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帮级下)课件2_第1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帮级下)课件2_第2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帮级下)课件2_第3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帮级下)课件2_第4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帮级下)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新课导入视频:隋朝的统一知识目标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本课知识结构一、隋的统一(P2-3)二、开通大运河(P3)四、隋朝的灭亡(P4-5)三、开创科举取仕(P3)一隋的统一一、隋的统一(1)时间:公元581年(2)都城:长安(3)建立者:隋文帝杨坚1、隋朝建立隋文帝像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弘农郡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581年-604年在位。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1)时间:公元589年(2)事件:隋灭陈(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2、统一南北隋代五牙战船(复原模型)五牙楼船高达30米,有船楼5层,乘员800人,四面甲板还备有6架长达15米的拍草。拍苹是利用了杠杆原理的巨型长锤,靠下落能量砸击靠近的敌船,是中国古代战船上最大的武器,在统一南北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隋陈议一议: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史料隋完成统一的原因探究答疑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③隋国力强盛,准备充分;④南陈政治腐败。议一议: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经济迅速发展、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开皇之治3、发展措施执行皇

帝中书省内史省吏部起草审核尚书省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相关史事含嘉仓示意图12米18米12米50万斤保质期9年710米612米大约有粮窖400余个,储存粮食4亿多斤视频:隋炀帝继位二开通大运河二、开通大运河1、概况(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材料1:(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材料2: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隋书》材料3:(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7《隋纪一》二、开通大运河1、概况(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从605年起(3)统治者:隋炀帝(4)线路: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巧记大运河知识:5河1条大运河2千多千米4段3点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05年大运河的开凿结合上面两首诗,说一说如何评价大运河?汴水

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2、影响积极:①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利于巩固统一;②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大动脉和连接纽带;③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消极:征发劳役过急过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人民起义的原因之一。三开创科举取仕三、开创科举取仕1、背景:世家大族垄断选官,重门第,忽视才能。想一想: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顾隋朝科举制创立之前历朝历代有哪些选官制度?世袭制(先秦)察举制(两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有何弊端?(1)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2)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3)后世发展: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②武则天:开武举、创殿试;③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④明清:八股取士;⑤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2、发展概况3、影响积极: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皇权;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提高了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追求了公平公正。。消极:后期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抑制了近代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四隋朝的灭亡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说一说:阅读教材,指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归纳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灭亡的根本原因:隋朝暴政隋炀帝隋炀帝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残暴统治→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隋朝仅存38年)2、概况:瓦岗军开仓放粮视频:隋末农民战争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成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后果。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请思考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思考探究相同点:①都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②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③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④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1.他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缔造“开皇之治”,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课后巩固【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动乱的局面,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A项正确;隋炀帝残暴统治,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引发农民起义,B项错误;唐太宗时期史称“贞观之治”,C项错误;武则天是唐代女皇,D项错误。故选A项。2.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中提到:“炀皇帝上之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世之盛,极于此矣。”由此可见()A.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家疆域辽阔,人口大幅增长B.隋炀帝统治初期,隋朝的综合国力达到本朝鼎盛C.隋朝史学家司马光歌功颂德,不遗余力粉饰太平D.公元六零九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力最为强盛的年份课后巩固2.课后巩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炀皇帝上之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世之盛,极于此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文帝于公元604年去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由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隋炀帝在位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库物资丰盈粮食充裕,人口增多,疆域辽阔,综合国力达到本朝鼎盛,B项正确;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政治家,不是隋朝的,排除C项;公元六零九年是隋朝国力最强盛的年份,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排除D项。故选B项。3.《话说运河》中有句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下对于这“一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心是涿郡B.开凿者是隋文帝C.开通的目的是便于帝王南巡游玩D.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课后巩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D项描述正确,符合题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A项描述错误,排除;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者是隋炀帝,B项描述错误,排除;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C项描述错误,排除。故选D项。4.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胡,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那这一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公元5世纪80年代 B.公元6世纪8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