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修改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1页
(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修改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2页
(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修改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3页
(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修改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4页
(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修改版】-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专题03历史03网络构建02阶段特征01命题趋势04时空线索05梳理预测易混易错知识拓展核心素养得分速记考向预测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2024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命题角度:格局/。命题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考查重点)。两晋王朝的兴衰通过了解两晋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命题角度:格局/政治制度。命题点:八王之乱、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通过了解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命题角度:人口迁徙/民族交融/改革。命题点:人口迁徙;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与影响(考查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与意义(重点考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表现。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命题角度: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业/文明交融互鉴。命题点:《齐民要术》的内容与意义(考查重点);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石窟艺术。把握趋势,找准方向不迷路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在此期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技术也取得很大进步;科技文化领域更是成就璀璨。政治方面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经济方面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文化方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民族关系东汉末年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专题概览,精准角度寻规律构建体系,明确时空有线索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

作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

启示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不能骄傲轻敌,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知识点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考点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前提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发展状况魏蜀吴①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②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③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220年221年229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1)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魏国修水利工程、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意义知识点2.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知识拓展、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核心提示】:人物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难点突破时空观念200官渡之战208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图229三国鼎立核心素养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具备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且力量对比条件尚不成熟。曹、刘、孙三方军事力量相对均衡,任何一方都无法吞并其他两分以实现统一,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①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军阀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现对而言,这是历史的进步,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③从文化等方面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并发展起来。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3.高频考题--三国鼎立图片解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常考点】1.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2.三国的建立:魏,220年,曹丕建立,都城在洛阳;蜀汉,221年,刘备建立,都城在成都;吴,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都城在建业。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经济基础和力量对比条件尚未成熟。4.三国经济发展情况:曹魏重视农业生产,修建很多水利工程;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天的台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5.特别提醒: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考向0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例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变式1-1】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变式1-2】“周瑜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并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备齐了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ACA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歼灭袁绍主力,奠定统一北方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材料未涉及蜀汉孙吴考向02

三国鼎立【例2】(2021·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变式2-2】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三国英杰传》 B.《三国演义》C.《三国》

D.《三国志》DA【变式2-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题干不涉及题干不涉及题干不涉及B两晋更替西晋统治制度分封制八王之乱皇帝影响灭亡东晋时间建立者都城政权特点与前秦战役南北朝更替晋惠帝①西晋从此衰落②幸存者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建康(南京)317年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淝水之战十六国(前秦)东魏西魏东晋南朝北魏北齐北周宋齐陈梁北朝西晋被内迁匈奴所灭六朝古都-建康(南京)知识点1.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考点二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时间民族影响北人南迁时间原因影响东汉、魏、晋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鲜卑、羌、氐、匈奴、羯西晋末年起,“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北人内迁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八王之乱示意图五胡内迁示意图材料一(太傅何曾)“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晋书·何曾传》材料二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江统《徙戎论》(1)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化(2)宗王权重威胁中央,爆发八王之乱(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尖锐难点突破①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图”空缺内容的填充。②概述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③根据图示可看出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①蜀、西晋、梁、②政治上:政权分立。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民族交融。③由分裂走向统一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2.概况:①大战时间:公元

年;②作战双方:

与东晋;③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3.淝水之战的影响:①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

的状态。②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383前秦分裂和混战投鞭断流知识点3、淝水之战383年,苻坚不顾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这是为什么呢?前秦: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①战略得当。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稿定PPT021.西晋衰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靡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民族压迫激化了民族矛盾,少数民族起兵反抗;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彻底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尽西晋国力。③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2.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启示:①失败原因:前秦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军心不稳;苻坚还骄傲轻敌、指挥失当;前秦军队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太长、力量分散;东晋8万精兵团结一致、从容应对、正确战略战术。②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稿定PPT02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1)分裂:三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2)统一:①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隋唐,元明清时期。②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③四次局部统一: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先后统一北方;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4.高频考题--解读五胡内迁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常考点】1.内迁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2.内迁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3.影响: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4.特别提醒:西晋王朝被内迁的匈奴所灭。考向01

西晋的兴衰【例1】(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变式1-1】下列政权中实现短暂全国统一的王朝是(

)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变式1-2】西晋末年,北方汉族人往往选择在乡野之间依附宗族中的豪杰聚居,修建被称为“坞”的小型寨堡,周围往往既有险阻又有可以耕种和灌溉的土地。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北方(

)A.政府加强控制地方 B.农村商业集市兴起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D.农业盛行集体劳动BCB古代中国先后出现四大统一:秦汉时期、西晋、隋唐、元明清时期。考向02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例2-1】(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变式2-2】前秦苻坚深受汉族文明影响,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苻坚的改革(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导致了外戚专政的局面C.完成了全国统一 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C【变式2-1】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说明了(

)A.西晋统治政策有利于人口迁徙B.鲜卑与匈奴是内迁民族的主力C.少数民族寻求证明统治合法性D.内迁少数民族已全部完成汉化A题干未涉及题干是有为而治题干不涉及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族文明影响,显然有利于民族交融考向03

淝水之战【例3】(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变式3-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下列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淝水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官渡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DCC【变式3-2】(2023·天津·统考一模)学会识读历史地图,逐步树立时空观念。请识读下面两幅历史地图图1、图2所反映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颇具戏剧性,一方是来势汹汹的侵犯之师(前秦),一方是固守家园的忠诚卫士(东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是来自此战。源自于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②经济因素:(最根本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表现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种植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商业交流频繁,城市繁荣发展,南朝时的建康时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方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江苏南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政府政策的支持人民的辛勤努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考点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1、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力量趋于壮盛”的主要原因。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方人民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政府重视兴修水利;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①变化:由荒凉到富裕②现象:江南地区经济开发③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④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区分两次人口迁移①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②北人南迁—江南地区开发核心素养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人物目的措施迁都推行汉化性质影响439年,北魏(鲜卑族)统一北方;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孝文帝(拓跋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迁都洛阳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区分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直接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问题探究】你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呢?材料二: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材料一: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辩证/全面地评价孝文帝。问题思考知识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总之,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比较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不同点侧重点目的启示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都取得了成功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并都巩固了国家统治侧重于富国强兵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应坚持改革不动摇*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应符合国情*改革要勇于创新,善于学习,重用人才知识拓展允许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民族冲突与汉化改革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383年淝水之战南朝(宋齐梁陈)隋唐(581)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知识点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相互交融的过程,包括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生活等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以至民族差别缩小,趋向一致,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民族。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两大方向的民族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三个阶段的民族交融①东汉末至西晋初,“五胡”内迁,长城沿线出现民族交融局面。②东晋十六时期,民族交融步伐加快。③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出现高潮四种交融方式(战争、和亲、人口迁徙、改革)①民族迁徙——“五胡”内迁。②友好交往——游牧民族与汉族错居杂处,好交往。③联合斗争——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联合反抗西晋的统治。④游民族政权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知识点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由衣食住行—生产方式—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改变了社会风貌,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战争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权并立;民族间的交流频繁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为民族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加速北方封建化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元朝时民族融合达到高潮,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民族迁徙经济文化交流战争改革民族交融的方式: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形成影响时期原因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知识拓展稿定PPT0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①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②280年,西晋实现了南北统一。③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④439年,北魏统一北方。2.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表现、结果:(1)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辛勤努力。 (2)表现:农业: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③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缫丝、制瓷、冶铸、造纸等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3)结果: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①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力,才是促使经济发展的根本。②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和平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③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推广,实现共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加深了彼此间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⑤发展经济要根据情况,因地制宜。稿定PPT024.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②平城的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③洛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能更好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2)影响:①一方面加强了与汉族等其他民族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的学习中原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②北魏孝文帝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都城迁移,而是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的行动;③迁都成功是北魏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5.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快了历史发展的步伐。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6.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的高潮: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③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争频繁,民族政权并立,促进了民族交融。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稿定PPT027.高频考题--(1)解读北民南迁开发江南示意图8.高频考题--(2)解读北魏陶俑北民南迁【常考点】1.特征: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迁趋势往往在北方割据战乱时最突出;2.规律: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3.启示:①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统治者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及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经济建设方面,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北魏陶俑【常考点】1.名称:北魏陶俑;2.反映的实质:民族交融;3.迁徙形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民南迁;4.迁徙阶段:①东汉末至西晋初,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民族交融的局面;②东晋十六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步伐加快;③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出现高潮。5.交融方式:人口迁徙、和亲、战争、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等考向01

江南地区的开发【例1】(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民族交融加强【变式1-1】图片史料、文字史料是我们了解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来源。下面的图文材料说明(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变式1-2】317-589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A.环保意识的增强 B.生产技术的进步C.自然条件的优越 D.水利工程的兴修ABA南方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北民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及大量劳动力次要因素题干不涉及次要因素【变式2-1】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徙都洛邑”,向南方的齐借书抄写,以充实北魏的国家图书。孝文帝此举旨在(

)A.消除民族隔阂

B.学习中原文化C.确立正统地位

D.统一黄河流域考向02

北魏孝文帝改革【例2-1】(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说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易汉服【变式2-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两次改革都(

)A.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D.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式BB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将鲜卑族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B鲜卑族改用汉姓题干未涉及题干不涉及题干不涉及考向03

北方大区的民族交融【例3】(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变式3-1】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胡人汉化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朝代更迭【变式3-2】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子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以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裤褶服的变化可以例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C.科技文化有了显著进步 D.各族人民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BDB少数民族和汉族互相学习,体现民族交融“取代”说法错误各民族之间经济上密切交往,但不能体现空前发展逐渐减少,而非完全数学人物祖冲之朝代成就农学《齐民要术》作者朝代地位书法形成曹魏王羲之时期代表作特点作品誉为本人美誉绘画顾恺之时期作品石窟南北朝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贾思勰北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艺术东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书圣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钟繇、胡昭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①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②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③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考点四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稿定PPT0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等文化的传入,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成为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⑤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挖掘;⑥科学家的刻苦钻研和注重实践的精神。(2)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石窟艺术为什么具有艺术价值?①它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优秀遗产;②它的雕刻艺术和佛教文化的结晶,对研究佛学有重要作用;③它的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凝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水平,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稿定PPT023.高频考题--解读祖冲之、《兰亭集序》祖冲之像【常考点】1.简介: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2.数学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3.历法成就:创制出《大明历》。4.特别提醒:祖冲之还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