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4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_第1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4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_第2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4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_第3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4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_第4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4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名校2024届高三语

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名校2024届高三语文适应性模拟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锦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

胜的,莫过于“动”了。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

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

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

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

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而造园家运用向上

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

力,寂寂成趣。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

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

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

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

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若以石叠山,又

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

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

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

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

“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

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

往前走,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

构思。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

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

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

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

动有虚实之分,“远山一起一伏只有势,树林或高或低只有情”,

这情与势便是虚动C虚动是一种错觉,它产生于人的联想力。一条潺

潺的小溪,一处奔泻而下的飞瀑,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真

境实境。中国造园离不开水,“园林之胜,惟山与水二物”,山是静的

性格,流水则是动的景观,二者结合,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

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苏州拙政园中有一联“蝉嗓林愈

静,鸟鸣山更幽”,讲的就是动静相生的意境美。

凡此种种,都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追求,追求动的诗情。

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张力关系,更加强了园中生气勃勃的

动势。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之所以不会感到空间的静止与凝滞,

原因亦在这里。

(摘编自张四正《中国园林之美》)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

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陶景、对景等。其中,借景

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

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

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1颐

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

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

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

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

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

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

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

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慢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

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

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

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

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

寿山的“对景”,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

景"。

无论是借景、隔景,还是分景、对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

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

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

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

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

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逃石”并不是说石头能动,而是运用造型艺术使园林中的石

头呈现出的动感。

B.“实动”是实物呈现出的一种动态景观,它是一种实境,是直

观的。

C.“借景”是在同一个园林内部、某一处景观附近的景物的空间

组织方式。

D.“镜借”是佶助于镜子或其它能映照景物的物体来扩大境界的

方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游园林,随着时空的变换,景观也各不相同,人们能由此

感受到园林的动态美。

B.造园家通过运用动势的造型艺术给园林增添活力,会彻底解

决园林凝固、闭锁的问题。

C.“虚动”是一种错觉,它的产生离不开人们基于对园林本身景

观所产生的联想。

D.材料二以颐和园长廊为例谈“分景”,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

特别讲求空间艺术C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林中的色彩美惹人注目,不论是色彩先后还是饱和与否,

都给人一种属于生命之动的美感。

B.以山池为核心、周边布局的设计方式,可为整个园林蕴蓄动

势,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艺术性。

C.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寓动于静,通过展翅欲

飞的形象使人感到亭子的动势。

D.《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园门、假山、墙垣等景观呈现出了中国

传统园林的布局艺术及其空间美感。

4.两则材料都谈中国园林之美,但论述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结

合材料简要说明。

5.《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曲折》

中写了从大观园石桥上的沁芳亭俯视周边的景观:“俯而视之,则清

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J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一内容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

【答案】1.C

2.B

3.A

4.①材料一重点通过对园林的时空、色彩、虚实等方面特点及

给人的感受谈中国园林的动态美;②材料二重点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多

种布局手法谈如何创造艺术意境。

5.①“清溪泻雪”属于实动,“石磴穿云”属于虚动,“环抱池沿

”运用了造型艺术,运用虚实、造型艺术呈现出园林的动态美,给人

以灵动、活泼的美感。

②在亭上俯视石桥周边的景象,属于对景,通过空间布局,丰富

了观赏者美的感受C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理解概括文

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

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

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

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

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

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

以比照,确定答案C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

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

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

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

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在同一个园林内部、某一处景观附近的景物”错误。由原文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

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

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可知,

借景可以远借。

故答案为:Co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会彻底消除园林凝固、闭锁的特点”错误。由原文"而造园

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

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可知,选项“彻底消除”表述太绝对,夸

大其词。

故答案为:B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不论是色彩先后还是饱和与否,都给人一种属于生命之动的

美感”错误。这里的“不论是……还是……,都……”与原文材料一

第3段表述“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

着一种“动”:……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这在造园

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其

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关系

不一致,混淆了色彩产生的“动”一一动静之“动”,而植物自身给人

的动态美,属于生命之动,逻辑混乱,杂糅信息。

故答案为:Ao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衿的能力。

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是:先看材料出处(也就是标题),再分段

分层概括主要内容C

由材料一“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

于‘动'了"”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

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

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

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动

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

给人以运动感”“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其中植物自

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

时间去衡量”“动有虚实之分,……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

真境实境”可知,材料一重点通过对园林的时空、色彩、虚实等方面

特点及给人的感受谈中国园林的动态美;

由材料二“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

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无论是借景、

隔景,还是分景、对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可知,材料

二重点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多种布局手法谈如何创造艺术意境。

故答案为:①材料一重点通过对园机的时空、色彩、虚实等方

面特点及给人的感受谈中国园林的动态美;②材料二重点通过对园林

空间的多种布局手法谈如何创造艺术意境。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这里扣材料中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分析《红楼梦》中写的“从

大观园石桥上的沁芳亭俯视周边的景观"属于哪一种特点即可。

由材料一“动有虚实之分,……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

真境实境”“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而造国家

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

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和题干“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

”“环抱池沿”可知,“清溪泻雪”属于实动,“石磴穿云”属于虚动,

“环抱池沿”运用了造型艺术,运用虚实、造型艺术呈现出园林的动

态美,给人以灵动、活泼的美感。

由材料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

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要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

万寿山就成了‘对景'”和题干“石桥三港,兽面衔吐”可知,在亭上

俯视石桥周边的景象,属于对景,通过空间布局,丰富了观赏者美的

感受。

故答案为:①“清溪泻雪”属于实动,“石磴穿云”属于虚动,“环

抱池沿”运用了造型艺术,运用虚实、造型艺术呈现出园林的动态美,

给人以灵动、活泼的美感。②在亭上俯视石桥周边的景象,属于对景,

通过空间布局,丰富了观赏者美的感受。

(2024•锦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杯茶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她站在店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冬天下午的天色。下雨了,空

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刚亮起的路灯看上去阴森森的。路人躲在

讨厌的雨伞下,匆匆走过。罗斯玛丽感到一阵莫名的惆怅。汽车停在

这里,她只要走下人行道就行了。应该马上回家去,吃一顿特备的茶

点。正想到这里,不料有个年轻姑娘,又瘦又黑,像幽灵一样出现在

罗斯玛丽身边,说话的声音幽幽的:“夫人,我可以跟您说句话吗?"

罗斯玛丽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

睛,和自己的年龄相仿,正用通红的双手捂着衣领,哆嗦着。

“夫一一夫人「她的声音磕磕巴巴,“能给我买一杯茶的钱吗?

”“一杯茶?那你一点钱也没有?”罗斯玛丽问「一点也没有,夫人。

”她答道。

罗斯玛丽有点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一场奇遇。

这薄暮之中的相遇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情节。假如她把这

小姑娘带回家会怎么样呢?假如她真的做一件她总是在书里读到或

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些事,结果会怎样呢?那一定很刺激。她走上前,

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茶吧。”

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伸出一只手拉住姑娘的胳膊。

“我不骗你。”她笑着说。她觉得,自己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和蔼。

跟班把车门打开,一会儿她们就在暮色苍茫中疾驶而去了。

“好啦!”她把手悄悄伸进汽车里的丝绒吊带,心里真有一股凯

旋的感觉,“别害怕,咱们都是女人嘛。就算我福分比你好吧,你也

应当指望……”

正巧这时汽车停了下来,不然她真不知道怎样说完这句话才好。

门铃一按,大门开了,罗斯玛丽用一种娇媚的姿势,护着那姑娘,简

直像搂抱似的,把她拉进了走廊。

“来吧,到楼二去,”罗斯玛丽说,巴不得显出乐善好施的气派,

“到我屋里去。”姑娘刚进门就站住了,看上去已经眼花缭乱,可罗

斯玛丽并不理会这些。

“来,坐下,“她叫道,顺手把一张大椅子拖向炉边,“这椅子舒

服,来暖和暖和,你看上去冷得要命。”“我不敢,夫人!“姑娘慢慢

往后退着说。

她正要从壁炉台上取支烟,那姑娘说话了,说得很快,又轻:“很

抱歉,夫人,可我就要晕过去了。夫人,要是我不吃点儿东西,就要

晕倒了。”

“老天爷,瞧我多糊涂,”罗斯玛丽急忙赶去按铃。“茶!马上端

茶来,再快拿点白兰地!”

使女走了,但姑娘几乎叫了起来:“不,我不要白兰地,我从来

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只是一杯茶,夫人J她不禁哭了起来。

这时刻真是令人又惊又喜的。罗斯玛丽跪在她的椅子旁边。

“别哭,小可怜,”她说,“别哭。”她递给姑娘一条花边手绢,

自己真是说不出的感动。她胳膊搂着那两个瘦得皮包骨的肩膀。

姑娘终于忘了害羞,忘了一切,只知道她俩都是女人。她喘着气

说:“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要去自杀。”

“你犯不着去死。我会照顾你。别再哭了。看你碰到我,这不是

件好事儿?咱们先喝茶,你有什么事都跟我说,我会替你安排的。我

答应你,请别哭了,哭可伤身子呐!”

姑娘果然不哭了。正巧罗斯玛丽刚站起身来,茶就端上来了。她

让下人把茶桌放在她俩当中,她把什么东西都让给这小可怜吃,三明

治啊,黄油面包啊,统统都给了她,一看到杯子空了,就给她添茶,

加奶油放糖,人家都说糖滋补。至于自己嘛,她不吃;她抽着烟,有

意看着别的地方,好让人家不会受窘。

吃下这一顿点心果然立见功效。茶桌搬走以后,眼前就像换了一

个人,一个弱不禁风的姑娘,头发蓬蓬松松,嘴唇有了血色,一对深

陷的眼晴闪闪发亮,靠在那张大椅子里,望着炉火,慵倦懒散。罗斯

玛丽又点了一支烟,开始打听的时候了。

这时,门把手转动了,菲利普回来了。

“来得正好。”罗斯玛丽笑道,”这是我的朋友,叫一一”“苏菲,

夫人。”那个倦怠的人说道。罗斯玛丽随菲利普走进他的书房。

菲利普说道:“解释一下吧,她是谁?这是怎么回事?”

罗斯玛丽笑着说:“我在柯曾街碰到的。她向我讨要一杯茶钱,

我就把她带回了家。”“但是你把她带回家到底要做什么?"菲利普

嚷道。

“待她好点,”罗斯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

顾她。”“我的宝贝儿,"菲利普说道,“你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

做。”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罗斯玛丽反驳道,“为什么不行?我就

想这么做。还有,在书里总是能读到这种事。我决定一一”

“不过,”菲利普掐断雪茄烟头,慢条斯理地说,“她倒是美得惊

人啊!”

“美?”罗斯玛丽惊讶得脸都红了「你真的这么认为?我一一我

倒没有这么想。”“天哪!”菲利普划了一根火柴,“她真的很可爱c你

再好好看看,宝贝儿J

罗斯玛丽说了一声“荒唐”,生气地走出了书房。但她没有去卧

室,而是去了另一个房间。坐在写字桌前,耳边回响着菲利普的“漂

亮”“迷住”。

哼!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可是,不,用不着支票。她打开抽星,

拿出五元现钞,看一看,又把两元放回去,攥着那三元去了卧室。

罗斯玛丽做过头发,画黑眼圈,戴上了珍珠项链,来到丈夫身边,

坐在他的膝上。“她一定要走,”她娇嗔地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

一点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罗斯玛丽把贫女带上车,有“一股凯旋的感觉”,因为这对她

来说是一个人证,有了这个人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好心肠:

B.虽然罗斯玛丽矫揉造作,把茶点都绐贫女吃,自己不吃;但

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则体现了她善解人意的一

面。

C.罗斯玛丽不能忍受贫女夺走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宠爱,当有

外来女性对其美貌和美德已经构成挑战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反击。

D.结尾罗斯玛丽到丈夫面前撒娇的情节,意在表明她不但手段

丰富,而且呈现其独立人格,这样结尾,人物性格更丰富,主题更深

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杯茶”为线索,紧扣罗斯玛丽对贫女始而厌恶、

继而亲热、最后嫉妒的心理曲线,塑造了一个卑俗不堪的贵妇人形象。

B.小说开头通过罗斯玛丽的视角呈现眼前环境,给人阴森寒冷

的感觉,既象征贫女生存的艰难,又烘托了罗斯玛丽的惆怅和无聊。

C.小说第二段写衣衫褴褛的小女人“长着大大的眼睛,和自己

的年龄相仿”,为下文菲利普看中贫女、罗斯玛丽因此嫉妒做铺垫。

D.罗斯玛丽拿出支票本,哼了一声,觉得用不着,其实是舍不

得,这一简洁的心理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现了罗斯玛丽的自私和虚伪。

8.小说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罗斯玛丽的?结合文本内容简

要分析。

9.罗斯玛丽对待贫女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让人想起王熙凤。

请结合《红楼梦》旦“计赚尤二姐”和本文的相关情节,分析罗斯玛

丽和王熙凤两人性格的异同。

【答案】6.A

7.C

8.横向对比:罗斯玛丽一系列举动格外热情,而苏菲不敢接受,

丈夫反对她的做法,而罗斯玛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双重的横向

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慷慨大方”和“慈悲心肠:②纵向对比:

起先罗斯玛丽对苏非热情有加,令人感动,而后匆忙遣走苏菲,通过

自身前后行为的纵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虚伪。

9.同:都很虚伪,罗斯玛丽“热情”邀请苏菲,表示要乐善好施,

照顾对方,最后仅以三元现钞打发苏菲离开;王熙凤“热情”邀请尤

二姐住进贾府,表示要姐妹相称,互敬互助,等尤二姐住进贾府,却

处处刁难她,直至将尤二姐迫害至死。

异:罗斯玛丽虚伪,但不歹毒,她邀请苏菲,只是为了表演自己

的“善良”,并无害人之心;而王熙凤不仅虚伪,而且歹毒,她邀请

尤二姐住进贾府,既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贤惠”,更是为了方便迫害

尤二姐。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欣赏文本的形象;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

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表达技巧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

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手法的能力。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

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

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分析

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

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

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

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6.B.“但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享用,则体现了

她善解人意的一面”分析错误。“她有意看别的地方,好让贫女自在地

享用”是故意表演的“善解人意、仍然是矫揉造作的表现。C.“当

有外来女性对其美貌和美德已经构成挑战时“错误,这种挑战只是臆

想的,是菲利普为了激起妻子的嫉妒之意故意暗示的。

D.“意在表明她不但手段丰富,而且呈现其独立人格”错误,结

尾意在表明她虚伪,也缺少独立人格,而非相反。

故答案为:Ao

7.C.“菲利普看中贫女”理解有错。菲利普夸贫女漂亮,不是

看中贫女,而是为了激起妻子的嫉妒之意,赶快送走贫女。故答案为:

Co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手法的能力。

横向对比:“她走上前,对身边那个昏暗的人影说:'跟我回家喝

茶吧。‘姑娘惊讶地往后退了退……罗斯玛丽急忙赶去按铃”“'茶!

马上端茶来,再快拿点白兰地……'姑娘几乎叫了起来:'不,我不

要白兰地,我从来不喝白兰地。我要的只是一杯茶,夫人。'她不禁

哭了起来”,罗斯玛丽一系列举动格外热情,而苏菲不敢接受;“罗斯

玛丽迅速地答道,'要非常友好地对待她,照顾她。'菲利普说道,'你

是疯了,你根本就不能这么做'",丈夫反对她的做法,而罗斯玛丽

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双重的横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慷慨

大方”和“慈悲心肠”。纵向对比:“这椅子舒服,来暖和暖和,你看

上去冷得要命”"'她一定要走,‘她娇嗔地说,'所以我给了那可怜虫

一点钱'",起先罗斯玛丽对苏非热情有加,令人感动,而后由于嫉

妒的心理匆忙遣走苏菲,通过自身前后行为的纵向对比,突出了罗斯

玛丽的虚伪。

故答案为:横向对比:罗斯玛丽一系列举动格外热情,而苏菲不

敢接受,丈夫反对她的做法,而罗斯玛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双

重的横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慷慨大方”和“慈悲心肠、②

纵向对比:起先罗斯玛丽对苏非热情有加,令人感动,而后匆忙遣走

苏菲,通过自身前后行为的纵向对比,突出了罗斯玛丽的虚伪。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同:结合“罗斯玛丽有点厌恶,可是,突然间她觉得这似乎就是

一场奇遇……这时刻真是令人又惊又喜的“可知,罗斯玛丽“热情”

邀请苏菲,表示要乐善好施,照顾对方,并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出于

虚荣心理,表演自己的“善良”,最后仅以三元现钞打发苏菲离开,

可见她很虚伪;王熙凤”口内全是自怨自错,'怨不得别人,如今只

求姐姐疼我'等语。尤二姐见了这般,便认他作是个极好的人”,王

熙凤“热情”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表示更姐妹相称,互敬互助,尤

二姐相信了王熙凤的甜言蜜语,但是等尤二姐住进贾府,王熙凤却处

处刁难她,直至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导致尤二姐流产,

最后吞金自尽。她们二人外热内冷,都很虚伪。

异:罗斯玛丽虚伪,但不歹毒,她邀请苏菲,给她吃的,是为了

表演自己的“善良”,但看到苏菲受到自己的帮助,她的虚荣心也得

到了满足,最后还是给了苏菲三元钱,她并无害人之心;

而王熙凤不仅虚伪,而且歹毒。尤二姐根本就没有与凤姐对抗的

念头,她只想“以礼相待”,心甘情愿伏侍她一辈子。但王熙凤是一

个从来不信阴曹地府报应、心比蛇蝎还毒的女人,她邀请尤二姐住进

贾府,既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贤惠”,更是为了方便迫害尤二姐。

故答案为:同:都很虚伪,罗斯玛丽“热情”邀请苏菲,表示要

乐善好施,照顾对方,最后仅以三元现钞打发苏菲离开;王熙凤“热

情”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表示要姐妹相称,互敬互助,等尤二姐住

进贾府,却处处刁难她,直至将尤二姐迫害至死。异:罗斯玛丽虚伪,

但不歹毒,她邀请苏菲,只是为了表演自己的“善良”,并无害人之

心;而王熙凤不仅虚伪,而且歹毒,她邀请尤二姐住进贾府,既是为

了表现自己的“贤惠”,更是为了方便迫害尤二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4•锦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日:“可」

日:“何由知吾可也?”

日:“臣闻之胡场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J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毅辣,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

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J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

毅酷,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J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

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

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

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

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

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

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

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J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C.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

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衅钟,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在古代,新铸成的钟要用牲口的

鲜血予以祭祀。

C.《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C

D.乡党,指乡里、家乡。周制,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

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这里指同乡,乡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是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春

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齐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

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

B.甲文齐宣王“以羊易牛”,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一头牛c而

孟子认为如果齐宣王是因为痛惜牛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那么牛和

羊没有什么区别。

C.乙文孟子的思路是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由此发展

出“仁义礼智”,扩而充之推导出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

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他主张人性本善,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

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

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同时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超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

14.结合两则方料,说说“不忍之心”和孟子“保民而王"思想

之间的联系。

【答案】10.B

11.D

12.C

13.①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

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②有了这四种开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

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的人。

14.①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

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②古代圣王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了。③如果能够扩充四端,

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

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

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

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

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

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

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

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

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

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

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

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

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

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密的

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

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在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

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

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从胡蜕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

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

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

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

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

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

吝啬。(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

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

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J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

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

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

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

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

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

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

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

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

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

种心和王道仁政契合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

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

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

转东西一样容易了C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

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

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

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

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

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

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是非心是智的发端C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

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

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

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

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10.“所以……者”是判断句式,“者”后断开,排除AC;三个连

续的“非”,构成排比,“乍见”的对象是“孺子将入于井”,要连在一

起,排除D。译文: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

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

惊惧同情的心理一一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

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

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故答案为:B。

11.D.“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有误,古代五

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故答案为:Do

12.C.”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分析有误,孟子不完全否定后天

培养的作用,例如“扩而充之"就是后天培养的表现。故答案为:Co

13.①“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

",状语后置句式,“爱”:,啬;“恶”,怎么。②“端”,开端,起源,

源头;”……者,……也”,判断句式;“自谓”,宾语前置句;“贼”,

作动词,伤害。

故答案为:①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感到奇怪。以小(的

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

②有了这四种开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

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的人。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

能力。甲文中孟子认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意思是“使人民

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成就王业的关键在于保民。孟

子认为“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

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要保民,关键在于要有

不忍之心,君子因为有不忍之心,所以远离厨房。乙文中孟子认为“先

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因为有不忍之心,所以才会有怜悯体恤百姓的

政治,这样治理天下就容易多了。那些古代的圣君就是因为用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很容易地把天下治理好了。

他还认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并扩充他们,便足以安定天下,

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故答案为:①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

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②古代圣王用怜悯体恤别

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了。③如果能

够扩充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

都成问题。

(2024•锦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阅江楼①

王守仁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②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③一怆情。

[注]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

楼。②登临:《毛传》中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之语。③新亭:

亭名,故址在江苏江宁县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相邀新亭。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狮子山顶的阅江楼虽荒芜却“旧有盛名”,所以吸引高皇朱元

璋来此驻扎军队。

B.诗人在阅江楼上凝望无边山色,遥看天地间大江奔流,思通

古今,感慨万千。

C.末句化用典故,用“新亭”这个无奈偏安的文学符号来表现自

己的怆然之叹。

D.本诗因物兴感,叙述、议论、抒情结合,不仅构思巧妙,而

且蕴含深刻哲理。

16.诗中蕴含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5.A

16.①守卫国家、安抚四夷不只依靠山河的险固和城墙的高大。

②更应重视修明德政,以德治国。③也要选拔、任用贤才。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

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

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

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

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15.A.“阅江楼……吸引高皇朱元璋来此驻扎军队”错误。从注

释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楼”

可知,阅江楼是朱元璋修建的。故答案为:Ao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颔联“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是说治国之道在于

施行仁政,哪里还用得着天堑和高大深厚的城墙呢,可知守卫国家、

安抚四夷不只依靠山河的险固和城墙的高大,更应重视修明德政,以

德治国,以德治国才能长治久安。尾联“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

一怆情”,是说我站在阅江楼上凭栏四顾,不由得心潮起伏,国事衰

微让人心生悲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暗含要选拔、任用贤

才,有德行的人才能让四夷归顺,天下太平。

故答案为:①守卫国家、安抚四夷不只依靠山河的险固和城墙

的高大。②更应重视修明德政,以德治国,③也要选拔、任用贤才。

17.(2022•广东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认为在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时,

仁人志士要有“”的决断;如果禁不住外界的种种诱惑,就

容易导致"—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的婚俗

与《氓》中“,”两句所写的婚嫁做法相似。

(3)“浮云”一词意蕴丰富,或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

或比喻奸邪小人,或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该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

见意象,如“,\

【答案】(1)舍生而取义(者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入情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

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1)

注意依据情境语“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时,仁人志士要有””如

果禁不住外界的种种诱惑,就容易导致”来确定,关键字“舍”“义”;

(2)注意情境提示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的婚俗与《氓》

中……””两句所写的婚嫁做法相似“确定,关键字“筮”

“咎”;(3)注意情境提示语”或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

或比喻奸邪小人,或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确定,关键字词“浮云”

“蔽”“缘二

故答案为:(1)舍生而取义(者也)(此之谓)失其本心(2)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3)浮云游子意/总为浮云能蔽日/不

畏浮云遮望眼/浮云一别后落日故人情/长安不见使人愁/自缘

身在最高层/流水十年间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

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

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

丢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4•锦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记】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

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①—o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

脑筋则领悟世界。

一一帕斯卡尔《思想录》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

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

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②—的。但是,我们

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

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③—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

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

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

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

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分析题记的作用。

20.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或历史文物

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请结合文段分析解说词语言特点。

【答案】18.无所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