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5篇模版)_第1页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5篇模版)_第2页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5篇模版)_第3页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5篇模版)_第4页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5篇模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5篇模版)

第一篇: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

关于惠州市城市道路养护的情况

从惠州市公路管理局2012年的工作总结反映的情况来看,2012

年,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一是广惠高速东延线全

年完成投资30,105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0.35%,累计完成投资

112,858万元,占一期总投资的58.8%;二是惠大高速公路全年完成

投资7亿元,占年度计划5亿元的140%,累计完成投资328,775万

元,占项目概算总投资的62.4%。三是惠州大道东段改造工程全年完

成投资4.57亿元,累计已完成12.4亿元,占总投资79%。四是惠州

机场路建设工程一期全年完成投资约14,810万元,占总投资的

61.71%。主线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支线3.2公里段已完工。除日常

公路养护工作外,还完成S120线侨场至陈江段等3项路面维修工程,

S242线龙新公路等6项路面修复、路面抢修工程,S356线横瑶松嶂

段等3项水泥佐路面挖补工程,S358线约场段路面安全整治工程等养

护工程。

从惠州市公路管理局2013年的工作总结反映的情况来看,2013

年,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占年度计划120亿元的

125%,同比增长18%。其中铁路轨道完成投资36亿元,占年度计划

的100%;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0.2亿元(含前期项目7400万元),

占年度计划的163%;普通公路完成投资24.9亿元(含农村公路7.2

亿

元),占年度计划的106%;港口航道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度

计划的97%;站场等其他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91%。除日常公路养护工作外,国道G205线文明示范路工程大修路

段已完工,改造路段已于10月动工。省道S356线惠阳环城路、省道

S356线平山至多祝段和省道S357线路面大修工程主体已完工。省道

S120线水口至河源路段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和专项评估咨询单位的招

标工作,争取2014年6月动工建设,其中蓬陵1.3公里路段基本完

成。省道S119线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开展施工、监理招标。省道

S358线新好路段已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工作。全力落实奕威书记1月4

日调研老百姓较关心的道路现场会重要指示,火车北站西侧YG57线,

县道X208线惠城段、惠东段,县道X209线惠东段已基本完工,县道

X209线惠阳段施工单位已进场,计划明年6月完工。另外,受今年强

台风〃尤特〃和〃天兔〃影响,全市公路桥梁基础设施水毁严重,先

后造成148条线路交通中断,为尽快抢修复工作,向省交通运输厅、

省公路管理局争取到7500万元补助资金。至2013年12月底,全市

水毁修复除重大结构物和桥梁外,已基本完成。

分析:

随着惠州的经济发展,城市内的汽车流量剧增,加快了道路的老

化。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重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

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其次,随着养护成本增加,职工、增资

幅度加大,养老、医疗、统筹费用等负担过重。致使公路养护经费不

能适应公路管理养护的发展需要。再次养护队伍不健全,加之个

别人员素质偏低。体制不活,难以适应专'IV养护走向市场化,护的技

术质量。由于计划经济的理念,事业单位的观念深刻。职工承受的能

力很脆弱,因此,彻底改革难度很大。老百姓的认识仅限于修路,忽

略了爱路、护路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路的使用年限与质量好坏直接

与他们的经济紧密相连的重要性。

对道路采取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当前对城市道

路的维护手段主要为灌健、就地热补、路面再生密封、沥青罩面等方

法,上述方法大多用于道路已经明显损坏的情况下。事实上,这是不

经济也不科学的。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

能下降40%,这一阶段正是需要养护的阶三殳,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

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

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

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

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

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而传统的道路

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

惠州市的路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

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

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

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

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

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在道路损

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

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提问:

1、在当前的惠州市区的交通情况下,如何可以达到既不影响群众

正常的出行需要,又能较好的维护道路使用状况?

2、如何看待当前的管养分开制度,管养分开是否有利于城市道路

的养护?

第二篇: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情描述: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生态工程。其中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配合西

部大开发,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重大决策,是迄今为

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二千多万公

顷,生态改善效果显著,很多地区的植被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和土壤

沙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针对如何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有两

种做法:一是政府进行专项补偿,二是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过实践,

两者都暴露出一些问题,政府主导的专项补偿出现了面子工程,而市

场化运作又不乏失败的例子,延安民营企业家刘世杰,1996年以〃面

粉换地〃组织延安市延川县的一个村的农民退耕还林还草,探索建立

市场化的生态建设运行机制,被称为民间资本进入退耕还林领域的

〃民间资本先行者〃。这项当时被看好的一个新探索,现在却举步维

艰,第一个吃螃蟹的刘世杰,先后在荒山坡地上投入了一千万多元,

目前却处于〃生活靠借贷,出门被追债〃的窘境。①

①引自《记者观察》2003年12期。

案情评析: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一项具有〃积极的〃或〃正的〃

外部性经济活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其产品的供给是严重不足,或

供给本身可能是微不足道。虽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也可能使农

户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更多的是发挥其生态、环境、景观和

社会等外部效益。后者被周围和其他地区的人们无偿享用了。因为,

一般而言,投资于退耕还林还草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对退耕还林还草

的需求,仅仅是林木和畜产品经济价值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的依据

是他的私人边际收益。而社会或部分社会成员,对退耕还林还草的需

求,多半是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自然景观的改善等

作用的需求。这样,在对退耕还林还草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就

存在一个边际外部效益问题。也就是说,个体需求仅考虑了其私人边

际效益问题,而没有考虑这一边际外部效益问题。

站在退耕还林还草投资经济行为主体的立场来看,如果他是作为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动机的〃理性经济人〃,那么,

他投资的决定性动机和目的将仍然是其边际效益最大化,而一般不会

去考虑这部分边际外部效益。而针对消除退耕还林还草中的外部性问

题,现行的主要由两种方法,一是政府补助,二是进行市场化运作,

而这对应着外部性矫正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一、利益调整:庇古等人的观点

主张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传统可以追溯到马歇尔。

20世纪初期庇古列是出了著名的〃庇古税”来试图消除外部性问题。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应引入政府干预力量来解决因外部性问题引

起的资源帕累托最适度配置问题。而这种政府干预既可以是直接的行

政控制,如由政府指令生产者提供最优的产量组合,决定公共产品的

价格等,也可以是间接的经济控制,如通过产生外部性问题的经济活

动征税或提供补贴,使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

现行生态补偿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粮代赈、现金补助、分期

实施,通过种苗补偿、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减免以及林草地产权保障

等措施调动和保护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以期能够实现改善生态环

境的目标。工程实施采取目标责任制,省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负总责。

〃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各省级政府层层落实工

程建设的目标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并认真进行检查和考核。

国家希望通过以上措施来解决退耕还林还草中的外部性问题,但

从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退耕还林也在走向〃政绩工程〃和〃面

子工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林草问题课题组的调查显

示,相当多地方在选择退耕还林地点时,偏向于选择靠近公路的土地。

在西南某些地区,靠近公路的退耕农户比例甚至超过70%。调查结果

认为,〃便于检查验收的考虑显然占据了重要成分〃。〃面子工程〃

导致的结果是,该退的坡耕地退不下来,不该退的基本农田却退了下

来。农民失去了基本口粮田,而生态环境却得不到改善。二是经济林

比重过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

规定: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

单位,不得低于80%。但根据调查,发现各地造林中的经济林比例远

远大于生态林比例,而经济林的防护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远小于生态林。三是林木管护成本投入没有保障。粮食、现金补助到

期后,生态林统一管护没有资金来源,而且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生

态林无经营收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群众得不到经济利益,管护问

题突出。同时,退耕还林工作量繁大,直接成本中没有管理经费,地

方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在贫困地区这一情况尤其突出。

四是退耕还林造林质量低下。五是补偿标准不合理。粮食补偿标准未

充分体现区域差异。现行规定只按〃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和〃长江

流域及南方地区〃这两个大区域来确定粮食补偿标准。然而即使是同

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或〃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

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退耕耕地的生产力不同,退耕耕地原有

收益存在较大差异。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必然出现退耕耕地原有收

益低于或高于围家补偿标准这两种退耕耕地原有收益低于或高于围家

补偿标准这两种情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在实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存

在着诸多弊端,而问题就在于现行政策下,退耕还林还草的组织者与

检查者均为政府承担,这就无法避免地导致了政府寻租和政府失灵现

象的产生。此外由于是政府主导,没有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人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完全发挥。

二、改变利益调整的初始条件:科斯等人的观点

其实〃科斯定理〃只是一道命题,即〃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

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

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科

斯命题是针对外部效果理论的。〃科斯定理〃,与其是说明了在〃交

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效率结果与产权无关的结论,倒不如说它说

明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产权制度质量如何作用或影响

了经济效率。〃科斯定理〃引申出来的结论应该是,只要〃交易费用〃

大于零,就可以通过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合形式的选择来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而无需抛弃市场机制

或引入政府的干预。其原因在于,只要产权关系明权化,交易各方就

会力求降低〃交易费用〃,使资源使用到产出最大、成本最小的地方,

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刘世杰是走生态治理产业化的典型,而最终这个项目失败了。针

对〃刘世杰现象〃,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分析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

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的国家退步政策不包括民间资本,民间

资本不能从国家的财政〃盘子〃里获得利润,只能从产业本身寻找利

润点,风险加大。同是退耕还林,国家只补群众而不补企业,显现出

民间资本进入缺乏政策引导和鼓励。二是民间资本进入生态产业隐性

门槛较高。目前生态产业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企业的进入只被作为

一种补充,实际的支持力度不够,享受不到公平待遇。特别是在金融

贷款方面,信贷部门非但没有针对民间资本介入的扶持政策,相反信

贷条件过于苛刻,民营企业资金难的矛盾在生态领域很突出。三是生

态产业收益低、周期长、公益性强,而且具有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双重

风险。

由此看来,只是靠政府补助或是市场会出现很多问题,于是建立

市场化的退耕还林补偿制度的想法出现了。在工程实施中引入市场竞

争机制,即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购买制度,通过市场运作中的〃看不见

的手〃,更好地调节并完成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

首先,要选择代理企业。代理企业的选择可由退耕还林还草总机

构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选取一部分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型企

业,授予其代理权。同时选取一部分企业参与当年的退耕还林还草组

织工作,经过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管理机构的审核,获得当年相应的工

资。第二,生态代理企业的收益来源是每年国家购买的生态产品,以

及在市场上转换代理权获得的交易费用。而企业决定是否继续组织管

理生态重建的根本在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自身对继续参与生态重建

过程盈利性的估计。其次,政府对代理企业的生产进行购买。这种购

买行为应定于每年6-7月,最多延长至10月,这段时间是判断树种或

草场成活的最佳时间。这一时期,由退耕还林还草总机构派专人配合

当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分支机构对一年内植树造林的成果进行检验,根

据检验结果判断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检验合格的可足额购买,

不合格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部分购买。对于一些生态重建工程完成很差

的企业,可收回其代理权,并根据合同规定处以定量的罚款,第2年

可将代理权交于其他具有生态重建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经营。

关于购买的检验标准,需在最初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

的标准,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处于干旱少雨的地方,要适当放宽标准,

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当年发生重大旱灾或洪灾等重大自然

灾害,当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分支机构还需上报总机构,根据具体情况

调低检验标准。在考虑到各种不同因素的情况下,尽量为代理企业建

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样结合了政府和市场,也许会成为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新路,

第三篇:公共经济学案例

《公共经济学》课堂案例分析题

1.政府能不能经营城市?

绍兴市区内的环城河有24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沿河民宅密布,工厂混杂,污水排放,导致河水发黑发臭。1999年

以来,绍兴市先后投入12亿元进行环城河综合整治。通过清淤、砌坎、

布绿、造路、设街,使环城河旧貌换新颜。

在环城河整治中,绍兴市政府不是就河论河,而是把整条河作为

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建设。在城北建设了一个袍江开发区,把沿河

的300多家工厂和3000多户居民都搬迁到了开发区。腾出的河边土

地价格因环境改善而飙升,政府通过出租、出售商铺筹集资金,实行

市场化运作,结果,12亿元的总投资中,市政府只投资了5000多万

元。绍兴市环城河综合整治被认为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成功先例。是这

样吗?地方政府经营城市是否与土地公有和财政体制有关?

2.地方政府该不该重奖纳税大户?

某省已经连续几年评选纳税状元活动,省长亲自颁奖。1997年评

出11名,纳税起始金额为100万元;1998年评出21名,纳税起始

金额为200万元;1999年评出22名,纳税起始金额为300万元;

2000年评出22名,纳税起始金额为500万元;2001年评出51名,

纳税起始金额仍为500万元/日有24户纳税超过1000万元。

有关部门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

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厚爰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

后对于纳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重奖纳税大户是否违背公平原则?如

果奖励标准过高,企业会不会缴〃过头税〃?

3.我国行政成本为何偏高?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中国

经济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果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

事,在中国就需要花费1.25美元。中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

之一。有人在乡镇财政调查时发现,许多乡镇领导甚至没有行政成本

和运行效益之类的概念,政府管理不算效益账。1999年全国地方行政

管理费中公务员人均开支的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和会议费之和为

2968元,占公用经费总额的58%。2002年中央政府决定将某事业单

位按照市场化原则推向市场时,有关职能部门为此花费了100亿元人

民币的改革费用。有人建议将〃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

GDP减去发展成本〃,你认为怎样?

4.献礼工程为何成了〃献丑大道〃?

2003年10月,常熟投资5亿元的新世纪大道通车了。该大道作

为昆常公路的一部分,是向常熟撤县建市20周年的献礼工程。新世纪

大道全长7.11公里,是常熟路幅最宽的城市道路,双向4车道,总宽

达到80米,绿化率超过40%。工程从2001年12月开工,原计划在

2003年12月竣工,后来调整到国庆节以前竣工通车。然而,就是这

个献礼工程,开通不到1年就〃暗伤〃迸发,路基沉降,小一点的有

3-4厘米,最大的达10多厘米;两侧行道树大量死亡,特别是直径达

15厘米到45厘米的银杏,不少根部腐烂,散布在人行道和水塘边。

不少地方的树枯死约1/3,个别地段超过一半以上。请思考:政绩工程

失败的体制原因是什么?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方面:

1.具体案例没有要求"日必须结合产'11/经济学中的观点分析,以

PPT力口以讲解。讲解十分钟,解答问题五分钟。

2.组长大胆组织,协调分工,组员大力支持,积极准备,于下周

五之前把PPT交到我的邮箱,以组长名字命名。

3.大家准备完成之后,我们排出顺序,接着将一班的PPT发到群

共享,大家仔细查看,准备课上提问。

4案例分析课将在第十四周、十五周举行。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案例1: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

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

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

国的GDP

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

位,低于美国的5

倍多,没有GDP

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

在2005

年已超过1300

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

多倍。没有GDP

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

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

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

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

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

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

务产量的总支出。GDP

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

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

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

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

时工赚了10

元,而你支出了10

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

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增加了10

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

入。

讨论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

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案例2:从GDP

看我国的差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汇率法计算了

179

个国家和地区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05

年GDP

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数据同时显示,2005

年世界179

个国家排名,中国人均GDP

为1352

美元,位居世界第112

位,仍属中下收入国家行列。尽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数

字还相当小,但中国人均GDP

突破一千美元,表明中国跨过一个〃门槛〃。2005

年人均GDP

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挪威、瑞士、爰尔兰、丹

麦、冰岛、美国、瑞典、英国和日本。中匡香港居世界第23

位;中国台湾居世界第36

位。从上述数字看出,在2005

年我国的GDP

总量已超过了10

万亿人民币,我国的经济增

长速度是9.2%,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尤其是在各国经济衰退

的宏观形势下,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从GDP的总

量来看,如果我们把这10

多万亿人民币比做一个蛋糕,那么美国就6

个蛋糕,从人均GDP

看差距就更大了,美国6

个蛋糕除以3

亿人,我们一个蛋糕除以13

亿人,美国的人均GDP

高出我们35

倍之多。中外很多经济学家估计照这样的速度增长我国GDP

总量有望在2015

年赶上美国,但人均量赶上美国还任重道远。

讨论题:

1.我国与发达国家在GDP

上的差距说明了什么?

2.怎样才能增加我国的GDP

总量和人均GDP

量?

案例3:GDP

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

是万万不能的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非常著名的学者,对

GDP

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生了怀疑。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如果

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

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调工作,那么这对夫妇

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说得更明白一些如果一名男士

GDPO,

雇佣一名保姆,保姆的工资也将计入GDP。如果这位男士与保姆结婚,

给保姆不发工资了,GDP

就会减少。德国学者厄恩斯特?B?冯?魏茨察克和两位美国学者艾

墨里?B洛文斯,L?亨特?洛文斯在他们合著的《四倍跃进》中对GDP

在衡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提出了诘难,他们生动地写道:

〃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

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

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

GDP

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

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

险代理、新闻报道、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

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

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

依然在增加〃。1998

年湖北发了大水,遭了大灾,湖北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提高到了

13%。基于以上的分析,三位学者深刻地指出:〃平心而论,GDP

并没有定义成度量财富或福利的指标,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

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其

中所包括的外资企业虽然在我们境内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给我们创造了

GDP,但利润却是汇回他们自己的国家的。一句话,他们把GDP

留给了我们,把利润转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如同在天津打工的

安徽民工把GDP

留给了天津,把挣的钱汇回了安徽一样。

看来GDP

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

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

费的亮点

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

中,都可以增加GDP。尽管GDP

存在着种种缺陷,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

映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

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

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正因为有这些作用,所以我说,GDP

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

是万万不能的。

讨论题:

1.GDP

有哪些局限性?

2.为什么说GDP

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

是万万不能的?

3.怎样克服GDP

有哪些局限性?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点评:

GDP

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国内生产

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

①GDP

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

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

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

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

办企业。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GDP)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和生产法,但以支出为准。

案例2:

案例点评: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合。怎样缩小我国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把我国GDP

这个蛋糕做大呢?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

员,都要想办法,把企业的价值链做长,把经济的价值链作长,把产

品的附加值做大。怎样理解这句话,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我国是农业

大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低,也就是价值链短。农民吃的东西很

少是到市场上买来的。他们吃的粮食、蔬菜、蛋类等都是自己生产的。

再看美国的农民,(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如果他是个

农场主,生产出的麦子,自己不磨面、不烤面包。从市场把面包、黄

油、蛋类、蔬菜等买回来吃,这样一来,他们的价值链就做长了,

GDP的总量就做大了。具体是怎样大的:美国农民是先把小麦送进面

粉厂,面粉加工出来又进

面包厂,生产出来的面包又进超市,超市再把它卖出去。光是吃

这个链条有多长,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价值都在增殖。而我国农

民只做了一道工序,农民把粮食种出来进嘴了。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

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家都在设法把产品和服务价值链做长

做大,这样才会增加我国的GDP。

案例3:

案例点评:

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目前在评价经济状况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

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GDP

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能完全反映经济

增长的质量。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地区为追

求高的GDP

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可以肯定的是,

目前GDP

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资源来获得的。有些GDP的

增量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和评价,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破坏。

我们要加快发展、加速发展,但不能盲目发展。从GDP的含义到它的

计算方法不难看出,GDP

是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

活动的营业额,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弟)〃GDP

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句话就

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

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

家的重视。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案例1:中美边际消智倾向之比较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

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

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

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

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

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

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

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

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

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案例2: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

高储蓄率往往是高

GDP

增长的后果。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

〃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日本在上世纪70

年代GDP

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到了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中国目前

还是处在高GDP

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缺少有吸引力的投

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道,

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在中国,企业存

款增加后,广义货币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2005

年的M2

同比增长18.3%,很多人推测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企业高达1.2

万亿元的利润。所以,老百姓不投资不是孤立的现象。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40%放在银行里。但

是,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15

万亿元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让13

亿人平摊存款余额,人均不过只有一万多元。假定那些存款都来

自5

亿城镇居民,人均不过三万元。一个典型的城镇三口之家,也就

是大约10

万元存款。这个平均家庭存款数,购买房子不足,供养车不够,

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教育费也让普通家庭不敢轻易花费银行存款。与

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在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形成

的。老百姓储蓄多是对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没有信心。美国的经历证

明了这一点。上个世纪70

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人储蓄较多。随着经济改善和各种

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大多数美国人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2005

年,美国人的储蓄率是负数,说明他们不光不存钱,而且开始花

过去的存款。不过,美国人并没有过度担心。储蓄是个复杂的现象,

需要把居民存款余额放到更大的图像里去看。美国的老百姓只想花费,

不愿储蓄,而中国的情况稍稍不同,老百姓感到银行里有储蓄,心里

才能获得一些安全感。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

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

子上到大学需要19.1

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

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讨论题: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

2.中国老百姓偏爱储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3:一把〃双刃的剑〃

乘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建筑业

增加投资100

万,它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

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支出与收入也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

在乘数的作用下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5

倍,使国民收入增加500

万。为什么会有这种倍数关系,让我们举一例来说明。例如,你

花了50

元去买了10

斤苹果,这样卖水果的小贩收到50

元后,留下20%即50x20%=10

元去储蓄,拿其余的80%即50x80%=40

元去购买其它商品,这40

元又会成为其他人的收益。假如这个小贩把40

元用去购买蔬菜,这又使菜农收益增加了40

元。菜农再20%即40x20%=8

元去储蓄,其余40x80%=32

去买大米,这样,卖大米的农户又会增加32的收益。如此连续循

环下去,社会最后的收益上升到250,其计算方法是:

50+50x80%+50x80%x80%+50x80%x80%x80%……=50x

(1+80%+80%X80%80%+80%X80%=50X[1(1-80%)]=250

元。250

元是最初需求增加量50

元的5

倍,这就是乘数效应的结果。但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如果上述

例子的相反会使国民收入减少250

元。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

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

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

为一把〃双刃的剑。〃

讨论题:

1.乘数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点评: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

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为什么?

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

生经济周期性波动"旦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

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

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

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

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

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

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但

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

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

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

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

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

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

倾向低也是正常的。解决我国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就要从这几方面入

手。

案例2:

案例点评:

我们把增加的收入中所增加的消费(即增加的消智与增加的收入

之比)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曾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经

济学家从消费统计资料中发现,在发达国家,消费是稳定的,并不存

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这个规律在我国现阶段是存在的。为什么在

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储蓄这么多?凯恩斯把未雨绸缪的谨慎动机作

为储蓄的原因之一。谨慎动机的储蓄就是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性和风险。这种谨慎动机储蓄的多少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不

确定性越高,社会保障越不完善,储蓄就越多。凯恩斯还指出了边际

消费倾向递减的另一个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通常来说,富人的边际

消费倾向极低,但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极高。当收入和财富主要集中

在富人手中时,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就低了。这种收入分化格局

决定了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不高,消费不足。这种

谨慎动机在我国储蓄的增加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正处于经济转

型时期,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案例3:

案例点评: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

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乘数理论回答总需求增加与国民

收入增加量之间的关系。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

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如果上例的边际消费是90%乘

数就是10

倍,最初需求50

元乘上10,社会收益就是500

元。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

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得更多。

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确实存在着乘数理论所反映的这种连锁

反应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说,只有

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

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

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

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增

加需求,导致加工业膨胀,但我国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无法满足新增需求,在旺盛的需求面前能源、原料等初级品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第二早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案例1:刺激经济:消费还是投资

短期总需求分析尽管有其不现实的假设条件(总供给不变等),

但对我们认识宏观经济问题,实现经济稳定仍然是有意义的。应该承

认,总需求在短期中对宏观经济状况的确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近

年来一直重视增加内需已说明需求成为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

如何增加内需呢?我们知道,就内需而言,如果不考虑政府支出,重

要的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这就告诉

我们,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前些年内我们八次降息,但对内需的拉

动有限,居民储蓄一直增加,这说明拉动消费不易。拉动内需的重点

在于拉动投资。第一,我们要区分投资与消费的差别。例如,我们过

去一直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消费就是一个误区.应该把居民购买住房

作为一种投资,并用刺激投资的方法拉动这项投资。应该说,在我国

人口多,而居住条件仍然较差的情况下,在未来几十年中,住房仍是

投资的热点,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

第二,在我国经济中,私人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的

半壁江山。投资中的企业固定投资应该是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这就

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认识到了

内需的重要性。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为我们寻找增加内需的方法提供

一个思路。

讨论题:

1.为什么拉动内需的重点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2.联系实际说明制约目前投资需求的主要障?

案例2:住房需求是投资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与购买冰箱、彩电、汽

车一样。在经济学家看来,购买住房实际是一种投资行为,即投资于

不动产。为什么购买住房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呢?我们先从这种购买行

为的目的来看。消费是为了获得效用,例如,购买冰箱、彩电、汽车

等都是为了使满足程度更大,消费不会增殖,但投资是为了获得利润,

或称投资收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人们购买房子不是为了住或得

到享受(如果仅仅为了住可以租房子),而是作为一种投资得到收益。

住房的收益有两个来源。一是租金收入(自己住时所少交的房租也是

自己的租金收入),二是房产本身的增值。土地总是有限的,因此,

从总趋势来看,房产是升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人把购买住房作为

一种收益大而风险小的不动产投资。

把住房作为消费还是投资在经济学家看来是十分重要。因为决定

消费与投资的因素不同。在各种决定消费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

但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利率。因为利率影响净收益率。

只有利率下降,收益率提高,人们才会投资,而且只要净收益率高,

就愿意借钱投资,因此,要刺激投资就要降低利率。如果经济政策的

目标是刺激人们购买住房,关键不是增加收入,而是降低利率。

讨论题:

1.为什么购买住房是一种投资行为?

2.投资和消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点评:

构成总需求有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在其中消费占的

比重最大,但消费是非常稳定的,每一年的消费水平变化非常小;投

资仅次于消费,但投资不稳定,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萧条时投资减

少;政府行为是可以控制的,在经济繁荣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经济繁荣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一个国家一般追求的是国际收支平衡

即出口等于进口。因此拉动内需的重点应放在投资上。但是国家应运

用好调控政策预防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以及结构失横,今年双紧财政

和货币政策就是抑制目前的房地产投资过热。

案例2

案例点评:

案例的核心是要区别什么是消费什么是投资。消费是居民为满足

需要所支付的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用于生活劳务的支出。

这种消费不会给消费者增殖一分钱,消费的多少是由收入决定的。而

用于住房是不动产的支出,是由利率水平决定的,因为利率高,把钱

放在银行吃利息没有风险,利息低人们就会寻找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

前几年具有投资眼光的人利用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国家购房的优惠贷款

利息购买的房产,在现在房地产价格高的时候卖掉获取的巨大利益,

不难得出居民的买房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因为使其投资的价值增殖了。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投资就会有风险,如果你进入购买的时机不对不但

不会增殖,还会亏本,房产作为不动产它的变现能力差,它会比投资

股票的风险还大。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案例1:中国的需求管理政策

1998年初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时期。国内需求不足、

产品滞销与企业利润减少和紧缩开支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当年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措施。比较显著的变化是积极

的财政政策,比如发行大量的国债,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

投资。到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开始反转,2000年

GDP增长率恢复到8%的水平。有学者据比认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遏

制了经济的下滑,也有的学者认为单一的需求管理政策不足以拉动经

济增长。后者观点的合理性有哪些?

案例2:小布什总统的减税计划

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减速,2000年第三季度GDP

从上半年的5%以上降到2.2%;股市下挫,特别是纳斯达克指数比最

高点下降50%;美国家庭的财富总值55年来首次下降;截至2001年

3月,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连续六个月下降;2001

年3月份的失业率达到4.3%,为过去2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01

年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关于10年内大幅减税

1.6万亿美元的计划,以兑现自己在竞选总统时向选民许下的诺言。减

税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简化个人所得税制,将五档所得税体系(15%、

28%、31%、36%、39.6%)调整为四档(10%、15%、25%、

33%);将儿童课税扣除由每名儿童500美元加倍至1

000美元;恢复双收入家庭10%的税收抵免;废除遗产税;扩大

慈善捐助扣除的范围;使研究和实验的税收抵免永久化。减税计划的

意图是什么?能否实现其目的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案例3: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断提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的,后来曾被写

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主要原则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

货币供应量;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实行全面的金融稳

定计划;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货币市场。比如,在货币供给

方面,中央银行从1998年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消了对商业银

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7次降低存贷

款利率等。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意义是什么?与扩张和紧缩相比稳

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案例分析

案例1:中国的需求管理政策

案例点评:现代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

收入政策。实际上,任何单一的政策措施很难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

政策之间往往具有互补性。宏观经济政策相互配合,可以抵消各自的

负面影响,有助于政策的效果。本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是为了

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单纯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具体表现在:

经济疲软时期,人们收入水平偏低,对未来的预期悲观。社会边际消

费倾向低,乘数小。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带动和刺激效果不显著的;政

府支出将产生挤出效应。特别是衰退时期,产能过剩,投资空间相对

狭窄,民间投资会被排挤;政府债务负担加剧,在长期中影响企业和

公众的税收预期,会削弱投资和消费。这一时期的恢复增长受到了其

他方面的积极影响,比如,产业结构调整,扩宽了投资领域,有助于

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宽松的发展条件,民间投资

活跃;收入政策的调整,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费等.

案例2:小布什总统的减税计划

案例点评:减税是一种典型的供给管理措施,目的是鼓励储蓄和

刺激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对于减税的效果,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减税需要充足的政府财力支撑以保证长期性。因为,投资一般需要经

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有受益,短期的减税措施将很难刺激投资增长;减

税会改变收入分配状况,影响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特别是财产税的减

免,使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富人集中,降低社会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不

利于刺激消费;减税会导致财政预算状况恶化,影响政府实施公开市

场业务(回购政府债券),不利于扩张的货币政策,减税政策缺乏货

币政策的有效配合等。

案例3: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案例点评:稳健货币政策的主要意义首先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

互配合,其次是调控物价总水平。稳健货币政策不是扩张和紧缩货币

政策的简单折衷,其主要特点是:稳健货币政策的主导原则是稳定,

为财政政策和其他措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采

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工具之间相互配合和牵制;稳健的货币政策包

含发展货币市场的内容,有提高货币政策本身效果的功用。

第五章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案例1:成品油涨价的影响

2005年成品油调价之路: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

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

元。6月25日:上凋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

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5月23日:降低汽油

出厂价格每吨150元。5月10日: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3

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1.运用AD-AS模型分析,油价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案例2:人们币升值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从单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

一篮子货币,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新的汇率机制有望保持相当长一段

时间。于是,市场就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后一个问题上。央行当初

利用汇改之机将人民币汇率升值2%后,人民币汇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

通道。截至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2.38%。对于

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升值〃成了共同的预期。特别是,在央

行首次实施的掉期操作中,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定价为7.85,这对人

民币远期定价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据此也更加确信,未来人民

币汇率升值不可避免。

1.运用AD-AS模型分析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案例分析

案例1: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案例点评:燃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燃料,其价格的变化,会对

社会经济的诸多行业产生影响。油价的持续显著上涨,必然引起大量

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成本的提高阻碍厂商提高产量,促使总供给水

平下降,推动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假定经济中的需求方不变,其结

果必然会使得经济社会中新的总供求均衡点向左上移动,形成的新的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出下降,经济可能出现滞胀状态。

案例2: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案例点评: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

函数表示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的收入。总供给

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

有的产量。从AD-AS模型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使人民币相当于外币价

值上升,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而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

而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净出口的减少,会降低一国的总需求水平,

从而进一步会降低产出,影响就业。

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案例1:阿根廷的恶性通胀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恶性通胀。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

时间里,阿根廷一直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案例,年通胀率平均达到

450%,1990年初的12个月其通胀率更蹈升到20

000%。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只是避免通胀吞噬一

切。阿根廷的高通胀终于出现一个充满希望的转机。1989年刚刚当选

总统的卡洛斯・梅内姆宣布了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反通胀的计划。此外,

他还支持许多以供给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包括在1991年初任命由哈佛

大学培养的经济学家多明戈・卡瓦洛为经济大臣。20世纪90年代初期,

通胀已降为每年30%左右。

(1)通货膨胀会有哪些起因?

(2)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什么?

(3)供给政策是如何抑制通货膨胀的?

(4)从需求管理的角度出发,阿根廷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控制通货

膨胀?

案例2:1995年颠簸的软着陆。

从1992年到1994年,经济逐渐从1991年的衰退中复苏过来,

失业率缓慢地从7.6%下降到5.4%。随着失业率接近于当时所认为的

6%左右的水平,美联储变得担心经济过热。它开始提高利率。1994

年初,美联储六次提高利率,总计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