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25323第一章总体概述 3112711.1项目背景 347131.2项目目标 3279161.3项目意义 331484第二章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4251072.1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概述 4314292.1.1政策法规的定义与意义 412132.1.2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4288962.1.3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 4152972.2政务公开标准规范制定 4258402.2.1标准规范的定义与作用 4258232.2.2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5265742.2.3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的制定程序 5141372.3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 5243202.3.1执行主体与责任 524342.3.2执行措施与要求 5145022.3.3执行效果评价与改进 68876第三章平台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 6133023.1平台架构设计 6125363.1.1总体架构 626933.1.2架构模块划分 688533.2技术选型与评估 7268623.2.1技术选型原则 7133663.2.2技术选型 7229343.2.3技术评估 7279673.3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分析 768093.3.1安全性分析 7159963.3.2稳定性分析 724619第四章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 8244554.1信息资源分类与梳理 8202054.1.1分类体系构建 8102974.1.2信息资源梳理 856444.2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8201954.2.1技术整合 838674.2.2内容整合 9310174.2.3管理整合 9148624.3信息资源管理与维护 9155234.3.1信息资源管理 9240024.3.2信息资源维护 921952第五章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966325.1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10200875.2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10239065.3平台功能实现与测试 1023499第六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运营管理 1131396.1平台运营模式设计 11123386.1.1设计原则 11151236.1.2运营模式 11128856.2平台运营团队建设 11207526.2.1人员配置 11171016.2.2培训与激励 12126636.3平台运营监测与评估 12206796.3.1监测指标 12194866.3.2监测方法 12155356.3.3评估周期 1214317第七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广与应用 12167247.1平台推广策略 12199487.1.1宣传与普及 1279797.1.2政策引导与激励 13128077.1.3技术支持与保障 13252367.2平台应用场景拓展 13242527.2.1政务服务场景 1395477.2.2政策发布与解读场景 13131197.2.3社会监督与反馈场景 13277597.3平台用户培训与支持 14163607.3.1用户培训 1440447.3.2用户支持 1410981第八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安全保障 14154218.1信息安全策略 1460098.1.1安全策略制定 14292898.1.2安全策略执行与监督 1531648.2数据保护与隐私权 15113078.2.1数据保护措施 15312228.2.2隐私权保护 15262058.3应急预案与风险评估 15183108.3.1应急预案制定 15312018.3.2风险评估 1618042第九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绩效评价 16179559.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695979.1.1概述 16989.1.2指标体系构建 1623139.2绩效评价方法与工具 16221449.2.1评价方法 16239409.2.2评价工具 17187399.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17223089.3.1改进平台建设与运行 171959.3.2优化信息资源管理 17302699.3.3提升用户满意度 17145279.3.4促进政策制定与实施 172319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策略 1758810.1项目实施计划 171820410.2项目推进策略 182303410.3项目风险控制与应对 18第一章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在提升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我国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将其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应运而生,旨在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政务公开水平:通过构建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部门的政务信息,提升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2)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整合部门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提高工作效率。(3)提升服务水平: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政务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4)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保证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隐私。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推进职能转变: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有助于推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提高透明度:通过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使工作更加透明,便于社会监督,增强公信力。(3)促进社会和谐: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4)提升国家竞争力: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项目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第二章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2.1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概述2.1.1政策法规的定义与意义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规范政务公开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宪法、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对于提高透明度、促进职能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2.1.2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和时限;(3)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和责任分工;(4)政务公开的监督保障和法律责任;(5)其他与政务公开相关的规定。2.1.3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2)全面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3)深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2.2政务公开标准规范制定2.2.1标准规范的定义与作用政务公开标准规范是指对政务公开活动进行规范的具体要求,包括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程序等。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的制定对于保障政务公开质量、提高政务公开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2.2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政务公开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包括公开信息的范围、类别、要素等;(2)政务公开形式标准,包括公开信息的载体、展示方式等;(3)政务公开时限标准,包括公开信息的发布、更新频率等;(4)政务公开程序标准,包括公开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反馈等环节;(5)政务公开服务质量标准,包括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2.2.3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的制定程序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研与论证,了解政务公开现状,分析政务公开需求,明确标准规范制定的目标和任务;(2)起草与征求意见,组织起草标准规范草案,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3)审查与批准,对标准规范草案进行审查,修改完善后报批;(4)发布与实施,发布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培训和宣传,保证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2.3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2.3.1执行主体与责任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主体包括各级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各级及其部门应承担政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和监督保障责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按照规定履行政务公开义务。2.3.2执行措施与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2)完善制度体系,制定政务公开相关制度,保证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落实;(3)强化监督检查,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4)加强培训与宣传,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公众对政务公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2.3.3执行效果评价与改进(1)建立政务公开效果评价体系,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2)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优化政务公开工作;(3)加强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与推广,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第三章平台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3.1平台架构设计3.1.1总体架构本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层:负责存储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源,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2)服务层:提供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展示等核心服务,支持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3)接口层:定义平台与其他系统、应用程序的交互接口,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4)应用层:包括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分析等具体应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5)用户层:面向工作人员、企业、公众等用户提供政务信息查询、办理、互动等功能。3.1.2架构模块划分(1)数据管理层:负责数据采集、存储、备份、恢复等功能,保证数据安全。(2)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挖掘等操作,有价值的信息资源。(3)服务与应用层:提供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等具体应用服务。(4)用户交互层:提供用户界面、交互逻辑等,实现用户与平台的互动。(5)安全与运维层:保障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运维管理功能。3.2技术选型与评估3.2.1技术选型原则(1)先进性:选择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保证平台的技术水平与时代同步。(2)实用性: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提高平台的实用性。(3)可扩展性:选择具备良好扩展性的技术,便于未来平台升级与扩展。(4)安全性:保证技术选型的安全性,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3.2.2技术选型(1)数据库技术: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满足大数据存储、查询需求。(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采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技术栈,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3)服务架构技术:采用微服务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4)前端技术:选择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友好的用户界面。(5)安全技术:采用SSL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保障平台安全。3.2.3技术评估(1)技术成熟度:对选定的技术进行成熟度评估,保证技术成熟可靠。(2)技术兼容性:评估技术之间的兼容性,保证平台各组件能够正常运行。(3)技术支持与维护:了解技术提供商的技术支持与维护能力,保证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3.3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分析3.3.1安全性分析(1)数据安全:采用加密存储、备份、恢复等技术,保证政务数据安全。(2)系统安全:通过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系统安全。(3)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防护等措施,保证网络安全。3.3.2稳定性分析(1)系统稳定性:通过负载均衡、故障转移、故障恢复等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2)数据处理稳定性:采用分布式计算、数据冗余等技术,保证数据处理稳定性。(3)网络稳定性:通过多线路接入、网络冗余等措施,提高网络稳定性。第四章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4.1信息资源分类与梳理4.1.1分类体系构建为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管理,首先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该体系应涵盖行业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办事指南、统计数据等。分类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1)完整性:保证涵盖行业所有相关信息资源;(2)层次性:按照信息资源的属性、用途等进行分层分类;(3)灵活性: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分类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资源。4.1.2信息资源梳理在构建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对行业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梳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资源调查:全面收集行业各类信息资源,形成资源清单;(2)资源评估:对信息资源的价值、可用性等进行评估,为后续整合提供依据;(3)资源梳理:按照分类体系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码,形成结构化资源库。4.2信息资源整合策略4.2.1技术整合技术整合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整合:通过数据清洗、转换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融合;(2)系统整合: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3)平台整合:搭建统一的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4.2.2内容整合内容整合是对行业各类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整合:对政策法规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统一的政策法规库;(2)公共服务整合: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3)统计数据整合: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2.3管理整合管理整合是对行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集中化;(2)制度整合: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3)人员整合:培养专业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团队,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4.3信息资源管理与维护4.3.1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规划:根据行业发展战略,制定信息资源规划;(2)资源采购:按照规划,合理采购信息资源,保证资源质量;(3)资源维护: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维护,保证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4.3.2信息资源维护信息资源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更新:及时更新信息资源,保证数据的时效性;(2)系统维护:定期对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密。通过以上措施,实现行业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为行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第五章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5.1平台功能需求分析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旨在提高行业政务公开的效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对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以下分析:(1)政务公开功能:平台应具备政务公开的基本功能,包括政策法规、政策解读、政策执行、政务服务、动态等信息的发布与查询。(2)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平台应实现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数据接口、数据查询、数据交换等。(3)互动交流功能:平台应提供在线咨询、留言反馈、问卷调查等互动交流功能,方便公众与部门之间的沟通。(4)个性化服务功能:平台应支持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包括订阅政务信息、关注部门等。(5)数据分析与展示功能:平台应具备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为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2平台功能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将平台功能划分为以下模块:(1)政务公开模块:包括政策法规、政策解读、政策执行、政务服务、动态等信息的发布与查询。(2)信息资源共享模块:实现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数据接口、数据查询、数据交换等。(3)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咨询、留言反馈、问卷调查等互动交流功能。(4)个性化服务模块:支持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包括订阅政务信息、关注部门等。(5)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5.3平台功能实现与测试在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以下功能实现与测试工作:(1)政务公开模块:完成了政策法规、政策解读、政策执行、政务服务、动态等信息的发布与查询功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2)信息资源共享模块:实现了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保证数据接口、数据查询、数据交换等功能的稳定运行。(3)互动交流模块:完成了在线咨询、留言反馈、问卷调查等互动交流功能,提高了与公众的互动效果。(4)个性化服务模块:实现了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的功能,包括订阅政务信息、关注部门等。(5)数据分析与展示模块:完成了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为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功能实现过程中,我们对每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测试,保证功能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同时针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了及时优化和调整,以提高平台的整体功能。第六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运营管理6.1平台运营模式设计6.1.1设计原则平台运营模式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性:保证平台能够高效地为行业提供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提高工作效率。(2)安全性:保障平台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3)可持续发展:考虑平台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保证不断优化和升级。6.1.2运营模式(1)主导,社会参与:作为平台运营主体,负责整体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督指导,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平台运营,形成多元化运营格局。(2)平台服务与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在线咨询等服务,实现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共享和融合。(3)技术支撑,业务协同: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平台与其他政务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业务协同效率。6.2平台运营团队建设6.2.1人员配置平台运营团队应具备以下人员:(1)项目经理:负责整体运营管理,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2)技术团队:负责平台技术开发、维护和升级。(3)业务团队:负责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等业务的实施和推广。(4)市场团队:负责平台的市场拓展、用户培训和品牌宣传。6.2.2培训与激励(1)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平台运营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6.3平台运营监测与评估6.3.1监测指标平台运营监测指标包括:(1)用户访问量:反映平台用户活跃度和影响力。(2)信息更新速度:反映平台信息更新的及时性。(3)数据共享率:反映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程度。(4)用户满意度:反映平台服务的质量。6.3.2监测方法(1)数据监测:通过平台日志、统计数据等手段,实时监测平台运营情况。(2)用户反馈: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了解平台服务需求。(3)专家评估:邀请行业专家对平台运营效果进行评估。6.3.3评估周期平台运营评估周期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分别对应以下时间节点:(1)短期:项目上线后3个月,评估平台运营初期效果。(2)中期:项目上线后6个月,评估平台运营中期效果。(3)长期:项目上线后1年,评估平台运营长期效果。通过以上监测与评估,持续优化平台运营管理,提高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水平。第七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广与应用7.1平台推广策略7.1.1宣传与普及为提高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社会认知度和使用率,应制定以下宣传与普及策略:(1)利用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平台动态、政策解读、操作指南等内容,扩大平台影响力。(2)组织举办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培训班、讲座等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平台使用率。(3)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报道平台建设成果和典型应用案例,提升公众对平台的关注度。7.1.2政策引导与激励(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2)设立奖励机制,对在平台建设与应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3)开展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竞赛,激发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推动平台广泛应用。7.1.3技术支持与保障(1)加强平台技术研发,保证平台稳定、高效运行,提升用户体验。(2)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用户数据和信息安全。(3)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2平台应用场景拓展7.2.1政务服务场景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与政务服务事项紧密结合,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1)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提供在线咨询、预约、申报、审批等服务,方便公众和企业办事。7.2.2政策发布与解读场景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成为政策发布与解读的重要渠道。(1)及时发布政策文件,提供政策原文、解读材料、问答互动等功能。(2)邀请专家、学者对政策进行解读,帮助公众和企业准确理解政策意图。7.2.3社会监督与反馈场景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具备社会监督与反馈功能。(1)设立在线投诉、建议、咨询等模块,便于公众反映问题。(2)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7.3平台用户培训与支持7.3.1用户培训(1)针对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平台操作、信息发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2)针对公众和企业用户,提供平台使用、政策解读、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培训。7.3.2用户支持(1)设立用户服务中心,提供电话、邮件、在线咨询等多种服务方式。(2)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优化平台功能。(3)定期发布平台使用指南、常见问题解答等资料,方便用户查阅。第八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安全保障8.1信息安全策略8.1.1安全策略制定为保证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需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策略。该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具体措施如下:(1)物理安全:加强实体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设立专门的运维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内外部网络进行隔离和保护;实施严格的网络安全策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3)主机安全:采用安全加固、防病毒等措施,保证主机系统安全;定期对主机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4)数据安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5)应用安全:实施代码审计、安全测试等手段,保证应用系统安全;对用户权限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越权操作。8.1.2安全策略执行与监督为保证信息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需建立以下机制:(1)安全管理组织: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2)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3)安全审计与检查:定期对信息安全策略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8.2数据保护与隐私权8.2.1数据保护措施(1)数据分类与标识:对政务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识,明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2)数据访问控制: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8.2.2隐私权保护(1)用户信息保护: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保证用户隐私不被泄露。(2)用户权限管理:对用户权限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用户越权访问他人隐私。(3)用户知情权: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充分告知用户相关信息,保证用户知情权。8.3应急预案与风险评估8.3.1应急预案制定(1)预案编制:根据平台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2)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预案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应急预案。8.3.2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对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第九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绩效评价9.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1.1概述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绩效评价,旨在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平台的建设、运行及效果进行评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平台建设、服务能力、信息资源管理、用户满意度等多个方面。9.1.2指标体系构建(1)平台建设指标:包括平台基础设施、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指标。(2)服务能力指标:包括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发布、在线互动、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指标。(3)信息资源管理指标:包括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存储、共享、利用等方面的指标。(4)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用户访问量、用户满意度调查、用户反馈等方面的指标。9.2绩效评价方法与工具9.2.1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数值形式反映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绩效水平。(2)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平台的建设、运行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3)比较评价:将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绩效水平与其他平台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9.2.2评价工具(1)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持。(2)用户满意度调查工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3)绩效评价软件:采用专业的绩效评价软件,对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绩效进行评估。9.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9.3.1改进平台建设与运行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发觉政务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