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卡片各种类型力的认识弹力【知识点的认识】(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即在弹性限度范围之内,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做弹力。(2)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推、拉、提、举,还是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与物体接触时才会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可称为接触力。接触力按其性质可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它们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3)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4)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命题方向】从弹力的区别去命题:弹力是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而压力,支持力,拉力则是由力的效果命名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弹力和压力,支持力,拉力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弹力不一定是压力,支持力,拉力。不能笼统地说,弹力就是压力,支持力,拉力。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题目意思来定。例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解: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若没有相互挤压,不会产生弹力,故A说法正确;B、各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例如竹竿、弹簧片、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时,可以产生弹力作用,故B说法错误;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C说法正确;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弹力概念及产生的认识,弹力是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力,原因是发生了弹性形变。例2: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撑杆跳高运动员飞越横杆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自动关上C.玩具手枪将“子弹”射出去D.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会下落分析:根据弹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即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解:因为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而A、B、C均是由于弹力产生的效果,而D是由于重力产生的。故选D。点评: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知道弹力和其他力的不同之处。【解题方法点拨】从弹力的本质去理解,本质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便会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拉开或靠拢,这样,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就不会平衡,出现相吸或相斥的倾向,而这些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的总效果,就是宏观上观察到的弹力。如果外力太大,分子间的距离被拉开得太多,分子就会滑进另一个稳定的位置,即使外力除去后,也不能再回到复原位,就会保留永久的变形。这便是弹力的本质。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知识点的认识】(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它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拉力等,它的示数表示的是对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的拉力大小.(2)主要结构:主要是一根弹性很好的钢质弹簧,还有挂钩、指针、刻度及外壳.同学们常用的两种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3)原理:首先任何测量都是将某一个物理量与标准(即单位)比较的过程,力的测量就是将力的作用效果与已知力的作用效果比较的过程.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1牛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的大小就是1牛.其次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在确定1牛力的作用效果以后,容易确定更大的力和更小的力的作用效果.另外,弹簧的稳定性较好,可以重复使用.故可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命题方向】此知识点命题方向有三点:(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什么的工具(2)结构是什么(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例1: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A.刻度尺B.天平C.微小压强计D.弹簧测力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解: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不符合题意;B、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不符合题意;C、微小压强计是测量压强的工具,不符合题意;D、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工具,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各测量工具的用途.例2: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A.10NB.12NC.14ND.20N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解:原长为8cm,受到8N的拉力时,弹簧长为12cm,则8N的拉力伸长4cm,所以1N拉力伸长0.5cm.当长度变为14cm时,伸长6cm,因为1N拉力伸长0.5cm,因此所受拉力为12N.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解题方法点拨】结合图象来理解结构,理解记住原理.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知识点的认识】(1)如下图甲是一根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被拉伸的实验示意图,先读出在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刻度值,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逐个增加钩码个数,测出指针所指的刻度值,所得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如下:(重力加速度g取10Kg/N)钩码质量m/Kg00.10.20.30.40.50.60.7拉力F/N01234567刻度值l/cm15.0018.9422.8226.7830.6634.6042.0054.50(2)根据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在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在连结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在线上的点尽量平均分布在线的两侧,如图乙:(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在0至4N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力大于4N时,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关系.(4)其实,在拉力超过4N时,弹簧发生的是塑性形变,这种情况称为超出了弹性限度.(5)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制成弹簧测力计.【命题方向】请你分析一些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什么是中考命题方向.例: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在竖直方向上,在弹簧下端依次增加相同规格钩码的个数,数据记录如表:所挂钩码数量N(个)0123456弹簧长度L(cm)12.5613.1113.6514.214.7315.29伸长量△L(cm)00.551.091.642.172.73(1)在数据记录表中,有一个记录不规范的数据是14.2;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图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挂钩码个数N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当挂6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3.28c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分析:(1)长度的测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根据所给数据,利用描点法即可画出图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解:(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第3次测量记录数据中的数字无估读值,记录不规范,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故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长为1mm;(2)①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可作出图象;②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伸长约增加0.55cm,故当挂6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L6=△L5+0.55cm=2.73cm+0.55cm=3.28cm.故答案为:(1)14.2,1mm;(2)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挂钩码个数N的关系如图所示;3.2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归纳、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利用归纳法来分析表中的数据找出它们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重力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取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命题方向】中考命题方向:(1)公式的表述: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不能反过来表述:物体的质量跟重力大小成正比.(2)直接利用公式进行重力、质量的计算.(3)由质量计算出重力或直接计算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4)与力的合成或平衡力结合出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m=”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C.“g=”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且是一个恒定的值D.上述说法都正确分析:理解重力公式及其变形的物理意义;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解:A、公式G=m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正确;B、物体的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力没有关系,故B错误;C、g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大小不同,所以不能说是一个恒定的值,故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重力、质量、g的含义,关键是明白他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例2: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的质量是60kg,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A.48kg,470.4NB.470.4kg,470.4NC.48kg,48ND.75kg,735N分析: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知道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从而可以计算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又知道甲的质量,可求乙的质量,再利用公式G=mg计算乙的重力.解: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是5:4,又∵m甲=60kg,∴==,从而可知,m乙=48kg,∴乙的重力为:G乙=m乙g=48kg×9.8N/kg=470.4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的应用,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且比值是个定值,等于9.8N/kg.【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公式的含义,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心【知识点的认识】(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重心的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命题方向】重心的考查一般有两点:(1)与力的示意图结合找到作用点(2)站着人、物怎样增加物体的稳定性﹣降低重心.例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C.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只是重力在作用效果上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解:A、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A错误;B、重心只有在作用效果上的一个点,该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B错误;C、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体上,故C错误;D、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重心的定义、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和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的掌握情况.例2:在用背囊背重物上楼时,背囊中有轻重不同的物体,为了使人上楼时不易倾倒,则轻重不同的物体在背囊中的摆放最合理的是()A.把重的物体放在背囊的上部B.把重的物体放在背囊的下部C.把重的物体放在背囊的中部D.随意摆放都可以分析:上楼时,为了使人不易向后倾倒,背囊中的重物到人的重心的竖直线的距离最短.解:人上楼时,人的重心前移,为了使人不易向后倾倒,背囊中的重物到人的重心的竖直线的距离最短,应把重的物品放在背囊上部.故选A.点评:人在行走时和站立时,重心是变化的,本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解题方法点拨】找物体的重心一般分两种情况:规则物体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找法:(1)悬挂法将不规则的薄板,在某点A悬挂起来,当薄板静止时沿悬线方向在薄板上画出竖直线AB,然后另选一点C再次悬挂,再次在薄板上画出竖直线CD,如图所示,薄板重心即在AB线上,又在直线CD上,由此可知重心必在两直线的交点上.(2)支撑法只适用于细棒(不一定均匀).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心.一种可能的变通方式是用两个支点支撑,然后施加较小的力使两个支点靠近,因为离重心近的支点摩擦力会大,所以物体会随之移动,使另一个支点更接近重心,如此可以找到重心的近似位置.(3)针顶法同样只适用于薄板.用一根细针顶住板子的下面,当板子能够保持平衡,那么针顶的位置接近重心.与支撑法同理,可用3根细针互相接近的方法,找到重心位置的范围,不过这就没有支撑法的变通方式那样方便了.(4)用铅垂线找重心(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运输合同标的货物描述和运输方式2篇
- 2024年两店联合租赁合同标准格式版
- 2024年二手房产买卖代理合同2篇
- 草莓种植基地扩建2024年度合同3篇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包含房产、车辆及设备详细条款3篇
- 2024年度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门窗安装工程承包合同2篇
- 2024年建筑工程专业劳务分包协议样例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原料库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3篇
- 2024年学业成绩转移确认合同3篇
- 2024年上海劳动合同新范本3篇
- 炉渣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招聘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运用练习-试题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 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满分作文《世间有味》5
- 2025年高考作文训练:审题立意分析+范文导写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总复习
-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 Period 6 Task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美术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窃电稽查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屈原列传》课文对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