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世界上多种语言并存,这是一种人文生态环境。“优胜劣汰”是一种规律,“协同进化”也是一种规律。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曾说:“应该说,协同进化的观点比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进化论,在反映自然进化时更全面、更准确。”这个观点也适用于我们观察当前世界的语言关系。没有众多语言的并存,几种强势语言也难以形成和发展。汉语现在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汉语在历史上不知吸收了多少其他民族的语言成分,才得以严密和丰富起来。汉语如果不是通过佛教从印度语言中汲取大量营养,就不会有如下一些佛教典故的成语熟语,如“一知半解”“对牛弹琴”“闭门造车”“空中楼阁”“五体投地”等。傣语与壮语、布依语属于同一个语支,由于傣语吸收了大量的巴利语词,壮语、布依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因而各自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只剩下一种语言,它将因缺少外来资源而枯竭。那将应了施莱哈尔的预言:语言生命经历了产生、成长的阶段,而走向死亡。但施莱哈尔的语言生命学说是错误的。上帝可以把建造巴别塔的人们的语言分化,但谁也没有力量把五彩缤纷的语言同化为一种。只要世界政治是多极的、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世界语言就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我们对世界语言的前途不必过于悲观。但当前的事实是世界语言在迅速减少,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力保护面临危机的语言,使其在未来的时代继续显示自身的价值,因为它们是各自民族千百年来适应特定环境的宝贵文明成果。多语言的共存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幸运。只懂得自己母语的人,眼界必将受到限制。18世纪的普遍唯理语法的代表们只看到一种拉丁语,把拉丁语奉为一切语言的语法的典范。这种谬误后来为历史语言学纠正了。20世纪前期博厄斯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更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到萨丕尔写《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的时候,他已注意到语言成分表达的各种类型的可能性,而且明确指出:“各种类型又可以无尽地互相组合起来。像英语甚至拉丁语这样比较简单的语言,只能有限度地说明这些理论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们从庞大的语言仓库里找例子,不只从我们较熟悉的语言里找,也从陌生的语言里找,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一种可能性不是实际上用到的。”以“先进”“落后”的标准来评判语言,这是一种短浅的眼光。实际上,每一种语言都是有人类以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的结果。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现存语言间存在的差距是极其微小的,现存的语言都是完善的语言。首先,每一种语言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东西,都能表达出来;其次,每一种语言对于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单凭想象的东西,也能表达出来;第三,每一种语言根据自己语言的逻辑,都可以推理出未来的世界。在本质的意义上,语言之间不存在进步和落后的差别。现有的差别,诸如使用面的宽窄、使用频率的高低、人群覆盖面的大小、拥有信息量的多寡等等,都是社会、文化的原因造成的。只要社会条件具备,每种语言本身所拥有的能量即它的表达和应用功能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结构上的差异、风格上的差异、气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现在还无法作优劣的判断,目前,使用面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这只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优势的选择,而不是语言构造本身价值的选择。(摘编自张公瑾《语言的生态环境》)材料二:放眼世界,语言文字生态的主要情况可以这样描述:英语在国际交流、新闻舆论、教育、学术等诸多领域都独占鳌头,在语言技术和互联网上的垄断力更为强盛。英语的一语独大,在帮助国际社会的语言沟通上有积极意义,但是也对语言多样性、文化多元化构成严重威胁,形成对世界语言的第一波语言压力。其他一些有国际影响的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文、阿拉伯语、俄语、日语等,一方面更加重视国际语言传播,希望在第二语言方阵中获得更多利益,另一方面也在自己本社团内加强语言规范和语言统一,以稳住后方,但也把来自英语的语言压力向其他语言传导。语言压力的层层传导,引发各个层面的语言竞争和语言矛盾,并使得弱势语言更快地走向濒危。印刷术的出现本就大范围地改变了语言生态,一些没有文字的语言被严重边缘化;广播、电视的普及加速了有官方地位的语言及国际大语言的传播,其他语言几乎失去了竞争能力;网络与语言智能的发展为濒危语言保护提供了希望,但是另一方面,也只为少数语言保留了国际应用的空间,且更进一步助长了英语的强势,多数语言只能在小范围内发挥交际作用,甚至最终退出交际领域,只发挥文化作用和用于学术研究。若无有效措施,语言矛盾、语言濒危将充斥着世界语言生活;一些语言、地区和人群将因得不到语言技术的支持而更加边缘化;语言技术用于战争等非和平目的的情况需要引发世界关注。(摘编自李宇明《当前的语言生态——序〈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语言生态环境中多语并存,强势语言能够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成分,使自己变得严密而丰富,从而赢得不断发展。B.每一种语言都是各自民族长时间适应特定环境的宝贵文明成果,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们的结构、风格与气质都很独特。C.为了应对来自一语独大的英语的语言压力,处于第二语言方阵的语言,既更加重视自己在国际上的传播,也在自己本社团内加强语言规范和语言统一。D.语言智能的发展和广播、电视的普及进一步助长了国际大语言的强势,但同时也为那些被严重边缘化的语言保留了国际应用的空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濒危的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谈到,材料一对此表现得更乐观,材料二则谈到了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B.萨丕尔认为人类“庞大的语言仓库”是无穷的宝藏,仅有英语或拉丁语的知识,就看不到语言表达所包含的那么丰富的内容。C.作为世界上现存成千上万种语言中的一种,英语的表达和应用功能和其他语言是相同的,所以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见得比别的语言优越。D.英语在诸多领域都独占鳌头,并对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的外语研究水平必须提高,外语使用能力也亟待增强。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世界学术体系正日益被英文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和书籍主宰。B.现在,英语是世界上学习者最多且使用得最广泛的第二语言。C.中国有很多青少年非常崇尚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D.中国某985大学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作为学位授予条件。4.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弱势语言濒危的原因。5.材料一认为“‘优胜劣汰’是一种规律,‘协同进化’也是一种规律”,关于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之间的“协同进化”,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个人看法。【答案】1.D2.B3.D4.①来自英语等大语言的压力引发了各个层面的语言竞争和语言矛盾。②印刷术的出现使一些没有文字的语言被严重边缘化。③网络与语言智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进一步助长了大语言的强势,从而让弱势语言更弱。④广播、电视的普及加速了国际大语言的传播,其他语言几乎失去了竞争能力。5.①由原文“没有众多语言的并存,几种强势语言也难以形成和发展”可以看出,强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从弱势语言中汲取优秀的因子;同样,弱势语言要发展,也要从强势语言中学习优秀的部分,实行强弱互动,这是“协同进化”规律的体现。②尤其是弱势语言,如果“只懂得自己母语的人,眼界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文、阿拉伯语、俄语、日语等,一方面更加重视国际语言传播,希望在第二语言方阵中获得更多利益,另一方面也在自己本社团内加强语言规范和语言统一,以稳住后方”,即更加重视国际语言传播,加强自身的语言规范和语言统一。③弱势语言应学习和掌握强势语言,因为“英语在国际交流、新闻舆论、教育、学术等诸多领域都独占整头,在语言技术和互联网上的垄断力更为强盛”,以丰富本民族的知识和智慧。【解析】【导语】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当今语言生态环境中多语并存的重要性和语言协同进化的规律。材料一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互相吸收的重要性,指出“优胜劣汰”与“协同进化”是共存的规律,批判了狭隘的语言评价标准。材料二聚焦英语的强势地位对语言多样性的威胁,分析了科技和媒体对语言生态的影响。整体来看,文章在阐述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的同时,呼吁保护濒危语言,以保持文化多元。【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也为那些被严重边缘化的语言保留了国际应用的空间”错误,从材料二可以发现,广播、电视的普及,使得“其他语言几乎失去了竞争能力”,且“网络与语言智能的发展……也只为少数语言保留了国际应用的空间”,并不是为所有被严重边缘化的语言保留了国际应用的空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推断和辨析的能力。A.“材料二则谈到了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错误,无中生有。C.“所以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见得比别的语言优越”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可知,“现有的差别……都是社会、文化的原因造成的。只要社会条件具备,每种语言本身所拥有的能量即它的表达和应用功能都是相同的”,这个表述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只要社会条件具备”。撇开前提条件作结论显然不对。D.“我国外语研究水平必须提高,外语使用能力也亟待增强”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到含中文在内的有影响力的语言从第二语言方阵获得更多利益,并未提到要增强和提高我国的外语使用能力和研究水平。另外,外语也不等于英语。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以英语为代表的强势语言对其他语言及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形成了对其他语言的压力。A.说明了英语凭借强势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学术、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威胁,可支撑。B.说明了当前英语一语独大的生态情况,可支撑。C.说明了英语的影响力大,构成了威胁,可支撑。D.是中国某985大学对英语带来的语言压力做出的正面应对,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二指出英语在国际交流、新闻舆论、教育、学术等诸多领域独占鳌头,对语言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形成第一波语言压力。其他有国际影响的语言又会将来自英语的压力传导,引发各个层面的语言竞争和语言矛盾,使弱势语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更快走向濒危。②印刷术的出现大范围改变了语言生态,一些没有文字的语言被严重边缘化,失去了在广泛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走向濒危。③网络与语言智能发展虽为濒危语言保护提供了希望,但另一方面也只为少数语言保留了国际应用的空间,且更进一步助长了英语的强势,多数语言只能在小范围内发挥交际作用甚至退出交际领域,弱势语言在此环境下生存空间被压缩,更易濒危。④广播、电视的普及加速了有官方地位的语言及国际大语言的传播,其他语言几乎失去了竞争能力,弱势语言难以在这种传播优势的冲击下维持自身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从而走向濒危。【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一中明确指出“没有众多语言的并存,几种强势语言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这强调了多种语言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相互汲取促进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现实的全球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的发展确实是相互影响的。如汉语吸收其他民族语言成分而变得更加严密和丰富,这体现了即使是像汉语这样使用人口众多、影响力较大的强势语言,也需要从其他语言中获取独特的表达方式、词汇等元素来完善自身语言体系,推动自身的发展演变。弱势语言要发展需从强势语言中学习优秀部分。鉴于现实中英语在国际诸多领域的强势地位以及在语言技术和互联网上的强大垄断力,弱势语言地区的人们学习英语等强势语言能够打破信息获取的局限,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资源。一些小语种地区的学者掌握英语后,就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助于弱势语言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交流需求,避免因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而面临濒危的困境。②材料一中提到“只懂得自己母语的人,眼界必将受到限制”,这突出了多语言学习对于拓宽视野的重要性。同时,材料二描述了其他一些有国际影响的语言的做法,为弱势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在现实的多民族、多语言环境中,许多弱势语言确实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弱势语言应像法语、德语等语言那样,一方面重视国际语言传播。另一方面,要在本社团内加强语言规范和语言统一,以稳固语言的基础,保持语言的纯正性和规范性,使本民族成员能够更准确、高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知识的引入还能够激发弱势语言自身的创新能力,促使人们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而在语言表达、文学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新的创意和做法,推动弱势语言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实现与强势语言的协同进化。③材料一整体强调多种语言并存的重要性以及语言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是人类文明成果,都有其价值。材料二则阐述了当前世界语言生态面临的问题,如语言濒危等,凸显了保护语言多样性、促进语言协同进化的紧迫性。在当今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语言多样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强势语言的扩张导致一些弱势语言生存空间缩小等。但同时,也有许多积极的现象,如一些地区通过文化交流、语言教育等举措促进不同语言的共同发展。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维护世界语言生态平衡、促进文化多元发展以及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本民族的知识和智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云中记①(节选)阿来地震前,县里正规划把云中村开发成一个旅游点。大学毕业考上县里公务员的仁钦回村里来说,县旅游局还挂着一张打造云中旅游点的规划图。他说,上山的机耕道要全面加宽,铺上柏油。入村的磐石旁那棵松树要命名为迎客松。旁边要建游客接待中心。里头卖茶和咖啡。田间小路要加宽,要硬化,要方便游客到果园里去采摘,去体验。仁钦说到这里,马上就有人反对。我们进村的路绕那么大个圈,就是为了不占用土地,为了多种一些庄稼。仁钦可以解释,但他懒得解释。他说:那还只是个规划,项目真要上马,县里会派人来讲。我不讲了。回到家里,妈妈要他对乡亲们耐烦一点。仁钦说:“刚说到要修路,他们就反对。现在的村民,什么都反对,怎么对他们耐烦?”阿巴②说:“乡亲们就是心疼田地嘛。”仁钦说:“他们不高兴,我还烦着呢。妈妈说:你都是干部了,你有什么好烦的?”仁钦说:“我回来看妈妈和舅舅,倒先让他们搞烦了。好了,我不烦了,妈妈给我做最爱吃的!”妈妈就和面,妈妈就从木桶里捞酸菜,切牛肉丁,仁钦自己去地里摘来刚泛红的辣椒,做成一锅酸酸辣辣的汤,把擀好的面片下到汤里。一碗下肚,就把仁钦吃得满头大汗。仁钦在大学学的文秘专业,他想给领导当秘书。这样进步才快。可工作了几个月,县领导还连话都没对他说过一句。每次有县长副县长在的场合,人们前呼后拥,他都站在十米开外。没有随领导开过会,没有随领导下过乡,更没替领导写过讲话。他主动跟办公室主任表示过愿意做些事情。主任说,不着急嘛,先熟悉熟悉情况,多学习学习,来日方长嘛。地震了,仁钦的进步比天天给县长写讲话的人还快。地震中走了的妹妹,还不知道仁钦已经是瓦约多的乡长了。今天,阿巴要专门去看妹妹。他沿着云中村这个半山小平地临着峡谷的边缘行走。当年去磨坊的人要走这条路,去沟里砍柴和采药的人要走这条路,把牛羊赶到沟对面草坡上放牧也要走这条路。这条路一多半被柳树、桦树遮住了阳光。潮润的路面上总是布满了脚印。人的,牛羊的。有时候,还会有大型走兽的。现在,这条路上什么脚印也没有。草从两边往路中央蔓延。草不慌不忙。草先让柳树的叶子,桦树的叶子落满路面,去年的压着前年的,今年的压着去年的。草等这些层层叠叠的落叶腐烂,让被云中村人踩了上千年的坚硬路面变得松软,然后,才把根伸过去,才把种子落在上面。最多再过两年,草就能把这条路完全掩没了。阿巴踩着那些落叶往前走。两匹马跟在后面。铃声叮当,在树影四合的路上回响。花楸树出现了。花楸长着羽状的叶子。春天开白色的花,秋天结白色的果。传说花楸枝头繁密的浆果是熊酿制果酒的好材料。熊攀到树上,用这些浆果把胃塞得满满当当。熊的胃就是浆果发酵的酒缸。熊吃饱了浆果,就一动不动呆在树上,睡在树杈中间。等肚子里的浆果发酵,变成酒。等酒劲冲上头,它们就快乐地拍打胸脯,摇晃树枝。最后,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昏睡,呕吐。那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阿巴没有见过。但他相信这样的故事。再后来的年青人,到了仁钦他们这一辈,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了,说这是胡说八道。就在这时,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地震发生那年,就出现在村后山上,使得泉水干涸。现在,这条巨蛇还在缓慢蠕动身体。在这里,它转身向下。巨蛇在划出界限。云中村重生的希望三年多前就已破灭。为此,他爬到山上的祭坛前,仰望着雪山,责问过山神阿吾塔毗,怎么忍心把云中村从他怀抱中推开。雪山却一动不动,阿吾塔毗没有说话。现在的阿巴只感到安慰。根据巨蛇划出的界限。云中村消失的时候,曾经推动云中村水磨的溪水不会消失,压在巨石下的水磨房也不会消失,妹妹可以永远留在山上,就在曾经的云中村旁。阿巴扶着巨石,走到磨房门口的方向。岩石已经被太阳晒热了,有些烫手。他心头一热,轻轻地叫了一声:妹妹,我看你来了。没有声音。只有溪水在几十米外飞珠溅玉,奔腾喧哗。他把额头抵在岩石上,泪水流出眼眶,滑下脸腮。手摸着的岩石热乎乎的,额头抵着的岩石也热乎乎的。阿巴说:妹妹,这是你吗?这是你吗?其实他知道,这只是太阳把岩石晒热了。阿巴平静一下自己。草地有些潮湿。他铺一块毡垫,坐下。然后把褡裢打开。他在原来磨房开门的方向,摆上了苹果和罐头。他说:这是仁钦给妈妈的。他又摆上茶叶、盐和糟粑。他说:这是我带给你的。他说:我想喝一口酒,你也用一点吧。他把碗里的酒浇在石头上,把剩下的留给自己。他把从仁钦那里拿来的照片靠在岩石上。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她刚用梳子蘸着清水梳理过头发。梳好后,还抹了头油。不是商店里卖的头油,带着隐约的香气。她抹的是用动物油脂自制的头油。散发着动物身上的某种气味。在云中村人的鼻子闻来,这是好闻的气味。但这种气味到了移民村就不行了。现在云中村下去的女人用头油时,都到超市去买。她们都不用这种头油了,免得自己身上散发出跟别人不同的味道。阿巴对着照片说了那么多话,他说了云中村会消失,说了云中村人全体移民到远处去的情况。他说:只有三家人没去。你知道的,觉珠丹巴家,和咱们的仁钦一样,两个娃娃争气,好好念书,地震还没有来,两口子就到城里去了。还有裁缝家,还有祥巴家。还有卓嘎家,一家人都死了,就留下那个爱跳舞的央金姑娘,断了一条腿,可怜的姑娘。我们其余人,都到移民村去了。我也去了。都有三个多年头了。(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5·12汶川地震后。②阿巴是云中村的祭师,也是仁钦的舅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震发生前,通过仁钦介绍,可知云中村将作为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地震之后,通过阿巴之口得知整个云中村都已经消失了。B.仁钦很争气,考上大学却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公务员,因地震机缘受到提拔重用,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C.阿巴愿意相信老人们说的花楸树浆果和熊的故事,表明了他对神秘传说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D.有几家人地震之后没去移民村,原因不是他们眷恋云中村,而是他们要么早就迁居城里,要么在地震中死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云中村的旅游开发规划,后面也多次描写了云中村的优美风景,两者都是详写,前者是为后者做铺垫。B.文章反复强调“这条路”,是要表明这曾是云中村的主干道;而地震之后,作者巧用拟人的手法,借野草的蔓延表现村子的衰败。C.写雪山的静默,与写溪水的喧哗目的是一样的,即借大自然的无情、无言来反衬人们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情之重。D.移民村的女人不再自制头油,因为她们已逐渐融入现代生活,更讲卫生了,阿巴为此欣慰,并对妹妹不能享受超市的头油而遗憾。8.文章后半部分依照阿巴去看望妹妹的路径叙写,写了“临着峡谷的边缘”“花楸树出现了”“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9.文中特别详写了“告诉”这个瓦约乡的古老习俗。比如两个昨天才见过面的人,在路上遇见,互相把昨天以来的事情告诉对方一遍。作者为什么安排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告诉”?【答案】6.B7.B8.①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阿巴的行踪,也展示了云中村的过往与风俗;②表现了阿巴对于云中村的熟悉和无限的留恋;③为阿巴的所思所想做铺垫。9.①作者借“告诉”的方式回忆了地震以来云中村发生的变化,娓娓道来,舒缓自然;②“告诉”是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的交流方式,表现了作者对这种人情美的怀念,对云中村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风俗的怀念;③“告诉”的对象只是一张照片,阿巴却事无巨细,言无不尽,期待妹妹回应,体现了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内心的伤痛。【解析】【导语】这篇文章节选自阿来的《云中记》,描绘了地震对云中村的毁灭性影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阿巴的视角,文章表现了村民对故土的深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细节描写生动感人,如草叶覆盖老路象征着旧村的消逝,凸显出自然无情与历史变迁的无奈。同时,人与自然的对话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照,交织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对前途充满困惑的思考。【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B.“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错,原文只交代了阿巴要去看妹妹,并未说仁钦没有来的原因,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A.“前者是为后者做铺垫”理解错误,文章开头内容不是铺垫,而是与后面地震后的风景相呼应。C.“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情之重”错,选项中的景物并非乐景,写雪山的静默是一种无言的回应,衬托出阿巴的无奈与悲伤;写溪水的喧哗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呈现,所以也并非乐景衬哀情。D.“阿巴为此欣慰,并对妹妹不能享受超市的头油而遗憾”错。根据“梳好后,还抹了头油。不是商店里卖的头油,带着隐约的香气。她抹的是用动物油脂自制的头油。散发着动物身上的某种气味。在云中村人的鼻子闻来,这是好闻的气味”可知,阿巴没有欣赏这种变化,他更喜欢妹妹的头油气味。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①这三句话出现在“今天,阿巴要专门去看妹妹”的后面,是依照阿巴去看望妹妹的路径叙写的,通过半山小平地、花楸树、裂缝串联了阿巴的行踪。②第一句后面写“潮润的路面上总是布满了脚印。人的,牛羊的。有时候,还会有大型走兽的”“现在,这条路上什么脚印也没有”可知,这个临着峡谷的边缘的半山小平地触发了阿巴对过往的回忆,展示了云中村的过往,地震前的云中村非常人,不仅有任何牛羊等家畜,还有大型走兽,而今却是凄凉萧条;第二句后面写花楸树能让熊醉倒的传说,“阿巴没有见过。但他相信这样的故事。再后来的年青人,到了仁钦他们这一辈,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了,说这是胡说八道”可知,第二句话展示了云中村的风物、风俗,表现了云中村风俗的变化。第三句话“就在这时,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引出了阿巴对于云中村过去的回忆,“地震发生那年,就出现在村后山上,使得泉水干涸”“阿巴扶着巨石,走到磨房门口的方向”“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通过阿巴对于云中村过去的景、物、人的回忆,表现了阿巴对于云中村的熟悉和无限的留恋。③这三句的景物描写是通过阿巴的行踪出现的,为阿巴对往事的所思所想做铺垫,也是串联文章的线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能力。①根据原文“他说了云中村会消失,说了云中村人全体移民到远处去的情况。他说:只有三家人没去”可知,作者借阿巴“告诉”的方式回忆了地震以来云中村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道来,使小说内容显得自然舒缓;②根据题干可知,“告诉”是瓦约乡的古老习俗,是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的交流方式,小说通过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道来表现了阿巴的兄妹情深,表现了阿巴对妹妹的怀念,作者通过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的这一“告诉”情节,也展示了云中村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③根据小说内容“他把从仁钦那里拿来的照片靠在岩石上。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可知,阿巴“告诉”的对象是妹妹的一张照片,妹妹不在了,没有办法再与她当面“告诉”,但根据原文阿巴告诉妹妹带来的具体的吃的,告诉妹妹村里的变化,可知阿巴对妹妹事无巨细的告诉,“阿巴说:妹妹,这是你吗?这是你吗”体现了阿巴期待着妹妹的回应,结合“他把额头抵在岩石上,泪水流出眼眶,滑下脸腮。手摸着的岩石热乎乎的,额头抵着的岩石也热乎乎的”可知,通过对阿巴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内心的伤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注】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节选自《左转·十过》)材料二: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忧。”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与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爱小利而不虑其害。故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注】辅车:颊骨和牙床。辅,颊骨;车,下牙床。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荀息伐虢A克之B还反C处三年D与兵E伐F虞G又克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可指民族的祖先,在文中指家族的上辈。这与“祖宗”“宗庙”“宗祠”等意思大体相同。B.是,在“将虢是灭”中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此语意为会要灭亡虢国。与“无乃尔是过与”的“是”用法相同。C.乘,意为“四马一车”的兵车装备,“屈产之乘”就是用来行贿的豪华车马。这个“乘”与“千乘之国”的“乘”意思相同。D.殆,在文中为“危险”的意思,与《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老子》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公不顾念虞国和虢国是表亲同宗关系,最终决定为晋国讨伐虢国提供过境便利,这其实是一种损人又害己的行为。B.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后代,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并为周王室立下大功劳,但晋国仍执意要灭掉虢国。C.宫之奇努力劝阻虞公无效后带领全族人离开虞国,他认为晋国会趁这次借道,在灭掉虢国后顺势灭掉虞国。D.荀息用虞国终将成为晋国之外府的形象语言,消除了晋侯对用“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去请托虞国的疑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2)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14.请简析虞公不听劝谏而借道给晋的原因。【答案】10.BDG11.C12.A13.(1)晋国(的野心)不能让它开启,这群强盗不可轻视。一次借道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2)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增长了一点。14.①贪图小利:虞公贪图美玉和宝马,因小失大;②宗族观念:晋国和虞国同宗,虞公认为晋国不会迫害同宗;③神权思想:虞公认为他的祭品丰盛洁净,能得到神灵的庇佑。【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出自《左传》和《韩非子》,叙述了晋国通过巧妙的外交策略,借道虞国以攻伐虢国的历史故事。两篇文言文共同探讨了贪图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大害的危险。在故事中,虞公因贪婪晋国提供的财物,拒绝了宫之奇的忠告,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文章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警示统治者,应慎重考虑国家利益,不可因小利而受蒙蔽。这传达了从道德与政治智慧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深刻教训。【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回来过了三年,发兵攻打虞国,又攻克了虞国。“荀息伐虢克之”中,“荀息伐虢”是做法,“克之”是结果,句意完整,其后B处断开;“还反处三年”表示时间,其后D处断开;“又克之”是“与兵伐虞”的结果,两句中间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都是宾语前置标志,正常语序是“将灭虢”“无乃过尔与”。句意:现在将要灭掉虢国。/恐怕我要责备你了吧。C.错误。乘,文中指骑乘的马匹,不是“四马一车”的兵车装备/“千乘之国”的“乘”为“四马一车”的兵车装备。句意:屈地所产的良马。/拥有千辆兵车的国。D.正确。句意:所以虞公之军队陷入险境而国土惨遭割让。/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有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节制就不会遇到危险。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虞国和虢国是表亲同宗关系”错误。“虞国和虢国”并不是表亲同宗关系,后文提到“虞国和晋国”才是同宗关系。另通过因果逻辑可知,正因为虢国在外围,所以才有“唇亡齿寒”的推理,故可以推测“表”是“外表”“外围”的意思。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玩”,轻视;“甚”,过分;“其”,怎么(2)“犹”,还;“是”,原来的样子;“马齿”,马的年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可知,贪图小利:虞公贪图美玉和宝马,因小失大;②由原文“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可知,宗族观念:晋国虞国同宗,虞公认为晋国不会迫害同宗;③由原文“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可知,神权思想:虞公认为他的祭品丰盛洁净,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参考译文:材料一: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让它开启,这群强盗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大伯没有跟随在大王身边,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政近臣,为王室建立功勋,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的宫中。现在都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会怜惜吗?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爱桓、庄两族更甚吗?难道会怜惜桓、庄两族?桓、庄两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不就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灵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帮助有德之人。’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算芳香。’又说:‘人们并没有更换什么祭祀物品,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靠依从的,就只有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腊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材料二: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您不必担忧呢。”晋献公说:“好。”就派荀息拿着垂棘之璧和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图宝玉和骏马,就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不可以,希望不要答应。”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回来过了三年,发兵攻打虞国,又攻克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虽然这样,只是马的年龄稍微增长了一点。”所以虞公之军队陷入险境而国土惨遭割让,为什么呢?贪图小利,却不考虑它的危害啊。所以说:只考虑小利,那么大利必将受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冬至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①穷愁泥杀人②!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③。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注】①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②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③紫宸:唐大明宫中有紫宸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点题,交代写作时间,既暗示冬至不归的痛苦,也明示了困窘愁怨的漂泊之苦。B.诗歌颔联表现了作者沦落天涯的孤独和老迈,只能在自己与异乡人的亲近中感受一些人情的温暖。C.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寄寓了对过去的怀念;而尾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D.全诗八句皆对,律对严整,感情深挚,充分凸显出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6.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长为客’三字,一诗纲领。”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答案】15.B16.我认同他的观点。“长为客”三个字,确实是全诗的纲领。①首联既紧扣问题谈冬至该归而未归的失落,更总领全诗,描写“长为客”的羁旅之愁,漂泊之苦和思乡之痛。②颔联对比他乡人的相亲,更现漂泊天涯之苦。③颈联也是以回想的昔日做臣的散朝之乐,反衬今日为客的独望之苦。④尾联直抒胸臆,还是表达常年为客,却无法回乡(回朝)的苦楚。【解析】【导语】本诗以“长为客”为核心,勾勒出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困窘与愁苦。首联点明漂泊之苦,颔联抒写老境与孤独,颈联以虚实结合寄情于彼,尾联则以反问表达对前路的迷茫,全诗律对严整,感情真挚,体现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只能在自己与异乡人的亲近中感受一些人情的温暖”错误。颔联意思是自己独自在江上日渐衰老,而当地的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自然地互相亲近,这里是用当地人的亲近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并非是在与异乡人的亲近中感受到的人情温暖。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我认同他的观点。“长为客”三个字,确实是全诗的纲领。①首联开篇就点明“长为客”的状态,引出自己长期漂泊在外,每到冬至这个本应团聚的日子却该归而未归,只能困于穷愁的痛苦情感;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感伤、愁苦的感情基调。②颔联进一步描述了自己长久客居他乡,在江上独自老去,在冬至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只能看着异乡人相互亲近,越发衬托出自己的孤独,是“长为客”状态下所面临的境遇和内心的落寞体现,表达漂泊天涯之苦。③颈联写诗人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戴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往事,以回想的昔日做臣的散朝之乐,反衬今日为客的独望之苦,今昔对比,表现了诗人长期漂泊、久客异乡对故乡和朝廷的思念。④尾联写由于长时间客居他乡,如今不知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因此“路迷”,也是基于“长为客”这一长期漂泊状态下的心理写照,表达诗人无法回乡(回朝)的苦楚及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的《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答案】①.吾师道也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明星荧荧④.开妆镜也⑤.其间旦暮闻何物⑥.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庸”“荧”“镜”“暮”“猿”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苏东坡的这种自省,②不只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③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④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⑤他在无情地剥夺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⑥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荣誉、官职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A,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B。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18.请按照指定的开头,以“懂得了”为关键词,仿写并续写文中画横线的句。他,真正地懂得了——____________。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明亮而不刺眼”和“圆润而不腻耳”,有人认为表述矛盾,有人认为表达恰到好处。你认同那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2.文中第二段最后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答案】18.他,真正地懂得了——与走南闯北的很多文人一样,懂得了生命的艰辛,懂得了人心复杂,懂得了世态炎凉,懂得了几乎没有事情可以阻止他奋然前行的道理。19.A.脱胎换骨B.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0.句②,“不只是”改成“不是”。句⑤,“剥夺”改成“剥除”“剥去”“剥掉”等。句⑥,“荣誉、官职和名声”改成“官职、荣誉和名声”。21.文中的表述恰到好处。“明亮而不刺眼”以亮度合适的光线设喻,“圆润而不腻耳”以音色合适的声音设喻,两者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经困厄的苏东坡成熟到可以细腻而精准地拿捏自己的人生。22.破折号在文中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在铺叙了原因之后,用结果配破折号的方式承上启下,并对下段内容进行充分强调,以凸显苏东坡突围主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仿写的能力。根据原句,需要仿写五句话。第一句话要对应原句,找身份相似的同一类人,句式为“与……一样”;第二句到第五句,要用排比的修辞,以同一个动词“懂得了”引领四个层次分明的句子,内容上结合被贬后自省对苏轼的影响,可以懂得生命或人生的感悟为主;第二句和第三句字数一致;第四句和第五句要体现长短句的明显变化。综合以上要求,可得出答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结合上文自我剖析,除去异己成分,回归到清纯和空灵,这一切自省带给了苏东坡全新的变化,可填“脱胎换骨”。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重新做人。B处,结合上文“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可知空处是这样的年龄今后还能做很多大事,可填“大有可为”或“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喻指前途极有希望,值得去做。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能作出重大贡献。【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语病:一个搭配不当,句②“不只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与句③“而是……”中“不只是……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不只是”换成“不是”,改为: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二是句⑤搭配不当,“剥夺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中动宾搭配不当,将“剥夺”改成“剥除”“剥去”“剥掉”等,改为: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三是句⑥语序不当,“为他带来过荣誉、官职和名声”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该先带来“官职”,再有“荣誉”,最后赢得“名声”,改为: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的表述恰到好处。“明亮”通常给人耀眼、光彩照人的感觉,而“不刺眼”又对其进行了限定,说明这种光辉不是那种过于耀眼、让人难以直视的,而是柔和又能展现光彩的,是一种经历沉淀后的适度的光辉;“圆润”往往代表饱满、和顺,“不腻耳”则表明不是那种过度的、让人厌烦的声音,是一种让人听起来舒服、恰到好处的音响效果。因此“明亮而不刺眼”以亮度合适的光线设喻,“圆润而不腻耳”以音色合适的声音设喻,通过看似矛盾的表述,刻画了苏东坡的成熟所具有的那种适度、温和、让人舒适的特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经困厄的苏东坡可以细腻而精准地拿捏自己的人生。【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破折号在文中起到了解释说明、强调的作用。前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苏东坡经历诸多磨砺后走向成熟以及成熟所呈现出的种种状态,在铺叙了这些原因和状态之后,用破折号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这些成熟的状态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即将产生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以破折号式停顿对结果进行充分强调,以凸显苏东坡突围主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在某列火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公寓装修租赁合同三篇
- 2024年化工行业员工合同范例3篇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跨国货物运输与配送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全新建筑工地施工合作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度药品买卖标准合同一
- 网络推广计划
- 薪酬福利体系优化计划
-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标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细节3篇
- 清洁服务招标合同三篇
- 2024年土地开垦与利用合同3篇
- 《护理健康教育》课件
- 《高二数学备课组》课件
- 浅谈大班幼儿水墨画教学指导策略 论文
- 《来之不易的粮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无线网络测试报告
-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 保安员保障措施
- 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管道水工保护结构构造要求及说明
- 机制砂特性与其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课件
- Unit+1-6+课文改编语法填空 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