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串讲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1页
复习大串讲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2页
复习大串讲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3页
复习大串讲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4页
复习大串讲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易同步精品课堂期中期末备考复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NEW202X/01期中期末复习大串讲01中物理中国现代历史脉络1840年1966年1978年鸦片战争文革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1976年文革结束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建设)“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现代史的分期社会性质的变化复习导入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探索的历程看具有曲折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革命和建设进程或者被冒进脱离现实地超越,或者为左倾错误不时地中断,使工作重心不正确的转移,以致于经济建设从冒进至中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正轨,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现代历史概述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趋势复习导入(1)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2)经济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3年)→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徘徊时期(1976~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至今)。(3)对外关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4)科技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时空线索01.复习目录素养提升03.单元架构知识整合05.05点击此处添加正文。02.素养目标点击此处添加正文。04.实战演练点击此处添加正文。06.考点梳理点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元概述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生政权得到巩固。1.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经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3.军事: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单元概述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1950年1950年10月1952年底1953年7月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重大事件意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时空线索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架构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对内对外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赢得和平环境,提高国际地位。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农民获得土地,为工业化建设做准备。准备政权巩固开国大典标志◎.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料实证探究,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史料实证)。◎.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巩固人民政权的必要性及影响(唯物史观)。◎.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认识抗美援朝的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内容意义北平①通过《共同纲领》地位: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核心考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师点拨1949年9月为开国大典做了准备工作。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①规定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英雄纪念碑考点梳理核心考点0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师点拨标志开国大典时间地点意义意义国内国际巩固统一大业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0月1日国庆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天安门开始:五四运动天安门结束:开国大典班禅确吉坚赞、阿沛•阿旺晋美开国大典考点梳理核心考点03-抗美援朝教师点拨时间目的概况司令军队战役人物性质意义精神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军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彭德怀VS麦克阿瑟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战役黄继光、邱少云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侵犯东北边境,阻挠解放台湾);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胜利。邱少云黄继光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③朝鲜军民的密切配合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⑤国内人民的支持和国际主义力量的支持考点梳理核心考点04-土地改革教师点拨原因根本直接地区法律依据时间内容意义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952年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土地制度未变,仍是私有制,不过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①和平解放西藏②抗美援朝③土地改革。

考点梳理素养提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的标志事件。材料中的“新纪元”新在哪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来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提升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材料

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据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授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提问:(1)指出材料二中家书的时代背景。(2)材料二中的家书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说明革命家书的收藏价值。(1)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2)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价值:革命家书记录了革命先辈的真情实感和使命担当,彰显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蕴绵长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素养提升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材料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历程:知识整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重要地点西柏坡北京天安门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遵义会议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七届二中全会开国大典知识整合三次历史巨变:巨变巨变人物指导思想概况第一次辛亥革命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孙中山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使中国开始富强起来知识整合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鸦片战争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五四运动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49新中国成立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C60S-90S洋务运动知识整合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李自成起义均田免粮太平天国运动平均分配土地孙中山平均地权国共十年内战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减租减息解放战争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三大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知识整合中国现代土地政策的演变知识整合1.(2022年四川巴中)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2.(2022年辽宁营口)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将五星红旗确定为国旗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3.(2022年贵州贵阳)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开起。参加庆典的王金风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DD实战演练C4.(2022年贵族毕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5.(2022年江苏镇江)在党和政府号召下,青年踊跃参军,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县共有2278名朝鲜族青年参军,吉林市乌拉街参军人员中满族青年占80%。人民还踊跃捐款,1951年8月底,藏区的康定、甘孜等地捐献50401万元,内蒙捐献460余亿元。少数民族的这些表现,说明(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