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_第1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_第2页
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篇名句默写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主题班会课上,曾老师用《论语·泰伯》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两句话来鼓励同学们当志存高远,勇担重任。(2)时值仲秋,同学们结伴到长江边郊游,看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景象,不由想起《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佳句。(3)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东犬西吠”和“鸡栖于厅”两个描写狗、鸡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大家庭的分崩离析,隐含对家道衰落的哀痛。江苏省泰兴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洵的《六国论》都直接揭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前者为______________,后者则是_________________。(2)刘克庄《贺新郎·国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贤能的人对守卫国家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提倡任用人才应不拘一格。(3)小明画了一幅山水画,想在画上题写诗文表现祖国河山的壮丽。老师告诉他:“我们学过的相关诗文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17.(1)灭六国者六国也弊在赂秦(也)(2)自古一贤能制难谁与宽些尺度(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歌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17.(6分)(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示例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养成雪示例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示例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在的文和内在的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合乎中道,才能够称得上是君子。(2)百善孝为先,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委婉地提出尽孝的请求。(3)《项脊轩志》中,作者在修葺南阁子时,“____________”,使院子“增胜”:末尾写妻子手植的枇杷树“____________”,惨恻之思溢于言外。17.①.文质彬彬②.然后君子③.乌鸟私情④.愿乞终养⑤.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⑥.今已亭亭如盖矣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宾至》中用“百年粗粝腐儒餐”和“不嫌野外无供给”表达了待客用餐的粗简,而在《客至》中有相似语意的诗句是“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3)魏晋六朝文学家常在诗和辞赋作品中表达对“命”的理解和看法,如“

”。17.①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或: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江苏省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乡土中国》中讲到,古代君王常追求无为政治来维持皇权,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为唐太宗描绘了君主不亲政务,却能达到教化百姓、天下大治的理想境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玉案·元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辛弃疾运用借代手法描写了元宵节出游人群里盛装观灯的女子。(3)文老师在“古诗词里的建筑”专题研讨课上,提到“轩”是中国古代对窗户的一种别称,并列举了“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