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翻开叫做“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著作,接踵排衙而来的,是睿智的哲人系列和经典系列,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地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这种写法也许和思想史遥遥继承的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传统有关,它有它的道理,比如,它可以通过人物生活的时代先后来排列思想史的顺序而不必费尽心机地清理思想的“内在秩序”;又比如,它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章节的要点,供阅读者归纳和记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人们愿意以名头很响的天才为章节,用人们常读的经典文本当资料,可以省却相当多对于社会、历史和生活背景爬梳整理、考订体验的功夫。这样,以《诗经》《论语》《老子》等为主干的古代经典系统与名为思想史、哲学史的现代经典系统叠合在一起的剪影,就构成了一直笼罩着中国思想史叙述与解释的“新经典话语系统”。不过,我会隐隐地觉得有些疑问。第一个疑问是,因为思想史的时间顺序并不完全与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相吻合,思想史上会有天才笼罩一个时代,也会有天才如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有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并不按照后人想象中的轨迹按部就班,也有潜藏的思想因子在若干世纪以后,才重新被发掘出来传播开去,虽然这些天才思想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它们最终总是溢出常识之外,成了思想史上的“非连续性”环节,就像福柯在《知识考古学》所说的,那是历史的“断裂”,断裂是与常规的轨道脱节,与平均的水准背离,它常常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和去向的突发性现象。我想,仅仅由思想精英和经典文本构成的思想似乎未必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延续的必然脉络,倒是那种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着,让人看清它的理路。第二个疑问是,因为精英和经典的思想超出常识,它未必真的在生活世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当社会已经有条件使一批人以思想与著述为职业以来,他们的思想常常是与实存的世界的思想有一段距离,当我们的学者在大学里宣讲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佛陀的时候,地铁的书报摊上在热火地销售着各种各样载满了明星逸事的小报,当我们的文人正襟危坐地讨论着理想主义的时候,生活却使得大多数人实行着一种并不冠以主义名称的实用精神。真正的思想,也许要说是真正在生活与社会中支配人们对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的那些常识,它并不全在精英和经典中。第三个疑问是,思想史对于精英与经典的历史叙述,常常是因为“溯源的需要”“价值的追认”“意义的强调”等原因引起的,事后由思想史家所进行的“回溯性的追认”。事实上,某些精英和经典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究竟是否像思想史著作中所说的那样,影响如此巨大与深远,实在很有疑问。像王夫之在晚明与清初思想史上的位置与意义,就是一种追认的结果。我常常希望有人能告诉我,当时有多少人读过王氏在深山中撰写的精彩著作?反过来,有些思想史上并不占有一段或半页的东西却有可能真的在思想史上深深地留下过印迹。像晚清那本被李提摩太翻译过来的《泰西新史揽要》,以及被傅兰雅翻译过来的《治心免病法》,由于后来没有被追认,在思想史上找不到踪影。其实在那时,它们的魔力决不是现在人可以想象的,前者在西方被称作是“最乏味的残余”,可在晚清的中国却卖出百万部,并被一流历史学家梁启超说成“西史中最佳之书也”;后者虽然只是探索精神健康与宗教信仰,可我们在晚清一流知识者的日记、书信中却看到它的启迪似乎超出了它的内容,不仅被宋恕当作印证内典的文献,甚至还深刻影响了思想史上占有极高位置的谭嗣同的《仁学》。仅仅专注于精英和经典,而不注意他们背后巨大的生活世界和常识世界的思想史中,本来曾经有的误会、埋没、偶然和断裂被遮蔽了,那个看上去很连贯的脉络其实常常是撰写者心中的“道统”,或者是事后追溯出来的一个“系谱”。过去的思想史只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或经典的思想史,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人们的生活的实际中,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材料二:解放日报:假如割裂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的话,人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单薄的平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普通大众,历史学家是否有责任将历史传递给他们?葛兆光:我是一个学者,希望通过我的历史研究和学术知识去表述一些问题。解放日报:您曾这样批评说,“现在的文化史、思想史著作普遍存在一种教科书倾向。”葛兆光:是的,我们一些学术著作的写法、语言和逻辑很类同于教科书模式,这样的著作往往风格呆板、文字干瘪,像是被切割开来并且风干很久的豆腐。我们确实应该把学术问题讲得更清楚,使历史变成活泼的、立体的。一个事实就是,历史已经不那么有吸引力,公众对历史的关注也是有限的。这种状况如不作改变,将会贻害无穷。解放日报:如何改变?葛兆光:文史研究是必须和社会沟通的。除了完成学院里的知识训练和专业研究外,学者还有一个知识传递的问题,身处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如果不利用多种途径将知识普及出去,你的知识就变成了纯粹象牙塔里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公众又是需要对历史有所了解的,否则很多戏说、胡说、瞎说就代替你了。(摘编自《思想史与每个人都相关——独家对话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经典话语系统”是指古代经典系统与现代经典系统叠合构成的对中国思想史进行叙述与解释的话语系统。B.“非连续性”环节是指思想史中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往往溢出常识之外的天才思想。C.“断裂”是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所提出的常常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与去向的突发性历史现象。D.“回溯性的追认”是指思想史家因追溯本源、追认价值、强调意义等需要在思想史中对精英与经典所进行的历史叙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写作传统对思想史的叙事方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新的话语系统。B.生活中普遍通行的实用精神导致孔子、柏拉图等人的经典思想与实存的世界产生了隔膜。C.受思想史的叙述与解释话语系统所限,给梁启超、谭嗣同带来思想启迪的译书未见记载。D.在葛兆光看来,为了增强公众对历史的关注度,学者应当在知识传递的方式上多下功夫。(3)根据对材料二的理解,下列选项不符合“文史研究必须和社会沟通”观点的一项是A.故博物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迎来第三季,节目围绕故宫馆藏文物进行创新性表达,吸引了大批观众。B.抖音平台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开展了“小人物背后的中国历史”对谈,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学家王笛与主播董宇辉共话“历史的微声”。C.全套13卷17册“中国断代史系列”即将面市,这套本已绝版的经典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几代编辑接力整理再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D.优酷平台的“一席”讲坛栏目邀请有智识的学者面向全网分享认知见解,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新登台演讲,主题是探讨“历史学家的美德”。(4)请依照第1题选项语句的概括方式,对“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作出阐释。(5)材料二中葛兆光教授认为,“我们确实应该把学术问题讲得更清楚”,注重知识传递的技巧。学术类文章应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请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铁鱼的鳃许地山①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热闹马路上排满了两行人,都在肃立着,望着那预备保卫国土的壮丁队游行,大队过去之后,路边闪出一个老头,头发蓬松得像戴着一顶皮帽子,西服缝补得走了样了。他手里抱着一卷东西,匆忙地越过巷口,不提防撞到一个人。“雷先生,这么忙!”“唔,黄先生,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可不是!”黄笑着回答他。黄问起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我的心血所在,如有兴致,请到舍下,我打开给你看看,还要请教。”黄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国内没有铸炮的兵工厂,以致他一辈子坎坷不得意。这老人家的兴趣是在兵器学上,心想他手里所抱的,一定又是什么武器图样了。他顺口地说:“雷先生,我猜又是什么‘死光镜’“飞机箭’一类的利器图样罢?”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我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黄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这就是我最近想出来的一只潜艇的模型。”雷到架边把一个约为三尺的木箱拿下来,取出一条“铁鱼”来,说:“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他一面说,一面演示,黄有点不耐烦了。雷的兴趣还是在他的铁鳃,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的军备。“海军船坞于你这样的发明应当注意的,为什么他们让你走呢?”“你要记得那是别人的船坞呀,先生。”“你为什么要辞工呢?”“我研究潜艇,他们怀疑我是奸细,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雷急急地摇头说:“中国的造船厂?不成,要踏进那厂的大门的,非得同当权的有点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不能得到相当的地位。”“你老哥把世情看得太透澈,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有什么法子呢?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黄已踏出厅门,说:“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不到三天,河堤的马路上已经发现侵略者的战车了,市民像在梦中被惊醒,个个都来不及收拾东西,见了船就下去。船沉下去了,许多人往岸上逃生,雷身边只剩十几元,只好随着一班难民在街边打地铺,身边是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孩子,他们互相照顾。一天,在大街遇见黄,各人都诉了一番痛苦。黄把他拉到一个小茶馆去,老头子就告诉他那潜艇模型已丧失了。他身边只剩下一大卷蓝图,和那一座铁鳃的模型。出了茶馆,到西市来,小饭摊主人就嚷着:“雷先生,信到了。”雷几乎喜欢得跳起来,儿媳妇给他汇了一笔到马尼刺②的船费及其它费用,黄也赞成他去。他不愿,说他的发明是他对国家的贡献,将来总有一天要大量地应用。黄知道他有点戆气;也不再去劝他,就告辞走了。他对妇人说,他明天就要下船,给她五十元,说钱是给她做本钱,经营一点小买卖。她感激到流泪,眼望着他带着那卷剩下的蓝图与那一小箱的模型走了。船离港之后,黄直盼着得到他的消息,过了好些日子,他才从一个赤坎③来的人听说,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黄不觉滴了几行泪,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一九四〇年(有划改)【注】①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②马尼剌,即马尼拉(Manila),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③赤坎,地名,今属广东湛江。文本二:一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唐明华听说郭永怀要回国,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郭永怀目光澄澈,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1960年初春,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彻夜不归,心想:搞理论研究,至于这样吗?郭永怀闷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别问了。”不久,他“失踪了”。郭永怀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朔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实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因为粮食短缺,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关工作和生活的任何细节都必须守口如瓶。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1964年10月16日清晨,新疆,罗布泊腹地。“轰隆隆——”一声巨响,石破天惊,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他开心地笑了。1968年12月4日,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赶回北京,同事们劝他改乘火车,郭永怀淡然一笑:“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凌晨时分,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拥抱在一起,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两具尸骨分开时,人们的脑袋“嗡”地炸开了——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口!——生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研资料,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完好无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稍。(《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9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雷先生回答黄先生时说“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表达了他对壮丁队游行的讽刺和对现实处境的怨愤。B.雷先生把世情看得“太透澈”了,所以找工作到处碰壁,就连黄先生也认为他的发明是“没有实现机会了”的,但对他还是抱有希望。C.“搞理论研究的,至于这样吗?”面对妻子的疑惑与担心,郭永怀先是“闷”了一会儿,才“憋”出一句“别问了”,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波澜。D.为了尽快地取得爆炸模型,郭永怀不计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亲自搅拌炸药,不怕坐飞机,表现出一位科学家面对危险时的无惧与坦然。(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的标题,设了悬念,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围绕着“铁鱼的鳃”将雷先生不幸的人生遭遇巧妙地串连在了一起。B.文本一的最后,黄先生因雷先生落水而难过,他认为“铁鱼的鳃”发明太早,要潜在水底,这看似无理,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C.文本二中“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鞘”一句,用比喻来描绘导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结尾这样处理意味深长。D.雷先生和郭永怀,生活时代并不同,但作为科学家,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是一致的,可见两个文本的主旨也是一致的。(3)作家老舍说过,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幕布。请结合文本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同样是写科学家的故事,因文体不同,在叙事艺术上也有不同。请结合作品进行比较并作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其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徵子去之。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瞻天下,此武王以礼信也。武王封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吴内传第四》)材料二:武王即位,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已克殷,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节选自《史记•周本纪》)(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王A乃B夜C迎D周E公F流I涕J而K行L周M公N反O国P天O应R之S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文中指从战车上走下来,与《张衡传》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意思本相同。B.发,文中指打开,与(促织》中“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的“发”字意思相同。C.偃,文中指倒下、倒伏,与成语中“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相同。D.克,文中指攻克,与《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的“克”字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武王用礼义取信天下,文王死后天下八百诸侯都同时在孟津会和,虽然他们的语言互不相通,但不用招呼都从四面八方赶来。B.当天降异象时,成王心生畏惧,于是打开王室封存秘藏的文件柜,查阅有关周公的册子,才知道周公是一位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C.周武王战胜殷后,向箕子询问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D.当管叔、蔡叔等人怀疑周公,进谗言甚至联合武庚叛乱时,周公辞去相位,去边地巡查一年,继而平复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②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5)周公的“盛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④。【注】①甘泉:秦汉行宫,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指长沙太守向子諲,当时他率军抵抗金兵。④犬羊锋:代指金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采用借古讽今的笔法,以烽火可达甘泉宫的典故,矛头直指平庸无能的统治者。B.颔联以汴京沦陷与高宗出逃相对,写出局势的恶化出人意料,痛心之中暗含讽刺。C.颈联以“三千丈”凸显自身愁绪,而爆竹烟花“一万重”的欢乐景象则更增其哀。D.陈与义的诗取法杜甫,此诗风格雄浑沉郁,忧愤深广,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2)前人说此诗“末二句转出一意”,请从结构与情感的角度加以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龟蒙《采药赋》中的“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印证了《离骚》中的“”一句;辛弃疾《再用韵》中的“自古蛾眉嫉者多”正是对《离骚》中“”一句的化用。(2)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发布太空摄影作品时,配上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来形容眼前的浩瀚宇宙与地球风光,表达愉悦心情。(3)古人常从鬓发的变化中生出光阴似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慨,这样的喟叹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组织部门应_____,一方面畅通渠道,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本地人才,最大程度释放人才引擎强劲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对人才越重视、越追求,越能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集聚之势,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紧扣乡村振兴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引进清单,坚持缺什么就引什么,通过举办乡村发展论坛、乡土人才联谊等活动打好“乡情牌”,唤醒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新乡贤等人才的“乡愁”,引导和鼓励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思想束缚被破除,摒弃“大山意识”,再把地域和身份界限打破,吸引专业人才,推动形成引才聚才的“裂变效应”。人才培养不是一项_____的工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人才只有不断强筋壮骨、蓄能充电,发展效能才能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才能走上平稳、有序的发展。构建分类施策、覆盖全面、资源共享、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_____的培养思路,先对人才技能水平进行调研,摸清各自特点,再制定个性化培养清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品销售”多元化培养模式,切实用人才振兴乡村。(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将文中划线部分改为结构相近句式整齐的句子,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人们在餐桌上品味佳肴时,是否思考过美食中的香气来自何处?香气是一种能令人愉快的挥发性物质,①_____,就会刺激嗅觉神经,进而传至中枢神经,让人产生一种愉快的香感。从化学角度进行剖析,引发香气必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包括发香团和发香原子。发香团或发香原子是指对形成香气有作用的分子基团或原子,如羟基,羧基,酯基等。香气主要源于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这种物质种类多但是含量较少,呈香与否还与含量有关,为了准确判断一种化合物对食品香气的贡献程度,人们用香气值(FU)来判断其在香气中所起的作用。FU值越小,②_____,甚至嗅觉器官对这种物质散发的香气无感觉。FU值越大则表明该物质在食物中引起的嗅感越强。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并不是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③_____。其中对香气贡献大的物质,被称为“头香物”。香气物质具有挥发性、水溶性和脂溶性,正是因为这三种特性,香气才能通过感受细胞的细胞膜向外发散。(1)生活中“头”字含义丰富。下列选项中与“头香物”中的“头”字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每到大年初一,万千民众以“烧头香”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年。B.大门打开,一众丫鬟手捧“头食”,鱼贯而入,晚宴正式开始。C.舟山在海洋强省建设中“打头阵”,闯出一条城市建设新路子。D.申阳公恭敬地迎接陈巡抚进入店中,并安排其于“头房”住下。(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7年,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特洛夫;2017年,人工智能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目前,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来与人类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论文、编写脚本、制作代码等任务。每次AI出现新成果,人类总会觉得某种巨大的变化将要来临,伴随而生的是对机器代替人工的担忧。随着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结构、模型、算法越来越膨胀和复杂,人工智能有可能会跨越某个关键节点,进入到我们尚未看到的世界。对人类而言,人工智能是助手、是朋友,还是对手?人类将何去何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翻开叫做“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著作,接踵排衙而来的,是睿智的哲人系列和经典系列,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地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这种写法也许和思想史遥遥继承的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传统有关,它有它的道理,比如,它可以通过人物生活的时代先后来排列思想史的顺序而不必费尽心机地清理思想的“内在秩序”;又比如,它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章节的要点,供阅读者归纳和记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人们愿意以名头很响的天才为章节,用人们常读的经典文本当资料,可以省却相当多对于社会、历史和生活背景爬梳整理、考订体验的功夫。这样,以《诗经》《论语》《老子》等为主干的古代经典系统与名为思想史、哲学史的现代经典系统叠合在一起的剪影,就构成了一直笼罩着中国思想史叙述与解释的“新经典话语系统”。不过,我会隐隐地觉得有些疑问。第一个疑问是,因为思想史的时间顺序并不完全与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相吻合,思想史上会有天才笼罩一个时代,也会有天才如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有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并不按照后人想象中的轨迹按部就班,也有潜藏的思想因子在若干世纪以后,才重新被发掘出来传播开去,虽然这些天才思想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它们最终总是溢出常识之外,成了思想史上的“非连续性”环节,就像福柯在《知识考古学》所说的,那是历史的“断裂”,断裂是与常规的轨道脱节,与平均的水准背离,它常常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和去向的突发性现象。我想,仅仅由思想精英和经典文本构成的思想似乎未必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延续的必然脉络,倒是那种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着,让人看清它的理路。第二个疑问是,因为精英和经典的思想超出常识,它未必真的在生活世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当社会已经有条件使一批人以思想与著述为职业以来,他们的思想常常是与实存的世界的思想有一段距离,当我们的学者在大学里宣讲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佛陀的时候,地铁的书报摊上在热火地销售着各种各样载满了明星逸事的小报,当我们的文人正襟危坐地讨论着理想主义的时候,生活却使得大多数人实行着一种并不冠以主义名称的实用精神。真正的思想,也许要说是真正在生活与社会中支配人们对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的那些常识,它并不全在精英和经典中。第三个疑问是,思想史对于精英与经典的历史叙述,常常是因为“溯源的需要”“价值的追认”“意义的强调”等原因引起的,事后由思想史家所进行的“回溯性的追认”。事实上,某些精英和经典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究竟是否像思想史著作中所说的那样,影响如此巨大与深远,实在很有疑问。像王夫之在晚明与清初思想史上的位置与意义,就是一种追认的结果。我常常希望有人能告诉我,当时有多少人读过王氏在深山中撰写的精彩著作?反过来,有些思想史上并不占有一段或半页的东西却有可能真的在思想史上深深地留下过印迹。像晚清那本被李提摩太翻译过来的《泰西新史揽要》,以及被傅兰雅翻译过来的《治心免病法》,由于后来没有被追认,在思想史上找不到踪影。其实在那时,它们的魔力决不是现在人可以想象的,前者在西方被称作是“最乏味的残余”,可在晚清的中国却卖出百万部,并被一流历史学家梁启超说成“西史中最佳之书也”;后者虽然只是探索精神健康与宗教信仰,可我们在晚清一流知识者的日记、书信中却看到它的启迪似乎超出了它的内容,不仅被宋恕当作印证内典的文献,甚至还深刻影响了思想史上占有极高位置的谭嗣同的《仁学》。仅仅专注于精英和经典,而不注意他们背后巨大的生活世界和常识世界的思想史中,本来曾经有的误会、埋没、偶然和断裂被遮蔽了,那个看上去很连贯的脉络其实常常是撰写者心中的“道统”,或者是事后追溯出来的一个“系谱”。过去的思想史只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或经典的思想史,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人们的生活的实际中,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材料二:解放日报:假如割裂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的话,人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单薄的平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普通大众,历史学家是否有责任将历史传递给他们?葛兆光:我是一个学者,希望通过我的历史研究和学术知识去表述一些问题。解放日报:您曾这样批评说,“现在的文化史、思想史著作普遍存在一种教科书倾向。”葛兆光:是的,我们一些学术著作的写法、语言和逻辑很类同于教科书模式,这样的著作往往风格呆板、文字干瘪,像是被切割开来并且风干很久的豆腐。我们确实应该把学术问题讲得更清楚,使历史变成活泼的、立体的。一个事实就是,历史已经不那么有吸引力,公众对历史的关注也是有限的。这种状况如不作改变,将会贻害无穷。解放日报:如何改变?葛兆光:文史研究是必须和社会沟通的。除了完成学院里的知识训练和专业研究外,学者还有一个知识传递的问题,身处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如果不利用多种途径将知识普及出去,你的知识就变成了纯粹象牙塔里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公众又是需要对历史有所了解的,否则很多戏说、胡说、瞎说就代替你了。(摘编自《思想史与每个人都相关——独家对话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新经典话语系统”是指古代经典系统与现代经典系统叠合构成的对中国思想史进行叙述与解释的话语系统。B.“非连续性”环节是指思想史中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往往溢出常识之外的天才思想。C.“断裂”是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所提出的常常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与去向的突发性历史现象。D.“回溯性的追认”是指思想史家因追溯本源、追认价值、强调意义等需要在思想史中对精英与经典所进行的历史叙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写作传统对思想史的叙事方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新的话语系统。B.生活中普遍通行的实用精神导致孔子、柏拉图等人的经典思想与实存的世界产生了隔膜。C.受思想史的叙述与解释话语系统所限,给梁启超、谭嗣同带来思想启迪的译书未见记载。D.在葛兆光看来,为了增强公众对历史的关注度,学者应当在知识传递的方式上多下功夫。(3)根据对材料二的理解,下列选项不符合“文史研究必须和社会沟通”观点的一项是CA.故博物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迎来第三季,节目围绕故宫馆藏文物进行创新性表达,吸引了大批观众。B.抖音平台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开展了“小人物背后的中国历史”对谈,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学家王笛与主播董宇辉共话“历史的微声”。C.全套13卷17册“中国断代史系列”即将面市,这套本已绝版的经典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几代编辑接力整理再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D.优酷平台的“一席”讲坛栏目邀请有智识的学者面向全网分享认知见解,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罗新登台演讲,主题是探讨“历史学家的美德”。(4)请依照第1题选项语句的概括方式,对“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作出阐释。(5)材料二中葛兆光教授认为,“我们确实应该把学术问题讲得更清楚”,注重知识传递的技巧。学术类文章应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请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结合具体内容,依照第1题选项语句的概括方式进行阐释。(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分析。【解答】(1)B.“‘非连续性’环节是指思想史中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往往溢出常识之外的天才思想”错,原文材料一“有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并不按照后人想象中的轨迹按部就班,也有潜藏的思想因子在若干世纪以后,才重新被发掘出来传播开去,虽然这些天才思想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它们最终总是溢出常识之外,成了思想史上的‘非连续性’环节”中的“它们”包括前面提到的两种,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2)A.“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写作传统对思想史的叙事方法产生了影响”错,材料一“这种写法也许和思想史遥遥继承的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传统有关”说的是“也许和……有关”,选项说法绝对。B.“生活中普遍通行的实用精神导致孔子、柏拉图等人的经典思想与实存的世界产生了隔膜”强加因果,材料一“因为精英和经典的思想超出常识,它未必真的在生活世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当社会已经有条件使一批人以思想与著述为职业以来,他们的思想常常是与实存的世界的思想有一段距离”可知,导致经典思想与实存的世界产生了隔膜的原因是精英和经典的思想超出常识。C.“给梁启超、谭嗣同带来思想启迪的译书未见记载”错,材料一是说“可我们在晚清一流知识者的日记、书信中却看到它的启迪似乎超出了它的内容,不仅被宋恕当作印证内典的文献,甚至还深刻影响了思想史上占有极高位置的谭嗣同的《仁学》”,可见是有记载的。D.正确。故选D。(3)C.选项说的是经典丛书再版情况,与文学研究无关,不符合“文史研究必须和社会沟通”观点。故选C。(4)首先明确1题选项语句的概括方式是给概念下定义,然后筛选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首先找到被解释的概念的属概念,再筛选其特点。结合材料一“那种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着”“真正的思想,也许要说是真正在生活与社会中支配人们对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的那些常识”“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概括出属概念是“成为文化底色或基石的常识”,特点是“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真正支配着人们对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在缓缓地接续演进中”。最后用下定义的表达式表述:“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在文中是指……的成为文化底色或基石的常识。(5)①观点明确。“翻开叫做‘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著作,接踵排衙而来的,是睿智的哲人系列和经典系列,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地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先剖析主流思想史在写法上存在的问题,由此“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人们的生活的实际中,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提出了对接社会生活的新书写路径。②逻辑清晰。开篇提出主流思想史在写法上存在的问题,“不过,我会隐隐地觉得有些疑问”分析问题,最后一段“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采用易于理解的常用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读者阅读与思考。③论据详实。“就像福柯在《知识考古学》所说的……”“像晚清那本被李提摩太翻译过来的《泰西新史揽要》,以及被傅兰雅翻译过来的《治心免病法》,由于后来没有被追认,在思想史上找不到踪影”使用古今中外的史料佐证观点,展现出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让人叹服。④语言有表现力。“这种写法也许和思想史遥遥继承的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传统有关,它有它的道理”“不过,我会隐隐地觉得有些疑问”“事实上,某些精英和经典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究竟是否像思想史著作中所说的那样,影响如此巨大与深远,实在很有疑问”以严谨生动的语言展示治学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真诚与信任。答案:(1)B(2)D(3)C(4)“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在文中是指①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②真正支配着人们对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的③在缓缓地接续演进中成为文化底色或基石的常识。(5)①观点明确。先剖析主流思想史在写法上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对接社会生活的新书写路径②逻辑清晰。采用易于理解的常用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读者阅读与思考。③论据详实。使用古今中外的史料佐证观点,展现出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让人叹服。④语言有表现力。以严谨生动的语言展示治学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真诚与信任。(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铁鱼的鳃许地山①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热闹马路上排满了两行人,都在肃立着,望着那预备保卫国土的壮丁队游行,大队过去之后,路边闪出一个老头,头发蓬松得像戴着一顶皮帽子,西服缝补得走了样了。他手里抱着一卷东西,匆忙地越过巷口,不提防撞到一个人。“雷先生,这么忙!”“唔,黄先生,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可不是!”黄笑着回答他。黄问起他手里抱着的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我的心血所在,如有兴致,请到舍下,我打开给你看看,还要请教。”黄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国内没有铸炮的兵工厂,以致他一辈子坎坷不得意。这老人家的兴趣是在兵器学上,心想他手里所抱的,一定又是什么武器图样了。他顺口地说:“雷先生,我猜又是什么‘死光镜’“飞机箭’一类的利器图样罢?”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我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黄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这就是我最近想出来的一只潜艇的模型。”雷到架边把一个约为三尺的木箱拿下来,取出一条“铁鱼”来,说:“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我这潜艇特点是在它像一条鱼,有能呼吸的鳃,还有艇里的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他一面说,一面演示,黄有点不耐烦了。雷的兴趣还是在他的铁鳃,他不歇地说他的发明怎样有用,怎样可以增强中国海的军备。“海军船坞于你这样的发明应当注意的,为什么他们让你走呢?”“你要记得那是别人的船坞呀,先生。”“你为什么要辞工呢?”“我研究潜艇,他们怀疑我是奸细,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照理想,你应当到中国的造船厂去。”雷急急地摇头说:“中国的造船厂?不成,要踏进那厂的大门的,非得同当权的有点直接或间接的血统或裙带关系,不能得到相当的地位。”“你老哥把世情看得太透澈,看来你的发明是没有实现的机会了。”“有什么法子呢?我只希望我能活到国家感觉需要而信得过我的那一天来到。”黄已踏出厅门,说:“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不到三天,河堤的马路上已经发现侵略者的战车了,市民像在梦中被惊醒,个个都来不及收拾东西,见了船就下去。船沉下去了,许多人往岸上逃生,雷身边只剩十几元,只好随着一班难民在街边打地铺,身边是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孩子,他们互相照顾。一天,在大街遇见黄,各人都诉了一番痛苦。黄把他拉到一个小茶馆去,老头子就告诉他那潜艇模型已丧失了。他身边只剩下一大卷蓝图,和那一座铁鳃的模型。出了茶馆,到西市来,小饭摊主人就嚷着:“雷先生,信到了。”雷几乎喜欢得跳起来,儿媳妇给他汇了一笔到马尼刺②的船费及其它费用,黄也赞成他去。他不愿,说他的发明是他对国家的贡献,将来总有一天要大量地应用。黄知道他有点戆气;也不再去劝他,就告辞走了。他对妇人说,他明天就要下船,给她五十元,说钱是给她做本钱,经营一点小买卖。她感激到流泪,眼望着他带着那卷剩下的蓝图与那一小箱的模型走了。船离港之后,黄直盼着得到他的消息,过了好些日子,他才从一个赤坎③来的人听说,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黄不觉滴了几行泪,想着那铁鱼的鳃,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一九四〇年(有划改)【注】①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②马尼剌,即马尼拉(Manila),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③赤坎,地名,今属广东湛江。文本二:一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唐明华听说郭永怀要回国,同事大惑不解。“搞研究,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条件,你为什么非要回去呢?”郭永怀目光澄澈,答道:“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1960年初春,李佩发现,丈夫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彻夜不归,心想:搞理论研究,至于这样吗?郭永怀闷了一会儿,憋出一句:“别问了。”不久,他“失踪了”。郭永怀伫立在沙漠中一片空旷的靶场上。朔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实验场区没有帐篷,也没有座椅。站乏了,冻透了,只能咬牙坚持。终于挨到开饭时间,郭永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因为粮食短缺,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有关工作和生活的任何细节都必须守口如瓶。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1964年10月16日清晨,新疆,罗布泊腹地。“轰隆隆——”一声巨响,石破天惊,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腾,刹那间,郭永怀如释重负,他开心地笑了。1968年12月4日,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赶回北京,同事们劝他改乘火车,郭永怀淡然一笑:“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凌晨时分,飞机抵达北京的机场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拥抱在一起,同事们辨认出遇难者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当两具尸骨分开时,人们的脑袋“嗡”地炸开了——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口!——生死关头,科学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科研资料,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完好无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稍。(《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9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雷先生回答黄先生时说“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表达了他对壮丁队游行的讽刺和对现实处境的怨愤。B.雷先生把世情看得“太透澈”了,所以找工作到处碰壁,就连黄先生也认为他的发明是“没有实现机会了”的,但对他还是抱有希望。C.“搞理论研究的,至于这样吗?”面对妻子的疑惑与担心,郭永怀先是“闷”了一会儿,才“憋”出一句“别问了”,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波澜。D.为了尽快地取得爆炸模型,郭永怀不计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亲自搅拌炸药,不怕坐飞机,表现出一位科学家面对危险时的无惧与坦然。(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本一的标题,设了悬念,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围绕着“铁鱼的鳃”将雷先生不幸的人生遭遇巧妙地串连在了一起。B.文本一的最后,黄先生因雷先生落水而难过,他认为“铁鱼的鳃”发明太早,要潜在水底,这看似无理,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C.文本二中“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鞘”一句,用比喻来描绘导弹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结尾这样处理意味深长。D.雷先生和郭永怀,生活时代并不同,但作为科学家,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是一致的,可见两个文本的主旨也是一致的。(3)作家老舍说过,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幕布。请结合文本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同样是写科学家的故事,因文体不同,在叙事艺术上也有不同。请结合作品进行比较并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等方面思考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体、人物塑造、语言等角度加以分析。【解答】(1)A.“对壮丁队游行的讽刺”错,游行队伍是“预备保卫国土的”,雷先生的话“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只是表达对现实环境的忧虑,没有讽刺意味。B.“雷先生把世情看得‘太透澈’了,所以找工作到处碰壁”错,原文“我研究潜艇,他们怀疑我是奸细,我也没有把我自己画的图样献给他们的理由,自己民族的利益得放在头里,于是辞了工,离开那船坞”,可见原因还有雷先生不愿把图样给外国人,不想给他们工作;此外“但对他还是抱有希望”错,原文“再见罢,我也希望你有那一天”表明黄先生不认为雷先生的发明有实现的机会。D.“为了尽快地取得爆炸模型”错,原文是“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故选C。(2)D.“可见两个文本的主旨也是一致的”错,文本一雷先生的发明没有实现,是因为他生活在抗战时期,英雄无用武之地,文章委婉批判了国民党执政当局腐败的政治;而本文二则歌颂了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为科学献身的高尚情怀。两文主旨并不一致。故选D。(3)文本开头写“那天下午警报的解除信号已经响过了,热闹马路上排满了两行人,都在肃立着,望着那预备保卫国土的壮丁队游行”,“警报”“保卫国土”等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爆发;再结合雷先生和黄先生对话中交代的“黄先生,你也是从避弹室出来的罢?他们演习抗战,我们这班没用的人,可跟着在演习逃难哪!”可知,老百姓在“演习逃难”,表明抗战并未取得效果;文章后面也写到这样的环境“不到三天,河堤的马路上已经发现侵略者的战车了,市民像在梦中被惊醒,个个都来不及收拾东西,见了船就下去。船沉下去了,许多人往岸上逃生”,写出当时社会生活混乱;雷先生“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喜欢研究武器,但“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表明当局腐败,政治黑暗。文章中间部分描写雷先生家中的陈设,“黄头一次到他家,看见四壁挂的蓝图,各色各样,说不清是什么,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丝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架上放着几只小木箱”,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工作者的房间,从房间中的物品和陈设可以看出雷先生对于科学研究的热爱。这部分环境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生活在这样一个抗战的混乱时代,加上黑暗腐朽的国民党当局,雷先生这样的科学家最终报国无门,小说结尾“有个老头子搭上两期的船,到埠下船时,失手把一个小木箱掉下海里去,他急起来,也跳下去了”,雷先生的发明最终“潜在水底”,揭示作品主题。科学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悲剧,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4)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比如小说塑造了一个热爱科学研究,却报国无门、最终和他的发明一起葬身海底的科学家雷先生的故事;文本二是报告文学,强调真实,写了郭永怀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最终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以及飞机失事,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临死前与警卫员一起保护了研究资料的事迹。文本一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进程,如开头写雷先生与黄先生对话“有新发明,当然要先睹为快的”“只看这蓝图是没有趣味的。我做了一个小模型,请到舍下,我实验给你看”,引出后文黄先生到雷先生家里参考模型;再通过两人对话交代了雷先生的发明不被采用,他不愿交给外国人等,塑造了雷先生的形象;文本二截取典型细节展现人物品格,如“郭永怀和大伙一样,用开水把冻得硬邦邦的馒头泡软,就着咸菜,凑合一顿”“为了取得满意的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有时,甚至跑到帐篷里亲自搅拌炸药……”“两具烧焦了的遗体紧紧拥抱在一起”“那只熟悉的公文包就紧紧贴在郭永怀的胸口”“打开一看,里面的资料完好无损。旁边的同事扑通跪倒,痛哭失声……”。文本一笔调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如“他所画的图样,献给军事当局,就没有一样被采用过”,委婉反映出当局政治黑暗腐败;“也许是不应当发明得太早,所以要潜在水底”,惋惜雷先生“科学救国”在当时只是空想。文本二语言准确有力,触动人心,如“我来留学,就是为了将来报效祖国呀!”“一声巨响,石破天惊”“二十二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成功,呼啸的火龙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如长剑出稍”。答案:(1)C(2)D(3)①交代时代背景。战争爆发,当局腐败,政治黑暗,社会生活混乱。②塑造人物形象。如雷先生书房中的各种陈设,凸显了他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痴迷。③揭示作品主题。科学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悲剧,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4)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报告文学,强调真实。②文本一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进程,文本二截取典型细节展现人物品格。③文本一笔调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文本二语言准确有力,触动人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其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徵子去之。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瞻天下,此武王以礼信也。武王封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吴内传第四》)材料二:武王即位,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已克殷,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节选自《史记•周本纪》)(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王A乃B夜C迎D周E公F流I涕J而K行L周M公N反O国P天O应R之S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下车,文中指从战车上走下来,与《张衡传》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意思本相同。B.发,文中指打开,与(促织》中“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的“发”字意思相同。C.偃,文中指倒下、倒伏,与成语中“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相同。D.克,文中指攻克,与《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的“克”字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周武王用礼义取信天下,文王死后天下八百诸侯都同时在孟津会和,虽然他们的语言互不相通,但不用招呼都从四面八方赶来。B.当天降异象时,成王心生畏惧,于是打开王室封存秘藏的文件柜,查阅有关周公的册子,才知道周公是一位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C.周武王战胜殷后,向箕子询问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D.当管叔、蔡叔等人怀疑周公,进谗言甚至联合武庚叛乱时,周公辞去相位,去边地巡查一年,继而平复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②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5)周公的“盛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若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王乃夜迎周公”独立成句,“王”作主语,“迎”作谓语,“周公”作宾语,所以要在F处停顿;“周公反国”,“周公”是该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周公”前停顿,即在L处停顿;“国”是前句的宾语,“天”是后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国”和“天”之间停顿,即在P处停顿。译文:成王于是连夜将周公迎接回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赶路,周公一回到都城,上天马上显示出福兆。(2)A.“意思相同”说法错误。“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下车”解释为“官员到任、上任”,与文中“下车”意思不同。句意:武王还未来得及下车/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故选:A。(3)A.“虽然他们的语言互不相通”说法错误,原文“不言同辞”的意思是“异口同声”,不是语言互不相通。故选:A。(4)①“贼”,杀害;“囚”,囚禁;“去”,离开。译文:(诸侯退军)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也)离开了(纣王)。②“为”,担任;“之徒”,这些人;“师脩”,以……为榜样;“绪”,承继。译文:周公旦担任辅相,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武王,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5)周公能治政。依据材料一“周公臣事之,当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可知,周公赏罚分明,治下百姓富足,福泽四方。周公守本分。依据材料二“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可知,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苍,愿代武王受病痛之苦。周公守本分。依据材料一“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可知,周公面对谗言,辞去相位;依据材料二“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可知,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功成身退,还政成王。答案:(1)FLP(2)A(3)A(4)①(诸侯退军)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也)离开了(纣王)。②周公旦担任辅相,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武王,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5)①能治政。周公赏罚分明,治下百姓富足,福泽四方。②守本分。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苍,愿代武王受病痛之苦。③知退让。周公面对谗言,辞去相位;功成身退,还政成王。参考译文:材料一:周文王死后九年,天下八百诸侯,都一下子不期而会于孟津,他们异口同声,事先也没有叫他们来,但他们都不请自来,这是表示他们都深知武王忠诚,值得信赖,都想跟随武王一起去讨伐商纣。在那时候,比干、箕子、微子都还在朝廷里辅佐,武王认为他们贤能,所以不敢讨代商纣,就让各国诸侯回去了。(诸侯退军)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也)离开了(纣王)。周武王看到纣王身边的贤臣都已散尽,于是就会合天下诸侯,起兵讨伐纣王,把纣王杀了。武王还未来得及下车,就马上去为比于的坟墓加土,又打开殷都的粮仓,赈济天下的百姓,这说的就是周武王依靠礼,来赢得天下的信赖。武王封周公,还让他辅佐成王。成王年小,周公以臣子的身份事奉他,在那时候,赏赐不会颁发给无功的人,刑罚也不会判处给无罪人。天下家家富裕,人人丰足,庄稼长得非常茂盛。按照一定的季节来命令百姓服役,用礼来开导他们,上面顺应天地的法度,其恩泽甚至普及到夷狄之人。但是管叔、蔡叔当时却不了解周公,在成王面前诋毁周公。周公就辞去辅相之位离开都城,到边境去巡察了一年。就在这一年中,国内狂风暴雨,日夜不停,五谷不生,树木都倒伏了。成王非常恐惧,就打开金柜,看到了周公从前的书简,才知道周公有如此的大德。成王于是连夜将周公迎接回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赶路,周公一回到都城,上天马上显示出福兆,五谷茂盛,树木也都竖直起来,天下又家给人足了。这说的就是周公依靠大德为天下所拥戴。材料二:武王即位后,周公旦担任辅相,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武王,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武王受命第九年,在毕地祭祀文王,然后往东方去检阅部队,到达孟津。这时候,诸侯们虽然未曾约定,却都会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过了两年,听说纣昏乱暴虐更甚于前,杀死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他们的乐器逃到了周国。这时武王才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不合力讨伐!”武王已经攻克了殷朝,向箕子询问殷朝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罪恶,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道理,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所以又转而询问了天道,武王病重,而这时天下尚未统一,众公卿们都很害怕,进行“穆卜”(卜问武王的下一代),周公因而祓除斋戒,自愿作替身,想代替武王承受灾疾,武王的病渐渐有了好转。后来武王死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就是成王。成王幼小,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篡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周公代行国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④。【注】①甘泉:秦汉行宫,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指长沙太守向子諲,当时他率军抵抗金兵。④犬羊锋:代指金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采用借古讽今的笔法,以烽火可达甘泉宫的典故,矛头直指平庸无能的统治者。B.颔联以汴京沦陷与高宗出逃相对,写出局势的恶化出人意料,痛心之中暗含讽刺。C.颈联以“三千丈”凸显自身愁绪,而爆竹烟花“一万重”的欢乐景象则更增其哀。D.陈与义的诗取法杜甫,此诗风格雄浑沉郁,忧愤深广,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2)前人说此诗“末二句转出一意”,请从结构与情感的角度加以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结构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而爆竹烟花‘一万重’的欢乐景象”说法错误,“烟花”的意思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不是烟花爆竹。故选C。(2)结构上:尾联与前三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诗一共四联,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首联直叙国事的危急;颔联由初怪到岂知,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颈联写诗人因国家动荡,虽睹春天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尾联写向子諲率军抗金,让人看到了希望。前三联可以说是层层蓄势,尾联却突然翻转。情感上:首联叹惜朝廷无平戎之策,致使金兵不断南侵,国势日衰;颔联举汴京沦陷、飞龙入海两件典型事例,说明投降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既痛心疾首,也隐含讽刺;颈联紧扣诗题写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感人肺腑。故前三联侧重表达作者伤春忧时之感。而尾联却以“喜”收笔,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諲,在“庙堂无策可平戎”的局面下,他敢于率领疲弱之师抵抗金兵,更增其悲。答案:(1)C(2)①结构上,前三联层层蓄势,至尾联突然翻转,形成强烈的反差,匠心独运。②情感上,前三联侧重表达伤春忧时之感,尾联以“喜”收笔,更增其悲。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跌宕起伏,深得杜诗同类题材的神韵。首联“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二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直叙国事的危急。上句“庙堂无策可平戎”,是说朝廷对于金兵的侵略不能也不敢抵抗,下句“坐使甘泉照夕烽”,是以汉代匈奴入侵,晚间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来表示由于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因此使得金兵长驱直入,从边境到达内地。这两句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此为首顿。颔联“初怪”二句,承上直写南宋小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把“坐使甘泉照夕烽”具体化。对这种敌人步步进逼、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诗人忧心如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国势却如此危急,就更增加了诗人的伤感。这两句以“初怪”“岂知”的语气,造成更强烈的惊叹效果,显得感情动荡,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之外的恶化,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失望之情,再次跌宕。颈联“孤臣”二句,是借用李白和杜甫的名句,直接抒发感慨,扣着题目写“伤春”。“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写伤,下句写春,由“每岁烟花一万重”的春,引起“孤臣霜发三千丈”的伤。作者用“孤臣”自指,一是表示流落无依,二是表示失去了皇帝。诗人把“白发三千丈”与“烟花一万重”两句李白,杜甫的名句合为一联,对仗贴切、工整,表现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感情。杜甫有诗说:“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至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陈与义在别的诗中也说:“天翻地覆伤春色。”都是由春光烂漫与家国残破的对比之中,产生了莫大的忧伤。这也可以看出陈与义学习杜甫与江西诗派的不同之处。杜甫伤春,一方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一方面说“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尽管为外族的入侵深深地忧虑,但还是相信国家终究是会恢复的。陈与义在这首《伤春》诗中,也从“万方多难”的现状中看到了希望。尾联“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二句,落笔很有力量。诗人对向子諲是歌颂的,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冒犯野兽一般的金国侵略军的锋锐之气,是具有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