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15篇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具备了离子键、离子半径、离子化合物等基础知识,本
节直接给出氯化钠、氯化钝晶胞,然后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
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通过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模型来进一
步理解离子晶体结构特点,为学习晶格能作好知识的铺垫。
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离子晶体的暇念,能识别氯化钠、氯化匏、氟化钙的
晶胞结构。
2.学会离子晶体的性质与晶胞结构的关系。
3.通过探究知道离子晶体的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的.关系。
4.通过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与阳离子半径的自学,拓展学生
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L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点
2.离子晶体配位数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建议:分析、归纳、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L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
化合物?
Na20NH4C102Na2S04NaCICsClCaF2
3.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晶体?它们的结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
互作用分别是什么?
[板书]离子晶体
[展示]NaCl、CsCl晶体模型
[板书]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定义: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
体
注:(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
(2)相互作用:离子键
(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
化物、绝大多数盐
(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
[思考]下列物质的晶体,哪些属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与离子
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干冰、NaOILH2s04、K2s04、NH4cLCsCl
[投影]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解释
性质解释硬度()熔沸点()溶于水()熔融()离子晶体溶解性差
异较大:NaCl.KN03、(NH4)2S04
BaS04>CaC03
[板书]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C.N.)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
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袤达和总结归纳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
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
“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
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
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
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学家们的
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
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那么
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
【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
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
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
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
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
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
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
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
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
量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教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化氢
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化学反
应式,请同学们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在化学反应前后,反
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
素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
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展示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二者结
构上的不同。
【学生回答】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
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
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请学生以谈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查阅资料,查找在地壳和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大小比
较。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和电子式,能识别甲烷的正四面体结
构;
2.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3.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
计实验来证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
4.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取代反应的含义。
【难点】
理解甲烷分子结构决定了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清坐。
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种物质,比如碱金属
元素、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触
过另外一类物质,如甲浣、乙烯、乙烘、蔗糖、葡萄糖、酒精等
等。前一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无机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
即将学习和讨论的一类重要的物质一一有机物。有机物与人类的
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
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甲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甲烷的结构
【提出问题】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这是因为它本身只含
有一个碳原子,而且只含有有机物必须含有的两种元素:碳和
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
式。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结构式。
【过渡提问】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
呢?(过渡提问,可不回答。)
【教师讲解】实际上,科学研究发现,甲烷分子是一个以碳
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碳与每个氢间形成的键长键角都是相同
的。下面我们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签是做一个甲烷的
模型,观察一下它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开始制备,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教师展示】通过展示实验室中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进一
步验证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它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2.甲烷的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从多媒体播放的视频(关于甲烷应用和物理性
质的趣味资料)中,你能从中提取哪些关键信息?
【学生回答】甲烷俗名叫沼气,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用
作燃料;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甲烷的相对分
子质量是16,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因此甲烷密度比空气
小。
【过渡提问】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质,那甲烷有什么化学性
质呢?
3.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教师引导】相信大部分同学家里都使用天然气吧,那我们
很容易就能得到甲烷可以燃烧的化学性质,请推测一下燃烧产物
是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视频演示】确实是,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验证甲烷燃烧生
成产物的实验视频,通过烧杯壁的水珠以及变浑浊的澄清石灰水
进一步验证了刚刚同学们的猜想。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进行书写。
【教师补充】把等号改成箭头,这是有机反应的一个特殊之
处:
同时提醒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教师讲解】甲烷燃烧是一个氧化的过程。但是甲烷性质稳
定,不与酸性高镒酸钾这样的强氧化剂反应,也不易与酸或碱反
应。甲烷四条碳氢键,它们是饱和键,由结构决定性质也可以推
断出,甲烷的性质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渡】甲烷的性质稳定,与一般的物质不反应。其实,除
了会与氧气反应以外,甲烷还会与氯气发生反应,那会产生什么
现象,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演示】演示科学探究中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
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光亮地方的'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变浅,证明
有新的物质生成了,有白雾产生,试管内壁油状液滴,这些是生
成物。
【教师提问】根据反应物的元素组成,你能推测出生成物
吗?
【小组讨论】白雾可能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是甲烷中
的氢原子与氯气中的氯原子的结合,你能由此推测油状物的成分
吗?
【学生回答】油状物可能为甲烷中剩余原子与氯原子的结
合,即甲烷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替换了。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猜想非常好,你能尝试写出这个反应
吗?
【教师讲解】方程式书写的非常准确,甲烷中的氢原子确实
可以被氯原子取代,但取代一个氯原子的时候生成的物质却是气
态的,而非油状物,这就证明反应还有其他物质生成。其实甲烷
与氯气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一个氢原子被替代后的产物中氢能
继续被替代,共分四步完成。
【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一下生成的其他几种物质是什么吗,
并类比第一个反应写出它们的方程式吗?
【动画展示】观看视频动画展示的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分
子模型的变化,验证学生的猜想。
【教师讲解】一氯甲烷为气体,二、三、四氯甲烷为液体,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称四氯化碳,为常用的溶剂。
并由黑布下的集气瓶没明显现象,得出反应需要光照的条件,提
醒学生补充反应条件。并介绍其为取代反应。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取代反应的概念?
【学生回答】有机物分子力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
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升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学习方
法。
布置作业:大家看到这个取代反应,能不能想到哪个无机反
应类型与之是十分相似的呢?对,就是置换反应,那么同学们就
在课下整理一下置换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基本特点,并形成表格下
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L系统的归纳总结出酸碱盐的种类、性质、转换
2.进一步分析巩固复分解反应条件
3.能熟练鉴别几种物质
重点、难点:
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特殊离子的鉴别
考点及考试要求: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相关内容一直是化
学学科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延伸领域较广,也是中考中占
据分值的考点,重点突出较多,难点同样很多,很多学生学习此
处内容时较为吃力、需要多总结归纳、加强训练。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一.概念:
1.酸的组成一一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一一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一一金属离子(或铁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一一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
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合AD+CB(复分解反应
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三者之一)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
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
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
应。
二.酸的性质:(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猷不
显色
(2)酸+多数金属氧化物二盐+水
(3)酸+碱=盐+水
⑷酸+盐=新酸+新盐
(5)酸+活泼的金属二H2+盐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演变蓝色,无色酚
酰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二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二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C02=Na2C03+H20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S02=Na2s03+H203.
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0H+S03=Na2s04+H20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0H)2+C02=CaC03I+
H20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H2S04=Na2S04+
2H20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HC1=NaCl+H207.
生石灰跟水反应:CaO+H20=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二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二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二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L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04+Fe=ZnS04+Fe铁表面
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2HC1=2NaCl+H20
+C02t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HC1=NaCl+H20+
C02t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2HC1=CaC12+H20
+C02f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HC1=AgClI+HNO3有
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专贝跟稀硫酸反应:BaC12+H2S04=BaS04I+2HC1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Na2CO3=2NaOH
+CaC03I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03+NaCl
AgCl!+NaN0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钢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12+Na2s04=2NaCl
+BaS04I有白色沉淀产生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L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
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
治。
教学重点
L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
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
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L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
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略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6)
实验目的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
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
1、通过实验巩固南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
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
滤纸、粗玻璃管带导管的橡皮塞、箱丝、蓝色钻
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镶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
脱脂棉、气球。
钠、Na202、Na2c03、NaHC03、CuSO45H20、KC1的'固体及
溶液、BaC12溶液、稀盐酸、酚猷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
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
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02与水的反应。
2、Na202与C02的反应。
三、Na2C03与NaHC03的性质。
1、NaHC03的不稳定性。
2、Na2c03、NaHC03与酸的反应。
3、Na2C03与NaHC0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o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
体?
2、在NaHC0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
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
换HC1中的H?
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
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
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
学方程式。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7)
【教材内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学生巴初步了解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
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分子
晶体和原子晶体等知识的基础上,再介绍金属晶体的知识,可以
使学生对于晶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
所学的知识的认识。教材从介绍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入手,对金
属的通性作出了解释,并在金属键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金属
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较为全面
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
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
【教学重点】
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
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
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
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
起的呢?
【板书】
一、金属键
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化学作用力叫做金属键。
【讲解】
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
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
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键可看成是
由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共价键,这种键既没
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
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
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是一种遍布整个晶体的离域化
学键。
【强调】
金属晶体是以金属键为基本作用力的晶体。
【板书】
二、电子气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1、电子气理论
【讲解】
经典的金属键理论叫做“电子气理论”。它把金属键形象地
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
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
气”的“海洋”之中。
2、金属通性的解释
【展示金属实物】
展示的金属实物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
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
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
钢板等。
【教师引导】
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分组讨论】
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⑴金属导电性的解释
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带负电的“电子气”,这些电子气的
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气就会发生
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设问】
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
么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担当什么角色?
⑵金属导热性的解释
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
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
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⑶金属延展性的解释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
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
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
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
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因此,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练习】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
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
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8)
三维目标:
①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部分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
②掌握NO化学性质。
③掌握N02水溶液酸性,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②学会有关二氧化氮的计算。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
与价值观
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N0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N02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二、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
(1)氮的存在:
大多数是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少数以化合
态存在。
(2)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稍轻。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电子式:加载中・・・。由于氮气分子中含有三对共用电子
对,分子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
质反应,必须在高温、放电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与某
些物质反应。
①N2与氧气反应:N2+02加载中・・・2N0
②N2跟镁反应:3Mg+N2加载中・・・Mg3N2
③N2与氢气反应:
加载中・..
(4)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2、一氧化氮
(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不稳定
2N0+02=2N02【思考题】如果实验室制取的NO应如何收集?
(3)用途:制取硝酸;治疗疾病。
罗伯特•弗奇戈特和弗里德•默拉德在研究中曾发现,一氧
化氮可以在细胞内起传递信号的作用,他们因此而获得1998年
诺贝尔奖。他们正在研究用一氧化氮的特性来治疗肿瘤、神经系
统疾病等的可能性。
3、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
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3N02+H20=2HN03+N0
[思考]中国有句农渗,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
话的含义?
K分析II在雷雨时,空气中产生少量NO,NO与氧气反应生
成N02,N02与H20反应生成HNO3,HNO3与矿物质反应生成肥
料。
[演示实验]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
氧化氮的颜色等。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通常
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科学探究】如何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这对生
产硝酸有何启示?
【科学视野】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2页,了解火箭为什么能
飞上天?
4、N02、NO、0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计算
①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02+H20=2HN03+N0
②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4N02+02+2H20=4HN03
③一氧化氮、氧气和水反应:4N0+302+2H20=4HN03
遇到这类计算题时,首先要弄清所涉及的反应原理是哪种情
况,再进行计算。如,二氧化氮跟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
能有以下向种情况:
[例题]
[例1]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
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
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分析]氮气跟水不反应,所以可根据
“3N02+H20=2HN03+N0”用体积差法进行计算。答案为:1:3。
[例2]
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02和02的滉合气体,倒置量
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
5mLo则混合气体中N02和02体积比可能是。
[分析]二氧化氮、氧气混合气体例置于水中,最后残留气体
可能有二种情况,一是氧气,二是一氧化氮。所以应先假设,再
立式计算。
[解答](1)若剩余的5mL气体是02,则共有45mLN02、02
混合气体跟水反应,根据4N02+02+2H20二4HN03可得出:
V(N02)二力口载中..._45mL=36mL
V(02)二力口载中,.._45mL+5mL=14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02和02体积比为18:7。
(2)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0,则N02、02混合气体跟水反
应时是N02过量,过量的N02再跟水反应。根据反应
“3N02+H20=2HN03+N0”可得出,共有15mLN02过量。
即,在N02、02混合气体跟水反应的过程中共消耗气体
35mLo根据4N02+02+2H20=4HN03可得出:
V(02)二力口载中..._35mL=7mL
V(N02)二力口载中...—SSniL+l5mL=43m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02和02体积比为43:7。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燃料,空气中的二
氧化硫很大部分来自发电过程及工业生产。
(2)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吸入二氧化硫可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
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对于容
易受影响的人,除肺部功能改变处,还伴有一些明显症状如喘
气、气促、咳嗽等。
②形成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pH小于5.6的降水,统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
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
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
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
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
2、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二氧化氮除自然来源外,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
烧、城市汽车尾气及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一些二氧化氮。
(2)危害:二氧化氮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同时
它可和水反应生成硝酸,造成硝酸型酸雨,毁坏森林农田,腐蚀
建筑物。目前我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硫酸型的。
3、污染治理的办法:减少污染源,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作业】第96页9、10题
K板书设计X
二、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2、一氧化氮;3、二氧化氮;4、N02、N0反应的
计算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2、二氧化氮的来源及危害
3、污染治理的办法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9)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
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
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
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
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
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
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
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
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
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
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
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友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
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
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
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
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
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刖学习过,所以接
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
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
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
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
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
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
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
深层微观本质。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氮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氮的用
途。
过程与方法:
学会思考,从原子结构特征来分析其相应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
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讲:这节课来学习氮气的这个知识点。我们知道游离态的氮
主要存在于空气中,那么,氮气具有怎样的结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呢?我们先来看下它的结构。
(老师叫学生上台板书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老师:我们看到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那么要是氮分
子中的两个氮原子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的8电子结构,它们需要共
用几对电子对。
学生:3对
老师:是的,接下来我们看到它的电子结构以及结构式。
那么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略小。老师:我们知道了氮气的物理性质,那么它又
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叫同学上黑板板书氮气和氢气,氮气和氧气,氮气与镁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弓I)人们常说雷雨发庄稼,那么就你所学知识,解释一下
这种现象?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讲:我们知道空气中的氮气,在闪
电,即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
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进而被植物吸收。这就是雷
雨发庄稼的原因。
讲:我们前面已讲游离态的氮只要存在于空气中,我们可以
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氮。我们看到这是氮气液化的图。那么氮气
又有哪些用途呢?
讲:氮气比较稳定,可以用来做保护气,氮气与氢气反应可
以用来工业制氨、制硝酸、制氮肥。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氮气
为超导体提供低温环境。液态气化吸热,所有液态氮可以作致冷
剂,我们还讲到氮气可以用来雷雨发庄稼。
结束:好的,今天讲到这里,谢谢。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1)
三维目标:授课人:董—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
理。
②了解两性氢氧化物及氧化物。
③通过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观察、思考、分析、交
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①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格求实
的科学态度。
与价值观②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2课时
[复习]金属钠与氧气及水的反应方程式。
三、金属与盐反应
【分析】金属由于活动性不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
面的金属从其混合物中置换出来。
请同学们写出铁与硫酸铜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设问]很多金属能与酸反应,但大多数金属却不能与碱起反
应,有没有遇到碱时能发生反应的金属,铝遇到碱时能不能发生
反应呢?
[实验3—4]在2支试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mL浓NaOH溶
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
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板书]四、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1+2NaOH+2H20===2NaA102+3H2t
[练习]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氧
化剂和还原剂。
2A1+20H—+2H202A102一+3H2t
[思考与交流]①Al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中A1显示什么性
质?上述反应产物中的NaA102是如何产生的?
A1显还原性,因其化合价升高。以上反应不是一步反应,
而是多步反应的.结果:2A1+6H2O=2A1(OH)3+3H2t,
Al(OH)3+NaOH=NaAlO2+2H2O,因而只有水为氧化剂。
②Mg比A1活泼,Mg能否与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
A1与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的原因,
Mg(Oil)2属于碱,因而不反应。
[思考]实验中为何开始慢,随后逐渐加快?
[讲述]盐酸及氢氧化钠先与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保护
膜破坏后才与铝反应。
[思考]铝制餐具为何不能蒸煮或长期盛放酸碱咸物质?小
结:金属单质在反应中都是化合价从0价升为正价,所以金属单
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由于大多数金属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如金可以以单质
形式存在。
[实践活动]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向一金属铝的易拉罐内充满C02,然后向罐内注
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
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解释上述变化的
实验现象: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反应方程式:。
(2)罐壁重新鼓起的原因:,反应方程式:。
解答:(1)是因为C02与NaOH反应生成Na2c03,使得罐内气
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2)是因为过量的NaOH与铝罐反应生成H2,使罐内气压等于
或大于外界大气压;小结:几种重要金属的常见反应的产物
钠镁铝铁铜
氧气Na20;Na2O2MgOA12O3Fe3O4CuO
氯气NaClMgC12AlC13FeC13CuC12
硫Na2SMgSA12S3FeSCu2S
水NaOHMg(OH)2—Fe304—
盐酸NaClMgC12—FeC12—
氢氧化钠NaOH—NaA102——
[作业]1、阅读:科学视野一金属钛2、P543、4、
5、6、7
K板书设计X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1+2NaOH+2H20===2NaA102+3H2t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
Al2O3+2NaOH=2NaA102+H20
Al(OH)3+Na0H=NaA102+2H20
K教后记H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
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
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
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
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
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
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
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
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
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
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
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I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
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
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
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
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
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
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
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
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
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
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
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
“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
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
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
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
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
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
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主
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
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
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
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
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
钠溶液,6m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7I20)、蒸溶水、
A12(S0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
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
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
件(PPT)o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
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
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
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
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1(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析
课题引入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性质小结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性质
小结
总结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展示红宝石、蓝宝石。
【问题】同学们知道如何清洗这些珍贵的宝石吗?
课件展示:宝石的清洗
宝石的清洗应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以软毛刷轻擦,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追问】宝石的清洗为何要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呢?
(停顿)
【问题】下面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起来探究一下
红宝石、蓝宝石为何要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
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1203。大家面前的化学
试剂里有A1203o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氧化铝所属物质类别推测其
可能原因,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现有试剂:氧化铝、浓盐
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i/L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僧
水。)
【实验探究1】宝石的清洗为何浸泡在中性清洁剂中呢?
【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强调10%盐酸,氢氧化钠取用注
意事项。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蒸储水与氧化铝不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与氧化
铝反应。
【评定反馈】肯定实验结论,讲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细节性
问题与今后注意事项。
【板书】一、氧化铝的性质
a.与酸反应:A12O3+6HC1==2A1C13+3H2O
b.与强碱反应:A1203+2Na0H=2NaA102+H20
【问题】Na20、CaO、C0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问题】A1203属于哪一类氧化物?
【讲述】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和酸碱氧化物的定义。我们可
以得出:A1203既能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我们将
A1203这类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板书】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氧化物。
【自学】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问题】前几天,小王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酸菜鱼火
锅。一走进火锅店,那铝锅上炖着的酸菜鱼正散发着浓郁的香
味……这时,小王突然想起了……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火锅
是吃还是不吃呢?
【教师】大家讨论的好极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再来共同看一个生活情景【图片展
示】明矶净水。
同学们知道明矶为何能净水吗?因为明矶与水反应生成了另
一铝的重要的化合物一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净水的功臣。下面
我们就来学习净水功臣一一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
【实验探究2】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同属铝的化合物,那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
性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并用所给药品进行实验探究?
①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铝是否反应②探究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
是否反应
仪器:同实验探究1。药品:氢氧化铝(提前制备)、10%盐
酸、61noi/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要求:(同实验探究1)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交流】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问题】根据上面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Al(0H)3既能盐酸
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类比A1203如何把Al(0H)3归类
呢?
【板书】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称之为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二、氢氧化物的性质
a.与酸反应:
Al(OH)3+3HCl==A:C13+3H20
b.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二二二NaA102+2H20
强调:Al(0H)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铝盐和水,与氢氧化钠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3】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三个任务:如何制备氢氧化铝。
所需仪器:试管,药匙,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药品:氧化铝、A12(SO4)3溶液、10%盐酸、6mol/L的氢氧
化钠溶液、氨水
【巡视与指导】
学生实验,并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实验中,进行巡视,及时
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解答学生的问题。
【汇报与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结论】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弱碱)反应制备
【板书】三、氢氧化铝的制备:
A13++3NH3•H2O==A1(0H)3I+3NH4+(Al(OH)3易溶于强
碱,难溶于弱碱:氨水)【练习】写出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自学】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1)医学上的应用⑵净水
【总结】在这节课上大家表现得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铝
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学会了两性物质的性质和氢
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非常有用。
【问题】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片)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它能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出现的胃痛,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
研究性学习:铝的许多化合物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请大家回去(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并与
同学们交流。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铁的几种氧化物及其常见性质。
2、认识三价铁的氧化性、亚铁的还原性及Fe3+的检验、
Fe2+和Fe3+相互转化。
3、会熟练书写Fe2+、Fe3+相互转化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4、知道Fe(0H)3、Fe(OH)2的制备方法
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
阅读教材59页铁的氧化物部分,完成下表
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色态
俗名
化合价
溶解性
与酸反应
知识点二:铁的氢氧化物
阅读教材60页,完成下表
加NaOH溶液FeC13溶液FeS04溶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分析Fe(0H)2颜色变化的原因,请用必要的文字与方程式加
以说明:
探究与思考:
小组讨论Fe(0H)2的制备实验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2、Fe(0H)2、Fe(OH)3的其他性质(用方程式表示,是离子
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l)Fe(OH)3的,热稳定性
(2)Fe(0H)2、Fe(0H)3与酸反应(以盐酸为例)
知识点三:铁盐与亚铁盐
阅读教材61页实验3T0,完成下列表格:
(1)Fe3+的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FeC13溶液(1mL)中滴加KSCN溶液(2滴)
FeS04溶液①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
②再向试管中滴加氯水
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Fe2+、Fe3+的检验方法:
Fe2+的检验:
Fe3+的检验:
探究与思考: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Fe2+、Fe3+
(2)Fe2+、Fe3+的转化
阅读教材61页科学与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FeC13溶液现象方程式
加入铁粉,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
上层清液加入氯水,振荡
探究与思考:
利用已有的知识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
识,完成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
剂和还原剂
【课堂小结】1、铁的三种氧化物
2、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Fe2++20H-=Fe(OH)2IFe3++30H-=Fe(OH)3I
4Fe(OH)2+02+2H20=4Fe(OH)3
3、Fe3+的检验和Fe3+与Fe2+相互转化
(1)、Fe3+的检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课堂反馈:
1、为了检验FeS04溶液是否已经氧化变质,可向溶液中加
入()
A.NaOH溶液B.铁片C.KSCN溶液D.石蕊试液
2、为除去FeS04溶液中的Fe2(S04)3和CuS04,最好选用
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稀H2S04C.铁粉D.KSCN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03、KSCN、稀H2s04、NaOH四
种溶液分开的是()
A.BaC12溶液B.FeC12溶液C.FeC13溶液D.Ba(N03)2溶
液
4、①在盛有2mLFeC1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
反应后,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②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
③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为。说明,反应方
程式为,还原剂是。
5、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可以是:①加少许
酸化的KMnO4溶液;②加少许氯水;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正确
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②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4)
【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
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
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
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
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
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
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
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
——热能一一机械能一一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
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
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
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
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
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
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
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
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
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
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
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
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
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
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
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
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
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
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 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 大学新学期新起点新规划
- 班级新学期的规划
- 2017年2月22日合肥京冠·雅居乐营销策略方案
- 水电站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
- 职业生涯规划面试
- 腔镜仪器设备管理
- 2025年河南省中职(春季高考) 建筑类专业课模拟试卷(1)(解析版)
- 中文文摘数据库课件
- 军队文职(新闻专业)招聘考试(重点)题库200题(含答案解析)
- 2023年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
- 罐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表
- 桥台台背利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施工工法
- 美国NRC鸡的营养需要
- 【课件】5.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共19张PPT)
- 急诊六大病种诊疗流程图
- 小学音乐课后服务教学设计方案计划
- 动液面的计算与识别
- 程序员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