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传统乡村聚落是地域文化与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功能与形式的集合。我国巴渝地区因其湿热的气候、崎岖的地形、多元的地域文化,孕育出多种独具特色的古寨聚落。下图示意巴渝地区四种常见古寨聚落的宅路分布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四种乡村聚落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在古代,聚落③最可能是一个()A.传统农耕区 B.商贸中心 C.军事重镇 D.驿站3.金龙寨为巴渝地区古寨之一,目前在金龙古寨的游客可以()A.品尝麻辣美食 B.畅饮酥油奶茶 C.享受哈达迎客 D.欣赏马头琴声【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④聚落仅有一条主要道路与外界连接,说明聚落规模较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D正确;②③④对外交通较为便利,环境承载力较大,排除ABC。故选D。【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聚落③交通通达度最高,适合发展商贸,不适宜传统农耕区,A错误,B正确;聚落②中主要道路将沿途村落和农田串联,聚落可借助交通开展相关商业运作或传递信息,常见于商贾驿站型聚落;聚落④只有一条主要道路通到村头,最可能位于易守难攻的山顶,常见军事重镇,排除CD。故选B。【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金龙寨地处巴渝地区,为适应湿热的气候,当地传统饮食以麻辣为主,A正确;酥油奶茶为青藏地区的传统饮食;哈达迎客是藏族和蒙古族聚居区的礼仪;马头琴是牧民的乐器,排除BCD。故选A。人口的半城镇化,即农民迁入到城市生活、工作,但是由于受政策限制或者是个人意愿,户籍并没有迁入城市,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人口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100。下图是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演变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A.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半城镇化率B.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半城镇化率C.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半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D.人口半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Ⅱ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的改革 B.城乡交通的完善C.乡村经济的发展 D.城乡差距的缩小【答案】4.B5.A【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人口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阶段Ⅰ:我国人口半城镇化上升阶段。此阶段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度上升,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相对缓慢,半城镇化率持续增长;阶段Ⅱ:我国人口半城镇化下降阶段。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缓慢增长且趋于稳定,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结果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步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趋于一致,半城镇化率逐渐下降并直至接近零,因此①对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②对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③对应人口半城镇化率,B正确,排除ACD。故选B。【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缓慢增长且趋于稳定,而随着政府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结果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步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趋于一致,半城镇化率逐渐下降并直至接近零,A正确;城乡交通的完善会进一步促进人口半城镇化发展,排除B;乡村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差距缩小都会促进人口半城镇化减少,常住人口稳定,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A。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不同的种植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两段育秧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如图),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等方法温室培育3~4叶的小秧苗,主要目的是采用温室早育苗争积温;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将小秧苗按一定密度一株一株地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或秧盘中,待培育成大壮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两段育秧的秧龄弹性大,秧龄较一般育秧期可延长10~15天,而且因“头段育足,二段育壮”,可使水稻较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当地农民选择两段育秧的主要目的是()A.早播早熟 B.培育壮秧 C.节省种量 D.增产增收7.两段育秧秧龄较一般育秧期可延长10~15天。两段育秧秧龄弹性大利于()A.茬口调节 B.抵抗伏旱 C.降低成本 D.节省劳力8.两段育秧可使水稻较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的原因主要是()A.充分利用了水分 B.充分利用了热量 C.提高了土壤肥力 D.改良了水稻品种【答案】6.D7.A8.B【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段式育秧第一阶段是采用温室培育3~4叶的小秧苗,第二阶段是培育大壮秧苗,所以具有早播早熟、培育壮秧、节省种量的特点,但这都不是当地农民选择两段育秧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因地制宜,增产增收,D正确,排除ABC。故选D。【7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段育秧的秧龄弹性大,秧龄较一般育秧期可延长10~15天,可以早几天移栽到大田,也可以晚几天移栽到大田,有利于茬口调节,A正确;两段育秧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秧苗抗旱性能好,加上秧龄弹性大,可适当抵抗春旱而不是伏旱,排除B;两段育秧增加了寄栽过程,增加了劳动力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排除CD。故选A。【8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段育秧是利用大棚有助于秧苗提前出苗和生长,充分利用了热量条件,从而延长晚熟稻种的生长时间,“头段育足,二段育壮”,从而保证了水稻较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B正确;晚熟品种正常成熟并不是充分利用了水分,对于土壤肥力和水稻品质影响较小,排除ACD。故选B。台湾岛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和平岛等地,因终年受到东北季风的吹袭和浪蚀、雨淋,多处出现风化岩石和海蚀地貌,成为独特的奇石怪岩景观,如豆腐岩、蕈(xùn)状岩(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女王头)等奇岩怪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豆腐岩的岩石及其特点可能是()A.花岗岩—多气孔构造 B.玄武岩一致密且坚硬C.变质岩—多层理构造 D.沉积岩—多节理发育10.女王头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B.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C.岩石硬度差异使侵蚀程度存在着差异 D.不同的侵蚀作用都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多气孔构造,沉积岩多层理构造,变质岩不一定有层理构造。形成豆腐岩的岩石可能为发育有互相垂直的节理(也称为裂隙)的沉积岩,再受到风、流水或海水的侵蚀,从而沿着裂缝不断地切割,逐渐加深,形成明显的格子状,犹如切割过的豆腐块一般,D正确,排除ABC。故选D。【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二者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女王头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明外力或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排除AB;女王头的形成是由于上、下层岩石硬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差异侵蚀),C正确;侵蚀作用不具有选择性,只有侵蚀程度的差异,排除D。故选C。2023年某月,气温逐渐下降,近百年来最强风暴贝蒂娜在地中海生成,之后向北席卷黑海沿岸国家,并带来狂风暴雪,山区积雪深度超过60厘米。下图为强风暴贝蒂娜位置及移动路径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最可能出现强锋面降水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12.两日后,甲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13.该最强风暴出现的时间段最可能是()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答案】11.A12.B13.C【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乙之间有低压槽分布,低压槽处有暖锋出现,甲位于暖锋锋前,最可能出现降水,A正确;乙位于暖锋锋后,不会出现降水,排除B;丙地和丁地没有锋面出现,且气流均从陆上来,降水概率小,排除CD。故选A。【1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日后,风暴中心移至甲地西北部,风暴中心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右,所以甲地吹西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13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月气温逐渐下降且带来了狂风暴雪,山区积雪深度超过60厘米,气温较低且有积雪,所以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秋冬季,C正确,排除ABD。故选C。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背面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返回地球。6月25日,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技术,通过两次再入地球大气层,成功实现了减速和稳定,最终精准地降落在预定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图a示意嫦娥六号跳跃式再入返回主控点海拔,图b示意大气垂直分层的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6月2日~4日,只利用阳光提供能源的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上的三天()A.经历了三个月球昼夜 B.白昼温度低于地球C.一直处于月球的白天 D.一直处于月球的夜晚15.从嫦娥六号发射到成功返回着陆的时段内()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D.海口(20°N)正午日影变短→变长→变短16.返回的嫦娥六号从第一次切入大气层到成功着陆的过程中,穿过大气层空间的温度升高了()A.2次 B.3次 C.4次 D.5次【答案】14.C15.D16.C【解析】【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为27.32日,即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为27.32日,排除A;月球表面白昼温度高达127℃,高于地球,排除B;因嫦娥六号在月球上只利用阳光提供能源,故在月球表面上停留期间一直处于月球的白天,C正确,排除D。故选C。【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嫦娥六号发射到成功着陆,时间是从5月3日至6月25日,期间经过了夏至日,所以该时段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排除AC;5月3日至6月25日地球逐渐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所以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慢,排除B;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约7.8°,每日移动0.258°,从5月3日至6月22日共50天,太阳直射点移动12.9°,因此5月3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10.6°N,而海口纬度为20°N,故该时段内海口的正午日影长度经历先变短后变长再变短的过程,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返回的嫦娥六号第一次切入大气层后,在海拔80千米以上周边空间的气温处于降温状态,在海拔60~80千米其周边空间第一次升温,在弹起后其周边空间先降温再第二次升温;再入大气层时先降温(即在图中④层处于降温),进入下图中的③层过程中其周边空间为第三次升温,进入②层后降温,进入①层后为第四次升温。整个过程总共经历了4次升温,C正确,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豆因不能作为主食而被看作是经济作物。一般来说,一斤黄豆可以制作出4~5斤的豆腐。华东地区的安徽省淮南市是豆腐生产的发源地,自淮南王刘安首先制作出豆腐以来,豆腐的分布区域不断地扩大。自然条件、人口流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饮食习惯等,不仅对豆腐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使豆腐烹饪方式也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也有的做成了炒、炸食品。下图为历史时期我国豆腐的生产发展与地域空间分布图。(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豆腐传入较晚的主要原因。(2)从气候角度,比较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豆腐烹饪方式存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评价豆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答案】(1)西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是传统的畜牧区,人们以放牧为生;西北地区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人口流入少。(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烹饪方式以驱寒为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烹饪方式以方便携带和容易保存为主。(3)不利影响:豆腐产业的发展会刺激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占用粮食用地。有利影响:大豆用来做豆腐等各类食品,利于节约粮食。【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自然环境,人口流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饮食习惯等对豆腐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地区,人们以放牧为主,豆腐不属于当地的传统美食,饮食习惯并不相同;同时,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流入较少对于豆腐传播带入的可能性较小,导致西北地区豆腐传入较晚。【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整体气候较为寒冷,因此豆腐的烹饪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是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而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地区,整体气候干旱,干旱降水较少,因此烹饪方式主要是以方便携带和容易保存的饼类为主。【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豆腐产业的发展对于大豆的需求量较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占用粮食用地,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同时,结合材料可知,一斤黄豆可以制出4到5斤的豆腐,产量较大,可以用来做豆腐等各类食品,有利于节约粮食,从而增加我国粮食种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旱季(3~5月)和凉季(11月~次年2月)等,冬季无明显季风。干旱、暴雨洪涝、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灾害。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2亿(2022年),其中2/3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印度国土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1.5%,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下图为印度工、农业分布及人口迁移略图。(1)分别分析印度雨季、旱季、凉季的主要形成原因。(2)印度粮食产量大却不建议大量出口,分别阐明其理由。(3)简述印度人口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答案】(1)6~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的西南季风,形成雨季;3~5月盛行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东北季风,形成旱季;11月至次年2月,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影响,加上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作用,无寒冷气流南下影响印度,形成凉季。(2)产量大的原因:印度耕地多,粮食产量大。不建议大量出口的原因:印度自然灾害多,粮食产量不稳定;印度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3)推力:北部(恒河平原)人口多,以农业生产为主,劳作辛苦且收入低。拉力:西部和南部工业发达,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投资环境好。【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印度气候分为雨季,旱季和凉季等,冬季无明显季风。主要原因在于印度主要受到季风影响,6到10月份受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的西南季风,携带充足的水汽,使得印度降水较多,形成雨季;3到5月份盛行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东北季风,气流较为干燥,降水较少形成旱季;而在11月到次年二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带给当地充足的太阳光照,同时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寒冷气流对该地影响较小,因此形成凉季。【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1.5%,耕地面积较多,因此整体粮食产量较大。但是由于印度人口约14.2亿,人口数量较多,对于粮食需求量较大,加上该地自然灾害较多,粮食产量并不稳定,导致本地区粮食产量大,却不建议出口。【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印度人口整体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拉力在于,印度西部和南部是著名的工业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且工资水平较高,投资环境较好,吸引大量人口来此投资创业务工等。推力在于,北部地区以恒河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人口数量较多,该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居住环境较差且劳作辛苦,收入较低,使得大量人口迁出该地。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潮差是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海湾轮廓等条件的影响,随时间及地点而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杭州湾与长江口平均最低潮位差别不大。下图分别为杭州湾平均高、低潮位等值线图和长江口某时段潮差分布图。(1)分析长江口潮差远小于杭州湾的主要原因。(2)比较长江口与杭州湾潮差分布的东西差异,并说明原因。(3)说明杭州湾潮差大的有利影响。【答案】(1)长江口开口及水道远小于杭州湾,导致其高潮位较低;长江口岛屿占长江口宽度的比例远远大于杭州湾,长江口岛屿对潮汐的阻挡作用较强,导致其高潮位较低;杭州湾与长江口平均最低潮位差别不大。(2)差异:长江口潮差由东向西逐渐减小;杭州湾潮差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长江口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杭州湾潮水上溯过程受喇叭状海湾形状影响,潮位不断抬高。(3)(西部)高潮时气势壮观,利于发展旅游业;高潮时潮位高利于船泊入港;潮差大利于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等。【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海湾轮廓等条件的影响,随时间及地点而存在明显差异。长江口开口以及水道远小于杭州湾,导致其高潮潮位较低;同时,长江口岛屿数量较多,占长江口宽度的比例较大,远远大于杭州湾,因此,对潮汐的阻挡作用较强,导致其高潮位较低,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杭州湾与长江口平均最低潮位差别不大,因此,长江口潮差远小于杭州湾。【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长江口潮差由东向西逐渐减小,而杭州湾潮差则由东向西逐渐增大。主要原因在于长江口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受岛屿阻挡,导致能量消耗较大,从而由东向西潮差逐渐减小;而杭州湾潮水在上溯过程中受当地特殊的喇叭状海湾形状的影响,使得潮位在不断抬高,潮差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杭州湾潮差较大,在高潮时气势壮阔,吸引游客观赏,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同时潮水上涨时,有利于船舶入港;同时,潮差较大,使得潮间带范围较广,有利于采集和养殖;潮差越大则落差越大,有利于进行潮汐发电。

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传统乡村聚落是地域文化与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功能与形式的集合。我国巴渝地区因其湿热的气候、崎岖的地形、多元的地域文化,孕育出多种独具特色的古寨聚落。下图示意巴渝地区四种常见古寨聚落的宅路分布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四种乡村聚落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在古代,聚落③最可能是一个()A.传统农耕区 B.商贸中心 C.军事重镇 D.驿站3.金龙寨为巴渝地区古寨之一,目前在金龙古寨的游客可以()A.品尝麻辣美食 B.畅饮酥油奶茶 C.享受哈达迎客 D.欣赏马头琴声【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④聚落仅有一条主要道路与外界连接,说明聚落规模较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D正确;②③④对外交通较为便利,环境承载力较大,排除ABC。故选D。【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聚落③交通通达度最高,适合发展商贸,不适宜传统农耕区,A错误,B正确;聚落②中主要道路将沿途村落和农田串联,聚落可借助交通开展相关商业运作或传递信息,常见于商贾驿站型聚落;聚落④只有一条主要道路通到村头,最可能位于易守难攻的山顶,常见军事重镇,排除CD。故选B。【3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金龙寨地处巴渝地区,为适应湿热的气候,当地传统饮食以麻辣为主,A正确;酥油奶茶为青藏地区的传统饮食;哈达迎客是藏族和蒙古族聚居区的礼仪;马头琴是牧民的乐器,排除BCD。故选A。人口的半城镇化,即农民迁入到城市生活、工作,但是由于受政策限制或者是个人意愿,户籍并没有迁入城市,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人口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100。下图是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演变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A.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半城镇化率B.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半城镇化率C.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半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D.人口半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Ⅱ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的改革 B.城乡交通的完善C.乡村经济的发展 D.城乡差距的缩小【答案】4.B5.A【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人口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阶段Ⅰ:我国人口半城镇化上升阶段。此阶段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度上升,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相对缓慢,半城镇化率持续增长;阶段Ⅱ:我国人口半城镇化下降阶段。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缓慢增长且趋于稳定,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结果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步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趋于一致,半城镇化率逐渐下降并直至接近零,因此①对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②对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③对应人口半城镇化率,B正确,排除ACD。故选B。【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缓慢增长且趋于稳定,而随着政府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结果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逐步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趋于一致,半城镇化率逐渐下降并直至接近零,A正确;城乡交通的完善会进一步促进人口半城镇化发展,排除B;乡村经济发展以及城乡差距缩小都会促进人口半城镇化减少,常住人口稳定,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A。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不同的种植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两段育秧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如图),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等方法温室培育3~4叶的小秧苗,主要目的是采用温室早育苗争积温;第二阶段是寄秧阶段,将小秧苗按一定密度一株一株地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或秧盘中,待培育成大壮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两段育秧的秧龄弹性大,秧龄较一般育秧期可延长10~15天,而且因“头段育足,二段育壮”,可使水稻较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当地农民选择两段育秧的主要目的是()A.早播早熟 B.培育壮秧 C.节省种量 D.增产增收7.两段育秧秧龄较一般育秧期可延长10~15天。两段育秧秧龄弹性大利于()A.茬口调节 B.抵抗伏旱 C.降低成本 D.节省劳力8.两段育秧可使水稻较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的原因主要是()A.充分利用了水分 B.充分利用了热量 C.提高了土壤肥力 D.改良了水稻品种【答案】6.D7.A8.B【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段式育秧第一阶段是采用温室培育3~4叶的小秧苗,第二阶段是培育大壮秧苗,所以具有早播早熟、培育壮秧、节省种量的特点,但这都不是当地农民选择两段育秧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因地制宜,增产增收,D正确,排除ABC。故选D。【7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段育秧的秧龄弹性大,秧龄较一般育秧期可延长10~15天,可以早几天移栽到大田,也可以晚几天移栽到大田,有利于茬口调节,A正确;两段育秧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秧苗抗旱性能好,加上秧龄弹性大,可适当抵抗春旱而不是伏旱,排除B;两段育秧增加了寄栽过程,增加了劳动力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排除CD。故选A。【8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段育秧是利用大棚有助于秧苗提前出苗和生长,充分利用了热量条件,从而延长晚熟稻种的生长时间,“头段育足,二段育壮”,从而保证了水稻较晚熟品种能正常成熟,B正确;晚熟品种正常成熟并不是充分利用了水分,对于土壤肥力和水稻品质影响较小,排除ACD。故选B。台湾岛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和平岛等地,因终年受到东北季风的吹袭和浪蚀、雨淋,多处出现风化岩石和海蚀地貌,成为独特的奇石怪岩景观,如豆腐岩、蕈(xùn)状岩(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女王头)等奇岩怪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豆腐岩的岩石及其特点可能是()A.花岗岩—多气孔构造 B.玄武岩一致密且坚硬C.变质岩—多层理构造 D.沉积岩—多节理发育10.女王头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B.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C.岩石硬度差异使侵蚀程度存在着差异 D.不同的侵蚀作用都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多气孔构造,沉积岩多层理构造,变质岩不一定有层理构造。形成豆腐岩的岩石可能为发育有互相垂直的节理(也称为裂隙)的沉积岩,再受到风、流水或海水的侵蚀,从而沿着裂缝不断地切割,逐渐加深,形成明显的格子状,犹如切割过的豆腐块一般,D正确,排除ABC。故选D。【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二者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女王头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明外力或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排除AB;女王头的形成是由于上、下层岩石硬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差异侵蚀),C正确;侵蚀作用不具有选择性,只有侵蚀程度的差异,排除D。故选C。2023年某月,气温逐渐下降,近百年来最强风暴贝蒂娜在地中海生成,之后向北席卷黑海沿岸国家,并带来狂风暴雪,山区积雪深度超过60厘米。下图为强风暴贝蒂娜位置及移动路径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最可能出现强锋面降水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12.两日后,甲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13.该最强风暴出现的时间段最可能是()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答案】11.A12.B13.C【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乙之间有低压槽分布,低压槽处有暖锋出现,甲位于暖锋锋前,最可能出现降水,A正确;乙位于暖锋锋后,不会出现降水,排除B;丙地和丁地没有锋面出现,且气流均从陆上来,降水概率小,排除CD。故选A。【1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日后,风暴中心移至甲地西北部,风暴中心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右,所以甲地吹西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13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月气温逐渐下降且带来了狂风暴雪,山区积雪深度超过60厘米,气温较低且有积雪,所以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秋冬季,C正确,排除ABD。故选C。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背面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返回地球。6月25日,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技术,通过两次再入地球大气层,成功实现了减速和稳定,最终精准地降落在预定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图a示意嫦娥六号跳跃式再入返回主控点海拔,图b示意大气垂直分层的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6月2日~4日,只利用阳光提供能源的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上的三天()A.经历了三个月球昼夜 B.白昼温度低于地球C.一直处于月球的白天 D.一直处于月球的夜晚15.从嫦娥六号发射到成功返回着陆的时段内()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D.海口(20°N)正午日影变短→变长→变短16.返回的嫦娥六号从第一次切入大气层到成功着陆的过程中,穿过大气层空间的温度升高了()A.2次 B.3次 C.4次 D.5次【答案】14.C15.D16.C【解析】【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为27.32日,即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为27.32日,排除A;月球表面白昼温度高达127℃,高于地球,排除B;因嫦娥六号在月球上只利用阳光提供能源,故在月球表面上停留期间一直处于月球的白天,C正确,排除D。故选C。【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从嫦娥六号发射到成功着陆,时间是从5月3日至6月25日,期间经过了夏至日,所以该时段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排除AC;5月3日至6月25日地球逐渐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所以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慢,排除B;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约7.8°,每日移动0.258°,从5月3日至6月22日共50天,太阳直射点移动12.9°,因此5月3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10.6°N,而海口纬度为20°N,故该时段内海口的正午日影长度经历先变短后变长再变短的过程,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返回的嫦娥六号第一次切入大气层后,在海拔80千米以上周边空间的气温处于降温状态,在海拔60~80千米其周边空间第一次升温,在弹起后其周边空间先降温再第二次升温;再入大气层时先降温(即在图中④层处于降温),进入下图中的③层过程中其周边空间为第三次升温,进入②层后降温,进入①层后为第四次升温。整个过程总共经历了4次升温,C正确,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豆因不能作为主食而被看作是经济作物。一般来说,一斤黄豆可以制作出4~5斤的豆腐。华东地区的安徽省淮南市是豆腐生产的发源地,自淮南王刘安首先制作出豆腐以来,豆腐的分布区域不断地扩大。自然条件、人口流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饮食习惯等,不仅对豆腐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使豆腐烹饪方式也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也有的做成了炒、炸食品。下图为历史时期我国豆腐的生产发展与地域空间分布图。(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豆腐传入较晚的主要原因。(2)从气候角度,比较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豆腐烹饪方式存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评价豆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答案】(1)西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是传统的畜牧区,人们以放牧为生;西北地区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人口流入少。(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烹饪方式以驱寒为主;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烹饪方式以方便携带和容易保存为主。(3)不利影响:豆腐产业的发展会刺激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占用粮食用地。有利影响:大豆用来做豆腐等各类食品,利于节约粮食。【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自然环境,人口流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饮食习惯等对豆腐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地区,人们以放牧为主,豆腐不属于当地的传统美食,饮食习惯并不相同;同时,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流入较少对于豆腐传播带入的可能性较小,导致西北地区豆腐传入较晚。【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整体气候较为寒冷,因此豆腐的烹饪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是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而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地区,整体气候干旱,干旱降水较少,因此烹饪方式主要是以方便携带和容易保存的饼类为主。【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豆腐产业的发展对于大豆的需求量较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占用粮食用地,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同时,结合材料可知,一斤黄豆可以制出4到5斤的豆腐,产量较大,可以用来做豆腐等各类食品,有利于节约粮食,从而增加我国粮食种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旱季(3~5月)和凉季(11月~次年2月)等,冬季无明显季风。干旱、暴雨洪涝、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灾害。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2亿(2022年),其中2/3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印度国土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1.5%,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下图为印度工、农业分布及人口迁移略图。(1)分别分析印度雨季、旱季、凉季的主要形成原因。(2)印度粮食产量大却不建议大量出口,分别阐明其理由。(3)简述印度人口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推力和拉力。【答案】(1)6~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的西南季风,形成雨季;3~5月盛行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东北季风,形成旱季;11月至次年2月,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影响,加上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作用,无寒冷气流南下影响印度,形成凉季。(2)产量大的原因:印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