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七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阶段七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阶段七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阶段七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阶段七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复习主题突破通史融会精准备考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阶段七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板块提升

通史融会

认知升华

创新整合新思路时空定位线索化01特征定论纲要化02主干整合图文化03阶段限时集训(七)04板块限时集训(二)05时空定位线索化特征定论纲要化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探索时期,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第二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1.政治上:政治建设——民主法治与依法治国;外交建树——独立自主与中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2.经济上:曲折探索——“一化三改”与八字方针;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3.思想上:理论创新——行动指南与精神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核研究、航天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主干整合图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2)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6)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选择性必修【经济与社会生活】(1)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生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冷链物流产业等不断发展。(2)城市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3)交通的发展:汽车工业、高速公路、高铁、轮船制造业和航空事业发展迅速。(4)医疗卫生: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全民病有所医,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选择性必修【文化交流与传播】(1)现代中国教育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文化事业: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并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阶段限时集训(七)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当今中国2413题号5671.(2024·山东济宁二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由“战争边缘政策”“大规模报复政策”调整为遏制而不孤立政策。这一调整的大背景是基于中国(

)A.冲破“一边倒”政策的束缚B.成为第三世界的中坚力量C.逐渐放弃反美的基本立场D.重新考量国际战略格局√2413题号567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一定改变,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中国实力发展迅速,同时中苏关系恶化,这推动了我国外交策略逐渐发生变化,同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也推动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因此美国对华政策也发生转变,故选D项;“一边倒”是中国在特定国际环境下的外交策略,不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没有成为第三世界的中坚力量,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因此中国没有放弃反美立场,排除C项。]2413题号5672.(2024·江西九江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深刻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写入教育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体育事业(

)A.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中心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C.在顶层规划中逐渐走向完善D.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2413题号567B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注重发展人民体育,毛泽东的号召及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写入教育方针,都反映出新中国体育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没有体现体育事业“走向完善”,排除C项;材料中指出“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写入教育方针”,但没有明确指出该“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排除D项。]2413题号5673.(2024·湖南常德一模)据江苏省供销社统计,1956年1—9月,全省收购草席127.5万张,与1955年同期相比下降28.85%。1956年1—8月,芦席、蒲包的收购量,与1955年同期相比亦分别下降26.35%、3.58%。雨伞、竹筷、常州篦子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

)A.为党对国家建设的理性思考提供依据B.反映了生产关系调整制约经济发展C.直接导致国家经济建设出现冒进主义D.体现出农业为工业化发展作出牺牲√2413题号567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比1955年,1956年江苏省供销社收购的部分产品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工业的收购量,影响了民生,这为党对国家建设的理性思考提供了依据,故选A项;“制约”说法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直接导致”说法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正确的探索,没有出现冒进主义,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的情况,没有涉及农业,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413题号5674.(2024·广东韶关一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中共十二大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各个方面,要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这些观点(

)A.为探索民主实践方式提供了契机B.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C.催生了中国最早的村民自治实践D.是发展全社会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2413题号567A

[根据材料“在基层……逐步……直接民主”“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会议的观点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基层民主的重视和探索,为进一步探索民主实践方式提供了契机,故选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最早”的说法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民主”,不是“全社会直接民主”,排除D项。]5.(2024·福建福州一模)下图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主场外交活动坐标轴。据此可知,中国(

)A.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B.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D.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2413题号5672413题号567D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方位外交,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体现出中国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故选D项;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非洲国家不属于发达国家,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中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都不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中美国、加拿大是美洲国家,排除C项。]2413题号5676.(2024·江苏南通一模)下表反映了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情况,《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

)1992年4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初步奠定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2005年8月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A.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法律保障B.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D.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2413题号567C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的时间是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确立,2005年“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这说明伴随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女性更多地参与经济生活,需要确立相应的法律,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顺应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故选C项;保护妇女权益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没有直接关系,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在1992年就已经制定,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一部法律,不能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0年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B项;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排除D项。]2413题号567二、非选择题7.(2024·广西南宁一模)以下是某些年份《深圳特区报》的部分新闻标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发行时间新闻标题(部分)1981年6月6日(试版)《任仲夷向本报记者谈经济特区大胆主动开展工作》《深圳引进外资首季五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半》《罗湖商业区加速建设首期十大厦陆续动工》2413题号567发行时间新闻标题(部分)1981年6月6日(试版)《蛇口工业区初步奠定基础》《建筑机械展销会成交百六十万元》《本市超额认购国库券总额已达三百多万元》1985年1月18日《国务委员谷牧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说中央对外开放决策大得人心》《发挥“窗口”作用建设现代化农业深圳农业科研中心落成》2413题号5671985年1月18日《“遵义”经验仍指导今日中国》《特区经济迅速发展市民收入逐年增加深圳人消费观念正发生变化》《中建二局一公司创施工新纪录翠兰楼高层建筑主体四十八小时建成一层》发行时间新闻标题(部分)2413题号567发行时间新闻标题(部分)1992年10月9日《科技工业园建立群众参与的干部考核监督机制不称职者免业绩差的调》《〈历史的抉择〉将向“十四大”献映以邓小平南巡为主线展示特区风雨历程》《深圳边检站制订优质服务措施》《南山区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盐田港加速疏港铁路建设》围绕以上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解析]根据材料“任仲夷向本报记者谈经济特区大胆主动开展工作”“引进外资”可知,《深圳特区报》报道了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积极鼓励对外开放的决心,通过引进外资和对外开放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发挥‘窗口’作用建设现代化农业深圳农业科研中心落成”“市民收入逐年增加深圳人消费观念正发生变化”可知,深圳改革开放开始后,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成效2413题号5672413题号567显著;根据材料“干部考核监督机制不称职者免业绩差的调”“献映以邓小平南巡为主线展示特区风雨历程”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现实,深圳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干部任用体制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强调社会对改革开放的价值认同;根据材料“南山区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盐田港加速疏港铁路建设”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港口建设和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验证了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总之,《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内容客观上反映了深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历程,也印证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发挥了公共媒体的引导力。2413题号567[答案]示例一:论题: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2分)阐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开始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从《深圳特区报》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人大胆主动地开展工作,发挥创新精神,大力引进外资、加速罗湖商业区、蛇口工业区的建设,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饱满热情。2413题号567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深圳,既是向国外展示中国成就的窗口,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深圳特区报》的文章《发挥“窗口”作用建设现代化农业深圳农业科研中心落成》就是深圳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直接反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深圳特区报》表达了深圳人民喜迎中共十四大的期待。深圳在优质政府服务、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加速铁路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生动反映。(8分,阐述以上任意两段时期即各得4分,但必须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413题号567综上所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代表,深圳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缩影。(2分)示例二:论题:《深圳特区报》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舆论力量。(2分)阐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人还对改革开放抱有疑虑,不敢迈步前行。《深圳特区报》刊载任仲夷的讲话,表明深圳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魄力。报纸上关于罗湖商业区建设、蛇口工业区初步奠基、建筑机械展销会成交数额等信息加强了人们的改革开放信心。2413题号567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深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1985年《深圳特区报》报道了深圳在改革过程中仍坚持“遵义”经验,有利于稳定改革开放的方向;关于“深圳市民收入逐年增加”的报道,激励了人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改革开放也迎来艰难时刻。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深圳特区报》报道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并发表了表达深圳人民喜迎中共十四大的文章,同时,向国人汇报深圳在政府服务、农村发展、城

2413题号567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力量。(8分,阐述以上任意两段时期即各得4分,但必须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综上所述,报刊是宣传的重要媒介,1981年开始试版的《深圳特区报》作为全方位宣传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媒介,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舆论阵地。(2分)一、选择题1.(2024·安徽蚌埠模拟)以1821年各项指数为基准,1843—1850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幅为15%,手工业品价格涨幅为20%,银、钱比价提高率则为34%。这一现象(

)A.造成人地矛盾加剧B.促进商品经济良性发展C.源于民族工业推动D.导致农民阶层负担加重板块限时集训(二)中国近现代史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日益严重,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加剧了物价上涨,也使百姓需要支付更多铜钱兑换白银用于纳税,导致农民阶层负担加重,故选D项;当时人地矛盾加剧主要源自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开发的速度难以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排除A项;物价上涨过快会进一步遏制社会消费能力,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024·山西晋中三模)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官佐从儒生中挑选,兵丁从朴实务农类人中挑选,官兵俱来自湖南省,以捍卫孔孟传统为使命。同时湘军的兵丁由官佐招募,兵丁对招募他们的官佐效忠;而官佐则矢志效忠曾国藩。这表明(

)A.儒生构成了湘军的主体力量B.中央政府的权威潜藏挑战C.旧有兵制开启近代化的转型D.太平天国动摇清廷的统治√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湘军的兵丁和官佐主要来自湖南省,且其效忠关系呈现出层级性,这种地方性和私人性的军事力量对中央政府的权威形成潜在挑战,故选B项;湘军虽然以儒生为官佐,但兵丁主要来自务农人群,因此儒生并不构成湘军的主体力量,而是起了领导作用,排除A项;湘军的建立并不代表旧有兵制向近代化转型,而是对当时军事体制的一种补充和创新,排除C项;虽然湘军的创建与太平天国的威胁有关,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太平天国对清廷统治的动摇,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3.(2024·广东江门一模)19世纪80年代,晚清官员张佩纶曾指出,“太公、管子所以富齐之法,盖以工商补农事之不足。今置缉织器械为末务,国家不相讲求,名曰重农贵粟,而仓储田政亦听之民间,甚可惜也”。由此可知,张佩纶(

)A.主张从传统政策中寻求富国出路B.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应与时俱进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困境所在D.揭示了学习西方科技的重要性√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根据材料“盖以工商补农事之不足”“而仓储田政亦听之民间,甚可惜也”可知,张佩纶以太公、管子为例,批评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器械技术,并未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发展足够重视,也未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说明张佩纶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困境所在,故选C项;“仓储田政亦听之民间”说明张佩纶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A项;“盖以工商补农事之不足”说明张佩纶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希望洋务派对工商业的发展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排除B项;“今置缉织器械为末务,国家不相讲求”说明张佩纶并不赞成单纯学习西方器械技术的做法,希望洋务派对工商业发展和政治制度也要给予足够重视,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4.(2024·山东滨州二模)1897年,梁启超发表《医学善会序》强调:“英人之初变政也,首讲求摄生之道,治病之法……学堂通课,皆兼卫生,举国妇人,悉行体操。故其民也,筋干强健,志气犹烈,赴国事若私难,蹈锋镝若甘饵,国之勃然,盖有由也。”这表明梁启超认识到(

)A.强身健体是政治变革的必经之路B.发动民众是革故鼎新的前提保证C.变法改革是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D.学制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要体现√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材料提及梁启超强调英国在开始改变政治制度时,注重“摄生之道,治病之法”“举国妇人,悉行体操”,英国民众“赴国事若私难,蹈锋镝若甘饵”,再结合材料的“1897年”可知,梁启超希望中国像英国一样,积极变法改革以救亡图存,故选C项;“强身健体是政治变革的必经之路”不符合题意,应为政治变革促进国民身强体健、救亡图存,排除A项;“发动民众”不符合题意、史实,梁启超等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民众参与维新变法,排除B项;“学制创新”不符合题意,与材料“学堂通课,皆兼卫生”相悖,排除D项。]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5.(2024·山东淄博三模)晚清以来,发生在1900年之前的农民抗税活动每年总数维持在20次以下,1900年之后迅速增加,最高在1910年超过了100次。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甲午战前政局相对稳定B.政府税收来源的多样化C.战争赔款加剧统治危机D.革命救国成为社会共识题号1√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1900年之后,全国范围内的抗税活动数量急剧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农民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抗税活动,且次数迅速增加,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1900年后农民抗税活动次数迅速增加的原因,并且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社会并没有出现“政局相对稳定”的现象,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1900年后农民抗税活动次数迅速增加的原因,并没有述及“政府税收来源”,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革命救国,但是这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6.(2024·江西上饶二模)中华书局于1914年出版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叙述了远古至民国初年的历史,该书“绪论”认为:“造成中国今日之历史其最大者,厥为二端:以制度言,则君主之专制是也;以习俗言,则人心之尚文是也。”据此可知,该教本意在(

)A.肯定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B.反思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D.强调民国建立的现实意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根据材料“造成中国今日之历史……则君主之专制是也”可知,1914年出版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在“绪论”中把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的原因,归结为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与“人心之尚文”,其意在强调中华民国建立、结束君主专制的现实意义,故选D项;《新制本国史教本》将君主专制视为导致近代中国贫弱的重要原因,并非肯定其作用,排除A项;该教材出版于民国初年,主要是向学生教授进步思想和共和观念,而非单纯为了反思历史文化传统,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主要是在1915—191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7.(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但1928年统计的妇女缠足比例显示,湖北为59%,河北为50%,山西为18%,察哈尔为53%,且此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这些现象反映(

)A.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微弱B.南方改革程度高于北方C.国民政府忽视妇女地位D.社会习俗变革艰难曲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材料提及虽然“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但1928年妇女缠足比例仍然较大,且旧式婚姻占比仍“居十之七八”,由此可知新式社会习俗推广艰难,旧式社会习俗仍有较大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微弱”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排除A项;“南方改革程度高于北方”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中“湖北为59%”相悖,排除B项;“国民政府忽视妇女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8.(2024·江西南昌二模)1921年5月1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改造社首倡者袁玉冰担任大会主席,向劳动群众作了《劳工神圣纪念日》的报告,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据此可知,当时(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扩大C.社会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D.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B

[根据材料可知,在江西革命团体改造社的组织下,南昌召开第一次庆祝劳动界大会并宣传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些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扩大,故选B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A项;“社会革命得到普遍的支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形成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9.(2024·山东齐鲁名校联考)内容出处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29年《兴国土地法》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1931年苏维埃政府文告上表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其变化表明,当时(

)A.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B.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成熟C.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D.“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材料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从最初的“禁止买卖”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再到“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需求和农村经济状况认识的逐步深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故选C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土地政策的变化,而非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排除A项;虽然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土地革命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仅凭这些调整就断定土地革命路线成熟过于片面,排除B项;“左”倾错误通常与冒进、超越实际发展水平的政策相关,而材料中的政策调整体现的是对实际情况的适应,并没有直接反映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2024·陕西商洛模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向国民党方面提出“改革政治机构”的呼吁,要求“召集真正代表人民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的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国民党方面予以积极回应,表示要在抗战期间为宪政作准备。这说明在抗战时期(

)A.行宪诉求奠定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B.宪政运动扭转了中国面临的困境C.中国共产党主导国内民主体系的构建D.国共关系改善助推民主政治发展√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改革政治机构的提议得到了国民党的积极回应,“表示要在抗战期间为宪政作准备”,反映了国共关系改善助推民主政治发展,故选D项;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是抵抗日本侵略,排除A项;“宪政运动”与材料“表示要在抗战期间为宪政作准备”相悖,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主导”不符合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2024·山西省际名校联考)陕甘宁边区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展开彻底的减租查租运动,通过退租、勾账、换约、翻地等方式,使“过去不敢减”或“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得到遏制,在运动中涌现的贫雇农、新富农等开始在农村社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权威。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构建起新型的平等社会关系B.广泛吸收农民参与政权管理C.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D.解决了空前严重的财政危机√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通过一系列方式,遏制了“过去不敢减”或“明减暗不减”的现象,使贫雇农、新富农等开始在农村社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权威,这说明陕甘宁边区构建起新型的平等社会关系,故选A项;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层,政权建设采取“三三制”的原则,不单单是吸收农民参与政权管理,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陕甘宁边区的措施是为了构建起新型的平等社会关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不出财务危机的信息,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2024·江苏扬州调研)1948年11月,《泰晤士报》评论说:“现在看来,中国如果要统一,似乎将从东北出发了。”某西方驻华大使情绪悲观:“我们非常不愿意地得到这样的结论:国民党现政府之早日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了。”据此可知,当时(

)A.渡江战役已经取得胜利B.人民解放军准备战略决战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D.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根据材料“1948年11月”“东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排除A项;1948年9月,辽沈战役已经打响,人民解放军准备战略决战的说法与材料所述时空不符,排除B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排除C项。]5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2024·河北邢台模拟)国家决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国家机关及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废除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折算的工资制,改行货币工资制。这次全国工资制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工资分配制度。当时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工业化成就突出B.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职能膨胀D.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资供给趋于稳定题号1324√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根据材料可知,1955年我国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经济形势好转,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物资供给趋于稳定,为了提升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因此进行了工资制度的改革,故选D项;“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年底,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2024·安徽合肥二模)下面是申纪兰人物年表(部分),据此可知(

)1951年协助村民创办生产合作社1952年带领全村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实现1953年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启B.合作化运动的成果显著C.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消亡D.女性社会地位逐步提高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申纪兰领导妇女参与生产劳动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实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些都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高,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而材料所给时间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排除A项;“合作化运动的成果显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消亡”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2024·陕西榆林模拟)据下表可知,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变化应归因于(

)1982—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总量与流向比较(单位:万人)年份迁移总量迁入城市迁入城镇1982—19853044.0546.0428.01985—19913384.0629.0637.01990—19953323.01027.0311.01995—200014439.14543.41429.4A.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C.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D.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转型带来了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城镇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迁移。综上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与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密切相关,故选C项;1980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较多,从而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是在1984年,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D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2024·内蒙古赤峰二模)下面是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据此推知,我国(

)A.工业品进出口额增长迅速B.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C.国际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D.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竞争力√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制造能力增强,商品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与材料中1980—2020年中国初级出口占比从50%下降到10%以下,而工业出口占比上升到90%以上,初级进口占比最高达30%以上,工业进口占比下降到60%左右的现象相符,故选D项;“进出口额”与材料提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占比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是材料提及的表现,不符合设问“据此推知”的要求,排除B项;“逐渐降低”不符合史实,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强,排除C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17.(2024·湖南名校联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清廷政治不良,民军起义于武昌,以图改革。数月之间,各省响应。袁世凯为清廷内阁总理,虑全国扰乱,力持停战,遣使南北议和,定优待皇室条件。清帝逊位,让权于中华民国。是时各省军队纷扰,藩属离心,几成分崩之势。幸民国成立迅速,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从事整理,秩序渐复。已而正式大总统仍举袁世凯续任,友邦同时承认,民国基础乃固。——1915年《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不断进行政治革新,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力图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叙述的局限,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革新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清廷政治不良,民军起义于武昌,以图改革”“清帝逊位,让权于中华民国”可得,忽视革命党、孙中山等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一“幸民国成立迅速,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从事整理,秩序渐复”“已而正式大总统仍举袁世凯续任”可得,夸大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袁世凯为清廷内阁总理”“1915年《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袁世凯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统治)确立、为袁世凯称帝造势、二次革命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分裂以及教科书体现政府意志等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不断进行政治革新,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力图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为“近代政治革新促进社会发展”;或者“近代政治革新对社会发展作用有限”;或者“近代政治革新对社会发展具有两面性影响”。其次,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政治革新的相关知识,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如1898年,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1901年,清政府实行政治革新(清末“新政”),采取了包括教育、军事、经济、政治在内的诸多领域的新政策;等等。最后,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的语言(小结),以升华所拟定的论题,如顺应时代潮流的政治革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谋求今日社会之发展,不可一味因循守旧,应当随着国情与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革新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1)局限:忽视革命党、孙中山等的历史功绩;夸大袁世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2分)原因:袁世凯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统治)确立;为袁世凯称帝造势;二次革命后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的分裂;教科书体现政府意志。(6分,任写三点即可)(2)示例:论题:近代政治革新促进社会发展。(2分)阐述:1898年,维新派联合光绪帝发动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其间维新派提倡的新学与民权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思想觉醒。戊戌政变后被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01年,清政府实行政治革新,采取了包括教育、军事、经济、政治在内的诸多领域的新政策。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深度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和清政府的灭亡,促进了社会政治进步。(2分)近代部分政治革新尽管未取得完全成功,但仍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影响。由此可知,顺应时代潮流的政治革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谋求今日社会之发展,不可一味因循守旧,应当随着国情与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革新。(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2024·辽宁锦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在遭受一系列侵略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全力抗争。下面为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简图(部分)。——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紧扣材料所示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2分)[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全力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为“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各阶级不断探索国家出路”或者“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路的探索”等。其次,根据材料“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全力抗争”“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简图(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围绕以下重大史实进行阐释,如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先后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艰苦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4年开始长征;1935年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召开遵义会议。最后,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的语言(小结),以升华所拟定的论题,如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或者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推动了近代后期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等。[答案]

示例一:论题: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各阶级不断探索国家出路。(2分)阐释:近代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各阶级进行了不懈探索。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强的主张;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还掀起了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先后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这些活动都没有能够完成使中国独立与富强的历史任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艰苦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8分)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2分)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一系列工人运动开展,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合作,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脱离了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集中总结了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8分)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推动了近代后期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2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2024·广东汕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国民政府已于四月十八日正式建都南京,南京为总理(指孙中山)指定的都城,在历史上亦为中国民族求独立自由而屡次建立的都城,邦国之基,自此永奠……——蒋介石发布的告全体将士书(1927年4月)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建都南京二周年纪念宣传大纲》:自近世海道打通以来,世变中心,不在内陆,而在海上。东西文化的交换,不由旱道,而恃水程。……上海居全国海岸线的中点,既便于指挥全海,以应付风云日紧之太平洋,亦为中外文化交换之枢纽。而控制利用上海的局面,唯南京恰为适宜。《建都南京二周年纪念宣传要点》:南京是对外因应世变、交换文化,对内统驭全国、建设南北统一文化的最适当的全国政治中心。——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周报》(1929年4月15日)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三1949年1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与王稼祥交谈时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王稼祥建议:“北平扼守联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毛泽东连声赞同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摘编自孙文晔《把千年帝都变为人民的国都》(原载《文摘报》)(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蒋介石选择建都南京,其表面宣称的理由有哪些,并分析蒋介石的真实意图。(6分)(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提出定都问题的历史背景,并说明选择定都于北京的战略意义。(6分)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南京为总理(指孙中山)指定的都城”及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是孙中山指定的首都;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根据材料二“上海居全国海岸线的中点……亦为中外文化交换之枢纽……唯南京恰为适宜”及所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学知识可知,南京便于控制、利用东南沿海富庶地区;海路交通便利,便于中外文化交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南京为总理(指孙中山)指定的都城”及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选择建都南京,是为了树立孙中山继承者形象,笼络国民党内的支持力量;根据材料三“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及所学知识可知,定都南京,可以江浙资本家为基础,壮大自身势力;根据材料二“南京是对外因应世变、交换文化”及所学知识可知,便于获取英美等列强支持,从而控制全国。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1949年1月”“西柏坡”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利,国共力量发生根本性转变;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建立全国性人民民主政权提上议程;中共中央筹备七届二中全会,计划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等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北平扼守联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可知,位于北方,连接关内外,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战略地位重要,交通发达,临近东北工业区,有利于发展经济;根据材料三“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可知,临近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根据材料三“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可知,历史文化积淀深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1920厚,有利于提升国民认同;根据材料三“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平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中心,位于华北解放区内,有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彰显人民政权的性质。[答案]

(1)表面理由:南京是孙中山指定的首都;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便于控制、利用东南沿海富庶地区;海路交通便利,便于中外文化交流。(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真实意图:树立孙中山继承者形象,笼络国民党内的支持力量;以江浙资本家为基础,壮大自身势力;便于获取英美等列强支持,从而控制全国。(每点2分,任答一点得2分)(2)历史背景: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