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_第1页
《苏州园林》教案_第2页
《苏州园林》教案_第3页
《苏州园林》教案_第4页
《苏州园林》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学生提问,共同探究。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归纳: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苏州园林》教案「篇二」内容和步骤: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两层:(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二、讲析第一段(3―6)1、指名朗读第一层:2、指导分析第三段:(1)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确的认识。3、指导分析四段。(1)指明概括段意。(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4、指导学习五段。(1)指名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2)逐句分析。(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5.学习6段1)指名概括段意。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1.齐读第三层;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小结:――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和重点。四、讲析第三段(10)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五.总结课文1.归纳中心:――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当安排说明顺序,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六、作业1.参观本地塔楼亭庙等古建筑或具有古典风格的现代建筑,仿照范文,写一则“观察日记”;2.试就议论、描写、记叙三方面的语言各抄几句。《苏州园林》教案「篇三」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2.

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二)教学重点

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三)教学难点

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课题、作者]1、导语: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

《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2、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二、[标本,鉴赏]1、以

“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

“标本”,一个是

“鉴赏”。(1)

什么是

“标本”?

(课文注释)“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2)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

“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

“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

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3、

把这些都堆在一起就成画了吗?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吗?三、[板书,构图]

亭马轩榭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艺术

花草树木画意

花墙廊子画意

至于其他每个角落、细微之处,都能注意到画的效果。

让学生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出示画册)同学们:你们看,我这本摄影集,里面每一张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只是平时我们不注意罢了。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4、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词语

“鉴赏”。

同义词比较,体现语文课特色。

初中语文“鉴赏”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和

“欣赏”、“玩赏”比较一下。(同学发言后,老师归纳)[板书:欣赏、玩赏、鉴赏][欣赏]: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的意味。例:欣赏音乐,很欣赏这幅作品,很欣赏他的做法。[玩赏]:观看欣赏。

“玩”不同于

“玩耍”中的

“玩”,它是观看的意思。

[鉴赏]:鉴别和欣赏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哪段文字写得最好”,一问,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自由地发表意见。

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鉴赏的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写得最好。(请同学们交流)

……

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老师读了这篇课文,觉得第4段挺好。为什么呢?

四、[分析,探究]第一,层次很清楚。你看,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来对第一句话进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楚楚。你们再看,在写假山时,也是按总说、分说的顺序写的。

(老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第二,从多角度来说。譬如假山这部分:首先正面写假山,写假山

“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的角度来写,就是

“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画。最后,从游客的角度写。游客攀登时,能欣赏到、领略到这些画意,因此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

“身在山间”。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中的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所有的假山吗?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了设计者、匠师,写了游览者后,才可以把苏州园林假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

我还喜欢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五、[鱼戏莲叶间](一)、概括性强。如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满了画意,这就是艺术。(二)、精练而形象。如这段的结尾一句

“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

“鱼戏莲叶间”就是一幅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其中这个

“戏”字用得非常形象,它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恐怕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把这景色的画意写出来了,它强调的是画,是画中之景。还有一个

“又”字特别要注意,它强调这是许许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

“又”字,里面涵盖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似乎也充满了画意。我想,这与文章的内容是吻合的。

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来集体朗读第4段。同学们:鉴赏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

下边,请一位同学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来鉴赏。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我们读书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步是初读课文,是了解;第二步再读课文

(即精读课文),是鉴赏,是品味。我们读书就该这样读。

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作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苏州园林还有很多美的地方。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

在这里,老师给你们作个提示:譬如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什么是楹联?楹联就是挂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对联。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看看: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与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图。楹联与景是相互映衬的,这就是苏州园林美的另一个方面。这个课题是值得研究的。

好,今天的课到这儿结束了。七、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解各部分的说明重点。2、完成课文相关练习。谭义专《苏州园林》教案「篇四」《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细读课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细节)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出示对联)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投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两幅对联: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二、了解作者、解题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而这篇文章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检测字词1、注音:轩榭(xuan

xie)

重峦叠嶂(chong

luan

die

zhang)

丘壑(qiu

he)

嶙峋(lin

xun)相间(xiang

jian)

蔷薇(qiang

wei)

池沼(chi

zhao)

应地制宜(ying

di

zhi

yi)2、解释词语:(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2)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5)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6)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大概5-7分钟)明确:(第2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7、8、9自然段)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建筑的色彩美

《苏州园林》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2、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但这掩盖不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典园林的流光溢彩。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苏州园林》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那别样的美丽!二、初读课文,鉴赏园林美。1、同学们初读课文,能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码?2、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6、板书全文结构。四、精读课文,品析语言美。合作探究: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生动性和准确性)来体现“苏州园林”的美?五、总结:诗歌(听听她的声音)她,是一个标本,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她,是一扇大门,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她的亭台轩榭,布局精美。她的假山池沼,配合绝伦。她的花草树木,彼此映衬。她的近景远景,层次甚蕃。她,是一个标本,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她,是一扇大门,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六、作业:请以”校园一景“为题,写一篇100左右的小练笔。要求:1、运用总分的说明顺序;2、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3、语言准确生动。《苏州园林》教案「篇六」学习目标:1.以“图画”为切点理读思路;2.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的美点;3.尝试写作小诗歌咏苏州园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喜欢画画吗?你对图画了解有多少?2.“图画”按技法分类是:“图案画”与“美术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参考:图案画,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多用在纺织品、工艺品、建筑物上。美术画:专指绘点艺术,多讲究情趣,自然之情,韵味之美。3.欣赏“苏州园林”图片。通过预习及图片欣赏,你认为苏州园林属于“图案画”,还是美术画呢?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1、诵读课文,看作者围绕“图画”描绘了哪些画面?学生活动1、七嘴八舌2、思考交流。3、美术画1、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角落,门窗,色彩2.这些图画是怎么布置?参考:亭台轩榭布局自然,假山池沼配合有方,花草树木映衬多姿,花墙廊子尽次多深,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注意图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3、以上内容均是围绕文章的哪一句话来写?4、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苏州园林非但具有这样高的艺术特征,它还是我国名地园林的标本,读第一段,体会它的作用。6.结合文章第10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特征→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不再多写标本图画七个角度余味7.由此观之,文章的写作顺序什么?三、深层阅读,探根究底匠师们为何如此之巧,使苏州园林给人“如在图画中”的真实感觉?参考:1、“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2、苏州园林的建设者一般都工诗善画,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尽量追求“写意山水画”的意境。3、“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部。”――《谈龙录》四、更换角度,别样构思。1.文章分别从七个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别具一格。如果你是画家,根据你对苏州园林的了解,你会从哪些角度来描绘?参考(1)按时空顺序(游记)(2)以历史变迁(3)用照片式(4)以“水”为核心(5)光影变化中的园林(6)四季更叠下的园林(7)苏园――同里――威尼斯2、比较你的写法与叶圣陶的优劣。参考: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为苏州园林图册写的一个序,只能选择从共同点上下手。2、查阅主要文段,提取要点。3、务必使游览者新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揭示苏州园林的“艺术特征”。5、朗读。作用:揭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6、笔录7、主→次整体→局部→细部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课文,深究原因。1、默想,交流。2、交流、比较、品评。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活动一、温故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即形象美。说说苏州园林的外在形象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苏州园林的美是视觉的美,是审美感受的和谐和惬意。要用语言描述这种形象和非形象的审美感受,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力。二、鉴赏佳段,追踪美点。1.范读全段2.美点追踪(1)请从语言的角度,欣赏他们的美点。答案:A、长短句夹杂,富于节奏感、音律感。B、浓缩句:拨花寻叶(②、③句)C、用语精妙:“俯仰即生姿”“珠光宝气”“繁华”“欢悦”写出古藤萝的奇特造型美及开花的风韵。体现与“语言美”!(2)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饱满的褒扬之感,请举例赏析。体现了“情感美”。(3)其实,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特别着眼在“画意”,为全国创设了别致的意境,你觉得本段的意境是什么。体现了“意境美”。学生活动1.布局美、配合美2.映衬美,层次美3.图案美,图画美色彩美。1.聆听(1)读、品、悟(2)举例鉴赏(3)优美、生意盎然。(4)“低树俯仰生姿”,“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间”身次体现了形象美中的层次美感。三、选择精段,精神消费(鉴赏)。参考:如第4段1、语言美:A、准确、“艺术”与“技术”。B、周密:5个“或者”的效果2.层次美:假山→池沼(多用活水→桥梁安排→石岸形状→鱼戏莲叶)行文摇曳多姿。3.情感美:褒扬之情溢于气表4.意境美:深邃幽远,又略带生机。(二)小结:别林斯基说过:“文字艺术美的最大本质是和谐”的关系。在文中,几种美交织错落,达到了和谐美的境界!三、动静交汇,关注人情。1、苏州园林使一幅巨大的静美图,然而,所有美的东西都使相对于观赏者而言的。在文中,作者一直在关注一个字――人。请浏览全文,探寻这些语句,揣摩匠师们的心意。2、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使什么?参考:画中有人,人中有画,天人合一,自然和谐。(4)诵读5段,品悟美点。自选语段,品读,鉴赏组织交流,畅所欲言,总结美点。笔录!浏览文本,查阅资料。达成共识。深思。四、人文关怀,诗诵园林。苏州园林如此之美,你一定也想赞美它几句。请拿起笔来,攫取文中佳词,自编小诗(一联即可),来赞美苏州园林吧!如:江苏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思索,酝酿、拟写、交流!如:山水林泉乐,树木花草深。鱼戏莲叶间,花闹四时春。附录:板书设计《苏州园林》教案「篇七」https://bbs./cgi-bin/luntan/topic.cgi?forum=8&topic=314&show=25孟永刚

苏州园林:叶圣陶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步骤和实施一、导入课文:(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二、讲析(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2、(解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