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习题_第1页
课标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习题_第2页
课标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习题_第3页
课标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习题_第4页
课标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第二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旺盛——魏晋、隋唐、宋元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干脆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定结果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干脆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翰林院中的人员在中枢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选B项。2.(2024四川雅安三诊)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A.增加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B.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C.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A材料“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主要是为了减弱门阀士族的势力,增加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故A正确。3.(2024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一联)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改变反映了()A.宗法意识的淡薄 B.考试入仕的起先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D.特权垄断的减弱答案D材料中墓志署名的改变反映了唐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特权垄断渐渐减弱,故选D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墓志署名内容的改变,无法说明宗法意识的淡薄,故A项错误。考试入仕始于隋朝而不是唐代,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4.(2024湖南衡阳一模)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确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协商,交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觉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简单。据此可推知()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B.宰相驾驭国家的最高行政权C.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D.古代政治制度起先出现转型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宋仁宗看到了君主专制的一些问题,认为应当发挥群臣的作用共同治理天下,这体现了专制政治体制之下的理性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宰相驾驭国家的最高行政权,故B项错误。宋代政治上并非实行集体决策,最高决策权由皇帝驾驭,故C项错误。宋代政治制度并未转型,照旧是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错误。5.(2024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二模)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需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心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答案B材料“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体现了官方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实力的加强,故B正确。A.C.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解除。6.(2024广东深圳调研一)古时帝王田猎具有“昭孝德”“训武事”的意义。在北宋前期,因其军事色调、易滋长骄奢之心又劳民伤财而饱受争议。“澶渊之盟”后,田猎之礼渐渐废除。这一改变()A.说明儒家礼制观念逐步淡化B.折射出当时政治文化的取向C.说明宋代注意节俭防止骄奢D.推动宋代理学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宋代,帝王田猎饱受争议,后渐渐废除,这体现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政治文化取向,故选B项。这一行为旨在崇文抑武,因此不能说明儒家礼制观念淡化,解除A项;注意节俭防止骄奢不是田猎被废止的主要缘由,解除C项;这一改变与理学发展无关,解除D项。7.(2024广东汕头一模)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限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改变反映了()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猛烈改变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D.对三国历史的相识渐趋客观答案A南宋建立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政权合法性说明的须要,南宋学者将同为宗室南迁建国的蜀汉政权奉为正统,这体现了当时政治形势的猛烈改变,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政治形势的改变,与经济重心的转移无关,解除B项;两宋都尊崇儒学,解除C项;两宋学者的相识都带有主观色调,解除D项。8.(2024新疆适测一)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确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A.标记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志向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心机构的不断完善答案A由材料“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可知,元代中书省成为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统治者通过限制中书省以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集权政治的加强而非君臣关系的和谐,解除B项;中书省的设立意在加强集权而非精简机构,解除C项;“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易导致丞相权力过大,从而不利于中心机构的发展完善,解除D项。9.(2024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四模)如图为北宋汴京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汴京城()A.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C.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D.经济功能大大增加答案D依据图片中的“夜市”“瓦肆”等可知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加,D项符合题意。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A项解除。B.C两项与材料无关,解除。10.(2024重庆三诊)下图为甘肃瓜州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锻铁图》(摹画),其中一人两手用力推拉竖式风箱,鼓风冶铁,另外两人合力锻打。宋代典籍只记载了单门风箱,直到元代,中原地区的著作中才有类似的木风箱。据此可知,当时()A.西夏冶铁、制铁技术先进B.官营手工业出现分工协作C.政权并立局面阻碍了技术传播D.河西地区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影响答案A从图片和文字材料看,西夏冶铁业运用双门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要早于中原地区,说明当时西夏的冶铁、制铁技术先进,故选A项;由图片内容不能得出官营手工业出现分工协作和政权并立阻碍技术传播的信息,故解除B.C两项;材料只反映了西夏的冶铁鼓风工具比中原地区先进,不能说明河西地区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影响,故解除D项。11.(2024四川宜宾三诊)宋朝嘉祐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接受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弛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 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答案B材料中政府垄断茶叶贸易,导致“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随后政府调整政策,使得“余茶肆行天下矣”,推动茶叶贸易发展,可见财政政策调整较有成效,选项B正确。依据材料“唯腊茶禁如旧”可见,政府并未完全放弃茶叶专卖制度,选项A解除;仅凭茶叶贸易难以得出整个商品经营环境是否宽松,选项C解除;材料未提及政府税收数据及各项税收比例,无法得出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选项D解除。12.(2024河北沧州联考)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淌性日益增加。促成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抑商政策的松动 B.生产方式的革新C.田庄经济的兴起 D.社会经济的转型答案A中唐以来,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进而导致阶层的流淌性增加,故选A项。13.(2024湖北黄冈中学适应性考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较早出现了对日食的科学说明B.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C.传统科技中蕴含近代自然科学色调D.科技成果得益于西学东渐答案C依据材料“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我国古代的传统科技中蕴含着近代自然科学色调,故答案为C项。A项通过材料无法得出,解除;材料没有将西方科技与中国科技对比,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B项解除;材料未体现科技成果受西方影响,D项解除。14.(2024湘赣十四校联考)有人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接受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该时期是()A.明朝 B.宋朝 C.唐朝 D.汉朝答案B依据材料“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可知这是在讲宋词这种具有较为自由表达形式的文学体裁,渐渐取代唐诗的地位,唐诗则更注意形式。在艺术方面,宋代风俗画、文人画更注意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故选B。15.(2024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宋代罗烨《醉翁谈录》中曾提到“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有专家认为1951年河南出土的墓葬壁画(如右图)就反映了这一场景,此后该题材的宋代墓葬壁画又大量出土。这表明宋代()A.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河南禹县白沙B.家庭和谐成为流行观念水库宋墓出土C.理学观念世俗化大众化D.夫荣妻贵观念根深蒂固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宋代“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该题材……大量出土”说明家庭和谐成为流行观念,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家庭和谐,无法说明妇女地位的凹凸,解除A项;理学主见三纲五常,解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夫荣妻贵观念,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2024吉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华北地区取暖燃料中,木炭运用人群多为统治阶层和富人大贾,一般百姓多运用薪柴、作物秸秆和草本植物。据《汉书》载:“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树木虽可再植,但不为古人所重,并且人工植树也远远赶不上人类乱砍滥伐的速度。到了宋代,森林资源更为削减。当时沈括曾为此而浩叹:“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宋代山西泽州很多人“冒险输炭矿”,经销煤炭,当时还出现了官府特地管理煤炭的机构,并立官课税。宋庄季裕《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农村也不乏运用煤取暖者。——整理自彭亮《谈古代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等材料二近代中国农村生活燃料主要指薪柴、秸秆、牲畜粪便、灯油、煤炭等。薪柴、秸秆、牲畜粪便主要用于做饭、取暖,灯油主要用于照明,煤炭主要用于取暖。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农夫贫困,无法购得价值较高的商品性燃料,如煤炭、油气等,在事实上,农村取暖多用薪柴、秸秆、牲畜粪便,如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尚恃牛马粪以为燃料”。——摘编自任会来《近代中国农村生活燃料消费支出探讨》材料三目前,农村以分散式供热为主。替代散煤取暖主要有4种备选方案:燃气壁挂炉、电直热(电热膜、发热电缆)、储热式电暖气、空气源热泵。北方农村地区应当依据“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地热)”的因地制宜思路,全面推广冬季清洁取暖,提高居住环境与生存质量。——摘编自宫昊等《推动冬季清洁取暖加速农村能源革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代取暖燃料的改变,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改变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