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

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

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

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

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

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

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

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

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

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

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

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高一地理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2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

程。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

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

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

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

形式。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

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

术水平最高的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

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

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

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

展;

对于东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

②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高

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

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

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

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

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

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

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

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

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

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高一地

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1、地球运动规律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

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

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

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

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

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2、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

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

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

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

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

负、线条的升降等C

3、时间计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

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10)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

区)要当常数记忆。

(11)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北京时间二东八区的

区时二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她方

时。

(12)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

区分开。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

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

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

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13)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

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在计算区

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4、昼夜长短与时间判断

(14)要明确季节与节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

球的季节永远相反,但是节气是相同的,审题和答题时一定要特别

注意。

(15)在利用昼瓠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

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多少,不能习喷性地以为是30。或者

45°o

(16)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时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

圈以内出现极昼;冬半年时相反。南半球反之。两分日时全球昼夜平

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17)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动密切相关,

所以,要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规律。

(18)任意地点,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

时;任意一天,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地昼

长二乙地夜长。

(19)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带来的季节变化是地球最重要的变

化规律,许多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因此具有明显的

季节变化,所以要注意总结具有季节变化规律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

动及其形成原因。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

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

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

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

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

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

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

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

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

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1、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

昼长

2、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

3、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

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

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

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

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

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

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

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

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她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

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电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

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一两地纬度

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

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

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

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

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

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

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f太阳系f银河系f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

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

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

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

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

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

发育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

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一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一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一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

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

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

气候、热带草原气侯消失。

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二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

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一有两次直射机会一一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8、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

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

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

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胫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

晚)。如海口》广州)上海,10、昼长二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昼长

工24小时一夜长

日出时间二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

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二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

的日落时间是18:00

11、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一一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一一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

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一一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

夜长短的变化一四季五带

12、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

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

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

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

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

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

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

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

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

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

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一一地面增温一一地面辐射一一

大气增温一一大气(逆)辐射一一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

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

射把热量还给地面C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

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

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一一垂直气流上升一一低气压

(气旋)一一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一一垂直气流下沉一一高气压

(反气旋)一一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

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一一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一一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一一锋面一一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

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

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

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

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

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

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电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

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丙、

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1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

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1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

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

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一梅雨(准静止

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

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

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

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

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

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

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

30o—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侯:冬季一一偏北风一一低温少雨,夏季一一夏

季风---高温多雨C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

下。

温带海洋性气侯:分布在南北纬40o—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

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0—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

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侯: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

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

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年降水量较多。

1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

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

风、雨雪、冻雨

1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02)、臭氧

层破坏(氟氯烧消耗03)、酸雨(S02、N02)

1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一一大气中C02增加一一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一一光合作用减弱一一C02相对增多一一大气

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一一温室效应一一气温升高一一全球热量带

分布发生变化一一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

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

质变坏。

2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0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

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

音、美化环境

同学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然后通过习题进行

练习,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地理的考察中,每一道题包含的知识点

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9

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

①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

线地区经济的发展C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国防;

⑤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国交通网。

四种进藏铁路线(青藏铁路、滇藏铁路、川藏铁路、甘藏铁路)

预选方案中,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

①沿途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

②线路最短,总投资最小;③克服冻土技术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

点总结10

一、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

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

(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

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

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

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1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

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

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一一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一一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一一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

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

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一一太阳晒热大地,

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

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

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

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一一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

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

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

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一一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一一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一一垂直地带性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

国西北地方的绿洲C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带。我国

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

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12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

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

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

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丸

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

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

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

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

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

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

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

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

幔和地核三个圈层c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

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高一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3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度。

3.纬线的形状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

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

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

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

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

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

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高

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4

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

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

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

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

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

门做好防寒准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

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2、以温定带一一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3、月均温最低在0T5度,为亚热带气候

4、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5、以水定型一一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6、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侯: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7、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侯: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侯:全年湿润

8、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