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策略_第1页
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策略_第2页
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策略_第3页
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策略_第4页
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策略TOC\o"1-2"\h\u2092第一章智能工厂概述 389671.1智能工厂的定义与特点 3136821.1.1定义 3304441.1.2特点 390231.2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 3315361.2.1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 338561.2.2数据驱动决策更加智能化 3105031.2.3网络协同更加紧密 482651.2.4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4228501.2.5智能制造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418316第二章自动化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442882.1现状分析 466182.2需求确定 4116742.3技术选型 53484第三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布局 5252183.1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原则 5289293.1.1高效性原则 566883.1.2灵活性原则 5277423.1.3安全性原则 6272673.1.4经济性原则 6144443.2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策略 6165973.2.1流水线布局 6121873.2.2模块化布局 6286623.2.3柔性布局 6232483.3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选型 7247483.3.1设备类型 7238843.3.2设备功能 7226593.3.3设备品牌和供应商 71403.3.4设备价格和售后服务 7134673.3.5设备兼容性 726717第四章应用与集成 781804.1的选型与应用 7308574.1.1选型原则 7186734.1.2应用领域 81784.2与生产线的集成 8307694.2.1集成原则 8103404.2.2集成方法 8150824.3编程与调试 893204.3.1编程方法 895824.3.2调试方法 818383第五章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957615.1信息化系统的选择与构建 9221095.2信息化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9272995.3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1027444第六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10180536.1工业物联网技术 1076666.2大数据分析技术 1167166.3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118604第七章自动化改造的实施与管理 12191837.1自动化改造项目实施流程 12133277.1.1项目启动 1279547.1.2需求分析 12107047.1.3设备选型与采购 12106117.1.4系统设计 123607.1.5设备安装与调试 1245077.1.6员工培训与生产切换 127017.1.7项目验收与评估 13195417.2自动化改造项目的风险管理 13209917.2.1风险识别 13116137.2.2风险评估 13233257.2.3风险应对 13172787.2.4风险监控 13250667.3自动化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 13150177.3.1质量策划 1393007.3.2质量控制 1371197.3.3质量改进 13100717.3.4质量评价 1316517第八章智能工厂的运营与管理 13196088.1智能工厂的运营模式 14165658.1.1概述 14322058.1.2运营模式框架 1448428.1.3运营模式特点 14256858.2智能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 1471668.2.1概述 1458138.2.2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444008.3智能工厂的设备维护与保养 15130088.3.1概述 15266038.3.2维护与保养原则 15212728.3.3维护与保养方法 1510438第九章智能工厂的安全与环保 15322669.1智能工厂的安全管理 15265029.2智能工厂的环保措施 16273069.3智能工厂的节能减排 1628710第十章智能工厂的未来发展 17253510.1智能工厂的发展方向 173102910.2智能工厂的产业应用 17103210.3智能工厂的挑战与机遇 17第一章智能工厂概述1.1智能工厂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工厂,顾名思义,是指在现代制造业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智能工厂具有以下定义与特点:1.1.1定义智能工厂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数据驱动、网络协同、智能控制为手段,通过集成创新,实现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制造模式。1.1.2特点(1)高度自动化:智能工厂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2)信息化管理:智能工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3)网络协同:智能工厂通过构建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实现生产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协同作业。(4)智能控制:智能工厂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监控、诊断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5)可持续发展:智能工厂注重绿色环保,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1.2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工厂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2.1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智能工厂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柔性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生产成本。1.2.2数据驱动决策更加智能化智能工厂将大量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决策,将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1.2.3网络协同更加紧密智能工厂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协同作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1.2.4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智能工厂将注重绿色生产,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1.2.5智能制造生态系统逐步完善智能工厂将构建一个涵盖设备、软件、平台、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智能工厂的发展还将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应用,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自动化改造前的准备工作2.1现状分析在进行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前,首先需对工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流程分析:梳理现有的生产流程,明确各环节的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和作业效率,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2)设备状况分析:检查现有设备的运行状态、功能指标和故障率,评估设备的升级改造潜力。(3)人员结构分析:了解工厂员工的技能水平、年龄结构和岗位分布,为后续人员培训和技术引进提供依据。(4)生产环境分析:评估工厂的生产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保证自动化改造后的生产环境满足设备运行需求。2.2需求确定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动化改造的需求。以下为需求确定的几个关键点:(1)生产效率提升:根据生产流程分析,确定改造后需达到的生产效率目标。(2)设备升级需求:根据设备状况分析,明确需升级改造的设备类型和数量。(3)人员培训需求:根据人员结构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周期。(4)生产环境优化需求:根据生产环境分析,制定相应的环境优化措施。2.3技术选型在明确了改造需求后,进行技术选型,以保证自动化改造的顺利进行。以下为技术选型的几个关键环节:(1)设备选型:根据设备升级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功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的设备。(2)控制系统选型:选择适合工厂生产需求的控制系统,包括PLC、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3)软件选型:根据生产流程和人员培训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兼容性、易用性和扩展性的软件系统。(4)技术支持与服务:选择具备丰富经验和良好售后服务的供应商,为自动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以上技术选型,为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提供有力保障,为后续实施奠定基础。第三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布局3.1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原则3.1.1高效性原则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遵循高效性原则,即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周期。具体措施包括:选用高效率的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3.1.2灵活性原则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具备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这要求生产线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任务的多样性、生产规模的调整和生产周期的变化。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生产线的扩展和调整;选用通用性强的设备,降低生产线的改造成本。3.1.3安全性原则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降低风险。具体措施包括:遵循安全设计规范,选用安全可靠的设备;加强生产线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3.1.4经济性原则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即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具体措施包括: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降低投资成本。3.2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策略3.2.1流水线布局流水线布局是自动化生产线的一种常见布局方式,通过将生产任务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在设计流水线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合理划分生产单元,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线走向,减少物料运输距离;保持生产线的平衡,避免瓶颈现象。3.2.2模块化布局模块化布局是将生产线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在设计模块化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模块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便于生产线调整;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保证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生产线整体的紧凑性,提高空间利用率。3.2.3柔性布局柔性布局是指生产线可以根据生产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在设计柔性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选用可扩展的设备,便于生产线调整;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生产线的适应性;加强生产线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保证生产过程稳定。3.3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选型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选型是生产线设计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设备选型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3.3.1设备类型根据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如: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等。3.3.2设备功能设备功能是衡量设备优劣的重要指标。在选型过程中,应关注设备的运行速度、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3.3.3设备品牌和供应商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丰富经验的设备品牌和供应商,以保证设备的品质和服务。3.3.4设备价格和售后服务在满足设备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设备的价格和售后服务。价格合理、售后服务良好的设备将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3.3.5设备兼容性考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保证生产线整体的稳定性和协同性。第四章应用与集成4.1的选型与应用4.1.1选型原则在机械制造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过程中,的选型。应根据工厂的生产需求、工艺流程、作业环境等因素,明确的功能、负载、精度等基本参数。以下为选型的基本原则:(1)满足生产需求:根据生产任务的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负载和精度的。(2)适应作业环境:考虑工厂的现场环境,选择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3)易维护性:选择具有良好维护功能的,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4)兼容性:考虑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便于集成和升级。4.1.2应用领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广泛,以下为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焊接:焊接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的焊接任务。(2)搬运:搬运能够实现自动化物流,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喷涂:喷涂具有均匀性、高效率、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等行业。(4)装配:装配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装配,提高产品质量。4.2与生产线的集成4.2.1集成原则与生产线的集成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规划:在生产线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的应用,实现生产线与的无缝对接。(2)模块化设计:将与生产线设备进行模块化设计,提高集成效率。(3)兼容性:保证与生产线其他设备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兼容性。(4)安全性:保证与生产线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4.2.2集成方法与生产线的集成方法如下:(1)硬件集成:将与生产线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现数据传输、信号控制等功能。(2)软件集成: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与生产线设备的交互与控制。(3)接口集成:利用标准接口,实现与生产线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交换。4.3编程与调试4.3.1编程方法编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示教编程:通过手动操作,记录其运动轨迹和参数,程序。(2)离线编程:利用计算机软件,在虚拟环境中对进行编程。(3)在线编程:通过实时监控运行状态,动态调整程序。4.3.2调试方法调试方法如下:(1)手动调试:通过手动操作,调整其运动轨迹和参数,以达到预期效果。(2)自动调试: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调整程序,实现优化运行。(3)功能测试:通过测试各项功能指标,评估其运行状态。在编程与调试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优化运动轨迹,提高生产效率。(3)关注运行状态,及时调整程序,保证生产质量。(4)加强与生产线其他设备的协同配合。第五章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5.1信息化系统的选择与构建信息化系统的选择与构建是智能工厂自动化改造与升级的关键环节。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产品特点以及管理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选。以下是信息化系统选择与构建的主要步骤:企业应对市场上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调研,了解各类系统的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还需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易用性等因素。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制定信息化系统的选型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系统功能、功能、兼容性、扩展性等方面。根据选型标准和技术交流结果,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系统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在构建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参与,保证系统满足自身需求。5.2信息化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计划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计划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效率。(2)生产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实时、准确的生产数据,帮助管理者进行生产调度,优化生产流程。(3)物料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实现物料的实时跟踪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料利用率。(4)质量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产品质量,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5)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帮助企业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6)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员工信息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等功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5.3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升级为保证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企业需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与升级。以下为信息化系统维护与升级的主要措施:(1)制定维护计划: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信息化系统的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等。(2)定期检查:企业应定期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检查,保证系统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正常运行。(3)故障处理:一旦发觉系统故障,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处理,保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4)升级优化:企业应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定期进行系统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5)培训与交流:企业应组织员工参加信息化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促进系统应用的深入。(6)安全管理: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稳定。第六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6.1工业物联网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通过将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工业物联网的基础,通过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工业物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2)通信技术:工业物联网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有线通信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等,无线通信则包括WiFi、蓝牙、LoRa等。通信技术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3)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是将计算能力拓展到网络边缘,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处理。边缘计算技术有助于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系统响应速度。(4)平台与协议:工业物联网平台是连接设备、处理数据、提供应用服务的核心载体。协议则规定了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如MODBUS、OPCUA等。6.2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主要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采集涉及多种数据源,如传感器、数据库、日志等。预处理则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2)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分析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因此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常见的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决策提供依据。(4)可视化与报告: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6.3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两大关键技术,它们在数据处理、存储、计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程序等的服务模式。在智能制造中,云计算可以为工厂提供弹性的计算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能力拓展到网络边缘的技术。在智能制造中,边缘计算可以实时处理现场数据,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系统响应速度。(3)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融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融合、协同工作的。通过将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和边缘计算的实时性相结合,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更高效、稳定的服务。工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技术,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第七章自动化改造的实施与管理7.1自动化改造项目实施流程7.1.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需明确自动化改造项目的目标、范围、预算和进度计划。项目团队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保证项目目标的合理性,并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7.1.2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项目团队应深入调查和分析生产线的现状,明确自动化改造的需求和预期效果。需求分析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互联互通等方面。7.1.3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需求分析,项目团队应进行设备选型,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可靠性和成熟技术的设备。设备采购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招标、评审、合同签订等程序,保证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7.1.4系统设计系统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应结合生产线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人机界面设计等。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7.1.5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阶段,项目团队应保证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与现有生产线进行有效对接。设备调试阶段,项目团队应进行严格的功能测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1.6员工培训与生产切换在设备调试完成后,项目团队应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生产切换阶段,项目团队应保证生产线的平稳过渡,减少对生产的影响。7.1.7项目验收与评估项目验收阶段,项目团队应邀请相关部门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项目评估阶段,项目团队应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7.2自动化改造项目的风险管理7.2.1风险识别在自动化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应识别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潜在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等。7.2.2风险评估项目团队应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7.2.3风险应对针对评估后的风险,项目团队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等。7.2.4风险监控项目团队应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应对策略。7.3自动化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7.3.1质量策划项目团队应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和要求。7.3.2质量控制项目团队应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设备检验、过程控制、质量检查等,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7.3.3质量改进项目团队应持续关注项目质量,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项目质量水平。7.3.4质量评价项目团队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价,评估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为项目改进提供依据。第八章智能工厂的运营与管理8.1智能工厂的运营模式8.1.1概述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工厂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工厂的运营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工厂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本节将重点介绍智能工厂运营模式的基本框架及其特点。8.1.2运营模式框架智能工厂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计划与调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生产计划的智能制定和调度。(2)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生产线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优化。(3)质量控制与追溯: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与追溯。(4)供应链管理: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供应商协同、库存优化和物流配送的智能化。(5)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8.1.3运营模式特点智能工厂的运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自动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2)数据驱动:以数据为核心,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3)协同作业: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4)快速响应: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提高企业竞争力。8.2智能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8.2.1概述智能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企业顺利运营的关键环节。在智能工厂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应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8.2.2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智能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具备智能化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人员结构调整: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比例。(3)员工培训与发展: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4)绩效激励与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8.3智能工厂的设备维护与保养8.3.1概述设备维护与保养是保证智能工厂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介绍智能工厂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3.2维护与保养原则智能工厂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预防设备故障和。(2)全面维护: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3)及时修复:发觉设备故障,及时进行修复,减少停机时间。8.3.3维护与保养方法智能工厂设备维护与保养的主要方法包括:(1)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预防性保养: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预防性保养。(3)故障排除:针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排除。(4)设备更新与升级:根据设备功能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设备更新与升级。第九章智能工厂的安全与环保9.1智能工厂的安全管理智能工厂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单元,其安全管理。智能工厂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智能工厂的生产流程、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保证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2)安全制度与规范: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安全规范,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行为。(3)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对智能工厂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安全监控与预警: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与预警,保证安全风险得到及时发觉和处理。9.2智能工厂的环保措施智能工厂的环保措施旨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废气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保证排放达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