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1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2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3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4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3"\h\u14471摘要 I13398一、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123852(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17903(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含义 230678(三)幼小衔接的作用 223214(四)文献综述 220769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 36214(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327916(二)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413070(三)幼小衔接工作的表面性 42876(四)幼小衔接工作的盲目超前性 4241981.幼儿园教育管理小学化 44752.幼儿园教育内容小学化 5282113.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 723635三、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分析 85609(一)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 8176541.角色定位不准 8116052.关注点出现偏离 8145473.评价儿童的方式单一 86395(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916199(三)家校沟通效果不佳 919462四、幼小衔接中问题解决的办法 927407(一)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 10126901.幼儿园和小学准确定位,做到张弛有度 10227542.加强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103503.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 1116344(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 1225356(三)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 1226151.重视家长的作用 127253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1224910五、结语 1310712参考文献 14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为幼儿步入小学校园教育做好准备的过程,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对于幼儿非常重要。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选择无城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学前班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幼儿园老师尚未建立精确的学前班概念,学校制度不健全,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见解:全面、系统地开展幼教工作,提升其职业素养,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对策幼小衔接起着最基础的作用,是儿童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问题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希望可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教育政策,积极探索使幼小衔接更好发挥作用的道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家庭、社区要密切配合,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和谐发展。可见,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一项工作,家庭、学校、社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协作,通过多方协作,才能使其顺利开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且关注幼小衔接,这些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幼小衔接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比较晚,相关的研究也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多集中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互动,很少思考幼儿园应该如何帮助家庭更好的参与,也忽视了小学的作用。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对幼儿行为的约束,忽略了常规习惯的养成。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使幼儿更好的接受小学生活和学习,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一旦幼儿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家长就会不知所措。而大多数家长都是被动的接受幼小衔接,这也使家庭教育难以发挥它的作用。综上所述,如何进一步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幼小衔接并找到可行的解决策略。因此,本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幼教衔接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一、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一)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是儿童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一种熟悉过程,它使幼儿能够顺利地度过幼儿的生长发育和顺利度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一年级的学生在新的校园环境下有一个全面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入门状况、学习的适应性、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是因为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系统、学习领域、教学理念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衔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对幼儿的教育意义重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未来的教育水平。(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含义幼小衔接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儿童自身组织或参与的一系列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各种途径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三)幼小衔接的作用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个衔接的过程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对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而儿童也将为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准备。但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让很多幼儿都不适应新的学校。为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小学教育,我们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推动幼小衔接工作,这对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根据调查发现,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原因,儿童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恐惧心理。让学生对新的学校、新的生活充满好奇,想要去新的学校,并积极地体验新的小学生活。这样才能使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四)文献综述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设置问题探讨:我国的幼小衔接更加重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曲宁(2022)认为优秀的衔接应当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的衔接,为了达到更好的衔接,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我国幼小衔接对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评价等方面。刘彦希(2022)从课程的内容、实施等几个方面对衔接课程进行了研究,丰富了对幼小衔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关于幼小衔接教育方法的研究: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要进行幼小衔接方面的教育,强化教师的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应该打破封闭的状态,加强交流,更好地实现双向衔接。另外,幼小衔接工作要保持长期性、全面性以及各阶段的独立性,还要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浦红霞(2022)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平稳地进入小学,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学科知识上,有的幼儿园甚至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教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室成为主要活动空间。对幼小衔接认识的研究:调查发现对于幼小阶段,国内家长的关注点主要在如何适应新环境、进入新学校的学习能力、安全问题等。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也存在认识片面的问题,并且过度重视文化知识、增加特长教育,容易忽视幼儿的感受。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观念的落实有待加强。王琼(2022)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关注并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时候开始幼小衔接的认识仍未统一。幼儿园与小学合作情况的研究:幼小衔接是从幼稚园向小学过渡的时期,因此双方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当前许多幼儿园已将幼小衔接作为进入小学阶段的一项工作,并积极地与小学接轨,但其衔接的内容却偏于单一,没有针对幼儿的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赵建萍(2022)认为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无法提供全面客观的幼小衔接教育的,所以教师之间应该对教育有统一的认识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为教学方式找到共通之处。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分析(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性经调查,全市95%的托幼机构都将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开始着手为孩子们的入学做准备,不管是教育还是作息,都会自然而然地接近小学。在教育中,幼儿园要把小学的内容渗透到教育中,让孩子们对初等教育有更多的认识;同时,减少游戏时间,增加教学次数,让孩子们更早地体验到小学的课堂氛围;在时间上,大班级增加了课堂时间,就像小学一样,让孩子们提前习惯。也有一些幼儿园会让孩子们提前到学校里去,使儿童真正接触小学生活。但是却只有5%的小学会自动与幼儿园联系,思量初入学后儿童的身心生长特点。图1:小学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重视程度对比资料来源:调查问卷(二)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考试,而学生又是为了分数,所以父母们只关心孩子的表现。在幼儿园,年龄较大的孩子面临着上小学的难题。采访了一位小学老师:得知该学校在入学时会举行一次测验,只有通过测试的孩子才能上小学。根据调查,无为地区40%的小学都有这种升学体系,这种体制无疑会给幼儿园老师们带来一种无形的工作压力。老师们渐渐地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拼音、生字等,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其它方面。到了小学阶段,这些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幼小衔接工作的表面性许多幼儿园的幼教衔接工作还处于表面阶段。有些幼儿园会安排大班的孩子到学校参观;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代表,为孩子们讲述他们丰富的小学生活。然而,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适应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并未受到老师的关注。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的交往,不仅要从彼此的课堂组织方式、教学技巧等各方面吸取优势,而且要加强教学要求、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等。(四)幼小衔接工作的盲目超前性1.幼儿园教育管理小学化从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可以获知,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会采取小学化管理模式。幼儿的认知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能力。思维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被别人左右,只在“小世界”里生存。学习是以无意识的注意力为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园强行让孩子们按照小学的标准来做功课,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会对孩子的精神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会对孩子以后的小学生涯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一,《纲要》明确规定了幼稚园与初等教育制度的差异,因此,要按照孩子的成长特征进行教育。第二,幼儿园向孩子传授小学相关的知识,却不能与初等教育相结合,不利于孩子上小学;第三,孩子们上了一年级的课,上了小学,他们就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从而为后续的教学产生困难影响。第四,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学业负担会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恐慌。一旦上了小学,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2.幼儿园教育内容小学化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由于思想、心理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想主要是依靠想象,他们的判断仍然受到直觉的制约,所以幼儿的行为模式缺乏稳定性,思维模式缺乏可逆性。而到了小学以后,孩子们已经进入了特定的思想发展阶段,能够通过大脑的运动来进行逆向操作。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幼稚园和小学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有很大的差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但是,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强迫老师在教学中增加小学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资料表明,98%的孩子在拼音上的表现比较好,而仅有2%的孩子表现的很差(参见图2-2)。在进入学校之前,92%的孩子能认出50个以上的汉字,而认识不到50个汉字的孩子仅占8%(参见图2-3)。44%的孩子能够很好的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53%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就会加减20个以内(参见图2-4)。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呈现出小学化的趋势。图2:拼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资料来源:调查问卷图3:入学前汉字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资料来源:调查问卷图4:加减法掌握情况调查资料来源:调查问卷3.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在幼儿园的五个主要方面,加入一定数量的游戏,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跟大班倪老师沟通时,她说:“我们班这个学期的课程很少涉及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而我们学习的是拼音,生字,算术等。在教室里,很少会有这种游戏,就算有,也不会像以前的小班、中班一样,只是单纯的娱乐,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课程。”从倪老师的答案来看,幼儿园老师们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五个方面的课程,也没有领会到游戏在孩子们的成长中的作用,仅仅是在教他们。幼儿园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达到表面上的效率。在采访中,靳老师说:“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在拼音、生字、算术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她,觉得她很有天赋。不过,有一次,我在教室里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全班一半的孩子都回答了正确答案,而她却反而不会。下课后,我问道:“你平时学的这么好,为什么这次的脑筋急转弯没有回答上来呢?”她说,她在家里不是在写字,就是在背诵。”由此可见,孩子们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根本不懂其中的原理,只是习惯性的死记硬背。下课后,机械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不做有意义的思考。教室里的教育压抑了孩子的本性,压抑了他们的想像力,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三、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分析(一)幼儿园教师没有树立准确的幼小衔接概念1.角色定位不准据调查,80%的幼儿园老师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只是让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们只是按照小学的课程和班级体系来指导和管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根据自己以前的教育经验,或者是顺应“大众趋势”,不管孩子的心理能否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敏感期”,而“敏感期”,就像是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会对某件事情产生不同的好感,也会让你厌恶某一段时间的某件事情。因此,对幼儿来说,一旦错过了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将会给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2.关注点出现偏离根据一些幼儿园老师的访谈发现,75%的老师认为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和自信。在衔接阶段,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认识和对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社交能力在老师眼中是无足轻重的,与学习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感情用事地以为“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解决一切”,并不能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不适应现象给予特别的关注。在调查中,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现象表明,幼儿园的老师们并没有充分理解幼儿园的内涵。3.评价儿童的方式单一在衔接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表现往往是一种衡量他们的学习成效的方法。在秦老师的访谈中,她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园是私立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竞争比较大,工资和福利也有很大的不同。园内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估,一般是指班级的升学率。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好一点的小学都会对满足年龄条件的幼儿进行一次测试,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分数,才能被录取。然后,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升学率,对老师进行奖励和惩罚。在幼儿园大班阶段,虽然有了衔接课程,但衔接内容更多的是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知识,而忽略了孩子学习能力以外的其它发展。而且,老师们对孩子的评估,大多都是以结果性的方式来评判,他们只会看到事情的结果,而不会去关注事情的起因和发展,如果事情的结果不理想,那么,他们就会将孩子的一切努力与成果都抛在脑后。这样的评价会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伤害,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创伤。(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育程度调查显示,65%的幼儿园教师中,高职院校毕业的教师占83%,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下,系统性的师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先天条件”不够,就需要“后天弥补”。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地理解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有利于为幼儿寻找合适的学习途径。为老师提供有目标的训练是缩小幼稚园与小学间的差距的最有效途径。(三)家校沟通效果不佳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上,学校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而忽略了孩子的其它发展以及课外的表现。这会导致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里的评价不同:例如,他们在学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家里就是“没自理能力的孩子”。由于学校关注的焦点单一,家长与学校在交流中缺乏针对孩子转变的具体战略。孩子在学校发生问题后,家校之间的交流往往以父母与老师的合作为主要内容,而学校却缺少一种有针对性的指导。造成了孩子们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是在家长讨论会的特定时间和次数,还是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后的请家长、家访、微信、QQ上的反馈,都是学校主动提出的,而且流程与形式很不正规,不能很好地进行家校之间的交流。四、幼小衔接中问题解决的办法(一)幼小衔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统1.幼儿园和小学准确定位,做到张弛有度经过老师的采访,老师们发现,大多数的幼儿园、小学都没有自己特有的与外界交流的方法,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也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因此,幼儿园要有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教育;幼儿园也要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职责,要意识到幼儿园的定位。在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要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采取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开展幼儿的综合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转变为区域教学、游戏教学、领域教学。在幼儿园,区域式教学越来越受欢迎,有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区进行教学;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而进行游戏教学则能为孩子们提供其它教学所不能享受的乐趣;领域教学是幼儿园独特的课程特点,教师要深入挖掘其精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五大学科的魅力。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方法,降低对知识的僵化;在教学安排上,幼儿园要加强与小学的关系,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到幼儿园进行辅导。另外,幼儿园还应该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幼儿顺利过渡创造有利条件。2.加强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要使孩子更快地融入小学,光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方合作,为一个目的而努力。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接受3年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与孩子的生长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园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有相应的发展。幼儿园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上了小学以后,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的不适应,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们更加放心。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关键环节,孩子们上了小学,接受的就是小学教育,接触的就是小学生活。首先,小学要做好了解儿童、熟悉儿童的心理准备,了解儿童的成长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老师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去了解孩子:例如,给孩子们以前所在的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状况;对儿童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其家庭情况;为孩子们创造提前与校园环境接触的机会,使他们熟悉校园的环境。其次,要在小学阶段建立科学的初等教育体系,降低“坡度”。司老师在采访中对我说,“她会按照学校的计划,按照孩子们的性格,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让孩子们充满了乐趣,又不会觉得无聊,还能更好地消化。”最后,各小学要积极与幼儿园取得联系,组织有关人员与大班老师讨论如何做好后续的衔接工作,使孩子们“零困难”地进入学校。教师应主动接待幼儿到小学参观,增进幼儿对小学的了解,使幼儿对小学教师、同学、环境产生亲近感,对小学生活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渴望。家庭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结构要根据自身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安排。在孩子上学之前,要先了解一下那所学校的规定,然后根据自己对幼儿的了解,为幼儿指出在上学时什么地方要特别留意。不管是大人,小孩,对于陌生的事物,都会产生一种恐惧。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让他们客观地面对,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在做好幼儿衔接工作中,社会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社会中影响社会性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对社会性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们是成长中的人,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家长为儿童提供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以形成儿童的社会性。3.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好的专注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学习质量能使孩子有持续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随着孩子的成长,其学习任务对其注意力的时效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父母和老师可以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段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任务导向”和“完成”是指幼儿对任务的清晰认识和对任务的认识。因此,对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任务导向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小学不同于幼儿园,教学内容明确,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因此要教导儿童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与自我规划。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幼儿园时期,教导幼儿们要有时间观念,从而让幼儿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二)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小学的课程是按学科来进行的,老师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学科上,而不是在探究孩子们的学习规律。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这一“脱节”现象是造成幼儿无法顺利入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这一阶段,政府和有关的教育机构应当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督促幼儿教师完善自己的职责;其次,要提高幼儿的职业素质,要针对幼儿特点,转变教学方式,降低机械性教学,使幼儿由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的转变“畅通无阻”。有句话叫做“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因此老师们要尽量多地与别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顺利。(三)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1.重视家长的作用父母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人际关系都是决定子女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育水平决定了父母的心理水平,总体上来看,教育水平较高的父母更愿意帮助幼儿园教师,辅佐教师从事幼儿园的工作;父母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如果他们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那这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受会进行特别的关注。生活在社会中层的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可以说视实际情况而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外部因素,注重父母角色的发挥,与幼儿的父母们一起,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在网上进行,它不会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不会产生任何沟通障碍。现在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了,通过手机上的微信或者QQ群,父母与教师进行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是很普遍的。但网络平台的用途不止可以运用于简单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布置作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汇报学生的成绩,而且可以扩展到网络平台的其它作用。在这个自由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学习经历;对于有学业障碍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能及时缩小与别人的差距;老师与家长可以共同探讨家教的策略,许多老师都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更多的了解与看法,会有更多的方法来解答孩子与家长的疑问。五、结语幼小衔接是一个阶段—大班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生活的阶段,家庭教育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桥梁,促进了衔接过程中幼儿园、小学之间的联系。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了解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增强自身对孩子入学前的指导能力,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儿童教育的关键,父母的养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幼小衔接期儿童的适应能力,正确的父母养育理念可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使其积极面对环境的改变,从而在新的环境中和谐快乐地成长。所以,在幼儿进入大班的第二个学期,父母要加强自己的辅导作用,要让幼儿明白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规律,要从心底里重视幼小衔接,为大班幼儿的入学做好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