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乡贤文化。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但总的说来,古代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贤。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让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乡以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标识,我们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观察地方乡贤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高度,并发掘出其地方文化根性。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将乡贤大致分为“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前者一般指乡邑士绅,他们在人格精神上保持高风亮节,在为人处世上谨慎谦退,在行为姿态上勇于担当,因此在地方享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是乡邑发展、稳定、和谐的主导力量。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应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思想观念都和苏州乃至江南之地域、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地方志中各类《人物志》往往首重乡贤,历代《乡贤考证》类的专书林林总总,谱牒家集更是汗牛充栋。这类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受到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认为,乡贤与自己同生于一方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更易产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基层社会的文化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人们在习得中形成精神熏陶。言偃作为孔子的“南方夫子”的事迹随着常熟“言子巷”的地名而自然为今人默念不忘,范仲淹设义庄、建义学也早已成为民间佳话而流传,周顺昌“好为德于乡”的事迹则与《五人墓碑记》同样深入人心。当然,古今文人重视乡贤,努力建构乡贤文化,其化育影响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大力度。建构乡贤文化,要有足够的地域文化修养,同时以深厚情感投射于乡贤人物,用时代语言和历史逻辑构筑起思想的河床,用可以感知的乡贤事迹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选自《新华文摘》2015年版,有删改)1.下列有关“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贤”是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包含人们对其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乡贤文化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B.乡贤文化也是乡贤的道德精神的具体表现,它是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性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C.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是文物,这些文物的存在能产生感召力,使人见贤思齐。因此,建设乡贤文化,应高度重视对乡贤文物的保护。D.乡贤文化的教育作用值得重视,以丰厚的文化修养,深厚的情感投射,时代的语言,历史的逻辑,可感知的乡贤事迹,可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解析:选A“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错,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贤包括“在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一般前者指在地方享有很高威望的乡邑士绅,后者一般指走出了乡邑的一些文化精英。B.乡贤文化的教育作用很早就为学人所认识,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深入发掘乡贤事迹,就是要推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等道德品格。C.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乡贤文化的文化根性,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D.文献、文物使乡贤精神“目染”,名贤故事让乡贤佳话“耳濡”。乡贤文化就这样通过耳濡目染,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精神熏陶。解析:选CC项中“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第四段说“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由此可知,审视评价乡贤文化的视角与一般文化是有区别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贤与同乡邑的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相同,乡贤的道德精神更容易令人崇敬、仰慕、效法,因此构建乡贤文化意义重大。B.离开了乡邑的乡贤,他们的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从而使乡贤文化与整个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密切相关。C.乡贤人文道德力量的传播离不开文献和文物,它们是乡贤文化的文字载体和物质遗存,如果文献流失、文物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D.乡贤的评判标准既有地域性,亦有时代性。但不管处在哪个地域、哪个时代,品学成就、道德风范、精神高度始终是评判乡贤的重要尺度。解析:选C“如果文献流失、文物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说“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由此可知,文献流失、文物毁灭只会让乡贤文化无法“看得见”,并不会使其消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4题,共21分)献给艾青的红玫瑰曹积三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④那天,艾老身著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⑥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⑦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⑧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选自《文汇报》,有删节)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B.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E.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多处对高瑛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艾青的美好品质。解析:选BEB项,“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2自然段有关内容的误读;E项,在文中,作者并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对艾青夫人高瑛的描写,也并非“生动形象”。5.在作者笔下,艾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第1自然段作者的概括介绍中,不难提炼出要点:①“浪漫的诗人、世俗的反叛者、讴歌光明”;②从第4自然段可概括出要点“热忱待人”;③接着从“我们聊起了电影”中,不难概括出“喜爱、支持电影事业”这一要点;④第5、6自然段谈的是艾青的伤病,从中可以整合出“乐观、豁达”等表示性格的词句。6.作者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来写自己与艾青的交往?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倒叙。作者先由送红玫瑰参加艾青葬礼写起,接着写自己与艾青的第一次见面,再由“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过渡,记叙了表现艾青乐观、豁达的性格的两件事,最后以议论作结。7.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容上:“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花,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之情。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作结。红玫瑰贯串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B.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C.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D.宝应二年/伦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解析:选C“吐蕃”作“使”得宾语,其前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伦不从”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B项。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被朝廷加封为工部尚书。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解析:选C是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替百姓交税,并不是崔衍本人。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崔衍的)继母李氏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不慈”“敝衣”“不吾给”宾语前置句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2)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所以崔衍做官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偿负”“官”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3)巫医乐师和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每句1分,共4分)参考译文:崔衍,字著,是深州安平人。他的父亲叫崔伦,字叙。崔伦在宝应二年,以右庶子的身份出使吐蕃,吐蕃违背盟约,将崔伦扣留在吐蕃二年,把崔伦捉至泾州,逼迫他写信来约城中守将投降,崔伦不听从,又把崔伦囚禁在逻娑城(今西藏拉萨市),经历六年,崔伦始终不屈服,才允许他回国。崔衍,天宝末年以明经科登第,调任富平尉。(崔衍的)继母李氏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崔伦大怒,召来崔衍,想要袒露他的后背鞭打他。崔衍哭了,却始终没有陈述内情。崔伦的弟弟崔殷,闻讯后赶紧前来说:“崔衍每月的俸钱,都送到我嫂子那里了,还说什么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呢!”崔伦才明白(其中隐情),从此崔伦就不听信李氏的诬陷之言了。崔衍调任清源县令,勉励老百姓耕田,让流亡的百姓归附,观察使马燧上书表彰他的才能,朝廷将他调任美原。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所以崔衍官职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衣食没有富余)。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虢州地处陕、华二州之间,而赋税却(比其他两州)重了好几倍。崔衍向朝廷禀报赋税太重。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私下对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揭露这件事的,您应该停止(揭露)。”崔衍不听,又上奏说:“我所治理的地区大多是山田,并且处在驿站传递的要道上,连年歉收,百姓全部流离失所。不减免租税,百姓会活不下去。臣看到近来诸郡议论民生,弊病在于官吏不为百姓向上陈述请求,不反映真实情况。不担忧陛下不忧民抚恤,而担心申请的不符合事实,不担心朝廷不怜恤宽恕。陛下提拔臣去治理大郡,我怎能想要看到百姓困顿却犹豫观望不说呢?”唐德宗认为他词理中肯直率,于是特别下令度支给减轻赋税。崔衍升任宣州歙县池州观察使,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大多是名流,后来大多显贵通达。(崔衍)享年69岁。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曲江对酒①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②。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③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④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蒙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12.赏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感觉闲散无聊,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1分)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1分)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而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2分)13.“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2分)而且“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3)舞幽壑之潜蛟,。(4),抱明月而长终。(5),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任重而道远。(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8),长路漫浩浩。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座谈会上,大家就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________,积极踊跃,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②在《财经》杂志2018年经济预测与战略年会上,与会的经济专家和金融专家就如何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________,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③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川剧老艺术家________,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从艺经历,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川剧艺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A.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侃侃而谈B.侃侃而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C.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侃侃而谈D.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畅所欲言解析:选C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三者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畅所欲言”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侃侃而谈”重在说话的语气和情态。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解析:选BA项,不合逻辑,删除“和报纸”;C项,成分残缺,在“同等待遇”后加“等目标”;D项,句式杂糅,应删掉“来实现”。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村里的桃子都被摘了,树上没了桃子,桃叶也全落了,________,站在山坡上。但近看时,枝条苍黑硬倔,像无数的蟒蛇突然向四面冲出,又像长胳膊大手,恶狠狠伸出来要打人。A.桃树只剩下桩和枝条,枝条向四面展开,形成一个个圆形,远远看去,像是旧庙的千手观音B.桃树的枝条向外伸展,远远看去,像是天地间一个又一个的蛛网,又像是美丽而倔强的少女C.裸露出满树干虬结的木瘤,远远看去,枝条上生出无数条交叉重叠的小枝,树干宛如战神D.无数条茂密的枝条郁郁葱葱,简直似天空中的一把把巨伞。远远看去,又像是沧桑阴郁的老人解析:选A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情景的统一,又要注意逻辑事理的统一。情景的统一即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在给出的语句中,“苍黑硬倔”“无数的蟒蛇”等词语构成了一种阴沉的情调。而B项中的“美丽而倔强的少女”和D项中的“郁郁葱葱”都富有生机,与原句的语境不符合。从事理逻辑上看,B项中以少女作比喻,可少女和枯败的桃树没有相似性,C项中“远远看去”是无法看到枝条上生出的“交叉重叠的小枝”的。综上可得答案为A。17.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韩昌黎”、“韩文公”或“韩吏部”,这三种称谓分别因为他的郡望、谥号和官职。B.荀子,是先秦时期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荀子》为他本人及其门人所著。C.赫尔曼·黑塞是德裔瑞士籍作家,曾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等。D.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两度游历赤壁古战场,写下了赫赫有名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17.D(苏轼所游之处并非赤壁古战场)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无适俗韵(韵:韵律)羁鸟恋旧林(羁:约束)B.契阔谈讌(契阔:久远)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横跨)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D.海不厌深(厌:讨厌)何时可掇(掇:拾取,摘取)18.C(韵:情致;契阔:久别重逢;厌:满足)19.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一项的是(3分)()A.栗深林兮惊层巅B.列缺霹雳,丘峦崩摧C.铁骑突出刀枪鸣D.潦倒新停浊酒杯19.B(“列”通“裂”)20.下列各项加点词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医疗器材购销协议版B版
- 2024借款展期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夫妻债务分割与豁免详细合同版B版
- 2024年广告公司业务承接协议条款版B版
- 2024年度企业食堂经营权转让合同3篇
- 2024年定制宣传品采购合同版
- 2024年度公司C区仓储用房租赁合同版B版
- 2024年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合同
- 2024年度保险合同(财产损失)2篇
- 2024年专业给水工程劳务分包协议规范版B版
- 2024年度股权投资融资合同3篇
- 2024版5MW柴油发电机电站运行维护服务合同
- 《胸腔穿刺术》课件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 时代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生管部年终总结
- 2024-2030年中国聚合支付行业创新模式及商业模式发展趋势报告
- 丧事邀请函模板
- GB/T 5005-2010钻井液材料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