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乳酸菌和水绵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真核生物B.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细胞器中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核糖体【答案】D【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A错误;B、乳酸菌只具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能量代谢不发生在细胞器中,B错误;C、乳酸菌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D正确。故选D。2.在湖泊中蓝细菌漂浮在水面生长,黑藻常在浅水区的水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B.细胞学说揭示了蓝细菌和黑藻的统一性C.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而且成分相同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和黑藻既是细胞也是个体【答案】A【分析】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二、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原核生物,蓝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C、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蓝细菌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黑藻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D、黑藻是多细胞植物,黑藻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故选A。3.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检验大豆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可能需要使用显微镜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答案】D【分析】一、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二、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三、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详解】A、观察细胞需要使用显微镜,故检验大豆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可能需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B、蛋白质、脂肪、淀粉都属于有机物,有机物氧化分解可以释放能量,故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正确;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外界摄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D、脂肪只含有C、H、O,磷脂含有C、H、O、P、甚至还含有N,D错误。故选D。4.新疆长绒棉的纤维长度可达35mm以上,研究表明其长绒棉纤维90%以上的成分是纤维素。下列有关新疆长绒棉的说法错误的是()A.棉花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棉花中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D.纤维素是棉花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答案】D【分析】与淀粉和糖原一样,纤维素也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详解】A、纤维素是多糖,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A正确;B、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C正确;D、纤维素是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D。5.新鲜桂圆果实易变质,烘成干果后即为中药桂圆干,能够长期保存。桂圆干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胶原蛋白、维生素E、铁、钾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大量食用桂圆干B.新鲜桂圆果实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C.桂圆果实烘干过程中会导致胶原蛋白的部分肽键断裂D.适量食用桂圆干有助于合成血红蛋白,缓解某些贫血症状【答案】C【分析】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二、水在细胞中一两种形式存在,绝大多部分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很少一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叫作结合水。【详解】A、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偏高,桂圆干因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故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大量食用,A正确;B、水在细胞中一两种形式存在,绝大多部分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新鲜桂圆果实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B正确;C、桂圆果实烘干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破坏空间结构,不会导致肽键断裂,C错误;D、桂圆干含有铁,适量食用有助于合成血红蛋白,缓解缺铁性贫血的症状,D正确。故选C。6.P4-ATPases被称为翻转酶,这种酶通过水解ATP将细胞膜中的脂质从胞外侧转移到胞质侧,是创造和维持细胞膜脂质不对称分布的关键因素。细胞膜成分的不对称分布对细胞的多种功能至关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B.翻转酶发挥作用可使磷脂分子头部在膜内,尾部在膜外C.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运动除了翻转外还可以表现为侧向移动D.磷脂分子的翻转可能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关【答案】B【分析】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磷脂分子疏水性的尾部,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A正确;B、翻转酶通过水解ATP将细胞膜中的脂质从胞外侧转移到胞质侧,翻转后的磷脂分子依然是分子头部(亲水部分)在膜外,尾部(疏水部位)在膜内,B错误;C、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运动除了翻转外还可以表现为侧向移动,C正确;D、磷脂分子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屏障,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磷脂分子的翻转可能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关,D正确。故选B。7.如图是细胞核结构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直观地表达细胞核结构,属于物理模型B.①螺旋化程度增大会转变为另一种存在状态C.②参与形成的核糖体可附着在结构③的外膜上D.④是核质之间核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为核膜,具有双层膜;④为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详解】A、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细胞核的结构,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①是染色质,在分裂前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C、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可以附着于结构③核膜的外膜上,C正确;D、④为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进出,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类囊体的膜不属于生物膜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都有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D.内质网膜可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答案】C【分析】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2)功能: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细胞中膜组成的,因此囊泡、类囊体的膜属于生物膜,A错误;B、植物细胞的生物膜往往不含胆固醇,B错误;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中的蛋白质(载体蛋白)和磷脂构成的脂双层(控制物质出入)结构密切相关,C正确;D、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即内质网膜可直接与核膜、细胞膜相连,但不能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两者通过囊泡间接联系,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质分泌出细胞的过程,要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B.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C.抗体的分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时,其扩散速度受温度影响【答案】B【分析】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载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详解】A、分泌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都属于主动运输,例如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C、抗体蛋白的分泌方式是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其扩散速度受温度影响,D正确。故选B。10.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都是蛋白质B.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故与外界条件无关D.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答案】B【分析】一、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二、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错误,B正确;C、在适宜的条件下,酶具有高效性,酶的高效性与环境有关,如温度、pH等,C错误;D、酶在细胞外也能起作用,D错误。故选B。11.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物质,它们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甲 B.乙属于单糖,人体细胞中含有两种乙C.ATP中的A可由一种乙和一种丙构成 D.RNA由一种甲、两种乙和四种丙构成【答案】D【分析】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之一,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详解】A、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的,磷脂是由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构成的亲水端,细胞质中含有RNA,磷酸基团是RNA组成的成分之一,细胞核中有DNA,磷酸基团也是DNA组成的成分之一,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乙属于五碳糖,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之一,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也就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种五碳糖,B正确;C、ATP中的A是腺苷,是由核糖(五碳糖)和腺嘌呤(含氮碱基)构成,C正确;D、RNA彻底水解后,是磷酸、核糖及A、U、C、G碱基,即一种甲,一种乙和四种丙构成,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可引起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可能涉及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涉及染色体组的增加或减少D.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能涉及细胞中基因种类的变化【答案】A【分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秆抗病。(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详解】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可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重组涉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错误;C、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涉及染色体组的增加或减少,C错误;D、基因重组只涉及基因的组合,没有改变基因种类,D错误。故选A。13.下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人体中,①的总量大于②+③+④的总量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主要为④C.癌症患者体内②中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含量较高D.③为细胞间隙液,其中可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答案】B【分析】分析图示,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②+③+④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详解】A、在人体中,①细胞内液的总量大于细胞外液②+③+④的总量,A正确;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主要是③组织液增多引起的,B错误;C、癌症患者体内②血浆中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含量较高,C正确;D、③为组织液,即细胞间隙液,其中可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D正确。故选B。14.下列关系与图示不符的是()A.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选择关系C.相邻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的相互影响D.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A正确;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是相互选择关系,B正确;C、相邻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相互影响,与图示符合,C正确;D、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即生产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D。15.制醋、制饴、制酒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醋酸菌属于好氧型原核生物,常用于食用醋的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源于乙酸 B.醋酸菌不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存C.醋酸菌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 D.葡萄糖在醋酸菌中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答案】D【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自醋酸,醋酸学名乙酸,A正确;B、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不适宜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B正确;C、在制醋时,缺失原料的情况下,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醋酸菌体内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C正确;D、醋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因此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D。二、简答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55分。)16.下图1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细胞为唾液腺细胞,物质a最可能是_________。(2)图1所示细胞中的部分生物膜能够转换的原因是_________。(3)图2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性,除了分解受损的细胞器外,溶酶体的功能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图中信号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唾液淀粉酶(2)这些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3)流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赤毒或病菌(4)引导吞噬泡吞噬受损线粒体【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1)图1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若图1细胞为唾液腺细胞,物质a最可能是唾液淀粉酶。(2)因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故图中细胞中的部分生物膜能够转换。(3)图2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4)据图分析可知,信号蛋白可用引导吞噬泡吞噬受损线粒体。17.某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试管固定架可移动。试管密封后,实验过程中其水面上方CO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假设实验过程中,绿藻的呼吸速率不发生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绿藻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_______(填具体位置名称)上。(2)该实验装置BD段直接测出的_______(填“是”或“不是”)叶绿体相应时间内消耗的总的CO2的量,相比于实验初期,经过t1时间,绿藻体内的有机物含量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3)图乙中CD段,光合作用在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判断依据是_______。【答案】(1)①.光照强度的大小②.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①.不是②.增加(3)①.减弱②.C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速率在减慢,而呼吸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分析】图乙中AB段和DE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内的CO2含量增加;B和D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曲线的折点;BD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中的CO2含量减少。【小问1详解】该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的大小,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变化,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其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小问2详解】该实验装置BD段直接测出的是叶绿体相应光强下消耗的来自外界环境的CO2的量,不包含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故该实验装置BD段直接测出的不是叶绿体相应时间内消耗的总的CO2的量。相比于实验初期,t1时间时试管中CO2的相对含量有所减少,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了,因此绿藻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增加。【小问3详解】CD段密封试管内CO2相对含量下降的速率在减慢(净光合速率下降),而植物呼吸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判断该时间段内植物光合作用在减弱(即总光合作用速率)。18.下图中甲、乙均为某种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2)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该时期处于图丙中的________段。(3)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4)图丙中ab段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4(2)有丝分裂中期bc(3)精细胞或(第二)极体(4)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分析】分析图甲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图乙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由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ab段进行DNA复制,bc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代表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d段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de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甲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含有4条染色体,故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也有4条染色体。(2)据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丙中的bc段。(3)图乙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由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其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4)图丙中ab段数量变化是由DNA复制引起的。19.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烧)的现象。下图表示人体感染寨卡病毒后的信息传递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寨卡病毒→(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1)人体中的热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2)感染寨卡病毒后,“内源性致热源”会作用于_______中枢,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3)当上述病人处于退烧过程中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引起___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_________。(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3)①.垂体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4)防卫、监控和清除【分析】一、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二、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小问1详解】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人体体温。【小问2详解】“内源性致热源”会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小问3详解】退烧过程中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小问4详解】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功能。20.某植物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色素是否形成受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无色素时植物开白花。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杂交,F1中的紫花:白花=3:1,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花色性状来说,紫花对红花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有色素对无色素为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2)双亲的紫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3)偶然发现,利用上述亲本中的紫花做母本、红花做父本进行重复实验时,由于灌溉水源受到污染,F1中仅出现紫花。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致死导致的,而乙同学认为是b基因纯合致死导致的。为检验两种假设,在相同的污染条件下,取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若甲同学假设成立,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若乙同学假设成立,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答案】(1)①.显性②.显性(2)①.AABb②.aaBb(3)①.紫花:红花:白花=4:1:1②.紫花:红花=3:1【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没有出现红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子代中有颜色∶无色素(白色)=3∶1,说明有色素对无色素为显性。【小问2详解】植物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色素是否形成受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3∶1,说明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且双亲中控制色素是否形成的基因组成均为Bb,紫花植株为A_B_,红花植株为aaB_,白花植株为A_bb、aabb,据此推测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利用上述亲本中的紫花做母本、红花做父本进行重复实验时,

F1中仅出现紫花,若甲同学假设成立,即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致死导致的,则AaBb的植株自交,雌配子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子代中紫花:

红花:

白花=4:1:1;若乙同学假说正确,即b基因纯合致死,bb纯合致死,则有(A_:aa)×(B_)=(3∶1)×1,i表现为A_B_∶aaB-=3∶1,即紫花:

红花=3:1。新疆墨和田地区玉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乳酸菌和水绵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真核生物B.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细胞器中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核糖体【答案】D【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A错误;B、乳酸菌只具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能量代谢不发生在细胞器中,B错误;C、乳酸菌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D正确。故选D。2.在湖泊中蓝细菌漂浮在水面生长,黑藻常在浅水区的水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B.细胞学说揭示了蓝细菌和黑藻的统一性C.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而且成分相同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和黑藻既是细胞也是个体【答案】A【分析】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二、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原核生物,蓝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C、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蓝细菌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黑藻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D、黑藻是多细胞植物,黑藻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故选A。3.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检验大豆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可能需要使用显微镜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答案】D【分析】一、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二、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三、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详解】A、观察细胞需要使用显微镜,故检验大豆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可能需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B、蛋白质、脂肪、淀粉都属于有机物,有机物氧化分解可以释放能量,故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正确;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外界摄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D、脂肪只含有C、H、O,磷脂含有C、H、O、P、甚至还含有N,D错误。故选D。4.新疆长绒棉的纤维长度可达35mm以上,研究表明其长绒棉纤维90%以上的成分是纤维素。下列有关新疆长绒棉的说法错误的是()A.棉花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棉花中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D.纤维素是棉花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答案】D【分析】与淀粉和糖原一样,纤维素也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详解】A、纤维素是多糖,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A正确;B、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C正确;D、纤维素是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D。5.新鲜桂圆果实易变质,烘成干果后即为中药桂圆干,能够长期保存。桂圆干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胶原蛋白、维生素E、铁、钾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大量食用桂圆干B.新鲜桂圆果实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C.桂圆果实烘干过程中会导致胶原蛋白的部分肽键断裂D.适量食用桂圆干有助于合成血红蛋白,缓解某些贫血症状【答案】C【分析】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二、水在细胞中一两种形式存在,绝大多部分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很少一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叫作结合水。【详解】A、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偏高,桂圆干因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故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大量食用,A正确;B、水在细胞中一两种形式存在,绝大多部分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新鲜桂圆果实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B正确;C、桂圆果实烘干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破坏空间结构,不会导致肽键断裂,C错误;D、桂圆干含有铁,适量食用有助于合成血红蛋白,缓解缺铁性贫血的症状,D正确。故选C。6.P4-ATPases被称为翻转酶,这种酶通过水解ATP将细胞膜中的脂质从胞外侧转移到胞质侧,是创造和维持细胞膜脂质不对称分布的关键因素。细胞膜成分的不对称分布对细胞的多种功能至关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B.翻转酶发挥作用可使磷脂分子头部在膜内,尾部在膜外C.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运动除了翻转外还可以表现为侧向移动D.磷脂分子的翻转可能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关【答案】B【分析】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磷脂分子疏水性的尾部,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A正确;B、翻转酶通过水解ATP将细胞膜中的脂质从胞外侧转移到胞质侧,翻转后的磷脂分子依然是分子头部(亲水部分)在膜外,尾部(疏水部位)在膜内,B错误;C、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运动除了翻转外还可以表现为侧向移动,C正确;D、磷脂分子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屏障,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磷脂分子的翻转可能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关,D正确。故选B。7.如图是细胞核结构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直观地表达细胞核结构,属于物理模型B.①螺旋化程度增大会转变为另一种存在状态C.②参与形成的核糖体可附着在结构③的外膜上D.④是核质之间核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为核膜,具有双层膜;④为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详解】A、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细胞核的结构,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B、①是染色质,在分裂前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C、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可以附着于结构③核膜的外膜上,C正确;D、④为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进出,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类囊体的膜不属于生物膜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都有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D.内质网膜可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答案】C【分析】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2)功能: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细胞中膜组成的,因此囊泡、类囊体的膜属于生物膜,A错误;B、植物细胞的生物膜往往不含胆固醇,B错误;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成分中的蛋白质(载体蛋白)和磷脂构成的脂双层(控制物质出入)结构密切相关,C正确;D、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即内质网膜可直接与核膜、细胞膜相连,但不能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两者通过囊泡间接联系,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质分泌出细胞的过程,要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B.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C.抗体的分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时,其扩散速度受温度影响【答案】B【分析】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载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详解】A、分泌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都属于主动运输,例如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C、抗体蛋白的分泌方式是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其扩散速度受温度影响,D正确。故选B。10.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都是蛋白质B.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故与外界条件无关D.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答案】B【分析】一、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二、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错误,B正确;C、在适宜的条件下,酶具有高效性,酶的高效性与环境有关,如温度、pH等,C错误;D、酶在细胞外也能起作用,D错误。故选B。11.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物质,它们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甲 B.乙属于单糖,人体细胞中含有两种乙C.ATP中的A可由一种乙和一种丙构成 D.RNA由一种甲、两种乙和四种丙构成【答案】D【分析】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之一,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详解】A、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的,磷脂是由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构成的亲水端,细胞质中含有RNA,磷酸基团是RNA组成的成分之一,细胞核中有DNA,磷酸基团也是DNA组成的成分之一,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乙属于五碳糖,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之一,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也就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种五碳糖,B正确;C、ATP中的A是腺苷,是由核糖(五碳糖)和腺嘌呤(含氮碱基)构成,C正确;D、RNA彻底水解后,是磷酸、核糖及A、U、C、G碱基,即一种甲,一种乙和四种丙构成,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可引起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可能涉及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涉及染色体组的增加或减少D.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能涉及细胞中基因种类的变化【答案】A【分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实例为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菌株。(2)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小麦的矮秆抗病。(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应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出现)。【详解】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可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B、基因重组涉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错误;C、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涉及染色体组的增加或减少,C错误;D、基因重组只涉及基因的组合,没有改变基因种类,D错误。故选A。13.下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人体中,①的总量大于②+③+④的总量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主要为④C.癌症患者体内②中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含量较高D.③为细胞间隙液,其中可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答案】B【分析】分析图示,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②+③+④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详解】A、在人体中,①细胞内液的总量大于细胞外液②+③+④的总量,A正确;B、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主要是③组织液增多引起的,B错误;C、癌症患者体内②血浆中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含量较高,C正确;D、③为组织液,即细胞间隙液,其中可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D正确。故选B。14.下列关系与图示不符的是()A.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选择关系C.相邻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的相互影响D.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A正确;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是相互选择关系,B正确;C、相邻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相互影响,与图示符合,C正确;D、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即生产者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D。15.制醋、制饴、制酒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醋酸菌属于好氧型原核生物,常用于食用醋的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源于乙酸 B.醋酸菌不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存C.醋酸菌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 D.葡萄糖在醋酸菌中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答案】D【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自醋酸,醋酸学名乙酸,A正确;B、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不适宜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B正确;C、在制醋时,缺失原料的情况下,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醋酸菌体内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C正确;D、醋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因此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D。二、简答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55分。)16.下图1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细胞为唾液腺细胞,物质a最可能是_________。(2)图1所示细胞中的部分生物膜能够转换的原因是_________。(3)图2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性,除了分解受损的细胞器外,溶酶体的功能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图中信号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唾液淀粉酶(2)这些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3)流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赤毒或病菌(4)引导吞噬泡吞噬受损线粒体【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1)图1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若图1细胞为唾液腺细胞,物质a最可能是唾液淀粉酶。(2)因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故图中细胞中的部分生物膜能够转换。(3)图2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4)据图分析可知,信号蛋白可用引导吞噬泡吞噬受损线粒体。17.某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试管固定架可移动。试管密封后,实验过程中其水面上方CO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假设实验过程中,绿藻的呼吸速率不发生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绿藻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_______(填具体位置名称)上。(2)该实验装置BD段直接测出的_______(填“是”或“不是”)叶绿体相应时间内消耗的总的CO2的量,相比于实验初期,经过t1时间,绿藻体内的有机物含量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3)图乙中CD段,光合作用在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判断依据是_______。【答案】(1)①.光照强度的大小②.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①.不是②.增加(3)①.减弱②.C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速率在减慢,而呼吸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分析】图乙中AB段和DE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内的CO2含量增加;B和D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曲线的折点;BD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中的CO2含量减少。【小问1详解】该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的大小,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变化,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其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小问2详解】该实验装置BD段直接测出的是叶绿体相应光强下消耗的来自外界环境的CO2的量,不包含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故该实验装置BD段直接测出的不是叶绿体相应时间内消耗的总的CO2的量。相比于实验初期,t1时间时试管中CO2的相对含量有所减少,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了,因此绿藻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增加。【小问3详解】CD段密封试管内CO2相对含量下降的速率在减慢(净光合速率下降),而植物呼吸速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判断该时间段内植物光合作用在减弱(即总光合作用速率)。18.下图中甲、乙均为某种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2)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该时期处于图丙中的________段。(3)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4)图丙中ab段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4(2)有丝分裂中期bc(3)精细胞或(第二)极体(4)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分析】分析图甲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图乙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由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ab段进行DNA复制,bc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代表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d段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de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甲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含有4条染色体,故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也有4条染色体。(2)据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丙中的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