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文学教案比较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国家教委确立的本科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包括“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两大部分。该课程在汉语言专业中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宏观把握世界文学发展史,并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总格局中去考察。从而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教材上的所有重要内容,完成规定的作业,通过相应的考试。具体而言,讲授该课程,一是要让学生大致了解世界文学(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概貌及其发展历史与规律,掌握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主要理论与文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二是通过比较文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逐渐形成比较视野,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在对本国和本民族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宏观考察中探求和发现新的课题。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既要涵盖较广的知识面,又要注重文学的形象和生动性。2、坚持正确的批评标准。以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家作品,坚持批评地继承的原则,剔除糟粕,吸取精华;3、多读作品。读作品是学习本课程的前提。名著名篇要细读,同时还要求博览,这对本课程来说尤为重要。4、注重本课程的论文写作实践。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既是学习《文艺美学》﹑《文学理论》等课的基础,又是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问题的进一步拓宽与探讨,因此,与这类课程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学习世界文学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本国和本民族文学,因此,该课程也与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四、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主要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中西比较文学。(共36学时)(1)本体论:什么是比较文学………(4学时)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2)发展论:比较文学的学科生成与发展…………(2学时)比较文学的“史前史”;比较文学学科的生成;探索和发展中的比较文学(3)学派论:比较文学研究的流派及特征…………(2学时)“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4)方法论: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8学时)“影响研究”及方法类型: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平行研究”及方法类型:主题学;题材学;类型学;文体学“阐发研究”及方法类型: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5)范例论:中西比较文学………(18学时)中西诗学比较:中西诗学的总体观照;中西诗学范畴体系;中西诗学范畴比较中西神话比较:中西神话异同;中西主神神话;中西英雄神话;中西女神神话;中西洪水神话。中西诗歌比较:中西诗歌传统;中西诗歌情趣;中西诗歌风格;中西诗歌表达中西小说比较:中西小说传统;中西小说的文化精神;中西小说之表达中西戏剧比较:中西戏剧传统;中西戏剧美学特征;中西悲剧观;中西喜剧观五、习题与大作业1、什么是比较文学?2、你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3、典型与意境。4、中西抒情诗歌的异同。5、红颜祸水”在中西神话中的体现。6、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比较。7、中西小说在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2003年第5次印刷。2、张铁夫等《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8第1版,第1次印刷。参考书目:1、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2、邓楠等《中西比较文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目录第一讲比较文学原理(一)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第二讲比较文学原理(二)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第三讲比较文学的学科生成与发展第四讲比较文学的流派介绍第五讲比较文学方法论(一)影响研究第六讲比较文学方法论(二)平行研究第七讲比较文学方法论(三)阐发研究第八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学(一)第九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学(二)第十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神话(一)第十一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神话(二)第十二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歌(一)第十三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歌(二)第十四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小说(一)第十五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小说(二)第十六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戏剧(一)第十七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戏剧(二)课堂考查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学科特征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比较文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的区别;弄清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难点是比较文学名称的理解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讨论、讲解教学过程与内容:[提问]:你所理解的比较文学是什么?比较——?文学——?比较两种文学比较的文学(动词)(形容词)认识比较文学,还是让我们从中国文学史上持续千年的一桩“公案”说起:南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写了一个“许彦鹅笼”的故事。说的是阳羡(江苏宜兴)地方一个名叫许彦的人,在旅行途中遇到一位十七、八岁的书生,这位书生倒在地上声称脚痛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以为是说着玩的,谁知书生真的入笼与双鹅并坐,而许彦提起鹅笼竟不觉得重。等走到树下休息时,书生出了鹅笼,要设宴答谢许彦,说完就从口中吐出美酒佳肴,之后,又从口中吐出一位芳龄十六的美女来陪伴宴饮。书生酒醉睡着后,此女子竟也从口中吐出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子来做伴。许彦正同此男子寒暄之际,书生却像要醒的样子,美女忙又吐出丝帛屏风将其遮住,然后同书生一道睡了。而那男子居然也从口中吐出年龄约二十的女子并一道饮酒嬉戏。过了很久,听到书生发出的响动声,此男子忙将二十岁的女子吞入口中;十六岁的美女醒后,也忙将男子吞入口中;书生起来后,又吞下美女及各种餐具,然后留下一个大铜盘给许彦做纪念,告别而去。对这个故事,晚唐一个名叫段成式的诗文家(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进行了研究,他在9世纪中期写成的《酉阳杂俎》一书中曾指出说故事与印度佛经《譬喻经》中的“梵志吐壶”极为相似:“释迦牟尼《譬喻经》云,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拄杖而去。余以为吴均尝览此事,讶其说以为至怪也。”此后,还有许多人提到这两个故事的关系问题,但一直没有定论。直到鲁迅,才对这一“公案”作了明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然此类思想(想象),盖非中国所固有,段成式已谓出于天竺……(下结论)当为梵志吐壶相之渊源矣。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至吴均记,乃为中国之书生。”以上段成式和鲁迅的研究,特别是鲁迅的研究,对中印两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比较其相似,追溯其渊源,探究其联系和原因,这就是比较文学。一、定义比较文学什么是比较文学(学生重新理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指作品,西方指用语言进行想象性创造的一切活动及成果)比较——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视野(跨国家、跨民族)请看汉字比较中的这个“比”字,就是将两个“人”放在一起,而且是肩并肩地站着:以示同一和差别。快————慢高————矮胖————瘦好————坏黑————白清————浊比较的方法主要就是用来确定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事物之间若没有同一性就没法相比:林黛玉与一只铁锅就没法相比事物之间若没有差异性也无须相比:《水浒传》中的“这个庄丁”和“那个庄丁”“阮氏三雄的母亲”与“李逵的母亲”可见,比较不只是比较文学的专利,它一直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①孔子将《诗经》分成“风”、“雅”、“颂”就是在比较之后进行分类的结果。②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杜甫谁优谁劣的论争,无论是“抑李扬杜”还是“抑杜扬李”无不是比较的结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不能算作比较文学。因此,比较文学中所说的“比较”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比较的方法”,它更是指一种视野,更加“广阔”的视野。“广阔”到什么程度——跨越国界、族界、学科界限。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运用了“比较”方法的文学研究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方法不明显的文学研究却是比较文学(如鲁迅的研究)比较文学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学科名称,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理解增加了难度。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以上的分析中,把握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实际内涵:比较文学实际上是指一种具有世界文学视野和世界文化视野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为比较视阈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阈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和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对比较文学形成感性认识的研究实例:①对《西游记》的研究:印度史《罗摩衍那》中有神猴哈曼奴神通广大“三十六变”印度佛经《贤愚经》中有“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②对“菩萨蛮”的研究:曾以为是李白首创,但后来考证是古代“缅甸”的一种乐调。③对《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的研究:主要研究是怎么传过去的,当时中国文学对法国甚至是西欧影响如何。④对中国当代寻根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主要目的不是比较同与异,而是以他山之石,拓宽民族文学的发展道路。以上研究视野开阔,角度新异,可以发现许多新的文学规律。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一体化”时代,这种跨文化、民族的研究更是显得必要和必然。)然而,是否在文学研究中只要提及两个以上国家,涉及两种以上语言的作品,或者运用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就是比较文学了呢?二、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前面的讲述力图使大家从一个误区中走出来: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视野。但大家又极容易走进另一个误区:跨了国界和学科、文化了就是比较文学了吗?)要确定是不是比较文学主要依据以下三点(三大特征):以研究主体确立学科身份文学研究包括研究主体(从事研究的学者)和研究客体(研究对象)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研究不以研究主体的介入而影响学科身份。比如,中国文学有着自身发展史和发展规律,不会因歌德或伏尔泰的研究而改变其学科身份,它还是中国文学。而比较文学的研究,其核心是研究着。如孙惠柱的文章《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所涉及的三大戏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求真梅兰芳——求美布莱希特——求善其讨论的已经不是民族文学艺术意义上的斯坦尼、梅兰芳、布莱希特,而是三者之间的学理关系。这种关系的成立是靠研究主体的自觉的比较视野确定的。国别文学、民族文学的研究重点是对象:作家、作品、现象。比较文学的确立,关键在于研究者的视阈:自觉的“左顾右盼”。以“关系”作为研究客体或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是先说中国文学,再说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所研究的“关系”通常有三种类型:材料事实关系——影响研究明代《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同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曼奴的关系:能够变形,神通广大。研究者用大量事实论述了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传播途径:影响包括:《佛经·愚贤经》中顶生王大闹天帝宫殿的故事;“梵志吐壶”的传说对中国至怪小说的影响;《佛经》对王维等诗人的影响;《佛经》对鲁迅等现代作家的影响(〈华盖集题记〉中“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难,发大慈悲”等,名明明白白是“佛典”词汇。途径:唐三藏西天取经论文通过这样一一考证\辨析,一方面进行了渊源探索,另一方面又总结了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消化”方式及中国文学(文化)的品质。范存忠先生教授1957年撰文《〈赵氏孤儿〉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对《赵氏孤儿》怎样传入英国,引起了怎样的批评,又经过了怎样的改编,做了极为详尽的考证:《赵氏孤儿》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最早由法国传入,伏尔泰极力追捧,并改编为《中国孤儿》,当这出戏剧在英国落脚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但他们的接受却与法国不同。法国是“古典主义”的发源地,“三一律”要求很严。因此,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按照“三一律”改编的,戏剧结构与中国戏剧有很大不同。(开放式、锁闭式、人像展览式)英国人哈切特的译本基本上符合原作,只是剧本中的人名与地名根据当时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人物而换成了萧何、老子、吴三桂、康熙等。剧本没有遵循“三一律”全剧多达五幕十六场。而且,为了体现“东方色彩”,还在剧情激昂的地方安排了十来支歌曲。范教授的论文非常客观、严谨地实证了《赵氏孤儿》在欧洲和在英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它实际上也给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文学与欧洲文学之间关系的大量信息。关于材料事实关系的研究需要科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能掺入丝毫臆想,这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较难的。美学价值关系——平行研究事实上,各民族、各国家之间,本身就存在许多共同或相通的东西,他们常常并没有影响关系,却存在惊人的相似性。比如“灰阑记”系列:《佛经·愚贤经》《圣经·旧约·列王记》《古兰经·先知故事集》《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元杂剧,李潜夫)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日本动画片“灰姑娘”系列:在近代欧洲各国各民族中流传,也在亚非国家中流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就收了这样的故事:叶限沦为后母的奴隶——金鱼——鱼骨之祈——金鞋——国王。“出家人与女人”系列:《十日谈》“绿鹅的故事”清代文学家袁枚“沙弥思老虎”:小沙弥跟老禅师下山,看见牛羊鸡犬都要询问一番。忽遇一少女,小沙弥问是什么,答“老虎,吃人还不吐骨头”。晚上,老禅师问小沙弥有没有看见忘不了的东西,小沙弥回答说:其他东西都不记得了,惟有老虎忘不掉。由此可见,人类的思维、情感、心理与审美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在事实影响关系之外,也可以对共同的美学价值规律进行探讨。所以说,平行研究的对象是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的美学原则和价值标准。学科交叉关系——阐发研究其实,决定民族文学品质,影响文学发展的不仅有地域的因素,语言的因素、文化的因素,还有其它学科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文学和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均有着不可切断的学理关系。何云波《诗道与棋道》翦伯象《禅诗与诗禅》:禅借诗获得了表达的方式,诗从禅中得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和美学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身是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心如明镜台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本来无一物莫使惹尘埃何初惹尘埃慧能的境界远远高出神秀,就在于一个“空”字。其实,文学特别是中国的“诗”,就特别追求“空”的境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影如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四个跨越”作为重要的学科标识研究主体是否具有“比较文学”的视野,还必须落实在表象上,即是否表现出了“四个跨越”。这也是我们检验其研究是否比较文学的最容易最明显的标准。这四个跨越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跨民族:就等于跨了语言和文化跨学科:比较文学最大的特征是视阈的开阔。那么,跨学科的确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阈。跨语言:一般来说,跨语言也就跨越了民族和文化特殊加拿大文学、美国文学、英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西班牙文学、拉丁美洲文学可以中国文学、海外华语文学(赛珍珠)研究跨文化:“文化”含义比较杂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化藏族文化西方文化佛教文化汉族文化俄罗斯文化注意:同一种文化体系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可以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同一个国家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也可以研究(藏族文学与汉族文学)(跨国家:不一定成立:东德---西德)思考与练习:比较文学中的“比较”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它与我们一般所讲的比较的方法有何不同?第二讲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比较文学学理要求的认识,进一步走近和理解比较文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难点是对比较文学误区的辨析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讨论、讲解教学内容与过程:界分几个相关术语:民族文学:也叫国别文学。Contrynation民族文学是以血缘观念来确定学科身份的。国别文学是以政治地域观念来确立学科身份的。比较文学中通常以跨越民族为学理要求和学科特征,因为跨越了民族也就跨越了语言和文化,就具有了异质性。民族文学是指具有继承关系和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学。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单元。②世界文学:此术语出自歌德,1827年1月31日歌德与爱克曼谈话是说道:“民族文学已经不算一回什么事情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他还在1831年写的诗歌中表达了这一思想:东西两大洲,不能在分离了!谁是多识的人们呀,应该明白这些吧!两个世界互相研究即是我的希望。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包含三层意思“世界公认的杰作、文学遗产;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全球文学———即全人类都能了解和理解的、消除了陌生感的文学(陌生只会增加敌意,世界发生的许多民族纷争都源于彼此的不了解或者是文化的。现在中国就正在努力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和联系,其中,文学和文化交流是重要途径。)世界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国际性或世界性的精神生活方式。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无论是学科空间还是地理空间,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目的都紧密相连。所以我们把这种课程叫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者的区别只在于世界文学:是一种理想,是目标(全人类共同的精神生活方式)比较文学:是现实追求,是过程法国学者艾琼伯教授坦言:鉴于比较文学目前还处于童年时期,它还不能加入到歌德的“世界文学”和法国的“总体文学”当中去,但我确定它一定会将我们引向世界文学。”③总体文学:由法国学者梵第根提出,指专门研究许多国家共同发展的问题。二者叫比较三者以上叫总体(总体文学是研究带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总之,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起点和参照基点,世界文学和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和结果。二、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常见误区:从反面的角度指出比较文学的学术误区,进一步把握比较文学的学理规范。①硬性罗列有人曾对中国古代诗人李贺与英国近代诗人济慈进行硬性类比(平行研究)。首先,这两个诗人没有影响研究的可能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材料说明二人有影响的痕迹(李贺在国外无影响,影响大的是寒山,对浪漫主义的影响)。实际上,研究者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点只有一个——英年早逝(李贺27岁,济慈25岁)。研究者依据早逝这一点将两位诗人放在一起,以确认他们在短暂的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的浪漫主义色彩。误区:浪漫主义与英年早逝有什么关系呢?显然,研究者没有自觉地把比较视阈带入研究中——既没有对中国浪漫主义和英国的浪漫主义有宏观认识,又没有对两位诗人有基本的或全面的把握,而只是偶然性地发现早逝这一表象。当然,研究这也不可能作出体系化的整合。其实,这两位诗人不是不可比,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依据二人英年早逝的现象把东西方文学史上所有英年早逝的诗人(叶塞林、兰波、顾城、海子)等整合起来,从他们的生命和创作历程追问早逝天才诗人共通的创作心理机制。缺乏学理假设。(将两位诗人放在一起的目的不明确。即“为什么比”)所谓“学理假设”就是在比较研究之前先设定一个可能有的结论:天才诗人与常人不同,他们心灵的触须特别敏感,因此有特别的感触和发现,但他们也特别脆弱。依据结论或预想的可能再反过来论证。简单比附:x+y型安娜蘩漪同:女性家庭富庶、有地位丈夫能支撑脸面但缺爱情有追求爱情的欲望并找到了情人最终均被情人所抛弃异:丈夫是一位官僚资本家卡列宁伪善周朴圆冷酷安娜形象美丽迷人蘩漪形象苦涩忧郁误区:简单的异同比较,现象呈现,是一般的文学比较,而不是比较文学——缺乏整合性的结论:可以以此将“始乱终弃”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做汇通性体系化研究,寻找已婚年轻女性为追求爱情自由而终遭毁灭的悲剧性主题。台湾学者周英雄也举例对这种“皮毛”研究进行批评,他举例说:《二刻拍案》与《李尔王》有许多相似之处——描写一父二女之冲突/父亲把财产提前分给女儿/女儿以怨报德/作品的主题均为父慈子不孝的伦理道德问题。周英雄指出这种比较是非常肤浅的。应该以表面的共同点作为基点,进一步将两个作品放进各自的文化系统中,以期得出异质文化下的异质文学的整体印象。文学比较比较文学现象罗列、比附立体化文学厚度文化交叉层面上规律化、体系化的东西没门/noway是一个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但透射出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进来/出去),因此,它甚至可以被看成是某种“文化代码”。比较文学是要能从具体的同异中找到规律化、体系化的东西。总之,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它有自己特殊的要求与原则:2、“可比性”原则:①“一个本体”原则。研究主体要有比较视阈,即提前准备的学理假设(“桑丘断案”与“李逵坐堂”:中国和西班牙是两个具有喜剧感的民族;喜剧观念和喜剧美学追求有何异同。注意,要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②“两个学贯”原则。学贯中外,(本国和外国,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学贯古今。强调对知识的积累。③“汇通性”原则。将东西方、各民族、各学科的知识消化、重组。④“体系化”原则。构建完整自适的学术观点。3、可比性与“影响研究”①影响研究的可比性,首先是要找出“同源性”关系:逻辑上——因果时间上——前后②其次,要以事实为依据(“拜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孤独感”,不可以作为影响研究,因为作家的孤独感往往不是学来的。)③第三,影响研究一般要包含三要素:起点(放送者)《譬喻经·梵志吐壶》终点(接受者)如:“许彦鹅笼”媒介(传递者)佛经翻译[注意]:影响研究中的“影响”≠模仿=创作性吸收。如鲁迅手易卜生的影响创作出了《伤逝》,这种影响就是在吸收基础上的创造。所以,“影响”是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新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而影响研究要注意到接受者的改造性。如果只指出谁受到谁的影响,那么研究只进行了一半。还应该指出接受者消化过程和消化结果。如:《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在指出影响证据之后,还应对吸收消化过程进行文学特别是“文化”层面的分析:吸收——理性(程婴、公孙大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即“仁”改造——戏剧结构《等待戈多》与《车站》:同源性:等待主题;荒诞色彩贝克特事实材料:中国对荒诞戏剧的翻译和搬演尤奈斯库高行健学法语出身阿尔比影响三要素:发送、接受、媒介改造的痕迹:喜剧倾向和乐观色彩;语言不够荒诞4、可比性与“平行研究”同一性是基础。没有同一性就没法比。林黛玉与“大铁锅”没法比。贾宝玉与堂吉珂德也没法比。差异性是比较的重要条件。没有差异性就无须相比。“这个庄丁”与“那个庄丁”就无须相比。因为他们没有个性内容。同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平行研究不在于比较出谁优谁劣,谁高谁低。而在于找出人类相通的精神生活,以及进一步认识不同民族文学各自的文学特质和文化特质。平行研究通常遵循的“八股文”模式:先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科学地解释同异的原因“体系化“结论:由点及面的认识《梁山伯与祝英台》——《RomeoandJuliet》同:爱情悲剧/主人公双双徇情而死/悲剧原因均为父母的干扰及封建意识异:故事类型中——才子佳人故事西——英雄骑士传奇(英雄救美、传奇色彩色彩)女性择偶标准中——文弱秀气(金榜题名)西——孔武有力结局中——喜剧色彩西——纯悲剧原因:故事类型中——尚文西——尚武爱情品质中——注重社会评价(择偶标准)西——个性自我意识结局中——中庸之道西——极端主义,直线思维体系化汇通:从“主题”到“美学”到“文化”主题:西方的爱情主题人性色彩浓厚中国的爱情主题搀杂了更多的社会因素美学:西方的悲剧是纯悲剧中国没有纯悲剧文化:中国文化中的中和思想,讲调和,重社会构成,淹没个性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比较视阈(学理假设)?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怎样理解“x+y”的比较模式?第三讲比较文学的生成与发展教学目的及要求: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史形成完整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科发展脉络难点是对比较文学“史前史”的阐释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讨论、讲解教学内容与过程:比较文学于19世纪初提出,到19世纪末正式形成,到20世纪得到发展。但它绝不是突然之间凭空拔地而起,追根溯源,它有很长的“史前史”(世界文化交流史)。从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比较文学的渊源可上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古巴比伦人借用、改造苏美尔人的神话和史诗,创作出了民族史诗《吉尔伽美什》。不过,世界文学的两极——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是以中国文学和欧洲文学为代表的,因此,我们就以此为焦点看看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古巴比伦——19世纪——20世纪“史前史”形成发展比较文学的“史前史”中国接受外国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受到过两次来自西方的大的影响第一次: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第二次:基督教和欧洲文化的传入1、第一次。佛教的传入,经历了魏晋玄学、隋唐禅学、宋明理学三个时期的消化、吸收,最后归一的不是宗教,而是“蜕化为国有”,成为别具一格的中国文化思想学说。佛教为中国文学也增添了新的内容:①思想观念:空、色、因缘、轮回、无常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营造了空寂悠远的境界。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似秋鸿来无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空曹雪芹《红楼梦》以梦始,以梦终,一首“好了歌”,道尽了万般皆空,人世无常。罗贯中《三国演义》反映了同样的思想情趣: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②抒写内容:佛典词语、禅理李白《赠蜀僧闾丘师兄》:“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以写琴来解说《楞严经》上“因缘和合”的佛理: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佛教中构筑了十八层地狱,使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冥界描写,如《聊斋志异》等。③诗学理论:出现以佛理说诗的“顿悟”、“神韵”等理论严羽“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王国维的“境界说”究其来源,也是佛经中的一些概念。④形式、体裁、技巧和语言◆音韵学中的“四声”:平上去入,就是随着梵语佛经的翻译诵读产生的。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中国文人依据和模拟当日转读佛经之声,分别定为平上去之三声,合入声共计之,适成四声。于是创为四声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文化。”◆佛经中论说文体重思辩,尚玄虚;寓言文体行文夸饰,多用比喻——影响了中国散文的发展。丰富了词汇:世界、觉悟、慈悲、作孽、缘分、成语“隔靴搔痒”“雾里看花”——源自佛经。(现在搞中西比较文学的多偏向中国与欧美各国的比较研究,轻视了中国与周边国家。)2、第二次: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近代:明末清初——至今)途径: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传教士的活动(康熙40年有传教士103人,乾隆38年有传教士392人。其中,以利玛窦、庞迪俄为代表。)他们为中国带来了科学:伽利略、哥白尼等人的学说。宗教:《圣经》哲学:理性哲学文学:王国维的悲剧说、浪漫主义、十四行诗、意识流等理论和艺术方法:实证法、定点透视法。明末开始出现了“西学派”这一文艺及学术思想流派。(二)欧美所受外族的影响欧洲文学文化的发展,也受到外来文化和文学的影响,许多学者将欧洲文学发展与潮流的变迁,概括成“两H四R”:两H:Hebraism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莱文化Hellenism希腊主义四R:Renaissance文艺复兴Reformation宗教改革Retionalism理性主义Revolution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两H是欧洲文学和欧洲文化的两大渊源,它们恰恰是古希腊人与西亚、北非各民族间物质和精神交往的结果。使欧洲文艺潮流产生流变的“四R”因素,更是同来自东方的中国文化有关: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四大发明的传入有关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巴黎圣母院》)“建筑与印刷术”一节专门讨论了东西方文化:西方的艺术是用石头砌成的,而印刷术的引入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克洛德与国王的交易)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艺术也充满了“东方色彩”的异国情调:如意大利宫廷诗人博雅尔多的名作《热恋中的奥兰多》就写了青年英雄奥兰多追求东方美丽公主安杰丽嘉的传奇故事。几百年后,该故事由张艺谋执导演出大型歌剧《奥兰多》。法国的博日纳教授在1935年出版的《中国、意大利与文艺复兴》一书中,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有中国绘画的影响。:“手势表情”:下垂——手势,手掌小,指长,细。人物:眼眶正圆、直视——眼眶秀长,斜视,细眉。乔亚托的耶酥像、马丁尼的圣母、圣子像简直就是中国人以风景入画:达芬奇《蒙娜丽莎》其背景就是中国式山水。(西方学者哈克尼在《西洋美术所受中国之影响》一文中大胆推论:“名画《蒙娜丽莎》的山水背景,乃酷似中国山水画中常见之泉石。据考,达芬奇多年不在意大利,惟在远东,或因此而得见中国美术品亦未可知。”②理性主义法国大革命18世纪理性主义指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她直接催生了法国大革命。而18世纪,中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直接影响了欧洲文化并促进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该时期大量译介中国古籍:《易经》、《春秋》、《老子》、《庄子》、《礼记》、《论语》、《中庸》、《孝经》、《赵氏孤儿》、《好逑传》。尤其被欧洲人看好的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性”精神。伏尔泰在改编的《中国孤儿》里一再称道中国的“仁政”、“仁君”、“理性”、“德政”。这些都被他视为“理想的模型”,并融会进“理性主义”之中。德国启蒙运动先驱莱布尼茨在《中国新论》中写道:“我几乎认为有必要请中国派遣人员来教导我们…因为我相信,如果任用哲人担任裁判,不是裁判女神的美,而是裁判人民的善,他一定会将金苹果奖与中国人。”生于德国后移居法国的霍尔巴赫在1773年出版的《社会体系》中说:“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在中国,法律充满圣智,甚至曾经征服中国的野蛮的满洲人亦为其所屈服。”他还说“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启蒙运动家们去升起“理性”和“革命”的大旗了。文学上的影响至少也有以下几个方面:■主题和题材:伏尔泰在《中国孤儿》副题中写道:“五幕孔子的伦理。”18世纪欧洲文学中涉及中国题材的作品有《中国英雄》、《一批中国人》、《归来的中国人》、《中国的节日》、《中国君子在法国》、《中国的贵妇人》、《中国之神》、《中国官》等。■艺术风格的“汉风化”歌德组诗《中国晨昏四时歌》14首,自称模仿中国诗风写成。第一首:怎肯辜负好春光吏尘仆仆人消瘦梦魂一夜到江南草色青青水色秀临流赋新诗踏青携美酒一杯复一杯一首复一首汉风的影响还不止于诗歌,戏剧、音乐、舞蹈也不例外。如:“假面舞会”兴起——中国戏曲的化装意大利歌剧英国假面剧组成有歌、有舞、有装扮“奇奇怪怪”的汉剧。法国芭蕾舞剧及喜剧■直接促成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德国学者利奇温指出:“在我们的时代里,中国帝国已成为特殊注意和特殊研究的对象。…它的法律、政治,它的艺术事业,都同样可以作为世界各国的模范。”歌德1827年1月31日与学生兼秘书爱克曼谈话中拿中国传奇与法国诗人贝朗瑞、英国小说家理查生和他自己的作品比较后得出结论:没有哪位诗人像“中国诗人那样彻底地遵守道德”。他还预言:中国文学的长处“还会长存下去”,它将是“人类共同的财产”。歌德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二、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比较文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法国)为什么不在中国最早形成?“比较”作为方法在中国有专门术语并历史悠久,但作为学科,有两个要义:①研究视野的世界性;②研究对象的国际性。这却与中国近代“闭门锁国”的政治环境相悖。而欧洲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而来的“球型视野”,从视野上、认知上、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上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必要条件。1、比较文学的先驱:史达尔夫人原名日尔曼娜·内克,从小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且才智过人,名闻欧洲文艺沙龙,有“穿裙子的风暴”之称。但屈从家庭干预,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婚,在20岁时嫁给大她一倍的瑞典驻法国公使史达尔男爵。她创作散文、小说、诗歌、悲剧,但她最重要的是两部文论著作《论文学》、《论德国》。在著作中,她将欧洲文学划分为南北两种文学:北方文学:英国、德国、丹麦、瑞典等南方文学: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她追溯其文学渊源:北方——莪相南方——荷马分析南北差别的原因:气候北方:阴郁多云,土地贫瘠,人们性格忧郁,长于思辩,文学多展示个性特征南方:天气晴朗,丛林密布,人们生活优越快乐,感情奔放,但不耐思考。文学多表现民族和时代精神。这些研究使她成为19世纪比较研究的开拓者。2、“比较文学之父”:维尔曼和小安培第一个使用“比较文学”名称的是法国的两位教师:诺埃尔、拉普拉斯。他编了一本文学作品集,题名为《比较文学教程》。但没有涉及比较文学的方法及理论。使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真正流传并得到广泛运用的是维尔曼和小安培。维尔曼在1828年提出:要画一幅“比较图表”,说明法国从外国文学中所接受的东西,以及它所给予外国文学的东西。他是法国第一个提出研究国际间文学的相互影响的学者,故有“比较文学之父”之称。小安培是物理学家安培的儿子,1832年,他在巴黎大学作了题为《中世纪法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的报告,提出“没有比较研究,文学史是不完善的”。此后,他还在巴黎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史》讲座。有人称,他是比较文学的“哥伦布”,也有人将他与维尔曼并称为“比较文学之父”。3、比较文学形成的“四个标志”“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形成有四个标志:正式提出“比较文学”这一名称并得到广泛使用。诺埃尔、拉普拉斯给了其名称,维尔曼使其获得意义、影响在大学里开设“比较文学”课程。维尔曼和小安培开设讲座。但没有持续。法国里昂大学教授戴克斯特开设了持续的、正式的比较文学课程,使比较文学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877年1月,匈牙利的梅茨尔在一个偏远小城创办了第一本比较文学刊物——《比较文学杂志》出版比较文学理论专著。1886年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的客座教授波斯奈特出版了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总之,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初提出,经过了一个世纪的传播、影响、探讨和理论构建,最终于19世纪末正式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比较文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引来了不少的批评与责难。很多人认为其提法不科学,或者说是“学科”不成立。但事实上它依然存在着,并在不断的论争中求的完备和发展。1、比较文学在法国比较文学兴起于法国,而比较文学的保卫战也主要在法国展开。攻击“比较文学”学科最厉害的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声称要把“比较文学”打得片甲不留,所以我们称这场论争为“片甲不留之战”。战争的挑起者是克罗齐,迎战方是法国比较文学大师梵第根。焦点问题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不是要延伸到国外以及比较文学有没有必要成为独立学科。克罗齐认为:比较文学是普遍运用的方法,不能作为这门学科的基石。而且,“比较文学”没有触及艺术创作的核心,只是查实“丑闻逸事,秘传隐史”。因此,他得出结论:“没有什么研究比这类研究更乏味的了。”——结论尽管武断,倒也切中要害。迎战者梵第根1931年出版专著《比较文学论》,是回击克罗齐的力作。他首先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学史家要把他们的研究延长并推广到其他各国文学中,去发现或求得他所研究的作品的延续和归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不得不去求教于那些学识超过他的知识之外的专家们。(这些专家就是“比较文学史家”)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即“各国文学之间的影响”这项工作是没人替代的,所以,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真正的影响研究绝不只涉及外围,而是深入到文学本质问题:①影响一方必须是强势接受一方往往是弱势比如:西方小说比中国强(叙事文学发达)所以能影响中国(苏童、余华等作家)十四行诗对中国产生不了影响,因为中国的诗歌成熟。②接受过程中的民族化底色西方荒诞戏剧——中国荒诞喜剧莫言的小说借鉴了西方——仍保留了故事(成功之处)可见,影响研究也不只是外围研究,而有利于了解各国、各民族文学的实际状况,促进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梵第根为法国的“影响研究”鸣锣开道,成为这一学派的领袖。2、比较文学在美国国际比较文学的中心是法国,研究对象也主要是事实影响关系。然而,20世纪中期,美国人改变了这种局面。1958年9月,在美国举行的第二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上,美国学者韦勒克首先向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发难,发表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报告,由此引发了笔记比较文学的第二次论争——“危机之争”。“危机之争”的双方是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焦点问题:不是比较文学是否成立,而是研究的对象。美国学派致力于扩大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把没有事实影响关系的各国文学也纳入到比较文学研究中来,以确立世界文学共同的价值体系——平行研究应该说,美国学派的主张及实践,为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存在问题以后再说)。3、比较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有两个阶段:20世纪20——40年代:陈寅恪、钱中书、朱光潜、杨宪益、季羡林理论译介、开设课程、发表论文。成果丰厚②1979年——今天1979年,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篇》问世,标志着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此后,还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阐发研究。(钱钟书“艺之为术,理以一贯;艺之为事,分有万殊”——艺术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表达)80年代以后,中国比较文学学界在保持自己的研究特色的基础上,不忘与世界接轨,多次参加并主持了国际比较文学研讨会。一支比较文学生力军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中国学派,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思考与练习:1、简述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危机之争”?第四讲比较文学的学派及其特征教学目的及要求:对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及中国学派有所了解并进一步认识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中国学派的讲解。难点是对中国学派中的阐释方法的讲述和理解。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讨论、讲解教学内容与过程: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法国学者们在比较文学的实际研究工作中,自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机制,从而形成一派。其研究机制即为“影响研究”。1、时间:法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法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上升为系统化理论)2、代表人物:梵·第根1931年出版《比较文学论》第一个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3、学派特点(理论主张):实证方法影响研究考察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重事实依据(考证)4、研究成果示例:庞德的意象诗——中国文学和中古文化关系:《地铁站台》中的意象与《天净沙·秋思》实证:150本笔记/对“学而时习之”的仿写(《地铁站台》:《InaStationoftheMetro》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wet,blackbough.5、优点:提供了大量的国际交往的事实,促进人们关注文化、文学的国际性。6、缺点:太机械,容易偏离文学本质变成历史研究(考古)总结:法国学派20世纪50年代以前统治国际比较文学,成为中心,成果颇丰。而影响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的传统模式。二、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时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者提出批评;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召开的第二界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学术报告——美国学派的理论宣言。他批评法国学派是①将比较文学变成文学“外贸”的材料铺排;②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包含了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优越感”,是“记文化帐”(法国向各国文化输出: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他认为:文学研究关注的不应该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质量(文学性)。雷马克1962年发表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进一步提出比较文学是跨越学科门类的文学研究(跨学科研究)从而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学科特征(理论主张):平行研究:关注具有“文学相似性”的文学和文化现象(无影响关联)侧重美学价值的问题(即文学内部问题,或“文学性”历史的特殊性:短暂(未能影响他国)为什么美国学者更关注平行研究文化的多元性:更容易反“欧洲中心主义”4、研究成果示例主题:题材:灰姑娘;灰阑记人物:堂吉坷德——桑提亚哥——阿Q文体:诗歌、小说、戏剧修辞:比喻(荷马与苏轼);通感、夸张(莎士比亚与李白)5、优点: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突出了对美学价值和文学本体的关注(更具有文学研究性质)6、缺点:容易导致研究范围的泛化,无限扩大,湮没了学科特征(李贺——济慈)三、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先有目标,而后有特色。时间:20世纪7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港台——李达三、刘若愚、古添洪等大陆——季羡林(北大)、孙景尧(南大)、曹顺庆(川大)等学派特征(理论主张):阐发研究:①港台学者首先提出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阐发中国文学的宝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文学的做法,自王国维始。1904年《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来言说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叔本华置诗歌于艺术之顶点,有置悲剧于诗歌之顶点,故悲剧在文艺上最具美学价值。《红楼梦》就是如此。此书‘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作碳,乃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价值,即存于此。”——这实质上是不自觉地把《红楼梦》作为论证西方文论有效性的理论注脚。②大陆学者提出“双向阐发”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和东方文学用中国和东方文论阐发西方文学。如:文以载道——阐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时期的哲理小说(《十日谈》、《巨人传》、《老实人》、《拉摩的侄儿》等)言不及意——象征主义诗歌妙悟——阐发西方作家的创作灵感问题后来,发展到用理论阐发理论“言不及意”——“直觉主义”的“语言是思想的牢笼”“言有尽而意无穷”语为桥,亦为墙“当我沉默时感到充实,当我开口时感到空虚”中国:走向神秘西方:走向怀疑(道可道,非常道)主张歧义主张不说。特征:是东西方的一种直接对话(用不同的话语进行交流)——互译简单:吃——eat打开——open复杂:没门——noway优点:将中国文学汇入到世界文学总体框架中;在国际语境中凸现东方文学的存在。缺陷:虽然在研究范围和对象上避免了西方中心主义,却又在理论方法上陷入了欧洲中心主义。西方理论较清晰,有刻度,方便表述,容易被接受。如“悲剧是对于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判断句,“是”字句。中国理论出于一种模糊思维,似是而非,不便于述说,也难以被接受,要靠经验领悟。其句式多为“比喻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正因为如此,现在流行的理论话语仍然是欧洲话语体系,国人所运用的也是西方文论——结构、解构、反讽、误读、原型、母题、女权、格式塔、符号、召唤结构、期待视野、接受主义发展前景:建立中国话语体系(东方话语体系)如何建立:要以中国传统理论话语为基础,进行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在双向阐发中建立中国体系。——建立中国话语的“可译性”。“风骨”与“崇高”“妙悟”与“灵感”;“知人论世”与“意图谬误”(接受中对作家及创作背景的考虑)等。思考与练习:1、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各自的理论主张是什么?2、谈谈比较文学中的中国学派第五讲比较文学的方法类型(一)影响研究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比较不是方法”;了解比较文学方法之“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和“译介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上述各种方法的掌握难点是“译介学”的理解。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讨论、讲解教学内容与过程:关于影响研究:指用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影响的含义: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新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创作中去的现象。影响≠模仿(《等待戈多》——《车站》)影响产生的传送者途径:放送者接受者流传学(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站在不同的角度叫渊源学媒介学影响产生的条件:放送者:优越,具有释放能量。接受者:接受国的社会环境(开放程度——中国两次)接受国的艺术传统和欣赏习惯(叙事艺术与诗歌在中国不同的命运;马原、格非的小说不成气候,而莫言的故事清楚,吻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接受者的个人内在气质(鲁迅——果格理郭沫若——浪漫主义巴金——接受“托”不接受果)影响的类型:①正影响与负影响正:对接受者作用是积极的负:对接受者作用是消极的常常交织在一起如“日本动画片”正:刺激想象力负:激发暴力倾向“后现代“对中国正:对大众话语来说,后现代给了其一种释放能量(卡拉Ok;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负:对主流文化有负影响(结构传统价值——周星驰“找妓女——有品位”“强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②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直接:不通过中介(赛金花《庭院里的女人》)间接:通过中介(叶蔚林《没有航标的河流》剽窃,实则间接影响张艺谋电影存在歪曲“中国人一年只洗一次澡)影响研究的范围:①作家作品之间的联系、影响冰心——泰戈尔周立波——肖洛霍夫《中国孤儿》——《赵氏孤儿》②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中国寻根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结构主义女权主义③文学史中的输入与输出中国文学史上两次大的输入(中国文学史没有反映出来)中国文学史其实是不断吸收,不断沉淀而成。很多民族性的东西,并不是中原文化音乐史:编钟才是中原文化二胡、笛子、洋琴均是外来文化文学样式:故事套故事(框形结构)说书从佛经中传过来思维方式:黄土地思维——简洁印度思维——复杂模糊、整体影响研究的前景:广阔传媒方面:电子空间,呈现“解区域化”特征人们的趋同性越来越强——经济模式、文化模式文化交流增多,欣赏点增多一、流传学:从放送者角度研究接受者(终点)源流研究一国文学在他国的成就、声誉或影响1、研究类型:(流传终点)中国文学在欧洲如陈权《中德文学研究》:中国文学——席勒、歌德、康德、黑格尔中国文学在西方:有梦中情人衰老欧洲文学在中国:对90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的影响叙事视角:全知:故事是过去时(转播)限知:任故事自然发展,不知结局,神秘(直播)《两票》时空建构:顺叙插叙倒叙现代时空:意识流《路》(张至彰)外国文学在外国莎士比亚对俄国的影响法国文学对俄国文学的影响西班牙文学对拉美文学的影响2、流传的方式个体对个体:泰戈尔——冰心(内容、形式)个体对群体:(文学大师、巨匠才能对群体产生影响)马尔克斯——马原、余华、格非等先锋派小说的影响陀氏心理小说——西方现代派(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小说等)(最恶毒的天才“拉奥孔式”:看他的书要有咬碎牙齿的决心。群体对个体:拜伦、果戈理、易卜生——鲁迅群体对群体:中国文学——日本文学(汉诗——俳句);印度文学——中国文学3、流传的变异:流传中被误解①变异的现象;中国对西方的误解:中国人眼中的聂鲁达——无产阶级战士安徒生——贫下中农西方对中国的误解:赵树理乡土气息很浓,反映农民的抗争、觉醒外国人却看出了侵犯人权:三仙姑爱美是人的天性②产生变异的原因:客观原因:时代远,空间阻碍主观原因:(接受者)缺乏对方国家的知识储备美国演出《花木兰》:皇帝与花木兰拥抱媒介原因:当代世界的“美国梦”,就是由于媒介的宣传(欺骗性:《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客观的东西是“不言”的——“文本”“克索沃战争是一个文本”两方面都是事实,看如何渲染“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文本”说什么不说什么?那些进入话语?③创造性误读(积极的)各民族文学的创新发展,某种程度上还依赖这种误读。如果没有庞德创造性误读,就没有意象诗。总之,流传学研究的是发送者在国外的声誉、影响。旨在找其流传终点(接受者)及其接受方式与变异创新。二、渊源学:从接受者角度对发送者(起点)的研究研究文学创作中,主题、题材、人物形象、情节、风格、观念等因素的来源例如:我国普遍流传引用的故事《皇帝的新衣》总以为来源于欧洲《安徒生童话集》。但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却对此做了新的考证,并发现在梁带代《高僧传》的《鸠摩罗什》传记中,就已经记有这类故事了。鸠摩罗什的老师在讲佛经教义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织,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为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是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绩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杨先生认为此类故事源于印度“至晚6世纪已传入中国”。季羡林《印度文学在中国》也是渊源学研究。作者站在接受者立场,对影响中国文学的印度文学做作了渊源考证。他指出:①“曹冲秤象”的故事“仍然不是国货,它的故乡在印度。证据是北魏时已翻译过来的印度的《杂宝藏经》,其中记载了秤出大象体重的做法……”②柳宗元名作《黔之驴》的寓意来源:印度的《五卷书》。季老曾翻译了印度《五卷书》中有关原文,指出:将老虎皮蒙在驴身上,驴因鸣叫而露馅的故事原型,正是《黔之驴》的寓意来源——故事主角都是驴,有都与老虎有关,还都因驴叫而泄露了真相。研究手段:文献的渊源研究文本的渊源研究1、文献的渊源研究(找资料)尽可能收集与作家创作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①列出作家的读书书目鲁迅爱看外国小说——俄文、日文《×××》、《×××》、《×××》戴望舒在上海时受法国文学的影响:魏尔伦《×××》、兰波《×××》②检索作家日记、备忘录、创作手记(作家自己)托翁日记鲁迅日记③收集作家的谈话、信件(他人)《中华作家梦》收集了当代作家的谈话,大多谈到了受外国的影响,很少看中国书,特别是女作家(如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坤)④作家的国外经历精神分析学重视作家儿童时代的经历;社会历史学方法重视作家转折时期的经历,比较文学重视的是作家国外的经历巴金、徐志摩等:平等思想,关怀下层人民,与国外的经历有关2、文本的渊源研究(内在)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上进行渊源求证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果戈理《狂人日记》狂人是“妄想狂”——猥琐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是“迫害狂”——战士形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曹禺《雷雨》[注意:①实际研究中要将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孤证”。②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考证上,还应深入探讨作家接受影响对其创作的巨大作用。如:杨周翰的《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一文,从“加帆车”这样一个小细节,求证弥尔顿如何接受中国影响:《失乐园》中提到的“加帆车”总共才有三行,诗人把撒旦比作一只雕,从喜马拉雅山飞下,飞向印度猎取食物——“途中,它降落在塞利卡拉(丝绸之国)那是一片荒原,那里的中国人推着轻便的竹车,靠帆和风力前进。”杨教授从史料、游记、地理、工程学等多方面考证弥尔顿受中国影响的具体环节。然后,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影响产生的巨大作用并得出结论:追求学识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需要(“巨人”应该是“博学”的人)“学识从根本上说是提高思想境界的一种手段,也是产生伟大作品的具体体现”。]三、媒介学:研究不同国家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研究对象:1、个人媒介:翻译家、作家、旅行家林纾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作用;马可·波罗在中西文学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朱生豪对莎士比亚在中国影响中的作用。2、团体媒介文学研究会;国际性学术会议玛拉美“星期二茶话会”——沙龙介绍各国象征主义诗歌3、环境媒介特殊的地理位置:瑞士中立国日内瓦多年来一直是国际文学交流中多种语言苏黎世心新疆是世界几大文明体系汇流之地:中原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4、文字媒介:各种交流活动的文字著述、记载如: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晋代]法显的《佛国志》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等都是研究的对象。四、译介学以前并入媒介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现在越来越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进行研究。指: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其文化层面上的翻译进行研究。1、翻译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原著中心论(以前)译文中心论(以后)提倡尽善尽美传达出原文的意肯定翻译自身的价值思,要求译者以重视原著为追■庞德在翻译一位拉丁诗人作品时,为自求目标。己不忠的翻译辩护:“我的工作是把一个死人代表严复:信、达、雅论救活,展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傅雷:神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认为:坏翻译钱钟书:化境会产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读者对译文看不以上均为耳熟能详的传统观念下去就连原著也不想去看了。而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使得读者设法去读原著。——强调翻译的作用“媒”:交流媒介温庭筠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诱”:激发兴趣(什么时候叫?月在什么位置)“比”:比较中诗-“一锤定音”“断肠人在天涯”西诗:明晰、逻辑西诗-“每段看首句《我愿意是激流》on、in、befor“化”:汇通。找到交汇点,共通之处Co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问题快速处理
- 购销合同中的管材绿色制造与环保认证
- 购销合同有效期内的合同法律效力
- 购销合同违约金责任分配探究
- 赠与合同协议范本
- 软件开发与风险合同
- 软件测试外包合同
- 轻松提升小学生阅读技能
- 郑州地理一模深度解析地理现象解读
- 酒店服务员工作服购买协议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一览表
- 菊花扦插(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医疗设备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B/T 23236-2024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 小学数学教师学情分析报告
- 选修3-2(高中物理旧教材同步讲义)第4章 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同步讲义
- 2024-2034年中国产后康复护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麻醉管理-血气分析在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江苏南京建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合同制监督检查协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班级管理试题及答案
- 能源管理师考试(题库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