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2登高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2登高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2登高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2登高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2登高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登高琵琶行并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爽新颖、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根据主题须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当竭尽所能,确保它的将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终的堡垒被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奄奄一息?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仅仅是_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庸人自扰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庸人自扰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解析:初露锋芒:比方刚显露出某种力气或才能。牛刀小试:比方有很大的本事,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事,用“牛刀小试”合适。一日千里:比方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任,希望他担当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原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焦急或自找麻烦。庸人自扰:比方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忧。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忧”,用“庸人自扰”合适。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驾驭,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驾驭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解析:此题留意语意的连接,前面是“学习”,所填写句子的第一句也应是“学习”,还有要留意“学习”和“摸索”的先后依次,应当是先“学习”,然后才能“摸索”出规律,这样符合人们认知的逻辑依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解析:画线句共有两处错误:“第一款”是依次,“国内”表领属,领属应在前;“综合”应修饰“利用”。(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示意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妙,“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聚精会神于筝乐的神态。C.三、四两句采纳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像,都写到了月亮,采纳了“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解析:D项,理解错误,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月亮,但这首诗未采纳“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5.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答:第一问:丰富的示意性,不仅引导读者发觉奇异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示意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其次问: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几句诗的化用。(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堂成①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散无心作《解嘲》③。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其次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林。桤木是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讪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B.三、四两句写草堂自身景色,桤林茂密,风吹树叶,露水滴树梢。生气勃勃,意境开阔。C.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好像禽鸟也与诗人同感。D.全诗从草堂落成说起,最终仍旧回到草堂结束。“堂”“宅”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解析:B项,“三、四两句……意境开阔”错误,从“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两句来看,草堂修在桤林深处,桤林茂密透不进剧烈的阳光,仿佛被漠漠轻烟覆盖着,连风吹叶子、露水滴树梢都能听到。此处写到“吟风叶”“滴露梢”,是以动衬静,故此处的意境不是“开阔”,而是“幽静”。7.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①新居初定,景物怡人,心情安静喜悦。②“暂止飞乌”的“暂”写出草堂是休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流露出作者的彷徨悲伤之感。(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畏人注杜甫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注: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762)。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漂亮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安慰。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C.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作者青年时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迥然不同。D.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解析: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正是突出身处他乡的漂泊之感。9.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答:尾联写的是作者生活之处已是门庭杂草丛生,就连马都不情愿从这里走过。首联中写的虽是早春美景,但作者漂泊他乡的愁情更浓;颔联写作者离开都城很远也很久,失意的作者中倍感孤微,而自己不敢见到他人,只适合过眼下这种幽居的生活,所以在尾联中用荒芜的庭院小路来揭示作者境况与内心的孤苦。10.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闻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闻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常在这座亭子里饮酒赋诗,与挚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闻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今,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答: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故此亭名为“浸月亭”。11.请你为唐代诗人杜甫写一段颁奖词,赞颂杜甫的思想或艺术成就。要求:语言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