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ZXXXXX—XXXX网络安全技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实施指南本文件给出了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参考模型、网络安全技术体系、体系实施原则以及两种安全体系实施架构。本文件主要用于在地市级(含以下)基于互联网开展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901.1-202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密钥管理第1部分:框架》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0272-2021《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标准符合性测评》GB/T31168-2023《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31167-2023《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34080.1-2017《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GB/T34978-2017《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要求》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4-2017《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35282-2023《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GB/T37092-2018《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模块安全要求》GB/T37973-2019《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GB/T39786-202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3.1互联网政务服务Internetgovernmentservice:各级政务服务实施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业务办理等信息,通过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结合第三方平台,为自然人和组织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3.2安全政务办公securegovernmentoffice通过数据分域存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管理、信息分类防护等安全技术,与电子政务办公应用系统相结合,在实现电子公文的定稿、签发、盖章、发送、接收、打印和归档等全程电子化的同时,2GB/ZXXXXX—XXXX使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中身份可信、行为可控、系统可管。3.3可信政务服务trustedgovernmentservice通过数据分域存储、统一身份认证、网页防篡改等安全技术,与政务服务系统相结合,在实现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公众信息互动等一站式政务服务的同时,使政务服务系统中关键身份可信、发布信息真实、关键操作可审核。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DDoS: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overSecureSocketLayer)IPSec:网络安全协议(IPSecurityProtocol)PKI: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QueryLanguage)SSH:安全外壳(SecureShell)SSL:安全套接字层(SecureSocketsLayer)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C:虚拟私有云(VirtualPrivateCloud)5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参考模型5.1安全参考模型安全参考模型用于描述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流程。组织根据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需求与目标,遵循由“安全策略(Policy)—识别(Identify)—设计(Design)—实施(Do)—评估(Evaluate)”组成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参考模型(PIDDE),建立受控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PIDDE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3GB/ZXXXXX—XXXX图1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参考模型(PIDDE)模型描述了组织如何把相关方的网络安全需求和目标作为输入,并通过必要的行动和过程,建立满足这些需求和目标的受控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通过识别、设计、实施、评估与安全策略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实施过程间的联系。5.2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用于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简写为P(Policy),在PIDDE模型中处于核心地位,宜能够根据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与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形势。它是安全互联设备、接入控制设备、安全交换设备、终端安全防护设备、认证授权设备等各类安全设备所设置的安全规则,是实施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的依据。在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宜根据系统中所发生的入侵事件、入侵行为、系统风险,调整网络安全设备中的安全防护规则。5.3识别安全需求5.3.1安全对象识别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安全系统保护的对象是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政务系统包括两大类,具体如下:a)政务办公。政府部门内部的业务处理,如政府部门间的公文流转、公文交换、公文处理、办公管理和数据流转等。b)政务服务。通过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结合第三方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所提供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包括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服务内容。5.3.2政务数据识别在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务数据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两类,具体如下:a)内部信息。内部信息是面向政府部门内部人员按级、按范围、按单位可访问的信息,如政务办公文件、政务共享数据、政务会议通知等。4GB/ZXXXXX—XXXXb)公开信息。公开信息是在互联网上可以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如政务服务流程、政务信息公示、公众服务项目、企业服务信息等。5.3.3安全目标识别识别内容如下:a)政务办公系统及其内部信息的安全防护重点主要包括对政务人员的身份鉴别、政务资源的授权访问和数据传输保护等方面。b)政务办公系统及其内部信息的安全防护重点主要为系统和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特别要防范对数据的非法修改、个人隐私的泄露。5.4安全设计5.4.1选择安全控制根据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范围、应用模式、安全要求与期望,以及所采用的云计算、分布式数据仓库、传统数据库等应用技术,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项,构建不同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实施架构。5.4.2设计安全技术体系为保障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安全应用(包括安全政务办公、可信政务服务两类实现政务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传输,宜依托公钥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数字证书等服务,通过综合采用以密码为核心的安全技术,从通信网络安全、边界防护到计算环境安全、数据安全、权限管理与控制、政务应用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管理,形成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5.5安全实施在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策略,依据所设计的安全技术体系,宜从政务网络、政务办公、政务服务三个方面,构建安全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政务办公平台、可信政务服务平台,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具体如下:a)采用商用密码、防火墙、VPN、微隔离等技术,依托互联网,通过有线、无线等多种手段,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形成安全的虚拟电子政务网络;b)采用政务人员身份鉴别、政务资源授权访问、政务信息分类保护等技术,对政务部门内部的业务处理系统(如政务办公系统、政务审批管理系统等)进行安全保护,实现安全的政务办公;c)采用政务人员身份鉴别、政务信息发布审核、政务服务可靠性保证等安全技术,对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安全保护,实现可信的政务服务。5.6安全评估5.6.1评估安全技术体系针对建设或运行中的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采用分析、验证、核查、扫描检测、渗透测试等手段,对系统进行符合性验证与安全风险评估,确保各项安全机制符合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实施要求,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在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后,宜给出网络安全评估报告,针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整改。5GB/ZXXXXX—XXXX5.6.2授权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根据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电子政务系统当前安全状态及其安全风险在可授权的范围内,批准电子政务系统继续运行,并同时授权组织定期测试和评估安全策略、流程及管理、技术和运行措施的有效性。5.6.3监视安全状态通过系统识别、安全监控、监视分析、安全审计、态势感知等手段,实时监控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网络和主机活动、监视分析用户与系统行为、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和跟踪,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使管理员能够有效监管、控制和评估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安全行为。6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体系6.1体系框架为保障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的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图2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体系6.2边界防护边界防护内容如下:a)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区的互联网连接边界进行访问控制、入侵防范,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区与公共政务业务区之间进行安全隔离控制与可信可靠数据交换;b)宜具有基于策略的网络访问控制功能,根据政务应用服务的范围进行网络级访问控制,阻断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c)在基于云计算环境部署虚拟网络及设备的情况下,宜部署虚拟防火墙,对政务云内部多租户之间实现隔离与控制;宜基于容器隔离规则对政务服务实施隔离,实现业务资源虚拟化条件下的东西向数据流向控制,具体要求宜参考GB/T31168中的7.1边界保护;d)宜进行网络入侵防范,具有对典型SYNFlood、DDOS、webshell等恶意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告警以及溯源功能,既支持对传统政务服务部署架构的入侵防范能力,又支持对政务虚拟化云环境进行入侵防范的能力;e)宜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区和公共政务业务区之间进行可信可靠的隔离与交换,防止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区的风险扩散至公共政务业务区。6.3设备接入安全与安全通信网络设备接入安全与安全通信网络的内容如下:a)在用户设备接入时宜进行设备接入保护,具体接入要求参考GB/T31168中的7.6设备接入保护;6GB/ZXXXXX—XXXXb)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宜采用密码技术、安全策略管理、安全隧道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动态评估等技术,在异地委办局与政务中心之间、远程政务办公用户与政务中心之间进行安全互联,构建远程用户与政务中心之间虚拟化安全通信网络;c)宜通过用户身份认证、虚拟安全域构建、接入终端状态评估、数据加解密、云环境微隔离等技术,保证政务数据传输安全;d)宜通过网络设备标识、用户账户管理、网络身份鉴别、网络登录控制等技术,保证网络设备连接安全;e)宜通过划分子网和网段、网络设备冗余部署、网络带宽性能保证等手段,保证网络架构安全6.4政务云服务与数据安全政务云服务与数据安全内容如下:a)对互联网政务云宜具备恶意代码防护功能,具体要求宜参考GB/T31168-2023的7.9恶意代码b)对互联网政务云宜具备虚拟机镜像安全、虚拟化平台的资源隔离、虚拟机安全隔离等功能,具体要求宜参考GB/T31168-2023的7.11系统虚拟化安全性;c)宜具备存储虚拟化安全性要求,确保不同云租户所使用的虚拟存储资源实现逻辑隔离,具体要求宜参考GB/T31168-2023的7.13存储虚拟化安全性;d)对政务信息和系统资源宜具备访问控制功能,具体要求宜参考GB/T31168-2023的8.7访问控制的实施,宜对云平台上的信息流进行有效的信息流向控制,防止不同域之间以违背信息流策略的方式进行流动,具体要求参考GB/T31168-2023的8.8信息流控制;e)宜具备API访问安全功能,防止API被恶意利用,具体要求参考GB/T31168-2023的8.22API访f)宜对重要政务数据文件、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加密存储方式参考GB/T35274-2017的6.4.4节要求;g)宜对政务应用中产生的大数据,根据大数据“规模大、快速生成、动态产生”等特点,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机制等对互联网政务大数据进行灵活授权与动态访问控制;h)对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中处理的个人敏感信息,宜参照GB/T35273-2020要求,对银行账户、财产、征信、健康生理等个人敏感信息提供安全保护。6.5政务应用安全政务应用安全内容如下:a)根据GB/T37973-2019的8.3节要求,宜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办公的应用与数据进行分区存储,形成不同的云租户;b)对政务云中不同的系统与服务,宜进行信息分类防护。对互联网政务服务云业务,宜重点防护系统和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互联网政务办公云业务,宜重点实现政务人员身份鉴别、政务资源授权访问、数据存储安全、信息传输保护等;c)对互联网政务应用区的政务云,宜采用API访问控制网关作为对外的统一接入点对外来访问请求进行过滤和转发,保证政务API安全,从而减少微服务集群暴露的网络攻击面。6.6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内容如下:7GB/ZXXXXX—XXXXa)宜对政务办公与政务服务等业务进行权限管理,提供信任的建立、保持、维护与管理等功能;b)权限管理宜包括身份标识、身份认证、授权管理与访问控制等内容,支撑互联网政务的应用安全;c)宜基于访问人员的身份标识、角色及属性对政务访问行为进行控制;d)权限管理中的访问主、客体宜具有唯一身份标识,在访问行为发生过程中宜进行多次身份认证与持续访问控制。6.7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内容如下:a)对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所涉及的安全策略、安全审计、综合态势感知等内容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b)安全策略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分类防护策略、授权管理策略、安全隔离交换策略、安全审计策略、终端安全策略、VPN安全策略等;c)宜基于审计对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安全行为、安全事件进行溯源分析和安全责任认定,定位责任主体,实现网络行为可核查、网络责任事件可追究;d)宜对汇聚的安全数据和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可视化呈现,对未知新型攻击等威胁源进行分析检测,对政务服务网络遭受攻击的事件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预警,根据安全事件进行安全设备与安全策略的动态调整。7体系实施原则7.1按需保护原则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建设应根据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合理配置信息安全资源,宜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从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防范。7.2权限最小化原则对政务信息系统应用及其信息的访问权限应实施最小化原则,非工作必需知悉的人员,不宜具有应用系统及信息的访问权限。7.3系统分域控制原则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防护应根据系统及其数据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域存储、分域边界防护和域间访问控制。7.4动态防护原则宜采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动态评估等安全措施,构建从用户、实体到网络、政务资源的动态安全防护架构。7.5残余信息保护原则宜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中敏感资源的任何残余信息内容,在资源分配或释放时对于所有客体都是不可再利用的。宜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它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宜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8GB/ZXXXXX—XXXX7.6供应链安全原则政务平台所涉及的软硬件平台采用安全可信的软硬件产品。8体系实施架构8.1传统数据部署模式下的体系实施架构在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一些地市级政府部门根据应用的需要,采用传统硬件服务器部署模式进行数据存储与应用系统建设,即传统数据部署模式。在该模式下,地市一般建设集中化的数据中心,县区/乡镇等行政办公区域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共享与管理,远程办公用户通过移动互联方式进行远程数据安全访问。其安全体系实施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数据集中模式下的安全体系实施架构数据集中模式下的安全体系实施架构的构成如下:a)用户侧:是指依托互联网访问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区的用户。包括:社会公众用户/企业法人、远程办公用户、县/乡镇行政办公用户;b)互联网政务应用区域:是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网络运维、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的区域,包括:内部数据处理区、公开数据处理区、安全管理区、安全服务区四个区。内部数据处理区用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共享平台等涉及政务办公的内部数据处理与应用区。公开数据处理区面向社会公众用户/企业法人,用于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等的数据处理与应用区。安全管理区对用户身份、权限、策略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区。安全服务区是方便用户进行安全运维的区,包括补丁更新下载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恶意代码防护系统等;c)在互联网政务应用区域,根据政务系统与数据的敏感级别,将内部政务数据和公众公开数据分开存储,通过分域控制设备进行有效的隔离,并采用数据安全交换技术实现不同数据处理区信息间的单向受控交互;d)公共政务业务区域:它与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区域进行安全隔离,当需要进行跨域数据共享时才通过安全交换装置进行数据流转;e)本文件重点关注的是互联网电子政务应用区及用户侧的网络安全。9GB/ZXXXXX—XXXX8.2云计算部署模式下的体系实施架构8.2.1基本结构与传统数据部署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政务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依托政务云构建。在云计算部署模式下,地市级政务部门建设政务云与数据中心,或级联上级政务云,并在政务云的基础上分别建设面向政务人员的政务办公系统、面向公众与企业用户的政务服务系统、用于安全管理与运维的安全管理平台、用于防意代码与补丁更新的安全服务平台。它与下辖的地市委办局、乡镇行政办公区域、远程办公用户进行移动安全接入与互联,构建虚拟化安全政务网络,实现远程安全政务办公、数据安全流转、信息上报与汇总。云计算部署模式下的安全体系实施架构如图4所示。图4云计算部署模式下的安全体系实施架构8.2.2政务云部署地市政务部门采用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宋元城市规划发展的特点
- 绿色能源的兴起
- 对外汉语国画的课件
- 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
-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
- 大学和工作的人生规划
- 品管圈PDCA案例-中医医院减少住院患者艾灸烫伤率医院改善成果汇报
- 即兴表演课件
-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教学课件
- 2025年元旦晚会模板喜庆红灯笼
- 酒店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报告
- 城镇燃气供气设施运行管理规范DB12T 1111-2021
- GB/T 70.1-200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 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DB12T 1177-2023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中转站建设管理规范
- GB 2893-2001安全色
- 《欧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 如何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课件
- 沙盘游戏概述课件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说课课件
- 介绍家乡南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