意思是黄鹏鸟在柳树上鸣叫,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鸟的发声器官是鸣管,通过气流产生振动发声。

⑵窗含西岭千秋雪,所包含的物理知识: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17.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宽之状”,这是

光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

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答案】①.色散②.绿

【解析】

【详解】[1]彩虹的形成原因就是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

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但是这三

种颜色的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18.如图甲,小瑁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至沸腾,观察到瓶II上方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水滴,这是在模拟自

然界中雨的形成;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她可在实验前对金属盘进行(填“加热”或“降温”);

撤掉酒精灯,用瓶塞塞紧瓶口,如图乙,她向瓶底浇(填“热”或“冷”)水,瓶内的水再次沸

腾,说明水的沸点和有关。

甲乙

【答案】①.降温②.冷③.气压

【解析】

【详解】[1]从瓶口逸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小水滴,这是雨的形成。金属盘的温度越低,水蒸气越容易

液化,形成的水滴越多,所以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她可在实验前对金属盘进行降温。

⑵⑶当她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突然降低,则水的沸点也降低,使得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

沸点与气压有关。

1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在开采石料时巧妙地利用水作为一种“工具”。在冬季的白天,先给石头

打一个洞,然后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温度下降,水结成冰后,石头就裂开了(pepQ。该方法是

利用水结成冰后,不变,而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的。石头裂开以后,其密度保

持O

【答案】①.质量②.体积③.不变

【解析】

m

【详解】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但质量不变,由公式夕=歹可知,其体积将变大,由于

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撑裂。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

化,所以石头的密度不变。

20.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总质量相,液体体积为匕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烧杯的质量为

g,该液体的密度是kg/m3,当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70g时,液体的体积为

【答案】①40②.1x10?(3).30

【解析】

【详解】[1]从图中的二维坐标可看到,当液体体积为0时,这个质晟为40g,这个质量为烧杯的质量。

⑵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当液体体积为2()cm3时,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60g,烧杯的质量为40g,则烧杯中液

体的质量

加液=60g-40g=20g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20g,液体体积为20cm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

2=詈==lg/cn?=1xl05kg/m3

V渐Nucm

[3]烧杯的质量为40g,当液体与烧杯总质量为70g时,这些液体的质量

机液=70g-40g=30g

这些液体的质量为30g,该液体的密度为lxlO3kg/m3=]g/cm3,这些液体的体积

.=^=30cm3

,夕液lg/cm'

三、作图(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1.一束光从空气斜着射入水中的光路如图甲所示,请利用相关光学知识在图乙中画出一束光斜射到水面时

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解析】

【详解】由甲图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等于45。,折射角等于32。,根据光路的可逆知道,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等于32。,则折射角等于45。,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

22.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恰好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烛焰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图中作出:S的像点S',并完成光路。

【解析】

【详解】蜡烛位于2倍焦距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为2倍焦距,此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而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过右侧2倍焦距点作垂线,连接

SO并延长,交垂线于S',另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也与垂线相交于S',S'即为S的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23.小刚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

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形成的像;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

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

②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记录蜡烛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

据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1234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5.5080010.2012.00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5.508.1010.2012.1015.10

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

③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玻璃板观察光屏(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看

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匕勺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3)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写出一条

即可)。

【答案】①.反射②.较暗③.垂直④.像距等于物距⑤.不透过⑥.虚像⑦.

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解析】

【详解】(1)[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本质是因为光的反射。

(2)①⑵在较暗的环境中明暗对比更强烈,可以使成像更清晰。

⑶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为了比较物

像大小关系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桌面放置。

②网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组数据中像距都等于物距。

③[5]⑹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7]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使车内物

体所成的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24.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上;

(2)此时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请完整描述),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

大镜”)成像特点与此相同;

(3)小明想起老师说过应先测量“水凸透镜”的焦距,再探究成像规律,于是他将蜡烛和光屏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的像时,测量物距,再用测量

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

(4)若保持蜡烛和“水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试图将焦距调整为15cm,应缓慢调节“水透镜”

的厚度,使其厚度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同时前后移动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

出现,此时折射光为平行光。

【答案】①.高度②.倒立、放大的实像③.投影仪④.左⑤.倒立、等大⑥.变

小⑦.与水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

【解析】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将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上。

(2)[2][3]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

原理工作的。

(3)[4][5]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量物距,再用测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

可以得出焦距,因此应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史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4)[6]⑺由图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

S〃=40cm-25cm=15cm>f

即水凸透镜焦距小于15cm,若水凸透镜的焦距调整为15cm,即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根据凸透镜凸度越

小,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弱,焦距越大可知,应缓慢调节“水透镜”的厚度,使其厚度变小;同时前后移

动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与水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说明烛焰在焦点上,此时折射光为平行光。

25.某实验小组测量•块矿石A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

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水平平衡;

(2)天平调平衡后,将矿石A放在天平左盘内,当右盘中硬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横

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矿石A的质量为g;

(3)由于矿石A体积较大,所以他们借助溢水杯完成测量,向溢水杯中倒入水,当溢水口不再有水流出时,

将一个烧杯在溢水口下,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好矿石A,将其受没在水中,等到溢水口不再有水溢出时,

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溢出水的体积为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矿石A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nr';

(5)在评估交流时,大家认为:将烧杯里的水倒入量筒时,烧环中会有残留,会影响测量的挂确程度,最

终会使测量的密度值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①.零刻度线②.左③.121.2④.30⑤.4.04⑥.偏大

【解析】

【详解】(1)[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⑵由于指针偏右,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I引据图甲知,矿石A的质量为

/«=100g+20g+1.2g=121.2g

(3)[4]由图丙中量筒读出溢出水的体积为3()mL,由题意知,浸没时矿石A的体积

V=V.=30mL=30cm

(4)[5]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121.2g

=4.04g/cm3

-V-30cm5

矿石A的密度为4.04g/cm\

(5)[6]将烧杯里的水倒入量筒时,烧杯中会有残留,会导致矿石A的体积测量的偏小,测得矿石A的质

最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可知矿石A密度测最值会偏大。

26.小周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最盐水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是小周同学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

(2)在一个质量为42g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祛码和游

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挑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小明认为准确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如下,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町;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③: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夕盐=(用字母表达);

(5)小红设计了一种方法,测出了自己配置的盐水密度,将22g盐完全溶解在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液

面升高后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花水的密度为kg/m\

【答案】①.游码未归零②.21③.1.05x103④.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4

⑤色:叫©1.2x103

【解析】

【详解】(1)[1]天平调节平衡时需首先将游码调至零刻度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天平上翘的一端移动直到

天平平衡。由图可知,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天平游码没有归零。

(2)[2]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1nq=50g+10g+3g=63g

烧杯中盐水的质审是

根盐水二根总一=63g-42g=21g

(3)[3]由图丙可知,盐水的体积为

%水=20mL=20cm3

盐水的密度为

水.21g

=1.05g/cm'=l.()5xl()3kg/m3

盐水,水20cm-

(4)[4][5]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2,则量筒内盐水的质量为

m=班一m2

盐水密度为

,_in_rn}-m2

(5)⑹水的质量

用水二2水匕K=1・°g/cm'x50cm3=50g

盐和水的总质量

-22g+50g-72g

由图丁可知,盐水的体积

Vr=60mL=60cm3

则盐水的密度为

・二〃吆二72g

=1.2g/cm3=1.2xl03kg/m3

V-6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