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封建子弟”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专制2.下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时期地区西汉三国西晋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会稽等4郡50县5郡57县苏州等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豫章等4郡54县6郡58县洪州等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郡9县2郡14县福州等5州28县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江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D.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3.与其他朝代不同,吏员出职任官成为元代主要的入仕途径,在此背景下,相关制度也逐渐完善,出现了“我元有天下,所与共治出刀笔吏十九”的局面。这反映出元代(
)A.选官较注重实用性 B.科举制已经被废除C.政府重视地方吏治 D.制度建设臻于完善4.明清时期,武陵地区的部落大姓首领被确立为土司,简单的部落组织演变成较为复杂的土司组织。土司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与婚俗习惯。据此可知,土司制度(
)A.留下地方分裂割据隐患 B.完全延续传统社会结构C.开创多元一体国家格局 D.丰富地方特色治理模式5.周王分封鲁国于东夷所在,受封鲁国的是周公儿子伯禽,周王命令伯禽“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将卫国分封到商人故土,周王命令卫康叔“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唐叔受封之地是原来的夏朝旧地,周王命令“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有效加强了周朝统治 B.诸侯国传承了周朝的礼仪典制C.周王注重分封政策的灵活性 D.诸侯国内政为周天子直接控制6.有学者指出,“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奉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而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该学者意在说明(
)A.秦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必然性C.国家统一促进官僚政治建立 D.国情差异影响秦汉的制度建设7.明时,分别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北、南直隶并立;清顺治时期,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并分设左右布政使管辖南北,后成为安徽、江苏省;乾隆时期,加设江宁布政使。南直隶被一分为三。清政府如此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C.缓解基层官员的冗余 D.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8.“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原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招揽各国士人,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
)A.全面继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 B.体现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民主色彩C.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 D.适应了秦朝初年的实际政治需要9.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监察事务,但是“三司官僚,意见各殊,苟谋非己出,辄多方沮格”,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英宗之后,选派高级官员长期“巡抚”一省遂成常态。这说明(
)A.地方制约机制复杂 B.京官地位更加重要C.官僚队伍高效行政 D.中央集权逐渐完善10.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已”字样,记载了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而亡国的教训,其中“殷正百辟”是对内服官的总称,“殷边侯甸”是对外服官的概括。由此可知(
)A.商朝已形成较完备的官制 B.分封制正式确立C.商王加强对周边地区统治 D.中央集权制形成11.史载:“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唐中期后,胡人安禄山先后升(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长达十余年没有移地换防。此种情形当时较为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中后期(
)A.君主专制逐渐弱化 B.外轻内重军事格局形成C.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D.任官体制潜伏割据威胁12.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过秦论》(西汉贾谊)《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司马迁)《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 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C.历史解释可直接判断历史真相 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13.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 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 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14.唐朝建立后,政府逐渐重视正史的编修。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设立秘书内省专职整理修订(唐前)五代史,称其“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后又将史馆独立出来,转置到门下省由宰相监修并形成制度。唐朝史馆制度的发展(
)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 B.彰显了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15.有学者指出,夏代是个空前广泛的城邦联盟,处于早期国家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商、周则属于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出现了中央王国和地方族邦的联合体。最适合作为该观点依据的是()A.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B.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C.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分封诸侯取代方国联盟16.祝官是由上古巫教神灵信仰中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西周时期“太祝”属于天子的“天官”系统,具有较高的地位。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上”末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B.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政治与文化趋向理性17.《大盂鼎》载:“令汝盂型乃嗣祖南公锡乃祖南公旗。”盂所属的南宫家族,从政历史可追溯至周文王时。《孟子·梁惠王下》记载:“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朱熹《集注》也载:“世臣,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材料阐述的是(
)A.宗族内部的纷争 B.官位世袭的选官制度C.分封制度的确立 D.周王对诸侯严格控制18.唐代初期,政事堂只是宰相们的临时开会场所,原本只有三省的长官出席;后来,唐代的宰相逐渐增多,开会时政事堂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发展趋势(
)A.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B.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C.表明三省的分工日益明晰D.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材料二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以上材料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政区域划界依据的原则及作用。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所学可知,王国维所讲的“封建子弟”制度是指分封子弟的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题干涉及商周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中没有突出血缘关系,排除C项;商周时期中国还没有进入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到唐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到唐前期,“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数量越来越多”,并结合所学,这一时期南方不断得到开发,经济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对南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而不是削弱,排除A项;西汉到唐朝前期,江南地区没有成为政治统治中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而不是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题。时空是:元代。根据材料可知,吏员出职任官成为元代主要的入仕途径,根据吏员的特点可知,当时选官较注重实用性,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的相关信息,且科举制被废除是在1905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选官途径问题,没有体现地方吏治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吏员出职任官的相关制度逐渐完善,不能由此得出元代“制度建设臻于完善”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武陵地区。据材料“武陵地区的部落大姓首领被确立为土司……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与婚俗习惯”可知土司根据地方特色进行社会治理,丰富地方特色治理模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司制度的积极意义,排除A项;B项中“完全”表述绝对,排除B项;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创,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周王命令伯禽‘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周王命令卫康叔‘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周王命令‘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知,周王对不同封国的治理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反映了政策的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分封政策的灵活性,而不是宗法制,排除A项;只有鲁国传承周朝的礼仪制,排除B项;诸侯国内政为诸侯国君直接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意在”,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的背景下,刘邦想要巩固政权,一方面必须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部地区的社会习俗,这就使得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成为必然,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汉初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必然性,而不是秦的暴政,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汉初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必然性,材料主旨不是官僚政治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初政权建设中遇到了与秦相似的问题,而不是国情“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在明初是首都所在,后也是南方经济文化中心;清代对其改称、一分为三,旨在削弱其影响力,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即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A项正确;行政区划调整未能体现地方官员职权变化,排除B项;增设行政区,地方基层官员同样需增加,可能会加剧基层官员的冗余,而不是缓解,排除C项;层级未变,南直隶被一分为三后,三地皆属省级行政区,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秦朝是在统一了六国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材料中的博士议政制度,可以为秦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原六国地区提供支持,适应了当时的实际政治需要,D项正确;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并不相同,排除A项;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实行君主专制,权力运行过程并不带有民主色彩,排除B项;秦朝强化对六国地区行政控制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并非博士议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地方三司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中央选派高级官员“巡抚”地方,协调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完善中央集权,D项正确;明政府在地方设置三司,进而设置巡抚,都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制约机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京官与地方官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京官地位更加重要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表明明代政府采取措施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材料没有涉及官僚队伍行政效率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商周时期。根据材料中对“殷正百辟”“殷边侯甸”的解释可知,商朝已经设有内服官和外服官,说明其官制较为完备,A项正确;分封制正式确立于西周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商朝对周边的统治情况,选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央集权制形成于秦朝,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安禄山等节度使多年未移地换防,这为他们培植私人势力创造了条件,且这些节度使多实力强劲,稍有异志,即酿大患,这说明唐中后期的任官体制潜伏割据威胁,D项正确;材料中安禄山等久任边帅,势力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削弱中央集权,而并非削弱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唐朝内廷、边防戍卫增减情况,无法得出外轻内重军事格局形成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唐朝任官体制的变化,没有反映中枢决策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与《过秦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贾谊、司马迁指责秦王“贪鄙”“不亲士民”“废王道”等不同,《睡虎地秦墓竹简》反映出秦王在治理国家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家庭伦理等,这说明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历史,B项正确;“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说法错误,排除A项;史家的解释带有强烈主观色彩,所以需要结合实物史料进行考证,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考古材料比文献资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结合所学可知,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趋势,C项正确;地理因素影响行政规划,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材料强调犬牙交错的原则占据上风,并非日益简单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区划调整的信息,而体现了制定行政区划的依据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4.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政府对正史的编修十分重视,唐太宗设立秘书内省专职整理修订(唐前)五代史,并称其“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这反映出唐朝政府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政府重视正史的编修,与中央官制的完善无关,排除A项;史馆制度与监察体系无关,排除C项;史馆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史学著作的涌现,D项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夏代是个空前广泛的城邦联盟,……商、周则属于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出现了中央王国和地方族邦的联合体”可知,商周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能力加强,西周确立了分封制,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隶属关系,取代了夏朝的方国联盟,与材料相符合,D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秦朝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不强调王位继承方式,主要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执技以事上’末吏”,可知战国时期政治文化趋于理性,D项正确;宗法制的含义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提到的是吏,并非中央官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官吏制度,与礼乐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令汝盂型乃嗣祖南公锡乃祖南公旗。”可知,反映的是世官体系使宗族能够长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历史信息;“世臣,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反映的是世卿世禄制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见,题干主旨是阐述古代世官制下官位世袭的情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族内部进行权力纷争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王室安全的义务。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周天子严格控制诸侯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政事堂是三省长官联合办公之处,更多宰相的进入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B项正确;“宰相逐渐增多”使得相权被削弱,加强了君权,不是平衡,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分工本来就明确,排除C项;唐朝是封建专制社会,材料所述发展趋势加强了君权,不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排除D项。故选B项。19.(1)表现:行省制建立。特点:二重性。原因:疆域辽阔;沿袭传统做法;加强统治需要。(2)原则:犬牙交错(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作用:加强军事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合同
- 2025年度会议礼品定制与派发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塔吊设备安全操作手册购销合同3篇
- 2025年厂区绿化与环境保护风险评估服务合同4篇
- 安徽教师考编数学试卷
- 滤水管安装施工方案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返租终止协议2篇
- 柯坪县双峰驼隐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 生态系统理论在乡村教育纪录片中的影像建构和显现
- 企业过度负债的行业同群效应研究
- 四则混合运算100道题四年级上册及答案
- 四川省高职单招电气技术类《电子基础》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中级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解析答案
- 桥本甲状腺炎-90天治疗方案
- (2024年)安全注射培训课件
- 2024版《建设工程开工、停工、复工安全管理台账表格(流程图、申请表、报审表、考核表、通知单等)》模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万永霞
- 酒店人防管理制度
- 油田酸化工艺技术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