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第一节概述食管(HE)黏膜层肌层(一)黏膜层1.上皮衬于消化管腔面

口腔、咽、食管和肛管齿状线以下为复层扁平上皮。

胃、小肠、大肠和肛管齿状线以上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内向外分别为: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2.固有层结缔组织有小消化腺3.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食管和十二指肠小消化腺位于黏膜下层(三)肌层两端骨骼肌中间平滑肌内环外纵(四)外膜纤维膜或浆膜1上皮2固有层3黏膜肌4黏膜下层4食管腺5外纵肌5内环肌6外膜思考:皱襞是由哪些结构构成?有什么作用?皱襞概念: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食糜不断向消化管远端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功能:摄取食物、物理和化学消化、吸收。同时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消化腺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部分。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十二指肠空肠消化腺: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小消化腺消化管壁内食管腺、肠腺、胃腺等肝胰第二节消化管和消化腺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盲肠结肠和三个形态特征:结肠带:3条结肠袋:各袋之间有横沟隔开,腔内形成结肠半月袋。肠脂垂1.盲肠起始部,左接回肠,向上连升结肠,6~8cm,位于右髂窝内。回盲瓣2.阑尾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并开口于盲肠,尾端游离。3.结肠

按位置和形态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4.直肠上接乙状结肠,沿骶骨、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为肛管。2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直肠横襞:一个大而恒定的存在于直肠前右侧壁上,距肛门7cm。可作为直肠镜检的定位标志。

5.肛管

肛管也称直肠肛门部,长约3~4cm。上界于盆膈平面与于直肠,向下终于肛门。一、消化管1.腭硬腭(前2/3)软腭(后1/3)腭帆、腭垂(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扁桃体窝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咽峡: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口。形态牙冠:牙冠腔牙颈:牙根:牙根管、牙根

尖孔(1)形态和构造2.牙牙式

在临床上,常以患者方位为准,用“—|—”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通常用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的分界,以纵线表示左、右侧的分界。乳牙用罗马数字,恒牙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次表示从切牙至磨牙的顺序。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如—|—v

表示左下颌第2乳磨牙,—|—7表示左下颌第2磨牙。3.舌:形态:舌尖、舌体(前2/3)、舌根(后1/3)(三)食管1.形态、位置

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上接咽,穿过食管裂孔后连于胃。

分段:依其行程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3个生理性狭窄:第1狭窄: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第2狭窄: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3狭窄: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四、胃(1)位置:大部左季肋区,小部腹上区。肌性囊袋状器官,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1.胃的位置和形态:胃入口:贲门出口:幽门上缘:胃小弯,角切迹下缘:胃大弯前壁后壁形态(2)形态贲门幽门胃小弯胃大弯前壁角切迹(3)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底贲门幽门部胃体幽门幽门管中间沟幽门窦2.胃壁的微细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黏膜层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胃小凹单层柱状上皮胃腺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②固有层:胃腺

1.主细胞:胃蛋白酶原2.壁细胞:盐酸和内因子3.颈黏液细胞:酸性黏液组成:胃底腺空肠1.十二指肠

25cm,紧贴腹后壁上部,包绕胰头围成“C”型,可分为4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空肠曲2.空肠和回肠

空肠回肠3.小肠壁的微细结构环状皱襞黏膜外膜肌层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固有层上皮小肠绒毛肌层黏膜下层皱襞绒毛外膜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中央乳糜管平滑肌有孔毛细血管纹状缘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膜紧密连接微绒毛小肠绒毛皱襞绒毛微绒毛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中央乳糜管平滑肌有孔毛细血管纹状缘小肠腺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平滑肌(二)肝第二节消化管和消化腺(1)胆囊

位置: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

形态:呈梨形,容量约为40~60毫升。

分四部:胆囊底(体表投影点)、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

功能:有储存和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体表投影点: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稍下方。(2)输胆管道(三)胰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位置:胃后方的腹腔上部,横贴于腹后壁,位于第1、2腰椎水平。呈长棱柱状,质地柔软,呈灰红色,可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一.位置和形态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小部达左季肋区。肝前面大部被肋弓所掩盖,小部分露出于剑突之下,直接与腹前外侧壁接触。棕红色,软而脆,楔形,右端圆钝而厚,左端逐渐变窄、变薄。1.肝上面:膨隆,对向膈,称膈面。镰状韧带分为:肝左、右叶。二.形态:肝右叶肝左叶镰状韧带2.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腹腔器官,称脏面。肝门左肝管右肝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三.肝的微细结构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肝小叶肝小叶猪肝人肝中央V肝C索(肝板)肝血窦胆小管肝板1.中央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2.肝细胞LM多面体C;1-2核.3.肝血窦位于肝C索之间.注入中央V.内有肝巨噬C(Kupffercells).肝血窦孔肝血窦巨噬C内皮细胞内皮细胞4.胆小管相邻肝CM向各自胞质内凹陷围成.肝CM有紧密连接,桥粒.肝C的微绒毛伸入其中.含有胆汁,汇入小叶间胆管.肝细胞细胞膜细胞膜肝细胞5.门管区门管区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和吸收两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过程。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最终形成粪便,排除体外。一、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及吞咽咀嚼是咀嚼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随意运动。作用:

1.切碎食物

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

3.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性消化第三节各段消化管的消化图片来自于网络吞咽是口腔内的食团经咽和食管进入到胃的过程。一期、口腔到咽随意运动二期、咽到食管自动过程三期、食管下行到胃蠕动(二)唾液及其作用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近中性水、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2、唾液的作用润、化、洁、泄二、胃内消化胃运动的作用:

1.容纳进食时摄取的大量食物

2.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3.以适当的速率向十二指肠排出食糜(一)胃的运动1.胃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①保持胃形态、位置和内压②有助于胃液与食物渗入,促进食物排空③在此基础上进行蠕动。(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腔、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意义:降低胃内压,容纳、储存食物。(3)蠕动蠕动波从胃体中部开始,向幽门推进。2.胃排空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入胃5分钟有食糜排入十二指肠。蠕动波使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推动1-3ml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1.盐酸

(二)胃液及其作用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2)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3)引起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4)有助于Fe2+和Ca2+的吸收(5)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等。过多——溃疡病(治疗:胃黏膜保护、抑酸、抗菌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分泌细胞:胃底腺壁细胞胃蛋白酶的作用最适pH2—3.5大于5不可逆变性2.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盐酸胃蛋白酶(无活性)(有活性)初步消化蛋白质分泌细胞:胃底腺主细胞黏液的作用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3.黏液分泌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腺黏液细胞内因子的作用促进VitB12在回肠末端吸收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分泌细胞:壁细胞第三节各段消化管的消化三、小肠内消化(一)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2.分节运动:环形肌为主,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作用:向前推进食糜。

特殊方式: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二)小肠内的化学消化

1.胰液及其作用无色、无味、pH为7.8—8.4每天1.0-2.0L无机物:Na+、K+、HCO3-、Cl-

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脂肪酶、羧基肽酶、核糖核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胰蛋白酶原(无活性)肠激酶胰蛋白酶(有活性)糜蛋白酶原(无活性)糜蛋白酶(有活性)蛋白质小分子多肽、弹性蛋白酶、羧基肽酶氨基酸氨基酸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环境(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3)胰淀粉酶:胰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为6.7-7.0。(4)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在辅脂酶的帮助下,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由于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故其为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和最重要的。2.胆汁及其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