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1T 1044-2022 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 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2B/wKhkGWdST8mAFkBhAACwDMYvJPA979.jpg)
![DB3211T 1044-2022 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 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2B/wKhkGWdST8mAFkBhAACwDMYvJPA9792.jpg)
![DB3211T 1044-2022 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 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2B/wKhkGWdST8mAFkBhAACwDMYvJPA9793.jpg)
![DB3211T 1044-2022 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 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2B/wKhkGWdST8mAFkBhAACwDMYvJPA9794.jpg)
![DB3211T 1044-2022 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 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2B/wKhkGWdST8mAFkBhAACwDMYvJPA9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3211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OdontotermesformosanusIDB3211/T1044—202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3.1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 13.1.1有翅成虫Alates 3.1.2蚁王和蚁后Kingandqueen 3.2蚁巢Nest 3.3泥道Mudtubes 3.4有泥道株率Therateofmudtubes 3.5鸡枞菌Termitornycesalbuminosus 3.6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 4监测 4.1监测时间 4.2监测内容 4.2.1危害情况 4.2.2蚁巢位置 4.2.3种群密度 4.3监测方法 4.3.1踏查 4.3.2仪器设备监测 4.4危害程度划分 5林地预防 6物理除治 6.1挖巢 6.1.1寻找进巢蚁道 6.1.2定位蚁巢 6.1.3挖掘清理蚁巢 6.1.4回填 6.2灯光诱杀 7化学除治 7.1诱杀法 7.1.1诱杀包诱杀 7.1.2粉剂诱杀 7.1.3装置诱杀 7.2药剂法 7.3压烟法 DB3211/T1044—20228除治效果评价 9档案信息记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黑翅土白蚁监测调查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黑翅土白蚁防控效果情况对照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黑翅土白蚁防控施工记录表 DB3211/T1044—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镇江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检疫站提出。本文件由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镇江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检疫站、句容市森林白蚁防治研究所、江苏谢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爱东、徐小明、王岚、谢勤、谢蔚刚、黄海娣、谢鸣荣、顾晓峰、熊贤荣、陈婷婷。1DB3211/T1044—2022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林木黑翅土白蚁防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预防、物理除治、化学除治、除治效果评价、档案信息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林木黑翅土白蚁的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768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DB32/T1361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与定义GB/T50768、DB32/T13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黑翅土白蚁是蜚蠊目,白蚁科、土白蚁属昆虫,属于土栖性白蚁,在土中筑巢,营群体生活,属社会性昆虫,对林木危害巨大。3.1.1有翅成虫Alates有翅成虫长约27mm~29mm,头胸腹背面黑褐色,腹面棕黄色。触角19节。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块淡色的“十”字纹,纹的两侧前方各有一椭圆形的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支的淡色点,翅长大,前翅鳞大于后翅鳞,翅呈黑褐色。3.1.2蚁王和蚁后Kingandqueen蚁王和蚁后头胸部与有翅成虫相似,但色较深,体壁较硬。蚁后腹部肥大,体长约15mm~80mm,体宽约5mm~15mm,黑白相间。3.2蚁巢Nest2DB3211/T1044—2022蚁巢位于地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成熟的蚁巢,一般以主巢腔为中心,在其周边布满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副巢,并由四通八达的蚁路系统相连接,形成完整的巢腔系统。3.3泥道Mudtubes黑翅土白蚁为避免光线照射、自身水分流失和预防天敌,而修建于林木外表或地表等暴露之处呈连片状的泥质通道。3.4有泥道株率Therateofmudtubes有泥道林木株数和监测调查林木总株数的比值,单位为百分数。3.5鸡枞菌Termitornycesalbuminosus离褶伞科,蚁巢伞属真菌,是黑翅土白蚁筑建巢穴时培养出的一种真菌,与蚁巢共生,在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其菌丝穿过土层长出伞形子实体,子实体小型至大型,呈单生或丛生,菌盖中央突出,表面灰褐色[来源于DB32/T1361,有修改]。3.6黑柄炭角菌Xylarianigripes炭角菌科,炭角菌属真菌,当蚁巢被废弃后,蚁巢内的湿度、空气等条件发生变化,菌圃中的菌丝生长并穿出地面,长出丛状分布的子实体,呈鹿角状、棒状等,颜色为棕色至黑色。4监测4.1监测时间每年4月~7月、9月~10月。4.2监测内容4.2.1危害情况监测调查黑翅土白蚁上树取食后形成的泥道,根据树体有泥道株数率判断黑翅土白蚁对林木的危害程度。4.2.2蚁巢位置通过监测调查林间地表鸡枞菌、黑柄炭角菌来判断蚁巢位置与状态。4.2.3种群密度监测地面泥道覆盖范围大小判断蚁巢的密度以及群体大小。根据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的分飞情况判断监测区域内成年蚁巢的密度。4.3监测方法4.3.1踏查3DB3211/T1044—2022明确监测内容,按照事先计划的调查路线进行踏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填写黑翅土白蚁监测调查表(见附录A)。4.3.2仪器设备监测在林间地表埋设白蚁监测装置,如地下型白蚁诱杀盒,定期观察监测装置内黑翅土白蚁的活动频率判断蚁患情况;也可以通过专业设备,如白蚁生命探测仪,探测黑翅土白蚁蚁巢。4.4危害程度划分通过监测调查标的区域林木的有泥道株率判断该区域黑翅土白蚁危害程度,有泥道株率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L=N/J(4.4)式中:L:有泥道株率,单位为百分数(%N:有泥道株数;J:监测调查株数。黑翅土白蚁危害程度评定标准,按表1进行划分:表1黑翅土白蚁危害程度划分表5林地预防在营建林地时,应对林地区域及周边开展黑翅土白蚁危害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及当地地理环境,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林木移植或栽培时,应对移植或栽培林木进行白蚁预防,预防措施为设置药物屏障,对进入林地苗木进行药物预防。对进入林区的运输工具及物品进行蚁患检查,避免将黑翅土白蚁带入林区。此外,要注意保护林区内青蛙、蟾蜍、鸟类、捕食性昆虫等黑翅土白蚁的生物天敌。6物理除治6.1挖巢6.1.1寻找进巢蚁道寻找黑翅土白蚁的采食道、分飞孔、黑翅土白蚁活动迹象来追踪确定通往蚁巢的主蚁道。6.1.2定位蚁巢4DB3211/T1044—2022根据地表生长的真菌指示物找蚁巢,鸡枞菌、黑柄炭角菌所在位置下面存在蚁巢。根据分群孔位置,确定通往蚁巢的主蚁道,追踪主蚁道,定位蚁巢位置。通过寻找黑翅土白蚁在地表修筑的透气道和透气孔找到巢顶道,一般深度小于20cm,找到主蚁道,沿着主蚁道找到蚁巢位置。6.1.3挖掘清理蚁巢沿着主蚁道和活巢指示物,追挖蚁巢,打开蚁巢,找到主巢中的王台,捕捉王台中的蚁王、蚁后,清理主、副蚁巢。6.1.4回填将蚁巢清除干净后,对已成空洞的巢穴和沟槽及时回填土并夯实。6.2灯光诱杀在每年4月~6月,黑翅土白蚁有翅成虫分飞期,在相距50m~300m设置一定密度的灯光诱杀点,杀虫灯设置距地高度1.7m±0.3m处,18:00-6:00开灯,定期检查、清理接虫袋(盒)。灯光诱杀按照LY/T1915执行。7化学除治7.1诱杀法7.1.1诱杀包诱杀非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在有黑翅土白蚁活动迹象的林木区域,沿林木主干20cm~100cm范围内呈梅花状埋设诱杀包诱杀黑翅土白蚁。7.1.2粉剂诱杀监测到有泥道的区域,在泥道上打开1cm左右的小孔,向泥道内喷入诱杀粉剂。7.1.3装置诱杀在监测有黑翅土白蚁活动的区域,于靠近树根的位置埋设监测诱杀装置。监测诱杀装置埋设时应略高于周围地表,装置周围覆盖适量的土壤,统一编号并做好现场标识,实时记录相关信息。定期维护检查监测诱杀装置,对产生积水、霉变的监测诱杀装置应及时更换,对已发现黑翅土白蚁活动痕迹的监测诱杀装置,每周至少更换1次诱杀饵剂。7.2药剂法树干已被黑翅土白蚁筑建泥道覆盖的林木,应先将泥道清理干净,再进行药物喷洒处理。对于树干有包裹物的林木,应先将包裹物去除,再进行药物喷洒处理,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包裹物原有状态,再进行一遍喷洒处理。使用农药喷洒设备对需防治树木进行点喷或连喷,喷洒高度应距地0.3m~0.5m,应绕树一周,均匀喷洒。对于表面涂抹了涂白剂的林木,应适当加大喷洒药量,保证药物均匀覆盖在树干表面。7.3压烟法5DB3211/T1044—2022找到黑翅土白蚁主蚁道,使用压烟装置,对准主蚁道口,进行压烟灭杀。根据蚁巢的大小确定压烟时间,一般5min~60min不等。8除治效果评价林木被黑翅土白蚁危害的区域,防治期应为3年~5年。治理区域内黑翅土白蚁有泥道株率应小于2%,无明显黑翅土白蚁活动迹象。在防治周期结束后,开展效果评价。防控项目验收时施工方应提供验收申请报告、治理周期内施工方案、黑翅土白蚁防控效果情况对照表(附录B)、黑翅土白蚁防控施工记录表(见附录C)及施工工作总结等资料。9档案信息记录做好该规程的监测、预防、物理除治、化学除治和除治效果评价等资料的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资料性附录)黑翅土白蚁监测调查表表A.1规定了黑翅土白蚁监测调查情况。表A.1黑翅土白蚁监测调查表监测调查单位:6DB3211/T1044—2022(资料性附录)黑翅土白蚁防控效果情况对照表表B.1规定了黑翅土白蚁区域防控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六位机械计数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转向中间臂支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常州2025年江苏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269人(定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生化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都2024年四川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招聘教育人才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程序温控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喷灌机管道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双色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袋装水简易连接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X射线探测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免疫细胞存储行业发展模式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家庭清洁课件教学课件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常微分方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1年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地市级)
- 《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教案(共三篇)
- 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DBJ04∕T 290-2012 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技术规程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灯笼彩灯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